Redian新闻
>
西方人看佛教:相似科学超越科学的宗教
avatar
西方人看佛教:相似科学超越科学的宗教# Midlife - 人到中年
z*n
1
作者:彼得·德拉·桑蒂那博士
“佛教具有人们所期望的未来宇宙宗教的特色:它超越个人化的神,无需教条主义和神
学,它涵盖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而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将所有的自然和精神世界作为
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所获得的那种宗教意识之上。”
——西方现代物理学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看待佛教有很多方法,不同文化的人民有不同的观点,而我尤其认为我们该比较一下西
方或现代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区别。这种观点的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如果我们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是如何看待某一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开始看到自己片面观点的局限
性。
在西方,佛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认同。西方社会有许多地位显赫的人要么是佛教徒,
要么是佛教的赞同者。这一点最清楚地表现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写的自传中,他谈
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这让人吃惊,而且毫
无心理准备,不曾想现代科学之父竟会做出这样的评论。
然而,如果我们看看当代的西方社会,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是佛教徒,那
里又有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佛教徒。待会儿我们将探讨西方对佛教感兴趣的原因。
但在此之前,我想先比较一下西方与这里的情况的差异。
在欧洲,总的来说,对于佛教的看法是:佛教是非常先进、非常理性和非常复杂的。所
以,当我来到新加坡,发现这里的许多人认为佛教是过时的、非理性和与封建迷信过从
甚密的宗教时,着实使我大吃一惊。这种态度是阻挠人们了解佛教的两种态度之一。另
一种态度,则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认为佛教太深奥、太抽象,以至于从来就
没人理解过它。
这就是我所说的“看法”这个词的意思。因为以西方人的观点看,佛教是一种形象,而
以传统的观点看,佛教又是另一种形象。在真正能够了解佛陀的教法之前,人们必须改
变心目中预先抱有的“消极佛教”的形象,之后才谈得上形成一种关于佛教的实事求是
的观点。
西方人欣赏佛教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佛教不为文化所限制,不为任何特定社会、种族或
民族所限制。某些宗教是受文化限制的,比如说犹太教,佛教则不然。所以历史上我们
有印度佛教徒、泰国佛教徒、中国佛教徒、斯里兰卡佛教徒、缅甸佛教徒等,而将来会
有英国佛教徒、美国佛教徒、法国佛教徒等等。因为佛教不囿于文化。它可以很容易地
从一种文化流向另一种文化。其原因是佛教的重点在于内心的修持,而不是表面的实践
。它的重点,是在你发展自己精神的方式方法上,而不是在于你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
物,或留什么发型。
我要谈的第二点,是关于佛教的“实用主义”或者说“实际性”,和关于佛教“正视问
题”而不搞形而上学的这个事实,以及佛教识别具体问题并用具体方法解决问题的手段
。在这一点上,佛教又与西方功利主义的思想相契合,即:如果某个东西实用,那就用
它。这是西方政治、经济、科学哲学的重要部分。
这种实用主义的观点在《箭喻经》(Culamalunkya)里表达得很清楚,经中佛陀用了一
个受箭伤者的譬喻。这位受了箭伤的人,不是先让人替他把箭拔出来,而是想先四处打
听清楚是谁放的箭,箭是从什么方向射来的,箭头是骨制的还是铁制的,箭杆又是用哪
种木头做的。这个人被用来比喻那些想知道宇宙的本源、世界是否是永恒的、是有限还
是无限的人们,在不解决这些问题之前他们是决不会去实践一种宗教的。可惜,这些人
在得到他们提出的所有这些不恰当的问题的答案之前,只会像那位中箭者一样白白死去。
这一点展示了我们所说的佛陀“实际的态度”。它对问题的优先权和如何处理问题论述
颇多。如果我们老问些错误的问题,那我们在开发自身的智慧上是不会有什么大的进展
的。因为这完全是一个优先权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第一位的任务是解决“苦”的问题。
正因为佛陀认识到这一点,才说我们用不着去猜测世界是否是永恒的——我们胸口上所
中的,恰好就是这只箭!这一点,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来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停地在根据优先权做出选择。
譬如说,我们在炉子上煮豆子时决定同时打扫房子的卫生,而当我们打扫卫生时闻到豆
子烧糊了,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是继续打扫房间,还是把炉子上的火关掉以保全豆子
呢?同样,如果我们想得到智慧,就必须认清事物的轻重缓急。这一点,在上面受箭伤
者的寓言中已经讲述得很清楚了。
我要谈的第三点,涉及佛陀所教诲的通过实践来验证的重要性。在《羁舍子经》(
Kesaputta,与汉文大藏经中的《伽蓝经》相近,但有所不同)中佛陀对迦摩罗人的建
议阐明了这一点。迦摩罗人的情况和我们今天暴露在众多的教法之下的情况很相似。他
们找到佛陀后询问道:世间有如此多的老师,他们个个都宣称自己的教理是真实的,而
怎样才能够知道到底谁说的是事实呢?佛告诉他们:不要仅仅由于某种权威而接受任何
事物;不要因为这种东西碰巧被记载下来而去接受它;不要仅仅因为对老师的尊重而去
接受任何事;不要因为道听途说或某事听起来有道理而接受任何事;而是要去验证,根
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检验所听到的事情。当自己知道某事是有害时就摒弃它。而当知道
某事是有益,可以使人幸福和平静时就去做这件事。佛陀建议,一个人得根据自己亲身
经历去验证所听到的事。
在佛给迦摩罗人的建议中,我认为,佛是在说,我们要把自己的脑子作为一个“试管”
。我们自己也可以领会到,当心中有贪嗔时,它们会让我们受罪、痛苦和不得安宁,而
当贪嗔从脑子里消失时,会使人感到幸福和安宁。这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的简单
实验。这一点很重要,佛陀的教诲,目的就是要见效。所以只要我们能在生活中进行这
