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事】民生故事之一:额济纳 (转载)# MyActivity - 我的活动
wh
1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奇葩事】民生故事之一:额济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8 19:06:15 2017, 美东)
上周听了伯克利大学地理系邢幼田教授(You-tien Hsing)介绍中国西北生态保护区人
民的生存斗争智慧故事,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尤其想问问西北来的朋友是否同感。网
上查不到邢教授的教育背景,看拼音像台湾的,听口音像大陆的,研究项目从台湾到大
陆都有,主攻地理与政治。
教授挑了两个最干旱的地方做研究,其一是内蒙最西的额济纳旗,荒漠地区,极少下雨
,一下雨就会上新闻。教授有幸遇到一次,一共下了三分钟。所有人都跑出来看热闹和
拍照。宾馆服务员道歉说没有雨伞可借,本地人从不打伞。教授才出门雨就停了,用她
的说法是雨水还没掉在地上就蒸发了——这里的年降水量是37毫米,而年蒸发量是3841
.51毫米,蒸发极快。
教授说额济纳以前默默无闻,直到2003年中央台播放《沙起额济纳》纪录片后爆得大名
,全中国从此知道额济纳是北京沙尘暴的源头。
不过我是中学时知道额济纳的,书里说额济纳河就是“弱水三千”的古弱水。大学暑假
时本想从甘肃玩到额济纳饮一瓢弱水,结果在拉卜楞寺碰到一个历史老师说困在额济纳
一个多月才刚出来,忘了他说是路坏了还是没车,反正把我们吓得转道宁夏去了。
教授继续说中央为治沙尘暴建造三北防护林,并决定退牧还草,额济纳许多牧区被圈建
为生态保护区,不让放牧;5000牧民成为生态移民,政府另辟定居点建房安置他们,每
年约给一万元补贴,并进口荷兰奶牛让牧民在限定范围内养殖。教授在2011-12年的调
查中发现荷兰奶牛无法适应内蒙的严冬,过冬后无法产奶或生仔;且荷兰奶牛体大胃口
大,却习惯喂养,不会放养不认草,放到地里就乱吃。有一头奶牛因误食塑料袋而不治
身亡(送到医院已太迟)。失去草原的生态移民们生计维艰;而被圈起的牧场一两年后
确实长出很多草,但草类单一,易生虫害和引发火灾,还未必是牛羊爱吃的草。
几年后教授重访额济纳,本以为移民生活会更难,没想到移民区里全是空房,杳无人影
……教授四处探寻,得知难以维生的移民早已纷纷离开,自谋生路。有的去旅游景
点工作——哪些景点下文再表。有的偷偷回禁牧区放牧。有的联合可放牧的自留地,建
立放牧合作社(Grazing Co-op)进行半放牧。还有的搞有机肉类加工销售合作社(Meat
Processing & Marketing Co-op),和北京等大城市高档饭店建立稳定业务。总之,在
政策迫使牧民迁离又无法落实其生活时,群众自发展现出种种感人的生存智慧。
不过个人的生存智慧可否持续是个问题,是否合乎整体生态保护又是个问题。教授列举
了她借住的那家额济纳人一年四季的生活图景:
寒冷的冬天,全家人都住到政府建的定点房里过冬,屋顶的太阳能装置供暖充足,满室
如春。
开春后,全家回到戈壁滩,搭起简易棚,每天开着摩托或小型机动车上上下下起起伏伏
的沙丘,为了挖这个:
这是沙漠奇葩之一、人称“沙漠人参”的肉苁蓉,是补肾壮阳的药用植物。小的肉苁蓉
批发商按分量买,大的按个数买。
大的肉苁蓉市价五百美元。因为利润高,所以常常全家出动挖。当地人能从貌似一模一
样的沙丘中精准辨认出去年挖过的沙丘、长肉苁蓉的具体位置,教授说她愧为地理教授
却完全辨认无能。每年四五两月起早贪黑地挖,全家能挣两万元的辛苦钱。
夏天没有肉苁蓉,大家就挖沙漠奇葩之二——“沙漠玫瑰”:
这是内蒙沙漠独有的生长在低洼处的方解石、石英与硬透石膏的共生体(石膏结晶体)
,外形酷似玫瑰而得名。额济纳满城的旅游商店都卖这种装饰收藏品。这朵奇葩更难挖
,需要掘地三尺、并抽干沙漠的地下水才挖得到,因此常是几家的男人一起合伙买机器
来挖和卖。
秋天,胡杨变成美丽的金黄色,一批批来自北京、上海、尤其杭州的游客(不知为何杭
州人最多)到这里拍照:
除了胡杨,游客们还去看西夏黑城:
图中可见,黑城正不断被沙漠蚕食侵蚀,为保持景点状态必须不断把周围的沙子铲掉。
每年三万的游客带来许多创收机会。旅馆不够,有的人家就把政府给的移民房改成家庭
旅店(youth hostel),买一批弹簧折叠床,按床位出租,每床两百(哇……)。年轻人
还发明了各种游乐项目,比如吉普冲浪——有的游客喜欢在沙漠里兜一两小时的风,有
的喜欢从200米高的沙丘上直冲下来,各尽其乐。春天找肉苁蓉、夏天挖沙漠玫瑰的吉
普又在秋天满载着游客上上下下那熟悉的沙丘。每家每年的旅游季节收入大约为一万元。
额济纳就讲到此。接着教授转向第二个研究点。Q&A时听众提的第一个关于额济纳的问
题就是:肉苁蓉和沙漠玫瑰的再生长速度比得上开采速度吗?教授摇摇头。又有人问政
府的生态保护工程有明显效果吗?教授说三北防护林有明显效果:北京确实没了沙尘暴
