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推荐个回国好用的电子书吧
avatar
推荐个回国好用的电子书吧# PDA - 掌中宝
t*w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avel 讨论区 】
发信人: teddybw (b~), 信区: Travel
标 题: 哪个加拿大领馆会给一年以上的TRV?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28 23:27:29 2011, 美东)
F1学生,在chicago
看以前报告似乎chicago以东的一些领馆都最多只给6个月的
考虑邮寄seattle或LA,至少一年,争取2-3年的吧
哪位有以前邮寄/面签这两个领馆的经验吗?一般给多久?谢谢
avatar
s*1
2
这么多张CD,写听后感全集鸭梨山大啊~ 尽量挑有意思的CD写吧就~ (对了,版大~ 以
下内容都是瞎扯~就别弄个什么推荐了... 丢不起咱们版这人啊~)
--- 飞利浦套餐No.32 ----
要听的第一张显然是大神巴赫的!很搞笑的是,听的第一张CD播放的顺序和印刷的顺序
居然不一样!说好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呢?我脑海里都准备好Opening的旋律了,就等着
跟耳机出来的声音合拍了,结果,biang-biang-biang的harpsichord就粗暴地粗线了!
这不是suppose最后一首的keyboard concerto么!汗啊...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我的二手
CD机读碟有bug还是CD真的刻错了~ 好了不纠结顺序问题了,说点正经的。
主要来吐一下harpsichord的槽。真的是感觉“强弱琴”的粗线真的是拯救了有表达欲
望的键盘乐手:整整多了连续变量的维度:强弱。这个springy的音色和表现力,听了
一阵子就腻了。特别是听到最近在练的BWV1056 keyboard concerto No.5,听过无数遍
钢琴版的,第一乐章的力量, 第二乐章的柔情,第三乐章的带点小赋格感觉的神秘,
piano concerto听起来情绪还是非常丰富的。换成harpsichord concerto, 这个在那里
轻重缓急的就是后面的协奏群了...倒是头一次把相应和的弦乐群听的这么真切,而
harpsichord那个近似于midi的声音就湮没在弦乐群里了,悲了个剧的。
或许是因为harpsichords的声音太脆了,不知道为什么那些连续16分音符总觉得有些不
均匀,总觉得有些不够钢琴那么流畅。
harpsichords吐槽完毕,来说说巴赫同学吧~ 那天一边在音乐厅听巴赫的b小调弥撒一
边看带去的打印的巴赫的bio(看百度百科这种级别的不过瘾啊,有没有人物传记推荐
啊?!)。想起来以前听巴赫总想睡觉,觉得没完没了,也没个啥“主旋律”,不像莫
扎特贝多芬那样有个motiff听完能哼两天。虽然说最近喜欢巴赫,觉得从另一个角度理
解这才是一种“永恒”嘛~ 正好bio上说巴赫说音乐的唯一作用就是歌颂上帝洗净灵魂
。看到这,现场正在听的b小调弥撒简直就是最好的证明,也说明我对于永恒的理解on
the right track :D 整个弥撒有很多首小曲子,每首大概几分钟,每首必须都是一气
呵成行云流水天衣无缝的。不像莫扎特同学,搞个subject出来,搞搞development,然
后再推个second subject,诸如此类~ 当然,巴赫毕竟还算是复调音乐,没法跟主调音
乐比(一个是orange一个是apple),我只能说,主调音乐比较好上手(上耳?),领
略复调音乐里面各个line的交织,结构上的美,意识形态上的美,这个就还需要做做功
课攒攒人生阅历吧!我觉得,10年之后,我对巴赫的音乐理解的变化,应该远超过听莫
扎特的那首小夜曲的变化~
唔,瞎说了这么多,有些statement我知道也不严谨,我都尽量不给太definitive的定
论,也没仔细考证~ 要是发现了错误或者有不同意见,大家放肆提啊!拍砖不要留情!
avatar
z*i
3
买了NIKON的入门机,前2周买了个35MM,觉得挺好用的.
想问问,下一个阶段应该买个什么镜头?