种实验,只要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意识到佛陀教法的真实性并用自己的经历去验证
它,我们就会真正改变自己的生活。只有到那时我们才真正能够说,在开悟的道路上,
我们有了进步。
我们可以看到,佛陀的方法和科学上处理知识问题的方法是惊人地相似。佛强调客观观
察的重要性。观察,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佛陀获取知见的钥匙。正是用“观”,才得出
了四圣谛之第一谛——“苦”。而在佛陀之路的最后阶段也是“观”实现了“苦”的完
全终结。所以,在佛陀之路的开始、中间和结束,“观”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同客
观观察在科学传统中的作用是相似的。
科学传统教我们在观察一个问题时,必须形成带一个特定假设的总体理论。在四圣谛的
教法中,我们发现了同样的情况。在这里,总体理论是“万事皆有其因”,而特定的假
设是“苦的起因是由于‘贪’和‘无明’”。而这个事实是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证实的。
在四圣谛中,这种实验的方法就叫做“道”。通过“道”,可以证实第二谛“集”和第
三谛“灭”,因为通过修道,一个人可以戒除贪和无明。而通过戒除贪和无明,一个人
即可消除痛苦。正如在科学上一样,这个实验是可以重复的,因为不仅佛由此脱离了众
苦,而且所有遵循佛道的人都脱离了众苦。所以,如果我们近观佛陀获取知识的方法,
我们不难发现,佛的方法和科学方法是非常相似的,这一点也引起了西方的极大兴趣。
现在我们能够明白爱因斯坦为什么会作出那样的评论了。往下我们会更清楚为什么爱因
斯坦的话不会像刚开始那样让我们吃惊了。因为我将谈谈佛教的分析方式。
如果我们看看佛教获取经验的方法就会发现,其分析法运作得清楚明了。佛教的“经验
”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客观的,一是主观的。换言之,即我们周围的事物和我们观察
者本身。佛教以其在哲学和心理学上的分析方式而著称。这里的意思是指佛陀将经验分
为几个组成部分,最基本的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此五蕴又可依次分为十八界,
再进一步,分为七十二品。这种方法就是拆分法。我们并不满足于对经验只有模糊的概
念,而是去分析它、探索它,把它像我们将马车拆为轮子、车轴一样拆分开来。这样做
是为了了解事物是如何运作的。例如,我们看见一朵花,听见一段音乐,或遇到一位朋
友,所有这些经验都是合成的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分析法。
而此法在现代科学和哲学中来说是一点也不陌生的。我们发现在科学中运用了大量的分
析法。在哲学中,此种分析法的传统运用大师可能要算伯特兰·罗素了。有些研究成功
地比较了罗素哲学和佛教的阿毗达磨(译为“对法”或“论”)。
所以,在西方科学和哲学中,我们发现了与佛法分析法极其相近的特点,这一并不陌生
的特性也将大量的西方思想家和学术界人士吸引到佛教上来。在心理学上,佛法以诸如
对感情、意念、习惯等的分析,让心理学家们也倍感兴趣。他们现在正转向佛教以求获
得对他们自己的学科有更高层次的见解。
人们对于佛教,以及对于各项科学与佛陀教法的密切关系,还有对现代科学、哲学和心
理学的发展趋势的兴趣,在最新实验物理学──量子物理学的启发下,达到了顶点。
在量子物理学中,我们发现,佛陀不仅预见了科学上的观察、实验分析的研究方法,而
且还具体地暗示了量子力学最近研究才发现的关于人和宇宙实质的一些结论。譬如,意
识的重要性。不久前,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评论说,宇宙的确就像一个伟大的意识。《
法句经》中说“心为法本”。意识是所有精神状态的缔造者,物质和能量是相对的,意
识和物质并无什么截然的划分。所有这些暗示都正不断地被科学的最新发展结果所揭示。
所以,现在西方发生的情况是,学术界、心理学家、科学家们都从佛教中发现了与现代
西方科学思想的基本信条相协调的传统。除此之外,他们还发觉,佛教特别令人感兴趣
,因为他们发现,虽然科学方法和科学发现极其类似佛教的方法和发现,但他们在科学
上还找不到途径或方法去成就内心世界的转变。他们有建造更好的城市和高速公路的方
法,却没有任何制度能使他们“建造”更好的人民。
所以西方人正转向佛教,把它作为一种与西方科学传统的各方面都极其相似,而又超越
西方物质主义和科学传统局限性的古老的宗教来传承。
avatar
z*n
2
其实把眼光投向佛陀最原始的教授就会发现,四法印,四圣谛,以及其他,根本就没有
一个主宰世界的造物主,也没有任何宗教性的内容。佛法是佛陀基于证悟后的体验传授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一的目的就是指引众生导向最终的证悟和解脱,因为轮回无法修
补,痛苦没有解答。
学佛要以科学的态度,而不是宗教的态度.为了方便度人,佛法在漫长的时间和空间的
跨度上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了纷繁芜杂的宗教的形式,但是这仅仅是工具,不仅宗教这个
工具,就连佛法本身最终也要被抛弃(世尊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敢于
连自身都彻底否定的唯有佛教。
avatar
T*1
3
能不能这样说:“道”is the Truth.“佛”tells us how to get to the Truth.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作者:彼得·德拉·桑蒂那博士
: “佛教具有人们所期望的未来宇宙宗教的特色:它超越个人化的神,无需教条主义和神
: 学,它涵盖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而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将所有的自然和精神世界作为
: 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所获得的那种宗教意识之上。”
: ——西方现代物理学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看待佛教有很多方法,不同文化的人民有不同的观点,而我尤其认为我们该比较一下西
: 方或现代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区别。这种观点的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如果我们理解
: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是如何看待某一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开始看到自己片面观点的局限
: 性。
: 在西方,佛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认同。西方社会有许多地位显赫的人要么是佛教徒,

