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what is the blackberry app to dispatch your company phone call also to your bb?
avatar
what is the blackberry app to dispatch your company phone call also to your bb?# PDA - 掌中宝
i*7
1
在塚間的靜修體驗
-------------- Ven.Tissara
緣起
历经一年半的全台游化生活后,今年的夏天又回
到了台北菩提伽耶内觉禅林,因为僧团决定今年在此
结夏安居。一如往年,安居期间是我们在一年当中,
主要的精进静修时间,也是我们唯一可以不用辛劳游
化各地的「定居期」。和往年比较不一样的地方,是
今年多了两位学习南传佛教数年,并且原在北传佛教
已出家多年的女众。一位是今年二月初才来此近学修
行的法能净士,另一位则是法能净士在斯里兰卡参学
时所认识的法友,在开始结夏后六月初来此短期净住
参访的一位尼师,她们两位参与了僧团在今年的夏安
居。
法能净士是在两年前,到台北来向我的亲教师─
乌帕沙玛尊者请法,近一年多来,当乌帕沙玛尊者每
月游化到花莲弘法时,她就从高雄县甲仙到花莲听法
学习。过去她曾到泰、缅、斯里兰卡等南传佛国参
学,并且也在英国阿姜查系统的禅修中心净住了一小
段时间,内心相当肯定与向往原始佛教的修行方式。
当历经最近一年多来的观察、学习与思考后,她终于
下定决心,重新规划了个人的学法生涯,来此和大家
共住修行,并作参与此处僧团的准备,而此处的僧团
和她之间,也需要透过平常生活上的相处,才能更深
入的相互了解与共学,所以今年起她就来此依止、修
行。法能净士是一个善良、和悦及勤劳的人,也是一
个相当懂得如何和人相处的人,她的到来,事实上是
受到大家真诚的接纳,可是却因为本身缺乏内在的信
心,以致于不自觉的自认不如人,并且也害怕别人了
解她,更担心不被接纳及肯定。我们和她的相处,多
数的时候,是大家心里有默契的、不着痕迹的鼓励
她,给她愉悦的生活气氛,并帮她相信自己,让她完
全的自由与自主的作自己。可是,内在的路……,终
得自己慢慢的走。
我对另一位尼师的印象是深刻的,她是位表面上
勇敢、聪明、直率、风趣又带点「酷」,并且有点天
真与自负,但在内心却是情感丰富、感受纤细敏锐、
正义及善良,主观强烈既容易期待又害怕受伤的人,
事实上她只是用一种既轻松而别人又可以接受的方法
来保护自己而已。这位尼师是经由法能净士的介绍于
高雄和我们相识,初次的见面,是在乌帕沙玛尊者每
月游化到高雄弘法的共修现场。她让我难忘的原因,
是初次见面时,她即向尊者提出近学共住的请求。当
尊者问及:「为何在双方初识时即如此放心的要求近
学共住?」她表示因已无法适应北传佛教道场的修行
与生活模式了,并且在台湾真正的原始佛教僧团又不
多,而当中出世修行的女众学团则更少,由于相信法
能净士的判断与决定,所以才请我们让她「试试
看」。
记得当时尊者只有沉默以对。经过一个月以
后,当我们又游化到高雄时,她又再次的当面提出近
学的请求,并且特别声明「无法保证一生都会和我们
共住修行」,还有希望我们不要因为她的某些能力,
而像其他道场一样的要她特别担当与付出甚么。此
时,尊者对她说:「我们一无所求于你,你可以为我
们付出甚么?」又说:「我无法教导人,我只分享如
何了解自己的经验,并帮助人走自己的路。你不需要
和我们一生相守,只需要清醒的作自己。我没有答应
你和大家共住近学的立场,因为这需要由此处的女众
