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孩子的叛逆是一场权力游戏,不懂规则你就输了
avatar
孩子的叛逆是一场权力游戏,不懂规则你就输了# NextGeneration - 我爱宝宝
l*8
1
小小常,过来吃饭,别看电视了!
我一边摆盘一边喊他,人家根本不理我。
小小常!!!
我提高音量。
没想到,人家回头给了我一个“王之蔑视”!
瞬间我就凌乱了。
“长本事了嘿?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了?”想着想着我就火冒三丈,可立即就被“不能
打,不能骂”这“六字真言”给制止了!
正好在跟小马君约稿,支支吾吾地说了自己的窘境。
小马君哈哈一笑:“恭喜恭喜,父子版《权力的游戏》正式开演!”
什么权游?
他还说,如果明知孩子跟你作对,还要继续要求Ta的话,那你在Ta心中的权威就又少了
一分!
什么?孩子不听话不打不骂,还不能说了?!
小马君的话让我一脸懵圈,至于他怎么解释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小马君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曾任职于美国最大的早教机构之一的Bright Horizon,拥
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战经验。
叛逆,成了一个不够听话的孩子的标签。
实际上,孩子叛逆行为的背后就是一场“权力游戏”!只不过这里没有龙妈和雪诺,较
量的两头分别是父母和孩子。
这个观点来自于加州儿童心理学博士Dr.Craig Childress,让我们换一个视角看待孩子
的各种叛逆。而当你一筹莫展弹尽粮绝的时候(比如现在),这个视角也许可以帮你解
决头疼已久的孩子“对着干”的问题。
本文干货
孩子叛逆,其实就是在跟你玩“权力游戏”,搞清楚规则很重要。
当孩子跟你作对时,每重复一次要求,你的权威感就减一分。
加分的重点在,理解孩子,问出原因,找到解决方法。
和你对着干时,孩子在想什么?
父母第一次遭遇反抗,大部分都是在孩子2岁左右。原因很简单,孩子的自主意识开始
觉醒。
看见孩子跟自己对着干,不少父母觉得又惊讶又不服气,感觉被这个小小只给控制了!
先别忙着生气,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孩子和你对着干时到底在争夺什么?
Dr.Craig认为,孩子如果只是为了和你对着干,心理学中有一个对应的词汇叫做
passively disobedient (被动型不服从),那么其实孩子真正和你争夺的就是一件事
情 —— authority(权威感)。
孩子说“我不要!”“我不去!”,并不代表他真的不想要或不想去,而是想说“我有
和粑粑麻麻平起平坐叫板的权利!”
所以,下次看到孩子对着干,你可以心里默默调侃:“原来这小家伙是在刷存在感啊!”
既然如此,有时咱大人就没必要那么较劲了是吧?可事实上我们根本做不到那么淡定,
我们想的是“就算我想配合你,成全你一下,你也不能这么蹬鼻子上脸吧?!”或者“
今天就跟你杠上了,我们看看到底这个家谁说了算。”
所以赶紧再抛出第二个问题,面对一个存心就要对着干的小孩,父母到底该怎么做?至
少底线得守住,不能让自己输得那么难堪吧!
Dr.Craig认为,关键在于搞清楚这场“权力游戏”的两大基本规则:
● 哪些行为是严重给权威感减分的?
● 哪些行为是可以给你的权威感加分的?
这些减分大坑,不要跳了!
“说了多少遍,你就是不听”,
“看我不打你”
“给你买个棒棒糖,乖”
……
这些从古至今大家都在用的哄孩子招数,很遗憾,全是坑。
1
反复强调同一个要求
不少父母以为多强调一次,自己的话就能多管用一些。
但是Dr.Craig认为:你每一次重复一遍要求,就给你自己的权威感减了一分,重复得越
多,减分越严重。
其实想想咱们自己,别人说一次能好好听,可要是天天说,恐怕早就烦了吧,相当于你
“逼着”孩子把逆反当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我还偏不听了,看你怎么办?
2
暴力解决
有些父母图简单,一揍了之。但心理研究发现,只有那些下手非常狠的暴力才能让人改
变行为。
揍轻了,基本没啥用;揍狠了,很可能给孩子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
关键是,哐哐一顿揍,也没让孩子明白错在哪儿,更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最后还
可能模仿大人,凡事都习惯了先用“拳头”解决。
3
贿赂
还有些父母为了达到目的,就用各种好处诱惑孩子,比如买好吃的、去游乐场、买玩具
等。
一次两次挺管用,可当孩子用顺手了,他就会知道,这是达到目的的有效手段。
想要什么就跟你对着干,等着你“上供”。
孩子的无底洞可是填不满啊,大人的权威感还一落千丈,总之得不偿失。
现在这些老手段都不能用了,那父母该咋办呢?
加分重点,快做笔记!
