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
2 楼
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收官之际,笔者来讲讲历史上真实的摸金校尉。别急,在说
摸金校尉前,先来说真实的“鬼吹灯”。
“鬼吹灯”现象是科学并不玄妙神秘
据小说《鬼吹灯》的叙述,古人在是盗墓时,需要在墓室东南角点一盏灯。如果鬼
不让你盗墓,就会把灯吹灭--这是一种玄之又玄的活人和死人之间的协议。不过,现在
只要学过中学化学的人都知道“鬼吹灯”的真实原理是这样的:
昏暗的墓室里缺少氧气,盗墓者点一盏灯的目的一是照明,二是只点一盏灯减少对
墓室内氧气的消耗,第三就是所谓玄妙的“鬼吹灯了”:墓室内氧气本就不多,如何等
突然熄灭,则说明氧气不够,盗墓行为必须暂停。这就同如今的人们进入长期未开启的
地窖之前,要先点燃蜡烛,用土办法探测下雨地窖内的含氧量是一个原理。
奈何古人不懂这些化学常识,于是将这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鬼之时,就认为是墓中
的鬼祟在作怪。
说完了“鬼吹灯”,再说说为什么盗墓者要把这盏性命由关的灯放置在墓室的墓室
东南角呢?除了归结为封建迷信的老说辞,这里面就没有什么别的科学道理了么?
其实,这又与古人的葬俗与人体力学有关了。
中国古代墓葬,除了少部分凤毛麟角的高等级大墓外,多半选择坐北朝南的型制,
即作为墓室薄弱点的墓门一般朝向南方。盗墓者处于盗掘方便的考虑,往往也会选择墓
门这处薄弱点开展盗掘活动。
盗墓者在掘开墓门之后,往往会随手将照明工具放在一边,开始盗墓。而正常情况
下,由于人体力学原理,人类往往因为“右力”(即右手、右臂等右半侧身体更灵活,
力气也更大)的原因,会将重要的物品放在右手中--墓门大开后,在暗无天日的墓室内
,盗墓者最首要的工具自然是照明设备,因此盗墓者用右手持有珍贵的光源(灯、蜡烛
、火炬等)的肯能性也是最高。
“墓门朝南”、“右手持灯”、“随手一放”将这些细节重合在一起,便导致盗墓
者把灯放置于墓室东南的几率最大。
再结合“鬼吹灯”的化学现象,以及盗墓这种特殊活动的诡异气氛,和古人对自然
想象的一知半解,当然还有古代盗墓活动是标准的“口口相传”式的经验学,于是才有
了摸金校尉盗墓时在“墓室东南角点一盏灯”的民间说法--后来的盗墓者只是遵从了盗
墓前辈们总结出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教条化、神圣化,却并没有思考这些经验学的发
端。
好了,言归正题,下面正式来聊聊摸金校尉这个民间传说中非常有钱途的职业。
中国历史上的盗墓非常流行,盗墓者可以是任何阶层的任何人,除了部分故意要惊
扰死者的政治复仇,主流盗墓活动的目的都非常明确直接,就是图财。墓里有宝贝,总
会有惦记宝贝的人。不过,虽然盗墓者众,也不是什么人都配叫摸金校尉。
盗墓源于厚葬,有“宝”即会招掘
盗墓是厚葬的孪生兄弟。另一个提倡厚葬的古文明埃及,盗墓活动同样很猖獗。中
国人视死如生,活着的时候崇尚享受,死了也不能亏待自己,还要“食太仓”(汉代墓
室常见铭文:死了还要享用国家粮仓)。厚葬之风,几乎与中国历史相始终,商代即兴
厚葬,此后历代,时起时伏,而盗墓之风则与之形影不离。一方面,墓主人死后要享受
,儿孙要尽孝,自然会把大量金银珠宝埋入墓中;另一方面,盗匪、平民、军阀,甚至
政府等,又急需钱财救急。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盗墓记载,见于周代末年。当时有人挖掘古墓,得到了一颗玉印
,上面刻有八十个字,最后到了李斯手里,引起了这位学者型官员考辨古文字的雅趣。
早期盗墓者的技术水平,因记载往往语焉不详,不得其详。盗墓行为是各个阶层都乐意
为之的,古代大墓封土又往往巨大而醒目,逮准了猛挖,往往不愁没有收获。
曹操被民间认为是盗墓者的祖师爷
至于专业的盗墓技术,我们可以从清末掌故汇编《清稗类钞》中,略窥一二。当时
中国的专业盗墓客,常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擅长“巧力”,对于盗洞应该打在何处(
棺前还是棺尾),打成什么形状(方的还是圆的),都有独特的讲究,并且有一些专业
的发掘器械。因北方汉唐故地,大墓集中,封土巨大,发现大墓并不难,如何快捷的取