学团全体决定,但我可以承诺作一个真挚的朋友,而
真挚的朋友是不需要相互的要求与期待,只要真诚相
待」。这位尼师就这么来了,并且只作朋友,不相互
要求与期待的朋友。
除了她们两位以外,还有另一位在结夏期中,半
途加入的法友,她是参与高雄修学课程的学员,在高
雄辅英大学担任讲师的法平居士。她原本已在北传佛
教修学数年,并且也有一位出家于台湾知名佛教道场
的妹妹,但经过在此知名道场的近学与了解后,却让
她对自己的信仰产生很大的疑惑与障碍,而不知何去
何从。最后,她接受了一位去过东南亚参学的出家人
建议,亲身到缅甸参学了一小段时间,并在缅甸短期
出家, 如法的出家修行一个月,才又找回对佛法的信
心,同时明白了佛法在传承过程中的许多事情,从此
对原始佛教有了崭新的看法与态度。正当此处的僧团
在高雄游化时,她经由朋友的介绍,辗转听闻到僧团
的修行方式及活动讯息,内心欢喜的参与了高雄的修
学,并且决定到台北参加此处「内觉学园」的短期进
修。
平心而论,常年不定居一处的游化生活,每到一
个地方只能随机的住一、二天或三、五天,有时有居
士提供短期的住处,有时则需要自行搭挂伞帐宿于户
外,一面要内觉自修,一面又要随处的引化人心,这
种生活方式实在不轻松,但日子却过得很实在,内心
也很平稳、安乐。记得当初亲教师─乌帕沙玛尊者问
我们,是否愿意过着终生不定居一处,同时不受取、
不积蓄及不使用金钱,必须托钵化食、随缘受施的修
行生活。因为这是为了让僧伽免于只能依附在寺院及
固定护法的生活,并造成安逸、、依赖、软弱的身心退
化,同时避免随欲而求、贪执争逐的苦恼,但生活会
比较辛劳。那时我和Ven Ñānavati 、法悉初听到时,
不仅不害怕,反而从内心涌现出难以言喻的喜悦与感
动。因为当初学习佛法时,心里就觉得佛法应该就是
这样,内心清明、离欲、远离无谓的恋着及争夺,不
仅务实的实践,并用直接与简朴的方式接近大众;以
平实、无求及慈心的宣扬佛法、教化人心,所以当听
到亲教师提出这种修行生活时,内心确实的感到这就
是我们所要选择的道路了。那一天我们对自己的出世
修行生涯,充满着信心,内心也异于平常的安稳,至
今难忘。
自从出家以来,我们一直过着「无有钱财,不定
居一处」的生活,但我却不曾有过「冢间修行」的体
验,而且这种修行方式在我的心中,只是停留在久远
的印度及男性比丘的精进方法罢了!从来不曾想过身
为女众的我,会有机会到埋葬死人的冢间修行,直到
今年的夏安居,才改变了我的想法。今年在台北的
「菩提伽耶内觉禅林」安居时,亲教师只提到在今年
的安居期,要教导大家对身心当下十二因缘的认识与
觉知,而这也是今年夏安居期间的修学重点。安居期
的前一个月,我们着手修学的是深入于六触入处的觉
知与五蕴的体察,进而觉查当下的「直觉存在感」与
「自我想」的现起因缘及关涉次第,而亲教师也只是
约略的说起「可能会带大家到冢间修行」而已。
但在
农历五月十三日早上用斋的时候,亲教师却直接了当
的提出,当天傍晚要带领大家到坟场露宿修行。当时
的我,心中是既紧张又带点亢奋,另又夹杂着些许的
疑虑与想象,毕竟比起露宿于山林、公园及户外的既
有经验来说,夜宿在「活人不至」的坟场,是大大的
不同啊!可是紧张归紧张,在当天的傍晚,太阳即将
沉入地平线前的半小时,我们五僧一俗一行共六个
人,每个人只带着头陀伞、帐、卧垫、水壶、小手电
筒、哨子及一条护膝巾,就走入了阳明山麓的第一公
墓。
avatar
c*j
2
remember somebody mentioned it but can't remember
Thanks
avatar
i*7
3
一、沉靜在月夜的心
走入公墓区后,浮现的第一个想法是「怎么会这
