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AA: Celebrate 2013 With Up To 15,000 Bonus Miles
avatar
AA: Celebrate 2013 With Up To 15,000 Bonus Miles# Money - 海外理财
l*y
1
如何通过一场报告让别人记住自己呢?
本人从事纳米材料研究,刚回到国内在某C9作发考题。最近参加了几次国内举办的国际
学术会议,发现一个共性现象。在国外听报告,我发现一般情况下报告人会讲述近2-3
年的工作,工作量比较少,但目标非常明确,很有系统性和递进感。反观国内教授的报
告(包括不少院士),基本就是成果秀,很多人的报告格式是第二页ppt把自己发表的
重要论文列个清单,比如10篇Nature子刊,JACS/AM多少个。。。作报告时,也是从自
己从业以来讲起,基本是一页PPT一篇文章。听完后的感觉是文章真多、这人真牛,但
很难记住他到底做了什么研究、目标是什么、亮点和特色是什么、不同文章的关系和递
进是什么,记不住他的标签。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类似的感觉?
另外,总体而言感觉做能源相关的人(如能源存储、能源转化、催化等领域),大家的
文章都很多、引用都很高,但很难讲出工作的特色和区别。不知道各位大佬有什么高招
,能让自己stand out (鹤立鸡群),通过做一场报告就让别人记住自己呢?对于刚入
门的年轻人,感觉这点尤其重要。
请前辈们不吝赐教!非常感谢!
avatar
z*y
2
gift 40k+能有15k mile的bonus。如果我和ld各有40k mile,互相gift,是不是都能拿
到15k mile啊?有什么限制吗?teams里面好像也没怎么写。
Earn up to 15,000 AAdvantage® Bonus Miles
It's time to start planning all the incredible journeys that you will take
in this New Year. With American Airlines AAdvantage® miles, you can get
to extraordinary destinations and create happy memories that will
last a lifetime.
Simply buy or gift the miles and start planning the trip of your dreams. And
, when you buy miles through January 31, 2013, you'll earn up to 15,000
bonus miles! When you gift those miles, the bonus miles go to the recipient.
buy: https://buy.points.com/PointsPartnerFrames/partners/aadvantage/
container.html?language=EN&product=BUY&CAMPAIGNCODE=AASolo40919
gift: https://buy.points.com/PointsPartnerFrames/partners/aadvantage/
container.html?language=EN&product=GIFT
avatar
r*7
3
办法很多,但都有负作用!
比如,找一个美国著名院士做靶子,说院士的东西是骗人的,你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你比院士厉害多了。

3

【在 l****y 的大作中提到】
: 如何通过一场报告让别人记住自己呢?
: 本人从事纳米材料研究,刚回到国内在某C9作发考题。最近参加了几次国内举办的国际
: 学术会议,发现一个共性现象。在国外听报告,我发现一般情况下报告人会讲述近2-3
: 年的工作,工作量比较少,但目标非常明确,很有系统性和递进感。反观国内教授的报
: 告(包括不少院士),基本就是成果秀,很多人的报告格式是第二页ppt把自己发表的
: 重要论文列个清单,比如10篇Nature子刊,JACS/AM多少个。。。作报告时,也是从自
: 己从业以来讲起,基本是一页PPT一篇文章。听完后的感觉是文章真多、这人真牛,但
: 很难记住他到底做了什么研究、目标是什么、亮点和特色是什么、不同文章的关系和递
: 进是什么,记不住他的标签。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类似的感觉?
: 另外,总体而言感觉做能源相关的人(如能源存储、能源转化、催化等领域),大家的

avatar
r*g
4
gift 也要钱的,毫无意义

get
And
recipient.

【在 z*****y 的大作中提到】
: gift 40k+能有15k mile的bonus。如果我和ld各有40k mile,互相gift,是不是都能拿
: 到15k mile啊?有什么限制吗?teams里面好像也没怎么写。
: Earn up to 15,000 AAdvantage® Bonus Miles
: It's time to start planning all the incredible journeys that you will take
: in this New Year. With American Airlines AAdvantage® miles, you can get
: to extraordinary destinations and create happy memories that will
: last a lifetime.
: Simply buy or gift the miles and start planning the trip of your dreams. And
: , when you buy miles through January 31, 2013, you'll earn up to 15,000
: bonus miles! When you gift those miles, the bonus miles go to the recipient.

avatar
c*r
5
个人愚见。一个方法是坚持自己的风格
另一个方法就是入乡随俗,别人怎么present你就怎么present
最暴力的方法还是增加会议曝光率。次数多了别人想忘掉你都很难

