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父母是孩子的眼睛,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avatar
父母是孩子的眼睛,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NextGeneration - 我爱宝宝
A*3
1
昨晚,在微信上聊孩子,一个朋友说她孩子幼儿园的老师想出了一招激励学生的方法,
每天和表现突出的学生合影,然后发在班级QQ群中,这位妈妈觉得很不舒服,她说“老
师并不是真的喜欢这些孩子,她只是满意这些孩子们的“特别进步”或“一贯表现好”
;孩子们并不是真的爱戴这位老师,他们只是满足于所给予的光环。”我随即问她,那
么孩子对这件事是怎么认识的呢?她回复我“孩子认为表现好就可以跟老师合影,跟老
师合影就是因为表现好;我没能和老师合影是因为我没有表现足够好;进而,跟人合影
是因为我做了他喜欢的事。”
不知道有多少家长会跟这位妈妈有同样的感受,不舒服的背后是对这位老师“功利化”
教育的谴责。按照这位妈妈的思路,这位老师的这种行为会把孩子培养成虚伪、爱表现
、甚至是谄媚的人,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表现去换取成年人的认可。老师的爱不再
纯粹,是有条件的;孩子的心也不再纯粹,是带目的的。如此一来,这位老师真的是罪
大恶极。接下来问题来了,遇到了这样的老师,父母该怎么做呢?去跟老师理论?还是
干脆转校?
爱子爱女心切的家长们,咱们先缓一缓,不要着急。让我们换个思路,看看还有别的办
法吗?
首先,老师的这种做法真的这么糟糕吗?可以有别的理解途径吗?这位老师真的不爱孩
子吗?其实,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在最初的时候,都是不带善恶、好坏、优劣这些属
性的。所有的意义都是人为附加的,这其实没什么不好,正是这些人为附加的意义形成
了我们的文化、风俗,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这些意义有的根深蒂固很难动摇,好比说
杀人偿命,裸奔有伤风化等等;另外一些就相对容易改变一些,好比豆腐脑应该是甜的
还是咸的、洗澡应该早上还是晚上一样。这些意义和观念是怎样一代代传承的呢?毫无
疑问通过教育。我们大人在跟孩子互动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通过语言、神态、动作传
递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我想说,父母就是孩子看世界的眼睛。
现在来说回这位妈妈,她会有如此这般的想法,其实是源于她自己内在的世界观。如果
她这样教育孩子,或者仅仅是自己嘴里嘀咕:你们老师的做法太不好了,怎么可以这样
鼓励孩子呢?那么孩子通过父母就吸收了这样的观念:老师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老师
伤害了我,我受伤了。此外,孩子为了认同父母,内心可能会对老师产生愤怒。这样下
去,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就更糟糕了。
那么,怎么样从这件事情中提取别的意义呢?可以不用让孩子有受伤的感受?于是我想
了一想,这样回复了这位妈妈。“这说明老师的爱是有条件的,这虽然不完美,但是放
眼社会这样的人比比皆是,真正能做到无条件爱孩子的人是很少的,即便是父母都很难
做到。遇到这样的人或者事我先打探一下孩子心里的想法,然后这样跟孩子说:拍照片
的目的是纪念每一天的生活,没有哪一个小朋友可以天天都表现好,也没有哪个小朋友
天天都不好。让他看到表现好和坏都有一个被允许的范围,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在校好
好表现。”
父母是孩子的眼睛,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父母是孩子的眼睛,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由这件事情我想到了前阵子的一则新闻。河南某幼儿园的老师把孩子衣服全部脱光拍裸
照发朋友圈。当时媒体的导向基本上是指责的态度,这老师肮脏、龌龊、心理变态。然
后我看了老师接受采访的视频,她说自己当时教育孩子“这就叫一丝不挂,人赤裸裸来
,光明磊落,干干净净”。其实我和大伙儿一样觉得这老师的做法肯定欠妥,但是她对
记者说的如果是真的,我觉得也不无道理。孩子接收她的这些观念,并无大碍。我要是
孩子家长,只要在整个脱衣服的过程中,她没有让孩子产生别扭或者不舒服的感觉,那
么我绝对不会去谴责这个老师。我会选择让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不去扩大化。因为真
正会影响孩子的不是那一堂裸体课,而是家长和媒体对老师的谴责,是这种谴责让孩子
内心有了受伤和羞耻的感觉。本来可以努力把这件事变成一个中性的事件,结果大伙儿
合力把它变成了恶性事件。当时看完新闻,心里堵得慌,替那些孩子感到难过。
回顾我自己的求学经历,遇到的真正人格高尚的好老师是凤毛麟角,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有着各种毛病。但是我现在反思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无处不印刻中父母的
烙印,老师带给我的几乎没有。就连从小在学校接受的机械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在进
入大学之后开始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只有父母的一言
一行才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窗口。相应的,孩子所有的表现都是父母的镜子,如果我们放
下过度的自尊,谦卑地去观察感悟,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无处不是我们的影子,好的方面
,坏的方面都有。
各位爸爸妈妈,要想孩子变得更好,首先我们得在每一件小事中看到自己的样子;不要
急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而是记得先问问孩子的看法和感受;如果我们需要调整孩
子的认知,那么首先要修炼自己宽容、开放和积极的心态。还记得电影《美丽人生》中
编造二战童话的爸爸吗?这个世界有很多残忍和罪恶,我们要做孩子认识世界的过滤器
,这个艰巨又意义重大的任务,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挑战,加油!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