;其他工程至今尚无明显效果。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奇葩事】民生故事之一:额济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8 19:06:15 2017, 美东)
上周听了伯克利大学地理系邢幼田教授(You-tien Hsing)介绍中国西北生态保护区人
民的生存斗争智慧故事,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尤其想问问西北来的朋友是否同感。网
上查不到邢教授的教育背景,看拼音像台湾的,听口音像大陆的,研究项目从台湾到大
陆都有,主攻地理与政治。
教授挑了两个最干旱的地方做研究,其一是内蒙最西的额济纳旗,荒漠地区,极少下雨
,一下雨就会上新闻。教授有幸遇到一次,一共下了三分钟。所有人都跑出来看热闹和
拍照。宾馆服务员道歉说没有雨伞可借,本地人从不打伞。教授才出门雨就停了,用她
的说法是雨水还没掉在地上就蒸发了——这里的年降水量是37毫米,而年蒸发量是3841
.51毫米,蒸发极快。
教授说额济纳以前默默无闻,直到2003年中央台播放《沙起额济纳》纪录片后爆得大名
,全中国从此知道额济纳是北京沙尘暴的源头。
不过我是中学时知道额济纳的,书里说额济纳河就是“弱水三千”的古弱水。大学暑假
时本想从甘肃玩到额济纳饮一瓢弱水,结果在拉卜楞寺碰到一个历史老师说困在额济纳
一个多月才刚出来,忘了他说是路坏了还是没车,反正把我们吓得转道宁夏去了。
教授继续说中央为治沙尘暴建造三北防护林,并决定退牧还草,额济纳许多牧区被圈建
为生态保护区,不让放牧;5000牧民成为生态移民,政府另辟定居点建房安置他们,每
年约给一万元补贴,并进口荷兰奶牛让牧民在限定范围内养殖。教授在2011-12年的调
查中发现荷兰奶牛无法适应内蒙的严冬,过冬后无法产奶或生仔;且荷兰奶牛体大胃口
大,却习惯喂养,不会放养不认草,放到地里就乱吃。有一头奶牛因误食塑料袋而不治
身亡(送到医院已太迟)。失去草原的生态移民们生计维艰;而被圈起的牧场一两年后
确实长出很多草,但草类单一,易生虫害和引发火灾,还未必是牛羊爱吃的草。
几年后教授重访额济纳,本以为移民生活会更难,没想到移民区里全是空房,杳无人影
……教授四处探寻,得知难以维生的移民早已纷纷离开,自谋生路。有的去旅游景
点工作——哪些景点下文再表。有的偷偷回禁牧区放牧。有的联合可放牧的自留地,建
立放牧合作社(Grazing Co-op)进行半放牧。还有的搞有机肉类加工销售合作社(Meat
Processing & Marketing Co-op),和北京等大城市高档饭店建立稳定业务。总之,在
政策迫使牧民迁离又无法落实其生活时,群众自发展现出种种感人的生存智慧。
不过个人的生存智慧可否持续是个问题,是否合乎整体生态保护又是个问题。教授列举
了她借住的那家额济纳人一年四季的生活图景:
寒冷的冬天,全家人都住到政府建的定点房里过冬,屋顶的太阳能装置供暖充足,满室
如春。
开春后,全家回到戈壁滩,搭起简易棚,每天开着摩托或小型机动车上上下下起起伏伏
的沙丘,为了挖这个:
这是沙漠奇葩之一、人称“沙漠人参”的肉苁蓉,是补肾壮阳的药用植物。小的肉苁蓉
批发商按分量买,大的按个数买。
大的肉苁蓉市价五百美元。因为利润高,所以常常全家出动挖。当地人能从貌似一模一
样的沙丘中精准辨认出去年挖过的沙丘、长肉苁蓉的具体位置,教授说她愧为地理教授
却完全辨认无能。每年四五两月起早贪黑地挖,全家能挣两万元的辛苦钱。
夏天没有肉苁蓉,大家就挖沙漠奇葩之二——“沙漠玫瑰”:
这是内蒙沙漠独有的生长在低洼处的方解石、石英与硬透石膏的共生体(石膏结晶体)
,外形酷似玫瑰而得名。额济纳满城的旅游商店都卖这种装饰收藏品。这朵奇葩更难挖
,需要掘地三尺、并抽干沙漠的地下水才挖得到,因此常是几家的男人一起合伙买机器
来挖和卖。
秋天,胡杨变成美丽的金黄色,一批批来自北京、上海、尤其杭州的游客(不知为何杭
州人最多)到这里拍照:
除了胡杨,游客们还去看西夏黑城:
图中可见,黑城正不断被沙漠蚕食侵蚀,为保持景点状态必须不断把周围的沙子铲掉。
每年三万的游客带来许多创收机会。旅馆不够,有的人家就把政府给的移民房改成家庭
旅店(youth hostel),买一批弹簧折叠床,按床位出租,每床两百(哇……)。年轻人
还发明了各种游乐项目,比如吉普冲浪——有的游客喜欢在沙漠里兜一两小时的风,有
的喜欢从200米高的沙丘上直冲下来,各尽其乐。春天找肉苁蓉、夏天挖沙漠玫瑰的吉
普又在秋天满载着游客上上下下那熟悉的沙丘。每家每年的旅游季节收入大约为一万元。
额济纳就讲到此。接着教授转向第二个研究点。Q&A时听众提的第一个关于额济纳的问
题就是:肉苁蓉和沙漠玫瑰的再生长速度比得上开采速度吗?教授摇摇头。又有人问政
府的生态保护工程有明显效果吗?教授说三北防护林有明显效果:北京确实没了沙尘暴
;其他工程至今尚无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