多谢!
avatar
M*5
4
细究《红楼梦》中许多人物,按理说——两个人本来同在一个生活圈子、最应该有
交集;但曹雪芹却始终不让他们“见面”。这类人物有两种特征:要么品性相似、或相
反;要么社会地位相同、或很不同。如此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我称之为“分身法”或
“互映法”。
或许是曹雪芹的写实,因为现实中的确存在这种现象:比如盛唐诗坛,王维和孟浩
然是趣味相投的诗友,李白和孟浩然也是难分难舍的铁哥们;孟浩然与他们之间都有过
诗作答酬,而且关系亲密。但我们似乎从来没见李白和王维之间有什么交集。闲言少叙
,且看《红楼梦》中如下三对人物。
一、宝琴和妙玉
前文已详:妙玉与宝琴的人生遭遇相似,只是所处战祸时段的不同。她们学识相近
、思想境界相当。刑岫烟评说妙玉是“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 ,正是她
不拘小节的自由思想的体现。与宝琴一样,经历了战祸之苦的妙玉因看透了世态浇漓和
人情冷暖,表面上已经超脱。她们在常人看来,自然都有些神秘感。但因要生存,她们
必须挣扎、拼搏。离乱中的女子生存下来,都锻炼得如红梅花一样坚强而美丽。
妙玉无耐之下寄身寺庙,却始终怀着正常的人的情感。她自称槛外人,却一直关心
“槛内人”。她借宝玉的生日默默遥祝心中深藏的情郞;宝玉天生理解女孩,自然明白
其意。妙玉与湘云、黛玉作诗之时强调,最终须回归到闺阁本来面目上去;就是因为她
的心中还有一段无法了断的尘缘。
妙玉和宝琴,都是处于王朝更替时代战乱之际的优秀女子,南国的红梅或蜡梅,是
她们永恒的坚强和美丽。梅花有不同颜色,红梅是红色的梅花。腊梅也有不同颜色,有
花开红色的腊梅。红色梅花与红色腊梅,品质相似却并非同类。
妙玉在蟠香寺修行之际,她的家乡花就是红梅;栊翠庵栽种的、即宝玉借来为宝琴
等人作诗而用的,也是红梅。而赖大婶送给宝琴的家乡花,是红色腊梅。从晚唐时起,
以李商隐为代表,诗人称其为寒梅。梅花和腊梅虽非同类,但其美丽外形和坚强品质却
极其相近。
前文推断:妙玉和宝琴,都是前朝遗贵子女。妙玉的出身和地位应该更高一些,当
为前朝品位较高的文职大员、或皇亲。而宝琴的地位和出身稍低,应该是军旅中地位较
高的文职官员一一比如负责军队给养的军需官。如此推断,就比较附合她们之间经历的
差别以及言行表现的差异:比如宝琴怀古诗中所论的、从小与父亲走过的许多地方,都
是地理上的军事要塞。而妙玉收藏的珍奇竟然异常名贵,都是历史上文化人使用、收藏
的高级文物器具。虽有如上不同,但妙玉和宝琴的社会地位、修养学问和人生遭遇相似
。她们如同红梅和腊梅,尽管并非同类,但都有着相似的美丽姿容和高洁风骨。
进一步推断:不惜以重大牺牲劫走妙玉的那个情郎,应该亦如同柳大侠一样,是前
朝世家子弟中的民族志士。妙玉的情郎——他的出身与地位,应当比柳湘莲更高。他或
他们,不但是颇具血性和风骨的民族好汉,而且是知情重义、忠贞不愈的耿耿男儿。他
们值得妙玉、宝琴这样才艺品貌俱佳的中国汉族美女时时深切的挂怀思念。
49回,贾母评说《艳雪图》的一段描写,曹雪芹大展春秋笔法的绝活。仇十洲的《
艳雪图》也叫《双艳图》。顾名思义:画面,应该是一个美丽女子和半树红梅;背景,
是冬天的白雪;所以即称雪艳、也称双艳。但据考,这幅画已成历史文化疑案。曹雪芹
借此疑案要赞美的“双艳”,正是宝琴和妙玉。但因她们的形象又存在差异;所以,曹
雪芹又很清醒,坚决不让她们“见面”。最贴近的一次,就是49回的雪中赏梅:贾母老
眼昏花看不清;而你重新去品读后再说——站在红梅花底下的两个美人,究竟是宝琴和
宝玉、还是宝琴和妙玉呢?真是美的朦朦胧胧。
和香菱一样,妙玉和宝琴都是姿容美丽、品质坚强而不幸生逢乱世的优秀女子。以
曹雪芹在第5回排列司命薄的要旨而论,既然她们属于同类,只需要出现一个代表即可
。于是他选择了遭遇战祸更早的妙玉。金陵十二钗正册既然有了妙玉,也就无须再明确
地出现宝琴。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曹雪芹以“分身互映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创作,是一
条条上下贯通、纵横分明、相互辉映的总线索。他的头绪和笔锋所指,就是专制极权文
化与极权制度对文明的残害。