avatar
D*r
4
I'd rather say “佛” tells us there is no truth, or, it doesn't matter
if there is truth

【在 T**********1 的大作中提到】
: 能不能这样说:“道”is the Truth.“佛”tells us how to get to the Truth.
avatar
z*n
5
佛陀:和平的超级科学家
以下是葛印卡老师在五月佛诞日对联合国所做的演说,这是纪念佛陀的出生,开悟与涅
盘的日子。
2002年五月,葛印卡老师到北美洲教导正法,并在四个月期间在35个城市演说。
可敬的法师们与爱好和平的朋友们:
我要感谢联合国与这次庆典的策划者,特别是缅甸与斯里兰卡的代表,让我有机会对可
敬的各位演说。
看到目前世界的情况,不禁让人感到悲伤。人类已经成为人类自己的敌人,杀戮不是因
为个人的仇恨,而是因为对方是属于不同的派系或族群,不同的人种或国家。如此残酷
的杀死无辜的人,连无助的老弱妇孺也不放过;现代科技也助长了悲剧,达到了史上前
所未有的残酷地步。因此,人类现在非常需要根本的改变,来保护人类免于受到这些源
自于负面情绪的罪恶所伤害。
这个世界已经染上了仇恨、焦虑与恐惧的疾病,需要一位杰出的医生来治疗。佛陀就是
这样一位杰出的医生,伟大的和平快乐医生。他对于和平的教诲,在今日就如同2600年
前一样有效,他在那时候转动了法轮。今日可能还更需要他的教诲。我们今天下午聚集
在这里,向这位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致敬。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教诲是如何能够消除负
面的情绪─也就是我们残酷暴力的根源,如何把负面情绪转变成正面的慈悲心。大多数
时候,盲目的信仰以及对个人观点的执迷,产生负面的情绪,导致今日的人类悲剧。
我在我的家乡缅甸第一次学习内观课程时,首次接触到佛陀的教诲。我记得在课程开始
之前,老师给我一本小册子阅读。册子开头是佛陀对迦摩罗族人的一次开示。
佛陀说:不要因为以下的情况而接受任何道理:
·只因为你听过许多次;
·只因为你相信传统或前人;
·只因为很多人都这么说;
·只因为符合你读的经典;
·只因为听起来很合理;
·只因为符合你自己的信仰;
·只因为你的老师如此宣扬,你的老师很有魅力,你非常崇拜他;
只有在你亲身体验与了解了这个道理,并发现这个道理是完满的,对个人或他人都有帮
助,这时候,不仅要信仰它,而且要实践它。
这段讯息就像个磁铁。我是在不同的传统当中成长,我被教导接受经典与老师的教诲,
不询问任何问题。当时我三十一岁,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的佛陀言语。我读了之后感到非
常兴奋。
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关于自由思想的首次宣言。我非常清楚明白,佛陀的教诲是容不
下任何盲信。于是我决定以开放的心态来尝试内观,接受我所体验到的事实。我走在这
条道路上,每一天的经验都让我相信,这条路是合理的,实际的,与科学的。不需要盲
目地接受,也没有疑惑,因为佛陀教导我,只有在我体验之后,才能接受任何真理。我
也发现这条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是具有普遍性的,不分派别的。于是我非常有信心。
在十日内观课程结束后,我发现内观的教诲是完全以结果来定位的。对我在身体上,心
理上,与心灵上都非常有帮助。因此,在第一次上完十日课程后,我就全心全意地接受
了它,后来我就继续走上这条由佛陀所教导的道路。
十五年后,我得到老师的许可,开始到印度与全世界教导内观课程。成千上万的人,来
自不同国家,属于不同教派,不同传统,都得到了同样的有益结果。内观吸引了来自各
阶层的人,因为他们都发现内观是不分派别的,完全由结果来决定的。
教诲:
正法
佛陀传授的道路有以下的特性
1. Svakkhato-简单而且定义清楚,每个人都可以练习,不会有任何疑惑。
2. Sanditthiko-每一步都是根据当下的实相。没有想象,没有猜测,没有自我暗示或
外来的暗示。
3. Akaliko-每一步都会在当下,在这一生带来完整的结果。这条路没有任何浪费。
4. Ehi-passiko-正法邀请你来亲自求证,亲身体验真理。
5.Opaneyyiko-这条道路是直的,每一步都越来越接近最终的目标,也就是从所有的痛
苦中解脱。
6. Paccattamveditabbo vinnuhi'ti-能让来自任何族群的人,只要有理智,头脑够清
楚,都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之内体验到真理。
当我们继续走在这条道路上,接受佛陀的教诲,我们会越来越清楚,内观的教诲不是想
要使人改变宗教信仰。
内观的教诲不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可以提供所有人练习的。当我们阅读佛陀的话语,
以及所有的批注,我们会很惊讶发现,在文献中几乎找不到「佛教」与「佛教徒」这样
的字眼。佛陀自己从来没有用过这些字眼。他的信徒在数百年的时间中,也没有用过这
些字眼。他把他的教诲称为法。他把他的信徒称为爱法者,寻法者,修法者,法师等等
。印度文字中的佛教是Bauddha,这个字在巴利文找不到对等的字眼。
如果佛陀的教诲用「佛学」来代表,就会被局限在特定的团体中,但是法是无限的。法