3

【在 l****y 的大作中提到】
: 如何通过一场报告让别人记住自己呢?
: 本人从事纳米材料研究,刚回到国内在某C9作发考题。最近参加了几次国内举办的国际
: 学术会议,发现一个共性现象。在国外听报告,我发现一般情况下报告人会讲述近2-3
: 年的工作,工作量比较少,但目标非常明确,很有系统性和递进感。反观国内教授的报
: 告(包括不少院士),基本就是成果秀,很多人的报告格式是第二页ppt把自己发表的
: 重要论文列个清单,比如10篇Nature子刊,JACS/AM多少个。。。作报告时,也是从自
: 己从业以来讲起,基本是一页PPT一篇文章。听完后的感觉是文章真多、这人真牛,但
: 很难记住他到底做了什么研究、目标是什么、亮点和特色是什么、不同文章的关系和递
: 进是什么,记不住他的标签。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类似的感觉?
: 另外,总体而言感觉做能源相关的人(如能源存储、能源转化、催化等领域),大家的

avatar
c*a
6
没限制的,就是gift 40k的手续费要1100刀
avatar
l*y
7
但新结果没那么多啊,如果相同的ppt到处讲,容易给人留下负面印象。如果是给领域
内的前辈/权威留下不好的印象的话,将来很难板正,反而起来副作用。。。人家说那
小子每次都讲一样的东西,像杨振宁一样,一个“物理学与美”讲遍大江南北。。。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个人愚见。一个方法是坚持自己的风格
: 另一个方法就是入乡随俗,别人怎么present你就怎么present
: 最暴力的方法还是增加会议曝光率。次数多了别人想忘掉你都很难
:
: 3

avatar
H*y
8
既然还没有多少新结果,难道当务之急不是先做点结果出来吗?否则你想人家记住你什
么呢?“这是一个还没做出多少新结果的人”?
老故事了,画了三年的画,三天就卖出去了。画了三天的画,三年都卖不出去。启动资
金,就是为了保证在你还没有能力收割之前,可以专心的播种和耕种。这个时候瞎跑什
么呢?尤其是老院士罗列成果的报告,听了都是浪费时间。

【在 l****y 的大作中提到】
: 但新结果没那么多啊,如果相同的ppt到处讲,容易给人留下负面印象。如果是给领域
: 内的前辈/权威留下不好的印象的话,将来很难板正,反而起来副作用。。。人家说那
: 小子每次都讲一样的东西,像杨振宁一样,一个“物理学与美”讲遍大江南北。。。

avatar
m*1
9
同意。
列paper 是没什么意思的。
我个人觉得重点还是让大家记住我的work.我的vision

【在 H****y 的大作中提到】
: 既然还没有多少新结果,难道当务之急不是先做点结果出来吗?否则你想人家记住你什
: 么呢?“这是一个还没做出多少新结果的人”?
: 老故事了,画了三年的画,三天就卖出去了。画了三天的画,三年都卖不出去。启动资
: 金,就是为了保证在你还没有能力收割之前,可以专心的播种和耕种。这个时候瞎跑什
: 么呢?尤其是老院士罗列成果的报告,听了都是浪费时间。

avatar
l*i
10
能源存储、能源转化、催化等领域,尤其是跟材料、化学、纳米相关的,基本就是炒菜
啊。谁的学生多,换花样地炒,谁的论文就多。

3

【在 l****y 的大作中提到】
: 如何通过一场报告让别人记住自己呢?
: 本人从事纳米材料研究,刚回到国内在某C9作发考题。最近参加了几次国内举办的国际
: 学术会议,发现一个共性现象。在国外听报告,我发现一般情况下报告人会讲述近2-3
: 年的工作,工作量比较少,但目标非常明确,很有系统性和递进感。反观国内教授的报
: 告(包括不少院士),基本就是成果秀,很多人的报告格式是第二页ppt把自己发表的
: 重要论文列个清单,比如10篇Nature子刊,JACS/AM多少个。。。作报告时,也是从自
: 己从业以来讲起,基本是一页PPT一篇文章。听完后的感觉是文章真多、这人真牛,但
: 很难记住他到底做了什么研究、目标是什么、亮点和特色是什么、不同文章的关系和递
: 进是什么,记不住他的标签。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类似的感觉?
: 另外,总体而言感觉做能源相关的人(如能源存储、能源转化、催化等领域),大家的

avatar
l*y
11
是啊,大家都这么炒菜,怎么让别人记住你炒了哪些菜呢。。。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能源存储、能源转化、催化等领域,尤其是跟材料、化学、纳米相关的,基本就是炒菜
: 啊。谁的学生多,换花样地炒,谁的论文就多。
:
: 3

avatar
y*i
12
别人记住你与否那么重要么?重要的难道不是拉到经费?
如果不能通过变化炒菜的方式让人记住你,何妨换换原料(课题)?

【在 l****y 的大作中提到】
: 是啊,大家都这么炒菜,怎么让别人记住你炒了哪些菜呢。。。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