二、黛玉和晴雯
批书人“晴为黛影”的内涵及寓意,读者历来认为是晴雯与黛玉之间性格、身份的
互补。晴雯的正戏有三节:撕扇、补裘、遗嘱。晴雯死后,曹雪芹借宝玉之手为她写下
了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祭文《芙蓉女儿诔》。论晴雯之时已详:晴雯补裘及之前打审
坠儿,是她真诚无邪、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品质的体现。
前文亦详:林黛玉评价《芙蓉女儿诔》是可与《曹娥碑》并传的又一首绝妙好辞。
其思想精髓,是曹雪芹把自然真诚的晴雯精神,延伸放大到中华文明发展、变革、进化
之高度进行讴歌;同时,沉痛祭悼那些不幸为之勇敢牺牲、守道殉节的美丽亡灵;从而
寄予晴雯形象以最高的文明内涵。东汉末年《曹娥碑》的碑文,正是一篇暗反专制礼教
、提醒女权意识、重新审视生命价值的绝妙好辞。
晴雯撕扇之前,与宝玉、袭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口角争锋。前文已判明:是宝玉误
会了晴雯的好意。其实,林黛玉缺乏忧患意识,有时候还不如晴雯有心——黛玉以为,
自己有老太君支持、又能抓住宝玉的心,木石姻缘必然成功。当宝晴袭三人口角过后,
黛玉进来还高兴地叫了袭人几声嫂子,目的是拉袭人一票。从清虚观回来“泪荐血誓”
表白成功、到晴雯撕扇的这一时段,是林黛玉心情最好之际。但晴雯却看到了危机依然
存在,就故意跌破扇坠子来提醒宝玉。接下来的金钏儿事件,见证了晴雯的聪慧与敏锐。
后来宝玉终于想明白了,晴雯竟然默默地替自己的大事操心。他幡然悔悟:红尘之
物不过尽人之兴;最后让晴雯把一箱扇子全都撕了玩。宝玉和晴雯之间相互体贴的情感
,明显超越物欲;宝黛之间的精神恋爱,也具有如此特征。曹雪芹绕来绕去、精心设计
的“晴为黛影”之内涵,把代表着人性本真、代表着人权意识与自由平等意识的自然真
诚之爱情寓意,置于无比崇高的文明地位。晴雯和黛玉地位不同却具有相似品质,她们
都徘徊在宝玉身边,但曹雪芹始终不让她们见面。
黛、晴的第一次矛盾,实属偶然误会;故事在二十六回之末:黛玉到怡红院去看宝
玉,竟然吃了晴雯的闭门羹,黛玉便疑在宝玉和宝钗的身上;葬花之后,黛玉质问并教
唆宝玉说——你的丫头,也该教训教训了;指的就是这件事。撕扇之前,宝、晴、袭三
人口角过后,黛玉进来叫了袭人几声嫂子,就有报复晴雯之意;但此时晴雯早已离开,
并未听见。金钏儿事件之后,宝玉挨了贬;接着还有一出隐悔、苦涩的好戏:晴雯送帕
;就是宝玉让晴雯到潇湘馆给黛玉赠送两条旧手帕。
三十四回的晴雯送帕,是晴雯和黛玉之间接触最为贴近的一次;但两人几乎还是没
能见面。宝玉支晴雯到潇湘馆送旧手帕之意,一是向黛玉说明自己相思依旧、初心如故
。二是向黛玉说明,晴雯是最忠于木石姻缘的史家党成员,希望黛玉能够理解晴雯、别
再发生金钏儿那样因误会而导致的惨剧了。黛玉终于悟透宝玉的苦心,但又无法面对晴
雯像金钏儿一样的热情。
应该是曹雪芹安排好的:出于对晴雯的愧疚之感,黛玉早早就让丫头春纤把萧湘馆
的灯火全部熄灭,自己还用一块丝绢蒙在脸上睡下思忖。
黛玉和晴雯,终于在“黑暗”中相遇;她们是一条命运之藤上的“姐妹”,同时也
是心照不宣的“情敌”。她们之间隔着两道深深的主仆与嫡庶之沟壑,仅有几句简单而
冷漠的空中对话。这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的一个“晴为黛影”之场面;不管你信不信,事
实就是如此:因为地位和爱情,她们无法交流。
三、贾琏和宝玉
往日的红袖论坛,曾有位红学考证家“北山客”,他读红楼的资历较深;往往寥寥
数语,便能切中红楼谜团之要害,具有点穴、点晴之功。他曾对我说:贾琏和宝玉的原
型,应该是同一个人。北山客的理由是:书中的贾琏和宝玉,从来没有同时出现在同一
个场合;也从来没有同时出现在凤姐或黛玉的面前。北山客的判断令人惊叹——无意中
与我认知的“分身互映法”不谋而合。
曹雪芹刻画人物形象,颇具有立体感特征;两个主要人物相互照映,似如镜面互照
:其中会产生无数个相似影像。而同时,人物形象之间又具有平面感特征;以代表人物
为中心,似如水面的涟漪效应:从不同角度向社会各个阶层辐射、波动。
比如说,立体式观照:“真假”两个宝玉相互映照,便会映射出无数个末世时代的
王孙公子形象。钗、黛的互照,便会映射出无数个极权之下的美丽佳人形象。再比如说
,平面式观照:以权力的代表贾母为中心,向上可以辐射元妃、南安太妃;向下可以波
及王夫人、凤姐。以邪正兼备的宝玉形象为中心,向邪恶方向可以辐射贾琏、贾珍,甚
而忠顺王爷;向正气的方向还可辐射柳湘莲、冯紫英,甚至北静王爷。等等。如此以来
,人物形象的多样性,才能体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倘如此判断,北山客先生的认识,就具有其合理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物原型,
应该具有正邪的两面牲;正的一面表现为贾宝玉,邪的一面表现为贾琏。倘从所谓“情
、色”两个线条之角度衡量,宝玉是情的化身,贾琏则是色的化身。通俗地讲:贾琏是
生活形象,宝玉是精神形象。以此类推,简明地讲:权力中的黛玉,就是凤姐;下人中
的黛玉,就是晴雯;庶出的黛玉,也就是探春。等等等等。我之所断曹雪芹“分身互映
法”的要义,正在于此。如此以来,我们便能在《红楼梦》中看到一大群形象相异又相
近的美丽佳人。
果然如此——如北山客所言,贾琏和宝玉两人“永不相见”;那么,64回的下半阕
,就是伪作无疑。因为通行本64回下半阕的开始,贾琏、宝玉不但相见,而且还携手共
迎老太君贾母。
虽然可能是伪作,但64回下半阕尤氏姐妹的故事却大有嚼头。以某之琴学观进一步
推断:如果把黛玉林家定为前朝抵抗贵族、把宝钗薛家定为前朝归顺贵族;那么,尤氏
一家,应该是前朝的“投降派”。自来的投降派,在新政之下大约不会有较高地位;何
况依然还在儒家治下,横竖要受“节列意识”之辱是必然的事情;其中之节烈者,大约
就是尤三姐;而甘愿附庸者,大约多是尤二姐的下场。
即便把64回定伪——然而伪作者能以尤氏姐妹的故事来代替妙玉、宝琴的故事,却
在于他们能够认识到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的轮回特征。轮回的皇帝与儒家治下,对于无
论哪个派别集团、无论哪种品格性情的人物而言,都如同金玉之质的妙玉一样,又会陷
入新的泥潭。皇帝制度和其治下的奴性文化,乃是《红楼梦》悲剧的总祸根。
avatar
y*j
5
带回国给老爹用
我和爹都有小折腾的能力,破解后能读中文以外,功能强大的优先。
avatar
B*k
6
膜拜,我特佩服听歌能听出细节的人。让我这种听所有歌都只有“好听”“不好听”两
种听后感的人受益匪浅。以后听古典就拿你的听后感当阅读参考了。