不是为了特定的团体或宗教,法是开放给所有人的。我们都知道「佛学」这个字眼现在
被大众所接受。许多人使用这个字眼时,也知道这是指一个普遍存在的法。
八正道
让我们来了解佛陀的教诲是什么,也就是八正道。之所以为正道,因为走在上面的人都
会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尊贵的人,心胸纯正的人。
八正道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戒,重点如下:
Sabba papassa akaranam 戒除所有不正当的行为─也就是所有在身体上或言语上,会
伤害他人,或破坏他人平静和谐的行为。
第二部分是定,专注与全然的心,重点如下:
Kusalassa upasampada 以专注全然的心来表现出正当的行为
第三部分是慧,重点如下:
Sacittapariyodapanam 以洞见与洞察来净化内心
这三部分的练习就是过去诸佛的所有教诲,也是未来诸佛的所有教诲。因此被称为:
EtamBuddhana sasanam 所有诸佛的教诲
佛陀的实际教诲
所有的宗教都教导人要过着合乎道德的生活。这是所有灵修教导的本质与核心。然而,
佛陀并不只想教导人们过着道德生活。他教导我们踏出重要的下一步:定,也就是控制
自己的心。我们需要一个专注的对象。有很多专注的对象可以用来训练我们的心。佛陀
自己就提出了许多对象,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自己的呼吸。他称此为观息─发展对于吸
气与呼气的觉知。呼吸是所有人都有的,不分族群教派。没有人能反对练习觉知呼吸。
谁能把呼吸划分为回教或印度教,基督教或犹太教,佛教或耆那教,锡克教或祅教,白
种人或非洲人或亚洲人,男人或女人?
观息法就是要我们保持对于呼吸的觉知,在鼻孔以下,上嘴唇以上的范围。这是对于上
嘴唇的单点专注─ uttarotthassa vemajjhappadese。当我们的心专注在这个小范围时
,就会变得越来越敏锐。经过三天的练习,我们开始感觉到在这范围内的身体感受。然
后,我们开始进行下一阶段的练习,也就是慧。
我们观察全身的感受,从头顶到脚尖。在过程中,我们会注意到,感受与心的状态息息
相关。我们会明白,当我们做出不完善的行为时,就会在心中产生一些不净的东西。在
我们杀生之前,我们必须先在心中产生极大的仇恨。
在我们偷窃之前,必须先有贪念。在放纵于淫乱之前,必须先有极大的贪爱。
我们伤害他人,就一定也会伤害自己─Pubbe hanati attanam, paccha hanati so
pare。负面情绪如愤怒、仇恨、贪婪、恶念、嫉妒、自大与恐惧,都会使人变得不快乐
、悲伤与暴力。我们就会开始激动。当我们激动时,这种激动不会留在我们自己之内,
而会开始传送到他人身上,我们就会开始伤害社会中的其它人。我们能够从自己的身心
结构之内,明白这个自然的律法。
有些人也许在做不善的行为时,看起来很快乐,但是其实他们就像是燃烧的煤炭上覆盖
着一层很厚的灰烬─bhasmacchannova pavako。由于心理上的负面情绪,他们在里面燃
烧,但是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这就是无明─avijja, moha。
对佛陀而言,无明不是缺乏了信仰或哲学的知识。无明是缺乏了对自己内在状况的了解
。我们不了解我们会痛苦,是因为这层无明的遮蔽。没有人希望痛苦,但是我们还是一
直痛苦,因为我们还是一直在产生贪爱与憎恶;我们一直对感受起反应。当这层无明被
移去后,我们开始看见自己的内在,于是就会明白:
「原来我是自己在制造痛苦,因为我对这些感受起了渴望。当感受是愉悦的时候,我就
会产生贪爱,当感受是不愉悦的时候,我就会产生憎恶。这两种反应都会让我痛苦。现
在我有了对策。当我了解了感受的无常本质,能够保持平等心,就不会再有渴望,不再
有贪爱或憎恶。心的旧习性反应模式就会改变,我就会从痛苦解脱出来。」
这就是佛陀认为的慧。与任何哲学知识或宗教信仰都无关。这是关于一个人痛苦或快乐
的真理,只要踏上了这条正道,任何人都能体验到。四圣道不是哲学上的教条,而是关
于自身的实相,我们可以从自己身上印证。只有自己体验了之后,才能够成为真理,让
我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当我们开始观察感受时,我们就是进入了心的深处。
在心中产生的一切,都会伴随着感受─Vedana-samosarana sabbe dhamma。就算是心中
产生最短暂的意念,也都会伴随着一个感受─Vedana-samosarana sankappavitakka。
这就是佛陀的伟大发现。
佛陀的另一个伟大发现,是我们会对感受产生渴望。这是在佛陀之前,佛陀当时,或佛
陀之后的其它老师都不知道的一个事实。佛陀之前与佛陀当时的老师都会教导人们不要
对色相起反应,也就是感官的对象──眼睛看到的事物,鼻子闻到的气味,耳朵听到的
声音等等。他们说,「当你的感官接触到了色相,不要起反应判断它们是好或坏;不要
起反应对它们产生贪爱或憎恶。」这种教导已经存在。但是佛陀说,我们其实不是对这
些对象起反应。他举出了黑牛与白牛用一条绳子系在一起的例子(一个代表感官,另一
个代表感官的对象)。黑牛或白牛本身都不是束缚;绳子才是束缚。佛陀说渴望的绳子
才是束缚,我们会对感受产生渴望(贪爱或憎恶)─vedana paccaya tanha。这就是佛
陀的伟大发现。他由于这项发现而得到解脱。
有许多其它老师都说,我们不应该对感受的对象起反应。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解脱。有