么多」。因为摆在眼前的景像,是接连着几个山头无
不遍布着满满的坟墓,而此时的阳光又呈现出已将隐
没于地表的昏黄与暗黯,在这当头,「死亡」的气息
与压力,仿佛从天、地与四面八方向人逼迫过来,让
人深感到苍茫、孤寂、无力、沉闷与自己的渺小。在
我还是居家弟子的时候,曾经跟一位法友来过一次,
当时的心境只是想着「何时我也能在冢间修行?」可
是真要进入坟场修行时,心境却有着当时所没有的感
受与体会。我深吸了一口气,舒缓一下因面对场景下
的些许震撼感,而造成呼吸短暂的停滞不顺,所引起
的缺氧性气闷与不适。此时我望着迅速走入坟场的亲
教师的背影,即不假思索的迈开脚步,同时心想:
「这是我的菩提路,无论如何的困难,我也要奋力向
前」。
随着向前迈进的脚步,一排排、一座座各式各样
的坟墓从我身边经过,有些整理得既干净又整齐,有
些则相当的杂乱、荒芜,当中有的是社会名流显宦的
墓室或风水,不但占地广阔,地点与景色俱优,造景
也相当出色,不亚于活人所住的豪宅大院,但多数则
简洁素雅,一如寻常民众所居住的大楼公寓。人间的
生死原本殊途,但虚浮的受用却一致无别,墓园虽有
雅俗、大小的分别,可是葬在下面的遗骨,却是一般
的冷清、孤寂与无言的面对人间。我走在这「无声」
的道场里,心中静静的倾听「法音」的宣流,一步一
步的走在向于彼岸的道路上。此时看着即将没入遥远
地平线的太阳,我想:「在没有光明的时候,只有依
靠内在的光明,走自己的路」,今晚在冢间的修行,
也仿佛是如此。
我们一行人走入坟场后,天色已经昏暗,对四周
的环境又陌生,所以大家只好迅速、简略的找个位
置,并尽快的将头陀伞、帐、卧垫整理好。由于是第
一次在冢间安住,此时才发现完全不像平常在公园或
林下一般,挂起头陀伞、帐只要随意的用绳子绑在树
枝上即可,因为坟场没有甚么树,有也只是少数几座
坟墓的边上,种上几棵近人高的柏树而已,即使要找
家族式的坟墓,也不是很方便或适合,所以在冢间要
挂好头陀伞,似乎不大容易。此时黑夜来得特别快,
因法能和她的法友两人不仅是初次使用头陀伞(法能
只有和我们在冬末及春天使用帐篷露宿的经验),又
一起选上一个相当宽敞洁净的坟墓比邻而眠,不仅绳
子不够长且手忙脚乱,而今天同来的居士也是没有搭
伞帐的经验,所以他们有点慌乱又有点手足无措。我
和Ven Ñānavati 则在他们的上层坟区,相互隔着三座
坟墓安单,而亲教师则在更上层的坟区临近着野林独
自安单,并居高临下的看顾着大家,同时督促大家动
作要快,少说话。
avatar
i*7
4
二、潛在的恐懼
当大家处理好各自的卧处,黑夜已经降临了整个
山头,此时的坟场感觉异常的宁静,大家会合在「法
能与她法友的寮房」前,我看着四位出家人与一位居
士,大家似乎都有着异于平常的紧张、兴奋及压抑的
情绪,法能的法友看着山下的台北夜景开始讲笑话,
大家则零散的附和与说着各自的话题,而亲教师则是
不发一语的看着我们。不久,亲教师开口问我们:
「此时在这座山头有多少活人呢?」这个问题让大家
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回答,只得各自臆解。最后,亲教
师对大家说:「我们如果心怀迷惑与欲求的活着,就
如同死亡一般,死人被埋葬在地底的黑暗,而我们则
埋在苦恼的黑暗中。在冢间的修行,不是要让自己胆
子变大,变得不怕「鬼?」或者不怕死!而是要从莫
名的畏惧中,洞观内在畏惧的苦、苦因与出离之道,
觉悟到畏惧是出于对「安稳自我」的渴求,并在面对
未知、不确定下引发出来,且在焦急、疑虑与幻想的
伴随中,紧紧的束缚着身心。「鬼?」在于人的心
中,事实上是在面对未知时,由内心种种的不安、焦