【在 s*********1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么多张CD,写听后感全集鸭梨山大啊~ 尽量挑有意思的CD写吧就~ (对了,版大~ 以
: 下内容都是瞎扯~就别弄个什么推荐了... 丢不起咱们版这人啊~)
: --- 飞利浦套餐No.32 ----
: 要听的第一张显然是大神巴赫的!很搞笑的是,听的第一张CD播放的顺序和印刷的顺序
: 居然不一样!说好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呢?我脑海里都准备好Opening的旋律了,就等着
: 跟耳机出来的声音合拍了,结果,biang-biang-biang的harpsichord就粗暴地粗线了!
: 这不是suppose最后一首的keyboard concerto么!汗啊...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我的二手
: CD机读碟有bug还是CD真的刻错了~ 好了不纠结顺序问题了,说点正经的。
: 主要来吐一下harpsichord的槽。真的是感觉“强弱琴”的粗线真的是拯救了有表达欲
: 望的键盘乐手:整整多了连续变量的维度:强弱。这个springy的音色和表现力,听了

avatar
p*8
7
你想拍啥觉得现在的镜头做不到的?
35mm 做挂机镜头挺好的
avatar
g*d
8
直接回国买汉王.
avatar
s*e
9
写的好啊,超星!关于harpsichord和复调的评论都深得我心。
记得大学里买的第一张巴赫碟就是harpsichord,当时听得昏昏欲睡,虽然音色很新鲜
。可是后来钢琴的版本听过后又回去听harpsichord, 却又觉得别有一番风味。古典气
息强烈,仿佛回到了18世纪的宫廷,看到衣冠楚楚的公爵小姐们翩翩起舞。不过总体说
来,还是更喜欢钢琴,原因如你所述。

