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有多少中国父母 在精神上没有真正断奶?
avatar
有多少中国父母 在精神上没有真正断奶?# NextGeneration - 我爱宝宝
e*4
1
白天见不到父母的小宝宝,晚上会特别依赖父母,原因就是分离焦虑。比小宝宝更具有
主动性的年迈父母,则试图通过“要求女儿回到身边”来缓解自己的分离焦虑。
一则被划入“养老话题”的新闻在最近引发热议。新闻报道的大致内容是:一对在深圳
打拼多年的夫妇,10年前卖房(实际为大房换小房)筹钱送女儿去美国留学,不想女儿
在美国完成了求学就业嫁人一条龙,这让尚在国内的父母很不满。他们担心独生女远在
美国,自己的老年生活将会十分凄惨。为此,父亲曾用“断绝父女关系”作为要挟,但
最终也没能说服女儿回国。
热门的观点并不难预料,认为父母使用“亲情绑架”的不在少数,指摘女儿不孝,甚至
骂其“白眼狼”的人也有。但总的来说,还是独生子女政策最不容忽视。要是这对夫妇
有两个或更多的孩子,这位女儿也就不至于完全由一个人承担父母的爱、寄托和压力。
在我身边,独生子女被“亲情绑架”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了安抚父母的情绪,有部分人
的确放弃了自己的“诗和远方”。
看到这则新闻,我对这对夫妇的话总感觉特别“熟悉”。仔细回忆,类似的话我也听母
亲说过。一次闲聊中,我跟母亲提到,不排除以后移民其他国家生活的可能性,我调侃
道:“也许你可以做美国人的奶奶。”结果,母亲当下给了我一句:“那你这个儿子我
就等于白生了。”这对夫妇生活在深圳,我的母亲生活在江南一个小镇,但他们对于移
民生活的想象,基本还定格在恐惧上。
新闻中的这对夫妇,算年纪应该属于50末,这一代中国人以勤劳踏实肯干著称。作为父
母的他们,即便完成了个人身份从农民到城市居民的变化,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都
是白手起家。比如结婚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房子;照顾我们的时候,没有老人协助;工
作上更是经历了各种动荡。应该说,他们目睹和体验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他们理应属于
格外独立的一代。
但实际情况却可能刚刚相反,这一代父母普遍任劳任怨,但在精神上却找不到独立的痕
迹。要么在集体舞蹈中获得社会认同,要么在家庭秩序里找到肯定,仅仅作为一个个体
,他们无法应对这个流动的社会。
他们普遍拥有不可挑战的国家概念,认为“国家干部”“国家饭”“国家队”等只要跟
国家沾边的东西,都是稳固的、高贵的。与此同时,他们缺乏全球视野,看待国际局势
也躲在国家概念背后,看待全球移民也近乎本能地排斥,即使出国旅行,最后也会说一
句“还是中国好”。
深圳的这对夫妇,他们对女儿留在美国的所产生的焦虑,实际上存在双重意涵。第一层
是女儿不在身边,第二层是女儿不在中国。相对于前者,后者更为具象,更能刺激出他
们不安的情绪。
在他们的世界里,人生所有问题的解决都是在“国家”这个框架下进行的,住房、就业
、教育、看病、养老,五大核心问题依赖的都是国家。一旦脱离目前这个国家,他们就
变得不知所措。那位威胁“断绝父女关系”的父亲,因为自己和女儿分属于不同国家,
而变得无法接受。
成人看似十分果决的行为,往往是其婴幼儿时期心智模式的投射。例如,刚出生的宝宝
,他们之所以每个1-2小时就要吸吮一次乳头,除了进食,同时也在检查父母亲是否在
身边,以便获得保护。
但这种心智模式会在4-6个月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4-6个月的宝宝会开始出现“物体恒
存”的意识。什么是物体恒存,简单地说,就是宝宝虽然没有看到妈妈,但也相信妈妈
就在附近,从而实现自我安慰。为了培养宝宝的“物体恒存”意识,父母需要更孩子做
一些类似躲猫猫的游戏,通过“消失-出现”来告诉宝宝,爸爸妈妈一直在。久而久之
,父母可以离开孩子的时间可以更长,父母和孩子彼此都变得更加独立。
深圳的这对父母,在女儿去美国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母亲每天都要给女儿打3次电话,
父亲则一直默默翻阅与女儿来往的邮件。这些举动一方面展示出家庭内部的亲密氛围,
但另一方面也显露出父母并没有“物体恒存”的意识。如同婴儿不断检查父母是否在身
边一样,父母对待女儿“出国”上,也产生了明显的“分离焦虑”,需要不断获得确认。
那些白天见不到父母的小宝宝,晚上常常会特别依赖父母亲(主要是母亲),甚至会一
再推迟自己睡觉的时间,这里的原因就是分离焦虑。类似的,比小宝宝更具有主动性和
权力的年迈父母,则试图通过“要求女儿回到身边”来缓解自己的分离焦虑。此外,还
有大量发生在中国家庭内的案例,譬如在家乡拥有一定社会资源的父母,为了把子女留
在自己身边,又是帮忙找工作,又是帮忙买房,还拼了命找寻相亲对象。这种“包办行
为”,也是为了缓解分离焦虑。
50后的父母不是一岁或几个月的婴儿,但就精神层面而言,他们都处于内心极度缺乏安
全感的状态。唯一的区别在于,婴儿用哭声吸引父母的关注,而父母不仅用哭声,还用
愤怒要求孩子。无论是为女儿留学而卖房,还是威胁断绝亲情关系,还是哀叹自己如何
养老,他们都把付出、爱、悲伤和愤怒当成了工具,作为缓解自身分离焦虑的手段在用。
缺乏包容、理解和宽广视野的爱,即使看起来十分无私,但事实上也十分自私。因为只
有对方按照你的意愿生活,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这种行为状态,套用历史学家孙
隆基在《未断奶的民族》中的一个概念,即“母胎化”。从祖国母亲崇拜,到反对子女
移民,背后的心智模式如出一辙,都属于在精神上没有真正断奶。
最后值得补充的是,回到个案,深圳的这对夫妇其实十分幸运。假如他们愿意,卖掉深
圳70平的小两房,可以在美国买到面积大五倍、价格还会更低的别墅。只要定居在华人
社区,他们也不用太担心语言、生活问题。但观念从来是最大的敌人,留在美国的女儿
不是养老的障碍,美国女婿更不是。遗憾的是,要转变他们的观念,却比登天还难。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