急、疑虑、害怕的心绪,在所激发的幻想里,揉杂出
的投射影像,是对失去「安稳自我」的不安、焦虑、
怖畏的影像。我们的内心如果有着欲求,那么怖畏与
恐惧就不会消失,种种的幻想也不会远离内心,因为
我们会经由幻想来舒缓欲求所引发的焦虑及畏惧,以
及强化对实现欲求的意愿。修证菩提的人,不需要畏
惧「鬼?」,因为「鬼?」主要是从内心欲望的魔
界,所映现出的内在影像。我们该关注的不是
「鬼?」,而是内在的欲求,需要远离的也不是
「鬼?」,而是内在的欲求」。亲教师开示结束后,
即要大家各自回伞帐内用功。
avatar
i*7
5
三、反觀的警覺、正見的生起
傍晚走进坟场的时候,亲教师要我们各自找觉得
好的「风水地理」位子,在找位子的当下,内心随即
生起了很多的想法,因为是要借宿一夜,所以特别认
真与仔细的看每一个接着一个的坟墓,最后选了一个
还算干净并且上头有个十字架的墓地,跟屋主诚心的
打个招呼后,即开始动手挂起伞帐。决定借用这座墓
地前内心起了一个想法:据说信仰十字架的人,不是
上天堂就是下地狱,所以不会在这里,我借用此处比
较不会打扰到对方,当然内心更真实的想法是对方也
不会来打扰我(虽然知道此是不正思惟,但内心却着
实有这样的一个理由)。
时间慢慢的过去了,回到伞帐后静静的打坐,刚
开始内心正念分明的思索着师父刚才的教导,心中没
有焦虑与畏惧,唯有师父法语的回荡,白天的准备工
作及期待冢间修的亢奋心绪,在过了初夜后无声无息
的溜走,随之而起的是身体疲累的浮现,在这活人不
至分外宁静的坟场里,发现身心的起伏改变、以及内
心的起心动念,都因外在的宁静而特别的明显及容易
察觉,原以为是这么一回事,再静静的看着才更清楚
的发现,原来是内心已经对周围的环境开始有「不安
及焦虑」感,所以把注意力特别的集中在自己的身、
心来观照。看着台北市第一公墓山下的天母、士林、
石牌,这些台北高级的住宅区里,山上黑夜寂静,山
下车水马龙熙熙嚷嚷灯火通明,注视着市区中的万家
灯火,心里想着,每一个灯下就代表着一个家庭,有
着不同的悲、欢、离、合,住在灯下的人们有着个个
的酸、甜、苦、涩,每个家庭每个人都不一样,但大
家却都一样载沈载浮在轮回的生死之流中。
avatar
i*7
6
四、妄想及怖畏的息除
夜幕低垂,坐在万墓围绕的山麓里,望着山下灯
火明亮的市集,强烈的对比,深深的感受到人们对生
的渴求及对死的怖畏。夜深了,身体也觉得很累了!
看看时间已经近半夜十二点,躺下来休息吧!就在心
里决定躺下来的念头一起,身、心即陷入另一连串不
知如何是好的犹豫中,那就是:我的头要朝那个方向
呢?跟坟墓同方向?还是反方向?又想,同方向对亡
者比较尊重,于是决定把自己跟坟墓底下的这位墓主
摆同个方向,准备休息了。接着问题又来了,是要面
对着坟墓?还是要背对着呢?从有认知到现在,对于
让身体躺下来休息这件事,似乎不曾需要这么多思索
也不曾这么困难过啊!为什么在此时不需要思考的问
题都浮现出来了呢?心境的影响而使得季节虽已入
夏,夜晚却感觉如秋夜之沁凉,仿佛时间的钟摆也调
慢了一样,内心虽不觉得害怕,但却有股难以形容的
不定感。与其躺着内心不安定,不如继续让自己坐着
用功,心里即很快速的专注并收摄身心,静下来,后
又发现潜藏在心里对生的渴求及对死的怖畏,并不是
理性知道而已,用道理说服自己是没有用的,因「自
我的不安稳感」接二连三的扰乱自己,如此的觉察与
对自己心绪的发现,在自己的修行期待上感到挫败
感,但在当下身、心的清楚却又是如此的平静。
avatar
i*7
7
五、輕安、寧靜的湧現
最后还是让自己的身体躺下来休息,并接续着专
注自己的每个身心反应,从躺下来再进一步的觉知身