走东西,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南派盗墓,则更注重“巧技”,尤其是堪舆术的运用。只有对风水知识有足够的掌
握,才能助力他们精准定位大墓的位置,少走弯路。据说广东帮还有所谓的“望闻问切
”四种绝技,其功能大多也还是协助判断大墓的位置。
“盗高一尺,墓高一丈”,造墓与盗墓也在进行着军备竞赛。最常见的墓葬防范是
加固墓室,尤其是早期的诸侯大墓,往往以巨石头砌墙,墙内充填细沙,给盗墓者的盗
墓行为增加难度。长久不得打开墓室,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被发现,盗墓者权衡利弊
,自然会选择放弃。
第二种墓葬防范是设置机关,这种方法常见于众多的笔记小说之中,如《太平广记
》引《酉阳杂姐》载:一伙盗贼掘开一古墓,进人墓道,“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
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因列炬而人.至开东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
,又伤数人……”。还有“见铜人数十枚张目视,俄闻家中击鼓大叫,竟不敢进”等。
除了死人未雨绸缪防范盗墓,活人也会帮忙,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死后被打搅。历
代法律对盗墓行为的惩治都极为严厉,动辄死罪。此外,社会舆论对盗墓行为也是毫不
留情,历朝历代的文献中,都不乏盗墓者遭遇恶报的志怪故事。
不过种种防范和法律的惩治,只能对付的了小贼,古代的盗墓主力军,往往并不是
他们,而是所谓的“官盗”。也只有他们,才配叫“摸金校尉”。“官盗”机器开动的
时候,席卷大地,无墓不掘,无骸不露,民间小贼实在是望尘莫及。
你也配叫“摸金校尉”?
并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被称为“摸金校尉”,实际上,“摸金校尉”也好,“发丘
中郎将”也罢,指代的都是官方“盗墓贼”。历史上著名的官方盗墓团伙,多为军阀,
手下成千上万的弟兄跟着你吃饭,军费何来?最便捷的取财之道自然是盗大墓,三国的
曹操等军阀,南宋伪齐政权的“淘沙官”,五代的温韬,民国的孙殿英,莫不是如此。
曹操并非是“官盗”的开创者,其实两汉之际,官方半官方的盗墓行为已不少见。
但曹操的很多行为还是比较突出的。陈琳帮袁绍撰写的讨曹檄文难免夸张,但是多少能
反映出一些事实真相:首先,盗墓时,曹操往往亲临现场,这与曹操个人爱好有关,他
早年即已从事盗墓活动,劣迹斑斑;第二,曹操还设置了专门的盗墓机构,并发明了“
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两个专业军职。
不过,所谓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名称滑稽,很可能只是一句戏言,或是陈
琳杜撰嘲讽曹操的言辞。“中郎将”在古代是级别很高的军事职位,以“发丘”(掘大
墓之封土)命之,可能性并不高。中级军职“校尉”的命名也是同理,掘坟大队长,捞
金小队长,怎么看都不像是真的。
至于曹操的盗墓手法,--手法之简单粗暴与民国孙殿英破坏慈禧墓如出一辙,发动
军队肆意破坏,中原各地的众多大墓都遭到了空前破坏,史载“无骸不露”。
盗墓盗多了,当然也担心盗到自己头上,只好提倡薄葬,并尽量在墓葬外形上也小
心低调,据《三国志·魏书》记载,公元218年曹操颁布《终令》(即遗嘱),表示陵
址要选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树”,陵内无藏金玉珍宝“。后世的很多
记载甚至有不少关于曹操设置”七十二疑冢“的传说。不过即便如此,曹操墓还是没有
躲过盗墓贼的眼光,当其在2005年被河南考古人员发现时,已多次被盗。
有曹操的榜样在前,后世的”官盗“自然是前仆后继。
唐末五代最著名的“官盗”分子是军阀温韬,此人可称为”摸金校尉“中的无冕之
王,人称”贼帅“。据《唐书·温韬传》记载,温韬曾将”唐诸陵在境者悉发之,取所
藏金宝“。另据《新五代史》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
