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谈谈“亚健康”# Midlife - 人到中年
j*2
1
一、传统医学中的“亚健康”
1、精神紧张,焦虑不安 2、孤独自卑,忧郁苦闷
3、注意分散,思考肤浅 4、容易激动,无事自烦
5、记忆闭塞,熟人忘名 6、兴趣变淡,欲望骤减
7、懒于交往,情绪低落 8、易感疲劳,眼易疲倦
9、精力下降,动作迟缓 10、头昏脑胀,不易复原
11、久站头晕,眼花目眩 12、肢体松软,力不从愿
13、体重减轻,体虚力单 14、不易入眠,多梦易醒
15、晨不愿起,昼常打盹  16、局部麻木,手脚易冷
17、掌掖多汗,舌燥口干 18、目干低烧,夜常盗汗
19、腰酸背痛,此起彼安  20、舌生白苔,口臭自生
21、口舌溃疡,反复发生  22、味觉不灵,食欲不振
23、反酸嗳气,消化不良  24、便稀便秘,腹部饱胀
25、易患感冒,唇起疱疹  26、鼻塞流涕,咽喉肿痛
27、憋气气急,呼吸紧迫  28、胸痛胸闷,心区压感
29、心悸心慌,心律不整  30、耳鸣耳背,易晕车船
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
(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
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
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
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
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
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
二、现代医学中的“亚健康”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
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
、“灰色状态”等的称谓。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亚健康
状态也是很多疾病的前期症兆,如肝炎、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等。亚健康人群
普遍存在六高一低,即高负荷(心理和体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免
疫功能低。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
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
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
倾向 ,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岁
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
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专
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
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
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
病变 ,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
时尚未查出。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
于明确诊断而已 。因此,扣除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亚健康者约占人口的
60%。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有趣的是,
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
命过程的两端的话,那么它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橄榄,中间凸出的一大块,正是处于健康
与有病 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三、“亚健康”的后果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
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包
括:心理障碍、胃肠道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性功能下降,倦怠、注意力不集
中、心情烦躁、失眠、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腹胀、心慌、胸闷、便秘、腹泻、感
觉很疲惫,甚至有欲死的感觉。然而体格检查并无器官上的问题,所以主要是功能性的
问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除了疲劳和不适,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如果碰到高度刺激
,如熬夜、发脾气等应激状态下,很容易出现猝死,就是“过劳死”。
“过劳死”——是一种综合性疾病,是指在非生理状态下的劳动过程中,人的正常工作
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
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