【在 s*********1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么多张CD,写听后感全集鸭梨山大啊~ 尽量挑有意思的CD写吧就~ (对了,版大~ 以
: 下内容都是瞎扯~就别弄个什么推荐了... 丢不起咱们版这人啊~)
: --- 飞利浦套餐No.32 ----
: 要听的第一张显然是大神巴赫的!很搞笑的是,听的第一张CD播放的顺序和印刷的顺序
: 居然不一样!说好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呢?我脑海里都准备好Opening的旋律了,就等着
: 跟耳机出来的声音合拍了,结果,biang-biang-biang的harpsichord就粗暴地粗线了!
: 这不是suppose最后一首的keyboard concerto么!汗啊...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我的二手
: CD机读碟有bug还是CD真的刻错了~ 好了不纠结顺序问题了,说点正经的。
: 主要来吐一下harpsichord的槽。真的是感觉“强弱琴”的粗线真的是拯救了有表达欲
: 望的键盘乐手:整整多了连续变量的维度:强弱。这个springy的音色和表现力,听了

avatar
z*i
10
看版上贴的落日,挺漂亮,35MM可以吗?

【在 p**********8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想拍啥觉得现在的镜头做不到的?
: 35mm 做挂机镜头挺好的

avatar
y*o
11
现在买电子书非黑的kindle dx。 那个越用越喜欢。比纸书还好。就是少了多看,不知
道什么时候支持。
我以前也觉得便宜的也行,
那个黑的dxg由于对比度高。看时间长了,眼睛自然会把底色调白。而且光线还不想真
纸书刺眼。可看的时间长多了。
avatar
s*e
12
关于主调复调,说说我的理解。好的主调作品往往是更悦耳动听的,因为大脑只需要处
理一个线程(虽然包括和声),容易理解接受音乐要传达的信息并做出好听的反馈。复
调作品往往不那么悦耳,但却更有趣耐听。大脑要充分发挥多处理器的功能,更具挑战
性,所以一旦捕捉到叠加的信息,反馈更强烈,产生的愉悦也更深厚。
avatar
p*8
13
可以啊,试试就知道了
拍RAW 后期做些 touch up/PS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看版上贴的落日,挺漂亮,35MM可以吗?
avatar
f*1
14
在amazon 有汉王n518的链接,你可以考虑,比国内的汉王便宜不少,其英文名字是
Hanvon
avatar
s*1
15
不能同意的更多,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主调容易上耳,复调需要点门槛的~
:)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关于主调复调,说说我的理解。好的主调作品往往是更悦耳动听的,因为大脑只需要处
: 理一个线程(虽然包括和声),容易理解接受音乐要传达的信息并做出好听的反馈。复
: 调作品往往不那么悦耳,但却更有趣耐听。大脑要充分发挥多处理器的功能,更具挑战
: 性,所以一旦捕捉到叠加的信息,反馈更强烈,产生的愉悦也更深厚。

avatar
z*i
16
看来35MM是买对了。
还有其他推荐吗?

【在 p**********8 的大作中提到】
: 可以啊,试试就知道了
: 拍RAW 后期做些 touch up/PS

avatar
s*1
17
听得多了就有感觉啦~ 之前我也不理解传说中这个版本好哪个版本差 居然还有人听的
出这个差别... 特别是自己弹过的曲子,那个差别听的真真切切的啊~

【在 B*********k 的大作中提到】
: 膜拜,我特佩服听歌能听出细节的人。让我这种听所有歌都只有“好听”“不好听”两
: 种听后感的人受益匪浅。以后听古典就拿你的听后感当阅读参考了。

avatar
z*i
18
接着问,如果想加个入门的闪光灯,应该买哪个?
多谢!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买了NIKON的入门机,前2周买了个35MM,觉得挺好用的.
: 想问问,下一个阶段应该买个什么镜头?
: 多谢!

avatar
M*t
19
我一听Bach就犯困。。。要学习,呵呵
avatar
p*8
20
俺也是菜鸟,有个大狗头变焦 18-200mm 穷人买不起70-200 的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看来35MM是买对了。
: 还有其他推荐吗?