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
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
传民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两宋时期,随着靖康之难后的宋室南迁,金人扶持的傀儡伪齐政权公然设置了专司
盗墓的官职“淘沙官”,这个机构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同于军阀设置的军职机关,而
是一个政府盗墓机关。这个官方盗墓机构发掘了大量的官私墓葬,在帮金人敛财上也可
谓是坏事做绝了。
近代的“官盗”例子,不能不提民国军阀孙殿英。得益于时代的进步,与古代“官盗”
同行相比,孙至少有两项重大进步:一是开墓用上了炸药,二是给盗墓套上了民族主义
理直气壮的理由。文强的《孙殿英投敌经过》中,记述孙对盗墓行为的解释:他自称祖
上是抗清殉国的名臣孙承宗,“满清杀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我孙
殿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像吕留良,戴名世这样的人,都被
开棺戮尸,我虽不才,亦知道佛经有言,以彼(乾隆)之道还施彼身”。
曾有不少网友疑问,现代的考古发掘,也常开古人的大墓,某种程度上也是吃死人
饭,难道就不是“官盗”,不是“摸金校尉”?还真不是。
现代考古为何不是“摸金校尉”
首先,考古学是一门以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这些遗
存来研究人类历史的综合性科学研究,考古学中涉及的对古墓的发掘,也是以此为目的
,与盗墓以售卖随葬品图财根本不同。
第二,考古发掘古墓,不是破坏,而是保护。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大多成为各级文物,
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并有机会陈列在博物馆与公众见面。考古遗址不但能很大程度得
到复原,还有望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世界级人类遗产。“考古和盗墓的区别就
是研究矿产地质和偷挖乱采的区别;就是动物学和偷猎虐杀的区别;就是医学和贩卖人
体器官的区别。”
最后,考古发掘也会考虑到在世之人的感情因素。例如,明清两朝年代晚近,尤其
是清代,距今不久,后人众多,并涉及民族感情。因此,除非遇到特殊情况,考古人员
不会主动发掘明清皇家陵寝。
摸金校尉前,先来说真实的“鬼吹灯”。
“鬼吹灯”现象是科学并不玄妙神秘
据小说《鬼吹灯》的叙述,古人在是盗墓时,需要在墓室东南角点一盏灯。如果鬼
不让你盗墓,就会把灯吹灭--这是一种玄之又玄的活人和死人之间的协议。不过,现在
只要学过中学化学的人都知道“鬼吹灯”的真实原理是这样的:
昏暗的墓室里缺少氧气,盗墓者点一盏灯的目的一是照明,二是只点一盏灯减少对
墓室内氧气的消耗,第三就是所谓玄妙的“鬼吹灯了”:墓室内氧气本就不多,如何等
突然熄灭,则说明氧气不够,盗墓行为必须暂停。这就同如今的人们进入长期未开启的
地窖之前,要先点燃蜡烛,用土办法探测下雨地窖内的含氧量是一个原理。
奈何古人不懂这些化学常识,于是将这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鬼之时,就认为是墓中
的鬼祟在作怪。
说完了“鬼吹灯”,再说说为什么盗墓者要把这盏性命由关的灯放置在墓室的墓室
东南角呢?除了归结为封建迷信的老说辞,这里面就没有什么别的科学道理了么?
其实,这又与古人的葬俗与人体力学有关了。
中国古代墓葬,除了少部分凤毛麟角的高等级大墓外,多半选择坐北朝南的型制,
即作为墓室薄弱点的墓门一般朝向南方。盗墓者处于盗掘方便的考虑,往往也会选择墓
门这处薄弱点开展盗掘活动。
盗墓者在掘开墓门之后,往往会随手将照明工具放在一边,开始盗墓。而正常情况
下,由于人体力学原理,人类往往因为“右力”(即右手、右臂等右半侧身体更灵活,
力气也更大)的原因,会将重要的物品放在右手中--墓门大开后,在暗无天日的墓室内
,盗墓者最首要的工具自然是照明设备,因此盗墓者用右手持有珍贵的光源(灯、蜡烛