许多老师教导人们不要产生贪爱与憎恶。佛陀解释说,只要有无明,贪爱与憎恶就会一
直存在。因此他教导我们要消除无明。无明是什么?无明就是avijja。我们不知道自己
内在的情况。我们不知道贪爱与憎恶的真正原因。我们就是无明。我们要如何消除无明
?我们要解决问题的根本,以处理感受来消除痛苦。
只要我们没有觉知到感受,我们就会继续与外在的事物对抗,心里想「这个好丑」或「
这个好美」。我们只是停留在表面。我们以为黑牛或白牛就是束缚的原因。事实上,束
缚是我们对于感受所产生的贪爱与憎恶。一个酗酒者以为他是成瘾于酒精。其实他是成
瘾于他喝酒时的感受。当我们开始客观地观察感受时,我们就开始消除无明。我们了解
了感受的无常本质,对于感受就会产生慧。
这是自然的律法。缘起法就是现象自然规律的律法。不管有没有佛陀,缘起法是永恒的
。佛陀说:
「我从我的自身之内体验了自然的律法,缘起的律法;在我体验与瞭悟了这个律法之后
,我要开始向其它人宣扬它、教导它、说明它、建立它。只有当我自己亲身洞见了它,
我才能宣扬它。」
这就是这位超级科学家的大胆宣言。就像是不管有没有牛顿,地心引力的法则永远存在
。牛顿发现了这个法则,对全世界加以说明。同样的,不管有没有伽利略,地球绕太阳
运行的事实也是存在的。
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让我们可以采取相反的两种途径。如果我们继续对愉悦或不愉
悦的感受盲目地起反应,我们就会增加我们的痛苦。如果我们学习对愉悦或不愉悦的感
受保持平等心,我们就开始改变最深层的习性模式,开始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感受就是
问题的根源。只要我们忽略了根源,这棵毒树还是会再次成长,就算是砍断了树干也不
行。佛陀说:
「就像树的树根仍然健在,虽然砍倒了这棵树,它还是会发芽只要潜在的贪爱没有根除
,痛苦就会一再发芽生长。」
这位超级科学家发现,要彻底从心中的杂乱得到解脱,我们就必须处理心的根源。每一
个人都必须斩断渴望的根。当整个树林都枯萎时,每一棵树必须获得滋养,除去根部的
疾病,然后浇水,这样,整个树林才会再次欣欣向荣。同样的,如果要改善社会,每一
个人都必须改善自己才行。要社会更加祥和,每个人都必须变得祥和。个人才是关键。
要全世界变得和平,每一个国家或社会都必须变得和平。在这里,我想要引述佛陀对
Vajjian republic of Licchavis 的一段重要开示。佛陀提出了以下的实际建议,让
Licchavis 变得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保持团结,定期聚会,他们就会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定期聚会,一起完成职责,他们就会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不要逾越了好政府的古老原则,以及他们的司法系统,他们就会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能尊重长者,听取他们的言语,他们就会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能保障妇女与孩童,他们就会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能尊敬他们在国内与国外所信仰的对象,并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他们就会更
为强大。
当时也有许多不同的教派,有自己的庙宇与崇拜的地方,有智能让所有人都快乐与满足
。他们不应该受到骚扰,这样会迫使他们变成国家的敌人。他们崇拜的庙宇应该受到适
当的保障。只要统治者对于有智能的人提供保障与支持,国家就会更为强大。
佛陀的智能建议也适用于今日,维持世界的和平与和谐。如果我们想要为世界带来和平
,我们就不能忽视宗教的问题。
所有的政府都有责任保护人民免于受到外来的攻击,尽一切可能保障人民与领土的安全
。完成了这个责任之后,也不能忘记,这些作法只能带来短暂的好处。善意与慈悲就足
以消除任何教派的仇恨根源。在印度,美国与其它一些国家,曾经在监狱中举办过内观
课程,我们已经看到内观如何改变罪犯。恐怖份子心中有恐怖主义的根源。我们已经看
到一些顽劣的暴力犯罪份子,在监狱内观课程中得到了改变。愤怒,恐惧,报复与仇恨
都开始瓦解,心中开始产生和平与慈悲。我们先让监狱管理人员学习内观,然后才对受
刑人传授课程,带来了非常美好的结果。
在佛陀的教诲中,我们可以找到一座桥梁,连接不同的教派。佛陀教诲的三项基本部分
─道德(戒)、心的专注(定)与心的净化(慧)─都是所有宗教与灵修的核心。戒定
慧是所有宗教的共同准则。如果要过完善的生活,这三项基本准则是无法推翻的。佛陀
教诲的重点就是要实行戒定慧,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正法。这是所有宗教的内在核心。但
是我们没有强调核心,反而为了所有宗教都不太相同的外表而争吵不休。
历史证明了佛陀不分派别,宇宙共通的教诲,在任何地方或社会之中,从来没有与当地
的传统文化发生冲突。佛陀的教诲反而像是糖融化在牛奶中,温和地滋养了当地社会。
我们都知道当今的痛苦世界是多么需要和平与宁静的滋养。希望佛陀的教诲能为更多人
带来和平与快乐,也使世界上更多国家得到和平与快乐。
愿一切众生快乐。
愿一切众生平静。
愿一切众生得到解脱!