体从紧绷到放松;心绪从平静到对下一刻的不确定感
而有焦虑的起伏及幻想,乃至确定感的期待和追寻等
等,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观察,原来真正感觉疲惫
不堪的是「来来回回摆荡不定的心绪」,而非如自己
想象以为是外在的种种因素来影响念头。当向内在察
觉而不再向外期待及想象,对自己身心的当下清楚明
白了之后,内心的平静是难以言语形容的,内在的平
稳让身体很快的进入深层的睡眠,再次的睁开眼睛已
是早晨的五点了,当意识慢慢的苏醒,心里仍是清楚
及平静的,收拾好伞、帐及卧具等装备之后集合,大
家都各有体会的静默,依序走在回道场的路上。
第一次冢间过夜的经验是难得而且可贵的,因为
对一个女众的修学者而言,冢间修的机会更是难得
的,必需要有诸多的因缘,无论在安全及内在觉观的
修持上,师长都必需承担比带领比丘冢间修更加多倍
的责任与教导,非常的感恩亲教师愿意给女众有如此
殊胜的体验机会。
有了第一次的冢间修经验后,之后多次的到冢间
修也都有不同的体会与发现,对自己在修行及自我觉
察上有莫大的帮助,并且之后的冢间修已不再找有十
字架墓地了,而是以地点安全与搭伞、帐方便等实际
面为考量,平常很少有睡不着的经验,所以师父曾
说:不论睡得百万名床,或是睡在厕所门口乃至坟墓
堆里,最重要的是睡得着及睡得好。在冢间修的经验
里才明白,睡得着及睡得好真的是最重要的,最后,
再跟大家分享一个很有趣的体会:在活人不至的冢间
用功”真的很安静”。
avatar
i*7
8
「我们如果心怀迷惑与欲求的活着,就
如同死亡一般,死人被埋葬在地底的黑暗,而我们则
埋在苦恼的黑暗中。在冢间的修行,不是要让自己胆
子变大,变得不怕「鬼?」或者不怕死!而是要从莫
名的畏惧中,洞观内在畏惧的苦、苦因与出离之道,
觉悟到畏惧是出于对「安稳自我」的渴求,并在面对
未知、不确定下引发出来,且在焦急、疑虑与幻想的
伴随中,紧紧的束缚着身心。「鬼?」在于人的心
中,事实上是在面对未知时,由内心种种的不安、焦
急、疑虑、害怕的心绪,在所激发的幻想里,揉杂出
的投射影像,是对失去「安稳自我」的不安、焦虑、
怖畏的影像。我们的内心如果有着欲求,那么怖畏与
恐惧就不会消失,种种的幻想也不会远离内心,因为
我们会经由幻想来舒缓欲求所引发的焦虑及畏惧,以
及强化对实现欲求的意愿。修证菩提的人,不需要畏
惧「鬼?」,因为「鬼?」主要是从内心欲望的魔
界,所映现出的内在影像。我们该关注的不是
「鬼?」,而是内在的欲求,需要远离的也不是
「鬼?」,而是内在的欲求」

【在 i********7 的大作中提到】
: 在塚間的靜修體驗
: -------------- Ven.Tissara
: 緣起
: 历经一年半的全台游化生活后,今年的夏天又回
: 到了台北菩提伽耶内觉禅林,因为僧团决定今年在此
: 结夏安居。一如往年,安居期间是我们在一年当中,
: 主要的精进静修时间,也是我们唯一可以不用辛劳游
: 化各地的「定居期」。和往年比较不一样的地方,是
: 今年多了两位学习南传佛教数年,并且原在北传佛教
: 已出家多年的女众。一位是今年二月初才来此近学修

avatar
N*n
9
这个时代,难道还有人能效仿佛,在树下沉思,然后误道?
avatar
q*n
10
泰国,仿效佛陀,证阿罗汉的,还真有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时代,难道还有人能效仿佛,在树下沉思,然后误道?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