、火炬等)的肯能性也是最高。
“墓门朝南”、“右手持灯”、“随手一放”将这些细节重合在一起,便导致盗墓
者把灯放置于墓室东南的几率最大。
再结合“鬼吹灯”的化学现象,以及盗墓这种特殊活动的诡异气氛,和古人对自然
想象的一知半解,当然还有古代盗墓活动是标准的“口口相传”式的经验学,于是才有
了摸金校尉盗墓时在“墓室东南角点一盏灯”的民间说法--后来的盗墓者只是遵从了盗
墓前辈们总结出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教条化、神圣化,却并没有思考这些经验学的发
端。
好了,言归正题,下面正式来聊聊摸金校尉这个民间传说中非常有钱途的职业。
中国历史上的盗墓非常流行,盗墓者可以是任何阶层的任何人,除了部分故意要惊
扰死者的政治复仇,主流盗墓活动的目的都非常明确直接,就是图财。墓里有宝贝,总
会有惦记宝贝的人。不过,虽然盗墓者众,也不是什么人都配叫摸金校尉。
盗墓源于厚葬,有“宝”即会招掘
盗墓是厚葬的孪生兄弟。另一个提倡厚葬的古文明埃及,盗墓活动同样很猖獗。中
国人视死如生,活着的时候崇尚享受,死了也不能亏待自己,还要“食太仓”(汉代墓
室常见铭文:死了还要享用国家粮仓)。厚葬之风,几乎与中国历史相始终,商代即兴
厚葬,此后历代,时起时伏,而盗墓之风则与之形影不离。一方面,墓主人死后要享受
,儿孙要尽孝,自然会把大量金银珠宝埋入墓中;另一方面,盗匪、平民、军阀,甚至
政府等,又急需钱财救急。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盗墓记载,见于周代末年。当时有人挖掘古墓,得到了一颗玉印
,上面刻有八十个字,最后到了李斯手里,引起了这位学者型官员考辨古文字的雅趣。
早期盗墓者的技术水平,因记载往往语焉不详,不得其详。盗墓行为是各个阶层都乐意
为之的,古代大墓封土又往往巨大而醒目,逮准了猛挖,往往不愁没有收获。
曹操被民间认为是盗墓者的祖师爷
至于专业的盗墓技术,我们可以从清末掌故汇编《清稗类钞》中,略窥一二。当时
中国的专业盗墓客,常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擅长“巧力”,对于盗洞应该打在何处(
棺前还是棺尾),打成什么形状(方的还是圆的),都有独特的讲究,并且有一些专业
的发掘器械。因北方汉唐故地,大墓集中,封土巨大,发现大墓并不难,如何快捷的取
走东西,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南派盗墓,则更注重“巧技”,尤其是堪舆术的运用。只有对风水知识有足够的掌
握,才能助力他们精准定位大墓的位置,少走弯路。据说广东帮还有所谓的“望闻问切
”四种绝技,其功能大多也还是协助判断大墓的位置。
“盗高一尺,墓高一丈”,造墓与盗墓也在进行着军备竞赛。最常见的墓葬防范是
加固墓室,尤其是早期的诸侯大墓,往往以巨石头砌墙,墙内充填细沙,给盗墓者的盗
墓行为增加难度。长久不得打开墓室,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被发现,盗墓者权衡利弊
,自然会选择放弃。
第二种墓葬防范是设置机关,这种方法常见于众多的笔记小说之中,如《太平广记
》引《酉阳杂姐》载:一伙盗贼掘开一古墓,进人墓道,“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
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因列炬而人.至开东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
,又伤数人……”。还有“见铜人数十枚张目视,俄闻家中击鼓大叫,竟不敢进”等。
除了死人未雨绸缪防范盗墓,活人也会帮忙,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死后被打搅。历
代法律对盗墓行为的惩治都极为严厉,动辄死罪。此外,社会舆论对盗墓行为也是毫不
留情,历朝历代的文献中,都不乏盗墓者遭遇恶报的志怪故事。
不过种种防范和法律的惩治,只能对付的了小贼,古代的盗墓主力军,往往并不是
他们,而是所谓的“官盗”。也只有他们,才配叫“摸金校尉”。“官盗”机器开动的
时候,席卷大地,无墓不掘,无骸不露,民间小贼实在是望尘莫及。
你也配叫“摸金校尉”?