avatar
s*1
21
这么多张CD,写听后感全集鸭梨山大啊~ 尽量挑有意思的CD写吧就~ (对了,版大~ 以
下内容都是瞎扯~就别弄个什么推荐了... 丢不起咱们版这人啊~)
--- 飞利浦套餐No.32 ----
要听的第一张显然是大神巴赫的!很搞笑的是,听的第一张CD播放的顺序和印刷的顺序
居然不一样!说好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呢?我脑海里都准备好Opening的旋律了,就等着
跟耳机出来的声音合拍了,结果,biang-biang-biang的harpsichord就粗暴地粗线了!
这不是suppose最后一首的keyboard concerto么!汗啊...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我的二手
CD机读碟有bug还是CD真的刻错了~ 好了不纠结顺序问题了,说点正经的。
主要来吐一下harpsichord的槽。真的是感觉“强弱琴”的粗线真的是拯救了有表达欲
望的键盘乐手:整整多了连续变量的维度:强弱。这个springy的音色和表现力,听了
一阵子就腻了。特别是听到最近在练的BWV1056 keyboard concerto No.5,听过无数遍
钢琴版的,第一乐章的力量, 第二乐章的柔情,第三乐章的带点小赋格感觉的神秘,
piano concerto听起来情绪还是非常丰富的。换成harpsichord concerto, 这个在那里
轻重缓急的就是后面的协奏群了...倒是头一次把相应和的弦乐群听的这么真切,而
harpsichord那个近似于midi的声音就湮没在弦乐群里了,悲了个剧的。
或许是因为harpsichords的声音太脆了,不知道为什么那些连续16分音符总觉得有些不
均匀,总觉得有些不够钢琴那么流畅。
harpsichords吐槽完毕,来说说巴赫同学吧~ 那天一边在音乐厅听巴赫的b小调弥撒一
边看带去的打印的巴赫的bio(看百度百科这种级别的不过瘾啊,有没有人物传记推荐
啊?!)。想起来以前听巴赫总想睡觉,觉得没完没了,也没个啥“主旋律”,不像莫
扎特贝多芬那样有个motiff听完能哼两天。虽然说最近喜欢巴赫,觉得从另一个角度理
解这才是一种“永恒”嘛~ 正好bio上说巴赫说音乐的唯一作用就是歌颂上帝洗净灵魂
。看到这,现场正在听的b小调弥撒简直就是最好的证明,也说明我对于永恒的理解on
the right track :D 整个弥撒有很多首小曲子,每首大概几分钟,每首必须都是一气
呵成行云流水天衣无缝的。不像莫扎特同学,搞个subject出来,搞搞development,然
后再推个second subject,诸如此类~ 当然,巴赫毕竟还算是复调音乐,没法跟主调音
乐比(一个是orange一个是apple),我只能说,主调音乐比较好上手(上耳?),领
略复调音乐里面各个line的交织,结构上的美,意识形态上的美,这个就还需要做做功
课攒攒人生阅历吧!我觉得,10年之后,我对巴赫的音乐理解的变化,应该远超过听莫
扎特的那首小夜曲的变化~
唔,瞎说了这么多,有些statement我知道也不严谨,我都尽量不给太definitive的定
论,也没仔细考证~ 要是发现了错误或者有不同意见,大家放肆提啊!拍砖不要留情!
avatar
p*8
22
俺弄了个 SB700, 好几个月还没开用不好说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接着问,如果想加个入门的闪光灯,应该买哪个?
: 多谢!

avatar
B*k
23
膜拜,我特佩服听歌能听出细节的人。让我这种听所有歌都只有“好听”“不好听”两
种听后感的人受益匪浅。以后听古典就拿你的听后感当阅读参考了。

【在 s*********1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么多张CD,写听后感全集鸭梨山大啊~ 尽量挑有意思的CD写吧就~ (对了,版大~ 以
: 下内容都是瞎扯~就别弄个什么推荐了... 丢不起咱们版这人啊~)
: --- 飞利浦套餐No.32 ----
: 要听的第一张显然是大神巴赫的!很搞笑的是,听的第一张CD播放的顺序和印刷的顺序
: 居然不一样!说好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呢?我脑海里都准备好Opening的旋律了,就等着
: 跟耳机出来的声音合拍了,结果,biang-biang-biang的harpsichord就粗暴地粗线了!
: 这不是suppose最后一首的keyboard concerto么!汗啊...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我的二手
: CD机读碟有bug还是CD真的刻错了~ 好了不纠结顺序问题了,说点正经的。
: 主要来吐一下harpsichord的槽。真的是感觉“强弱琴”的粗线真的是拯救了有表达欲
: 望的键盘乐手:整整多了连续变量的维度:强弱。这个springy的音色和表现力,听了

avatar
z*i
24
不知道机器型号,就说一下,24-70,70-200,都需要.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买了NIKON的入门机,前2周买了个35MM,觉得挺好用的.
: 想问问,下一个阶段应该买个什么镜头?
: 多谢!

avatar
s*e
25
写的好啊,超星!关于harpsichord和复调的评论都深得我心。
记得大学里买的第一张巴赫碟就是harpsichord,当时听得昏昏欲睡,虽然音色很新鲜
。可是后来钢琴的版本听过后又回去听harpsichord, 却又觉得别有一番风味。古典气
息强烈,仿佛回到了18世纪的宫廷,看到衣冠楚楚的公爵小姐们翩翩起舞。不过总体说
来,还是更喜欢钢琴,原因如你所述。

