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教养模式(转载)
avatar
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教养模式(转载)# NextGeneration - 我爱宝宝
J*Z
1
“虎妈”、“狼爸”唱罢之后,“哈佛妈妈”又登台,作为世俗观念中的“成功”
案例再次出现,同样引起了家长的高度关注。
同时,许多家长又感到迷惑了:究竟应该效法哪种教养模式呢?
前者教养模式以“近乎专制”为主要特征,后者以“绝对放任”为主要特征。
两种恰恰相反悖的家庭教育模式都能够把孩子送进知名高等学府,这充分表明“智取华
山”并非只有一条路,两种教养模式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对孩子管教相对严格一
些或放任一些,都是可以的,只要符合孩子的个性特征,孩子能够适应,都是可取的。
“虎妈”、“狼爸”这夺人眼球的名称赫然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一些家长闻风
而动,立刻效法“近乎专制”的管教手段;同时,一些家长却嗤之以鼻,直呼“变态”
。之所以出现两种完全相反悖的极端态度,这恰恰是媒体所要的效果。
其实,所谓“近乎专制”的“虎妈”和“狼爸”,并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
是事事、时时专制,也有许多民主教养方式的因素;同样,刚刚出现的“哈佛妈妈”也
不是完全放任自流,撒手不管,任其为所欲为,还是有引导和指导的。
其实,家长是被某些媒体惯用的伎俩,即用极端而醒目、抓人眼球的“标签”
给忽悠了。
对孩子管教过于“专制”并不科学,因为违背了人的天性,我并不赞成。但对
个别孩子还是应该尽可能严格一些,因为有的孩子已经被娇惯、放任得不成样子了,必
须采取比较严厉的措施使他们收收心;而对于那些很有主动性、自觉性的孩子,就是应
该适度地放任一些,打开桎梏,解放他们的手脚和头脑,让他们的活力释放出来。这就
叫“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这些带有极端特征的管教模式一出现,就受到许多家长的青睐,趋之若鹜,极
力效法,全盘照搬。这并不可取。这是心态浮躁、头脑不清醒、懒惰盲目的表现。就像
到中药铺去抓药,不能看哪付药人们抓得多就随大流也跟着抓那付,还是要“因人制宜
”、“对症下药”。
我始终认为,经验是有价值的,都有可取之处;但任何的经验不可避免地都是
有局限性的,不能生搬硬套,全盘照搬。因为只是“个案”,他们的“成功”不是必然
结果,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具备普遍意义。
经验不等于规律,不能反复起作用。只有上升到规律才会没有局限性,才适应
所有家庭和孩子,才具有普遍意义,才能反复起作用。对任何的经验,都要采取冷静的
分析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为我所用。
这些家长极端的教子“经验”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和效法,就是因为孩子都进
入了知名大学。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孩子没有进入知名大学,就是管教方式方法再科学
、再人性化,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再健康,也不会引起记者的关注和家长的效法。这种
现象,恰恰反映家长培养教育孩子过于功利化的思想倾向。
进入知名大学当然是好事,但知名大学也不是个个学生都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一般大学毕业生做出突出成绩的比比皆是。据调查,我国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历届
高考状元在事业上做出突出成就的寥寥无几。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据我所知,世界上的诺贝尔奖
获得者绝大多数不是出自名牌大学。”被很多家长顶礼膜拜的中国”成功者“也不都是
出自名牌大学,比如潘石屹。
刚刚进入大学或刚刚毕业,这才到哪儿了?“出水才看两腿泥”,培养孩子算
不算真正的“成功”,社会实践才是最客观、公正、权威的评价,只有知名大学的“入
学通知书“或”毕业证书”并不能说明什么。
社会上一个常见的现象是“高分低能”、“高学历低成就”,而班里“前十名
”左右的学生往往成功的比例比较大。这似乎奇怪的现象,其实是很正常的。
以高分考入知名大学的学生,都是心无旁骛地把全部注意力都倾注于考试之中
,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规定教材”中。考试分数虽然很高,但知识面和思路都狭窄,
思维不灵活,实践能力差,因而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就像体操比赛,“规定动作”,只能考察动作的规范性,并不能分出胜负;只
有“自选动作”才能发挥出运动员的特长,最后分出胜负。
而“前十名”的学生,没有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试上,没有把全部精力都
投放在考试规定的课程学习上,有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扩充知识面,开阔眼界,增长
见识,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他们虽然考试分数不是最高,但知识面宽,思路
开阔,思维灵活,实践能力强。因此具有较强的发展的后劲,成功的几率自然就会大一
些。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应当承认,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上了知名大
学,家长有很大的功劳。但必须指出的是,只有家长的培养教育,没有好学校和好老师
精心培养,孩子也进不了知名大学。家长不能“贪天功为己有”。把一切成果都归功家
长自己,这是不实事求是的,不能让人佩服。
对孩子究竟是应该严格一些还是宽松一些呢?
这不能一概而论。还是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该严格就严格,该宽松就宽松,应“严”、“松”兼而有之。
不论是严格还是宽松,都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古人说:“过犹
不及”。过严、过松效果都是不好的。要做到“严而有格”,“松而有度”。
总的原则,教育应该是以儿童为本,就是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性
别特征,努力促使儿童协调、持续发展。
要问什么样的教养模式是最好的?要我说: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模式就是最好的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