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s*1
1
有没有听过这样的故事:自己生啊生,生不出来,最后医生用吸盘/产钳帮忙拔出来了
。所以会不会想,先自己推,推不出来上器械,尤其产钳,传说中产钳出手几乎没有下
不来的,可以避免剖腹产,顶多撕裂,伤口比起剖腹还是小得多。
首先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器械。器械助产的先决条件:宫口全开,胎膜已破,胎头较低,
至少0,最好能+1甚至更低。产钳的话需要完全了解胎头朝向,因为产钳要夹胎儿颧骨
,医生会通过胎头骨的特征以及耳朵来决定。需要至少局麻,清空膀胱。一般躺在产床
上,把腿分开架起来。吸盘和产钳抓好胎头之后,趁宫缩往外拉。吸盘和产钳都只管到
生出胎头,胎头快出来的时候给侧切,一般来讲胎头出来以后剩下的比较好生。
吸盘也好,产钳也好,都算是手术生产了,没有完全的成功率。器械只能辅助,主要产
力还要靠宫缩力和产妇推,器械拉只能趁宫缩拉两三下,力道纯粹凭经验,不能太小(
拿不住胎儿)也不能太大(伤害胎儿),拉不下来就算器械失败。吸盘失败以后可能再
试产钳,产钳失败则立刻剖腹产。
失败率和3-4度撕裂率是这样的:
枕前位(好生的头位)吸盘失败率6.3%,撕裂26.6%,产钳失败率0.9%,撕裂53.8%
枕后位(不太好生的头位)吸盘失败率33.0%,撕裂33.1%,产钳失败率13.6%,撕裂71.
6%
头位越低,吸盘越容易成功,产钳则没太大区别。胎头到出口了则吸盘和产钳没太大区
别。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5467563
综合来讲产钳更容易成功,但也更容易撕裂。
大家都看过那种puzzle吧,把一个椭圆形的积木放进一个椭圆形的洞里面,如果角度不
对,是断然放不进去的。骨盆虽然不是椭圆形,但胎头只有某几个角度好进,虽然胎头
也有一定的可塑性,如果角度不好,要通过骨盆还是难得多,所以枕后比枕前难生。用
器械帮忙,虽然有时候是帮助转动胎头的角度(需要特制的产钳),大部分时候只是增
加蛮力。如果有选择的话,产妇用一系列动作姿势增大骨盆开口,帮助胎头转到合适的
角度更重要,接生的人也可能手动来转。真到精疲力竭的时候器械不一定能拯救你避免
剖腹产。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