1
无需多言,也能让孩子意识到“他已经被看见了”
我们现在知道了,有些事情只说一遍,可是孩子继续我行我素不理睬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的关键,用之前一个家长给我分享的词语叫做“清场”,就是和孩子立规矩、
讲道理的时候,人越少越好,最好是1对1的状态。
要让孩子明白,就算还没人理睬他,但他的行为已经被大人关注到了。这招真的挺有用
的,我自己试过,就是蹲下来不说话,板着脸就那么看着他,他也知道大事不妙了。
2
面对“哭”,主动投降乃下下策
这时孩子可能会哭,哭是很多孩子争取权力的有力武器,有的孩子还会追着成人“假哭
”。因为他知道,一哭,家长就害怕了、心疼了,举双手投降。
想要在游戏中扳回一局,我们就必须淡定地面对“哭”,甚至需要弱化关注他的哭。
可以平静地对孩子说:
“妈妈知道你很难过,有的时候妈妈也会难过。等你好一些了,可以再过来找我。”
还可以顺便准备一些小工具,交给孩子。
比如小的沙漏,让孩子哭的时候自己控制时间;给他软的垫子或者枕头,告诉他“去抱
一抱可能会让自己好受一些”。
这里的关键,是让孩子知道“哭”已经无法再从权力游戏中得分了,他以前的伎俩失效
了。
3
一步步教你如何走进孩子的心
当孩子平静下来,我们开始解决这件事。当你明确孩子已经听到指令,并且指令本身是
合适的,但就是不理睬,这时千万不要再重复,而是直接给出结果。用提问引起孩子自
我反思,找出原因,一起解决。
接下来,我就以“常爸让小小常关电视”为例子,看看家长具体该怎么做!
解决方案
1、问对问题,搞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刚刚爸爸让你关电视为什么这么生气呀?”
这个问题很关键,因为很多父母在这一步出错,会直接要求孩子认错,比如问出:
“刚刚你是不是发脾气不对啊?”
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切中要害,也无法真正帮助到孩子。
2、柔和地孩子一起讨论解决方案,给孩子台阶下
针对生气的原因,孩子的理由可能多种多样,每一个你都可以和他讨论出解决方案。
小小常
我想再看一会儿,这个动画片真的是太好看了!
常爸
这个要求没问题啊,你可以和爸爸说,但不能不理人!
小小常
你都没提前通知我,就立马让我吃饭!
常爸
这个的确是我的疏忽,那下一次,我会提前五分钟,告诉你该关电视了。
小小常
我现在一点儿都不饿,不想吃东西。
常爸
知道你这会儿不饿,可是一来你已经看了20分钟,到了我们约定的时间;二来现在是饭
点,大家都要吃饭了,不能让大家都干等着你。要不然这样,你可以先不吃饭,坐在饭
桌边先喝点汤,饿了再吃东西。
只要孩子开口说出了他们“不想”背后的理由,我们都要真诚、积极地和孩子一起探讨
解决的方法,如果之前自己有疏忽或者做的不对的地方,该认错就要认错。
3、在孩子行为变好的时候,拼了命地“正强化”
孩子主动关掉电视后,家长可以给予充分的鼓励,比如抱抱孩子或者亲一下小脸蛋,说:
“看到你主动关掉了电视,我真高兴!”
以后类似的,只要孩子遵守了约定,比如主动关掉电视吃饭,玩完玩具主动收拾,你都
要给予狠狠的关注,大声表扬或者大大的拥抱。
父母们千万要记得,不要在孩子犯错时揪着不放,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才要“揪着不
放”!
4、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以帮助到别人
帮助别人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源动力,因为这可以帮他们刷存在感,获得肯定。
所以,家长可以换一个视角,让孩子知道,改变自己的行为,就能帮助别人。
如果孩子还不愿意去桌子那里吃饭,你可以说,:
“妈妈知道你还不饿,你要不过去看看桌子上还需要有什么帮忙的吗?上次你的盘子摆
得很整齐!”
或者孩子早上起床磨蹭,怎么催都没用,你可以对他说:
“你能帮帮妈妈吗?如果再不起来,我迟到了就要被老板骂了。”
热心助人的小家伙们,一定会动力满满,家长不妨一试。
虽然以上的做法比打一顿麻烦多了,但却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它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会
尊重、独立,并掌握受益一生的问题处理方式——沟通。而这,才是教育的终极意义。
说了这么多,各位爸妈们都get到重点了吗?
常爸说
把孩子的叛逆看做是一场“权力游戏”,瞬间就没有那么头疼了!
其实,这场游戏的难点在于,父母既不想伤害孩子,也不愿意失去权威。
双赢的核心要点就是父母放下架子,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沟通,帮助孩子认识自己,
掌握问题的处理之道。
虽然操作中需要耐心、智慧、技巧,虽然过程中会很头疼,但每当想到孩子几年后就要
独闯天涯,这些叛逆也就变成了最好的回忆。
所以,珍惜和孩子玩叛逆这场权利游戏的机会吧!
THE END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