【在 T**********1 的大作中提到】
: 能不能这样说:“道”is the Truth.“佛”tells us how to get to the Truth.
avatar
T*1
6
so stop thinking, let it go?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I'd rather say “佛” tells us there is no truth, or, it doesn't matter
: if there is truth

avatar
k*b
7
赞。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佛陀:和平的超级科学家
: 以下是葛印卡老师在五月佛诞日对联合国所做的演说,这是纪念佛陀的出生,开悟与涅
: 盘的日子。
: 2002年五月,葛印卡老师到北美洲教导正法,并在四个月期间在35个城市演说。
: 可敬的法师们与爱好和平的朋友们:
: 我要感谢联合国与这次庆典的策划者,特别是缅甸与斯里兰卡的代表,让我有机会对可
: 敬的各位演说。
: 看到目前世界的情况,不禁让人感到悲伤。人类已经成为人类自己的敌人,杀戮不是因
: 为个人的仇恨,而是因为对方是属于不同的派系或族群,不同的人种或国家。如此残酷
: 的杀死无辜的人,连无助的老弱妇孺也不放过;现代科技也助长了悲剧,达到了史上前

avatar
D*r
8
Yes, desire is the cause of all suffering, include the desire to know
the "truth". Get rid of all desires and you will suffer no more