并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被称为“摸金校尉”,实际上,“摸金校尉”也好,“发丘
中郎将”也罢,指代的都是官方“盗墓贼”。历史上著名的官方盗墓团伙,多为军阀,
手下成千上万的弟兄跟着你吃饭,军费何来?最便捷的取财之道自然是盗大墓,三国的
曹操等军阀,南宋伪齐政权的“淘沙官”,五代的温韬,民国的孙殿英,莫不是如此。
曹操并非是“官盗”的开创者,其实两汉之际,官方半官方的盗墓行为已不少见。
但曹操的很多行为还是比较突出的。陈琳帮袁绍撰写的讨曹檄文难免夸张,但是多少能
反映出一些事实真相:首先,盗墓时,曹操往往亲临现场,这与曹操个人爱好有关,他
早年即已从事盗墓活动,劣迹斑斑;第二,曹操还设置了专门的盗墓机构,并发明了“
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两个专业军职。
不过,所谓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名称滑稽,很可能只是一句戏言,或是陈
琳杜撰嘲讽曹操的言辞。“中郎将”在古代是级别很高的军事职位,以“发丘”(掘大
墓之封土)命之,可能性并不高。中级军职“校尉”的命名也是同理,掘坟大队长,捞
金小队长,怎么看都不像是真的。
至于曹操的盗墓手法,--手法之简单粗暴与民国孙殿英破坏慈禧墓如出一辙,发动
军队肆意破坏,中原各地的众多大墓都遭到了空前破坏,史载“无骸不露”。
盗墓盗多了,当然也担心盗到自己头上,只好提倡薄葬,并尽量在墓葬外形上也小
心低调,据《三国志·魏书》记载,公元218年曹操颁布《终令》(即遗嘱),表示陵
址要选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树”,陵内无藏金玉珍宝“。后世的很多
记载甚至有不少关于曹操设置”七十二疑冢“的传说。不过即便如此,曹操墓还是没有
躲过盗墓贼的眼光,当其在2005年被河南考古人员发现时,已多次被盗。
有曹操的榜样在前,后世的”官盗“自然是前仆后继。
唐末五代最著名的“官盗”分子是军阀温韬,此人可称为”摸金校尉“中的无冕之
王,人称”贼帅“。据《唐书·温韬传》记载,温韬曾将”唐诸陵在境者悉发之,取所
藏金宝“。另据《新五代史》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
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
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
传民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两宋时期,随着靖康之难后的宋室南迁,金人扶持的傀儡伪齐政权公然设置了专司
盗墓的官职“淘沙官”,这个机构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同于军阀设置的军职机关,而
是一个政府盗墓机关。这个官方盗墓机构发掘了大量的官私墓葬,在帮金人敛财上也可
谓是坏事做绝了。
近代的“官盗”例子,不能不提民国军阀孙殿英。得益于时代的进步,与古代“官盗”
同行相比,孙至少有两项重大进步:一是开墓用上了炸药,二是给盗墓套上了民族主义
理直气壮的理由。文强的《孙殿英投敌经过》中,记述孙对盗墓行为的解释:他自称祖
上是抗清殉国的名臣孙承宗,“满清杀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我孙
殿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像吕留良,戴名世这样的人,都被
开棺戮尸,我虽不才,亦知道佛经有言,以彼(乾隆)之道还施彼身”。
曾有不少网友疑问,现代的考古发掘,也常开古人的大墓,某种程度上也是吃死人
饭,难道就不是“官盗”,不是“摸金校尉”?还真不是。
现代考古为何不是“摸金校尉”
首先,考古学是一门以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这些遗
存来研究人类历史的综合性科学研究,考古学中涉及的对古墓的发掘,也是以此为目的
,与盗墓以售卖随葬品图财根本不同。
第二,考古发掘古墓,不是破坏,而是保护。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大多成为各级文物,
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并有机会陈列在博物馆与公众见面。考古遗址不但能很大程度得
到复原,还有望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世界级人类遗产。“考古和盗墓的区别就
是研究矿产地质和偷挖乱采的区别;就是动物学和偷猎虐杀的区别;就是医学和贩卖人
体器官的区别。”
最后,考古发掘也会考虑到在世之人的感情因素。例如,明清两朝年代晚近,尤其
是清代,距今不久,后人众多,并涉及民族感情。因此,除非遇到特殊情况,考古人员
不会主动发掘明清皇家陵寝。
a*e
3 楼
想KSO一个了:)
a*y
4 楼
如果花钱让他们拍的话,你要先写文字稿,通过了再拍,video不送审。应该是这样,
你可以问他们。
第二个不知道
你可以问他们。
第二个不知道
s*e
5 楼
刷多看很好用。
★ Sent from iPhone App: iReader Mitbbs Lite 7.21
★ Sent from iPhone App: iReader Mitbbs Lite 7.21
O*6
12 楼
Ve li Ve li goode
Sent flom my Kindlr in India
Sent flom my Kindlr in India
相关阅读
P30 Pro teardown shows how the periscope camera works, Android CentralSony Xperia 1华为P30 Pro和P30手机标出3988元和5488元售价Intel版iPhone要跳楼大甩卖了你们对这个新闻有什么看法?用华为手机的,必须要爱国爱党。pixel 3降价了,买华为p30还值得吗The Verge, P30 Pro review: zooming into the future.有人买了P30 Pro的吗 屏幕到底咋样牙膏厂被骂得退出5G芯片业务了s10 昨天理了发,faceID不认了S8升级到Android 9后无法显示未读邮件数丧心病狂的狗狗求解惑买p30是国内还是eBay+15%offHuawei Mate X大家能不能推荐一个免费的wifi tether app美国第一大运营5G测试:峰值1.3G每秒,180米外无信号adchoices能破吗华为P30可以支持Cricket LTE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