【在 s*********1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么多张CD,写听后感全集鸭梨山大啊~ 尽量挑有意思的CD写吧就~ (对了,版大~ 以
: 下内容都是瞎扯~就别弄个什么推荐了... 丢不起咱们版这人啊~)
: --- 飞利浦套餐No.32 ----
: 要听的第一张显然是大神巴赫的!很搞笑的是,听的第一张CD播放的顺序和印刷的顺序
: 居然不一样!说好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呢?我脑海里都准备好Opening的旋律了,就等着
: 跟耳机出来的声音合拍了,结果,biang-biang-biang的harpsichord就粗暴地粗线了!
: 这不是suppose最后一首的keyboard concerto么!汗啊...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我的二手
: CD机读碟有bug还是CD真的刻错了~ 好了不纠结顺序问题了,说点正经的。
: 主要来吐一下harpsichord的槽。真的是感觉“强弱琴”的粗线真的是拯救了有表达欲
: 望的键盘乐手:整整多了连续变量的维度:强弱。这个springy的音色和表现力,听了

avatar
p*8
26
俺天天做梦哪天能把这两都给弄回来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不知道机器型号,就说一下,24-70,70-200,都需要.
avatar
s*e
27
关于主调复调,说说我的理解。好的主调作品往往是更悦耳动听的,因为大脑只需要处
理一个线程(虽然包括和声),容易理解接受音乐要传达的信息并做出好听的反馈。复
调作品往往不那么悦耳,但却更有趣耐听。大脑要充分发挥多处理器的功能,更具挑战
性,所以一旦捕捉到叠加的信息,反馈更强烈,产生的愉悦也更深厚。
avatar
z*i
28
现在都不便宜,等工厂开工正常了,会降.

【在 p**********8 的大作中提到】
: 俺天天做梦哪天能把这两都给弄回来
avatar
s*1
29
不能同意的更多,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主调容易上耳,复调需要点门槛的~
:)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关于主调复调,说说我的理解。好的主调作品往往是更悦耳动听的,因为大脑只需要处
: 理一个线程(虽然包括和声),容易理解接受音乐要传达的信息并做出好听的反馈。复
: 调作品往往不那么悦耳,但却更有趣耐听。大脑要充分发挥多处理器的功能,更具挑战
: 性,所以一旦捕捉到叠加的信息,反馈更强烈,产生的愉悦也更深厚。

avatar
p*8
30
D800一有风声,带动了金圈镜头都大涨,还缺货
穷人就只得等了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都不便宜,等工厂开工正常了,会降.
avatar
s*1
31
听得多了就有感觉啦~ 之前我也不理解传说中这个版本好哪个版本差 居然还有人听的
出这个差别... 特别是自己弹过的曲子,那个差别听的真真切切的啊~

【在 B*********k 的大作中提到】
: 膜拜,我特佩服听歌能听出细节的人。让我这种听所有歌都只有“好听”“不好听”两
: 种听后感的人受益匪浅。以后听古典就拿你的听后感当阅读参考了。

avatar
z*i
32
刚看了一下,是55-200的,估计便宜。是随机带的。
估计70-200就贵了。
另外买了flashlight吗?
别人推荐nikon 700.

【在 p**********8 的大作中提到】
: 俺也是菜鸟,有个大狗头变焦 18-200mm 穷人买不起70-200 的
avatar
M*t
33
我一听Bach就犯困。。。要学习,呵呵
avatar
z*i
34
多少钱买的?
看到CRAIGSLIST有个卖280.

【在 p**********8 的大作中提到】
: 俺弄了个 SB700, 好几个月还没开用不好说
avatar
s*s
35
写得很喜感,我笑了~~
有个叫昆德拉的童鞋对主调音乐非常蔑视,说:不就是从音乐会出来,还high着的人们
用口哨吹两声的东东么?
avatar
p*8
36
It's the same thing: Nikon SB700 Flashlight. Brand new is under $300 too. I
usually don't buy second hand gear as just like car, i don't know how to
tell what's good and what's bad :(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刚看了一下,是55-200的,估计便宜。是随机带的。
: 估计70-200就贵了。
: 另外买了flashlight吗?
: 别人推荐nikon 700.

avatar
z*i
37
不要闪光灯,自从买了,从来不用.买一个好的三脚价是真的.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刚看了一下,是55-200的,估计便宜。是随机带的。
: 估计70-200就贵了。
: 另外买了flashlight吗?
: 别人推荐nikon 700.

avatar
z*i
38
多谢回复!
看来,这个不着急拉.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要闪光灯,自从买了,从来不用.买一个好的三脚价是真的.
avatar
K*N
39
我觉得闪光灯不是很必要。特别是逛街拍。 我买的闪光灯出去都不怎么用。
上面说的三脚架很重要,有了三脚架,云台也非常重要
还有滤镜
avatar
p*8
40
云台是啥?