【在 T**********1 的大作中提到】
: so stop thinking, let it go?
avatar
z*o
9

empty
none
final reward
basic living needs + dumped mind ?
After power down, none at all.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Yes, desire is the cause of all suffering, include the desire to know
: the "truth". Get rid of all desires and you will suffer no more

avatar
k*b
10
请问佛陀就是释迦牟尼吗?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作者:彼得·德拉·桑蒂那博士
: “佛教具有人们所期望的未来宇宙宗教的特色:它超越个人化的神,无需教条主义和神
: 学,它涵盖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而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将所有的自然和精神世界作为
: 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所获得的那种宗教意识之上。”
: ——西方现代物理学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看待佛教有很多方法,不同文化的人民有不同的观点,而我尤其认为我们该比较一下西
: 方或现代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区别。这种观点的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如果我们理解
: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是如何看待某一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开始看到自己片面观点的局限
: 性。
: 在西方,佛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认同。西方社会有许多地位显赫的人要么是佛教徒,

avatar
T*1
11
stop thinking about it means to stay in the "matrix".
but the purpose of 佛 or 道 is to get out of the "matrix".
conflicting.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Yes, desire is the cause of all suffering, include the desire to know
: the "truth". Get rid of all desires and you will suffer no more

avatar
n*s
12
明知是幻,却还要长篇说幻, 能说出个甚来?
avatar
z*n
13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
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
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
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在 n*******s 的大作中提到】
: 明知是幻,却还要长篇说幻, 能说出个甚来?
avatar
n*s
14
这个说得好, 哈哈。
看的我似懂非懂,赏一曲禅定, 还是音乐好懂。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
: 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 「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 。」
: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
: 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
: 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avatar
z*n
15
圆觉经啊,文字最优美的佛经之一。

【在 n*******s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说得好, 哈哈。
: 看的我似懂非懂,赏一曲禅定, 还是音乐好懂。

avatar
z*n
16
其实你这个问题普贤菩萨问过的,也在圆觉经里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
何修行。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若诸幻性一切尽灭
,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
,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
诸众生永离诸幻。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
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
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
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
,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
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
不入断灭。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
,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
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
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
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太虚大师的注解:
彼、指修大乘者,谓修大乘之人,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了知身心如空华,都是幻的
。但是修行无非从身、口、意三业而修,身心既幻,则所修之行,自然也都是幻的,即
是以幻的身心,还修于幻的行,岂不助长幻法耶?此其一。若谓修至无明所起的幻性一
切尽灭,谓之修行;则四大假合之身,固然没有,即六尘缘影之心,亦是没有。既身心
不可得,则修行亦不可得,是修无可修,行无可行,即如幻之行亦无从修。修行之说,
既不成立,如何更说修行如幻,岂不徒托空言耶?此其二。若是因此便不修行,也觉不
对,即如众生本来不修行,常在幻化中轮转生死,也未曾了知这是幻境,此心已堕在妄
想之中,即使得闻身心如幻之言,必谓既是如幻,更不用修,如此即不能解脱妄想而证
圆觉?此其三。究应如何而能圆满觉照清净?这是普贤菩萨发问的意思。愿为以下,结
束问意。因为普贤菩萨所问各节,都是替那些已经了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地上菩萨代
为设想,不必自己有此心疑,故云“愿为末世一切众生”,此即饶益有情问。各章菩萨
所问,均同此意。但欲圆满觉照清净,即普贤菩萨亦尚须修行也。
此先总标。一切众生身心诸相,皆是无明虚妄颠倒,故云种种幻化。圆觉妙心,亦
即众生本具之真如法性,以如来乃能究竟显发,故称如来圆觉妙心。一切众生迷真起妄
,故云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此虽云生,实无生处,不过犹如空华,虽说从空而
有,但空中无有实花生处。试观幻华虽至灭尽,而空性不坏;以喻众生幻化虽灭,而圆
觉妙心则不因之动转。下更分析说明:
意谓第一须知无明苟未永断,总名幻心。众生的这种幻心,还须依于幻的身心修行
,乃得除灭。至所有幻法除灭已尽,而觉心不动,如花灭而空不坏,此可释“云何以幻
还修于幻”之疑。其次、在此幻里,觉亦是幻;因为依幻来说觉,便不是真觉,故亦名
为幻。无论说有觉,说无觉,皆是对待之言,故犹未离于幻。所以要到幻已尽灭,乃名
为不动的真觉;在此未尽离幻之时,故可说修行如幻也。复次、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如
四大、六尘等,都是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的,不能因其虚妄,反谓不用修行,
只是这幻相深细,须要体究。即如了知无明之幻,要想远离,便坚持这远离幻境的心;
但是因为存了这坚持远离幻境之心,更进一步了知此心亦复如幻,亦复应当远离。譬如
说万法唯识,进一步则知唯识亦幻,在此不特远离幻境,幻境之心也是如幻,应当远离
。而远离幻心之心,亦复如幻,亦当远离,故云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
远离”者:谓如尚有远离远离幻心的心,仍为如幻,亦当远离。如是重重深入,必至离
无可离,乃为诸幻尽灭,故云得无所离,即除诸幻。此等境界,乃地上菩萨才能实地领
会,以重重离幻至于得无所离,即入佛地矣。譬如下,设喻以明;火出、喻遣虚妄之幻
境;木尽、喻除遣境之幻心;灰飞、喻除心之幻亦离;烟灭、喻离幻至于澈底。虽喻止
四重,而义归究竟。以幻修幻,如两木之相因,故云亦复如是。诸幻已尽,即是圆满觉
性,故云不入断灭。
此更结束前意以答结请。因为方便渐次,乃为一般知幻不能澈底、离幻不能究竟之
人而设;在大乘中顿机之人,理观既真,事修无怠,是用不著的。是以佛说知幻即离,
不用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须别立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均指大乘顿教之人
,依此修行,乃能离幻成觉。故本章所示,为地上菩萨入佛地之行,此段之言,尤非初
心善萨所能承当也。

【在 n*******s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说得好, 哈哈。
: 看的我似懂非懂,赏一曲禅定, 还是音乐好懂。

avatar
D*r
17
The idea of trying to get out of the "matrix" is a big part of the matrix.
You can't get out of the matrix if you keep thinking about how to get out.
When you stop thinking about the matrix, you'll have the chance to get out.
Matrix is 幻,or 欲望

【在 T**********1 的大作中提到】
: stop thinking about it means to stay in the "matrix".
: but the purpose of 佛 or 道 is to get out of the "matrix".
: conflicting.

avatar
T*1
18
no desire, is it that simple?
or does this question needs to be answered: what is the origin of desire?
In the Hypothesis of Evolution, the driving force of life is for it to
continue, translated into Humanity is "desire".
In the material world, we humans are the ultimate manifestation of "desire".
can't separate the body from "Desire". we are "desire" itself.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The idea of trying to get out of the "matrix" is a big part of the matrix.
: You can't get out of the matrix if you keep thinking about how to get out.
: When you stop thinking about the matrix, you'll have the chance to get out.
: Matrix is 幻,or 欲望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