【在 K****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闪光灯不是很必要。特别是逛街拍。 我买的闪光灯出去都不怎么用。
: 上面说的三脚架很重要,有了三脚架,云台也非常重要
: 还有滤镜

avatar
l*b
41
三脚架的头,相机是架在云台或者球头上的,然后下面才是三脚架。
三脚架这个东西要又稳又轻,可以背着hiking的,必然很贵。不hiking的话,大约每次
出去玩都发现不管是路边还是景点,你能到的地方基本上都有人架上架子在拍。实在是
不知道自己能拍出什么特色。
要说弱光三脚架有用,感觉比较自欺欺人,没有好的光线,拍出来的总感觉太平淡,
HDR看多了也腻了,自己虽然也用滤镜啥的,看多了觉得还是不如好光线的片子。
看自己拍的照片,比较喜欢的里面就两张城市夜景是上架子拍的。实在是太浪费了,想
卖了。
近景拍摄,人也好,微距也好,布光的讲究看起来比用脚架的效果好,拍摄角度也灵活
,更加实际。
总结一下:三脚架是给拍大片的大师用的,平常拍拍实在用途有限。

【在 p**********8 的大作中提到】
: 云台是啥?
avatar
p*8
42
谢科普。 俺那个便宜塑料的带了这个,不用单买
是,俺也很少用,还不习惯,常出去倒看到很多人用,当时买就是为了自拍加长曝用,
还没拍几次。

【在 l*******b 的大作中提到】
: 三脚架的头,相机是架在云台或者球头上的,然后下面才是三脚架。
: 三脚架这个东西要又稳又轻,可以背着hiking的,必然很贵。不hiking的话,大约每次
: 出去玩都发现不管是路边还是景点,你能到的地方基本上都有人架上架子在拍。实在是
: 不知道自己能拍出什么特色。
: 要说弱光三脚架有用,感觉比较自欺欺人,没有好的光线,拍出来的总感觉太平淡,
: HDR看多了也腻了,自己虽然也用滤镜啥的,看多了觉得还是不如好光线的片子。
: 看自己拍的照片,比较喜欢的里面就两张城市夜景是上架子拍的。实在是太浪费了,想
: 卖了。
: 近景拍摄,人也好,微距也好,布光的讲究看起来比用脚架的效果好,拍摄角度也灵活
: ,更加实际。

avatar
l*b
43
没有,就是我自己的想法,欢迎指正。
拍风光大片肯定有用的,不过发现自己没啥机会拍,嗯嗯

【在 p**********8 的大作中提到】
: 谢科普。 俺那个便宜塑料的带了这个,不用单买
: 是,俺也很少用,还不习惯,常出去倒看到很多人用,当时买就是为了自拍加长曝用,
: 还没拍几次。

avatar
z*i
44
观点不对,我认识一位朋友在国家地理工作的,不管天气再好,他随手总用三角架拍摄.但
是用120居多.
135就稍微好些,但是建议多用.

【在 l*******b 的大作中提到】
: 三脚架的头,相机是架在云台或者球头上的,然后下面才是三脚架。
: 三脚架这个东西要又稳又轻,可以背着hiking的,必然很贵。不hiking的话,大约每次
: 出去玩都发现不管是路边还是景点,你能到的地方基本上都有人架上架子在拍。实在是
: 不知道自己能拍出什么特色。
: 要说弱光三脚架有用,感觉比较自欺欺人,没有好的光线,拍出来的总感觉太平淡,
: HDR看多了也腻了,自己虽然也用滤镜啥的,看多了觉得还是不如好光线的片子。
: 看自己拍的照片,比较喜欢的里面就两张城市夜景是上架子拍的。实在是太浪费了,想
: 卖了。
: 近景拍摄,人也好,微距也好,布光的讲究看起来比用脚架的效果好,拍摄角度也灵活
: ,更加实际。

avatar
z*i
45
三脚架要买好的,重些,还要稳,不能买便宜的.买了结果就是后悔.我已经换了3个.一开
始也是你的想法.现在反过去,应该一次到位比较好.

【在 p**********8 的大作中提到】
: 谢科普。 俺那个便宜塑料的带了这个,不用单买
: 是,俺也很少用,还不习惯,常出去倒看到很多人用,当时买就是为了自拍加长曝用,
: 还没拍几次。

avatar
l*b
46
120应该得上架子吧,光圈小,重量也大,震动也大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观点不对,我认识一位朋友在国家地理工作的,不管天气再好,他随手总用三角架拍摄.但
: 是用120居多.
: 135就稍微好些,但是建议多用.

avatar
p*8
47
主要现在还不习惯用,要重点估计更不想用了,那天用习惯了就弄个好点的
同时也想看看有没有好的Pro用的二手卖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三脚架要买好的,重些,还要稳,不能买便宜的.买了结果就是后悔.我已经换了3个.一开
: 始也是你的想法.现在反过去,应该一次到位比较好.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