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the blackberry app to dispatch your company phone call also to your bb?# PDA - 掌中宝
i*7
1 楼
在塚間的靜修體驗
-------------- Ven.Tissara
緣起
历经一年半的全台游化生活后,今年的夏天又回
到了台北菩提伽耶内觉禅林,因为僧团决定今年在此
结夏安居。一如往年,安居期间是我们在一年当中,
主要的精进静修时间,也是我们唯一可以不用辛劳游
化各地的「定居期」。和往年比较不一样的地方,是
今年多了两位学习南传佛教数年,并且原在北传佛教
已出家多年的女众。一位是今年二月初才来此近学修
行的法能净士,另一位则是法能净士在斯里兰卡参学
时所认识的法友,在开始结夏后六月初来此短期净住
参访的一位尼师,她们两位参与了僧团在今年的夏安
居。
法能净士是在两年前,到台北来向我的亲教师─
乌帕沙玛尊者请法,近一年多来,当乌帕沙玛尊者每
月游化到花莲弘法时,她就从高雄县甲仙到花莲听法
学习。过去她曾到泰、缅、斯里兰卡等南传佛国参
学,并且也在英国阿姜查系统的禅修中心净住了一小
段时间,内心相当肯定与向往原始佛教的修行方式。
当历经最近一年多来的观察、学习与思考后,她终于
下定决心,重新规划了个人的学法生涯,来此和大家
共住修行,并作参与此处僧团的准备,而此处的僧团
和她之间,也需要透过平常生活上的相处,才能更深
入的相互了解与共学,所以今年起她就来此依止、修
行。法能净士是一个善良、和悦及勤劳的人,也是一
个相当懂得如何和人相处的人,她的到来,事实上是
受到大家真诚的接纳,可是却因为本身缺乏内在的信
心,以致于不自觉的自认不如人,并且也害怕别人了
解她,更担心不被接纳及肯定。我们和她的相处,多
数的时候,是大家心里有默契的、不着痕迹的鼓励
她,给她愉悦的生活气氛,并帮她相信自己,让她完
全的自由与自主的作自己。可是,内在的路……,终
得自己慢慢的走。
我对另一位尼师的印象是深刻的,她是位表面上
勇敢、聪明、直率、风趣又带点「酷」,并且有点天
真与自负,但在内心却是情感丰富、感受纤细敏锐、
正义及善良,主观强烈既容易期待又害怕受伤的人,
事实上她只是用一种既轻松而别人又可以接受的方法
来保护自己而已。这位尼师是经由法能净士的介绍于
高雄和我们相识,初次的见面,是在乌帕沙玛尊者每
月游化到高雄弘法的共修现场。她让我难忘的原因,
是初次见面时,她即向尊者提出近学共住的请求。当
尊者问及:「为何在双方初识时即如此放心的要求近
学共住?」她表示因已无法适应北传佛教道场的修行
与生活模式了,并且在台湾真正的原始佛教僧团又不
多,而当中出世修行的女众学团则更少,由于相信法
能净士的判断与决定,所以才请我们让她「试试
看」。
记得当时尊者只有沉默以对。经过一个月以
后,当我们又游化到高雄时,她又再次的当面提出近
学的请求,并且特别声明「无法保证一生都会和我们
共住修行」,还有希望我们不要因为她的某些能力,
而像其他道场一样的要她特别担当与付出甚么。此
时,尊者对她说:「我们一无所求于你,你可以为我
们付出甚么?」又说:「我无法教导人,我只分享如
何了解自己的经验,并帮助人走自己的路。你不需要
和我们一生相守,只需要清醒的作自己。我没有答应
你和大家共住近学的立场,因为这需要由此处的女众
学团全体决定,但我可以承诺作一个真挚的朋友,而
真挚的朋友是不需要相互的要求与期待,只要真诚相
待」。这位尼师就这么来了,并且只作朋友,不相互
要求与期待的朋友。
除了她们两位以外,还有另一位在结夏期中,半
途加入的法友,她是参与高雄修学课程的学员,在高
雄辅英大学担任讲师的法平居士。她原本已在北传佛
教修学数年,并且也有一位出家于台湾知名佛教道场
的妹妹,但经过在此知名道场的近学与了解后,却让
她对自己的信仰产生很大的疑惑与障碍,而不知何去
何从。最后,她接受了一位去过东南亚参学的出家人
建议,亲身到缅甸参学了一小段时间,并在缅甸短期
出家, 如法的出家修行一个月,才又找回对佛法的信
心,同时明白了佛法在传承过程中的许多事情,从此
对原始佛教有了崭新的看法与态度。正当此处的僧团
在高雄游化时,她经由朋友的介绍,辗转听闻到僧团
的修行方式及活动讯息,内心欢喜的参与了高雄的修
学,并且决定到台北参加此处「内觉学园」的短期进
修。
平心而论,常年不定居一处的游化生活,每到一
个地方只能随机的住一、二天或三、五天,有时有居
士提供短期的住处,有时则需要自行搭挂伞帐宿于户
外,一面要内觉自修,一面又要随处的引化人心,这
种生活方式实在不轻松,但日子却过得很实在,内心
也很平稳、安乐。记得当初亲教师─乌帕沙玛尊者问
我们,是否愿意过着终生不定居一处,同时不受取、
不积蓄及不使用金钱,必须托钵化食、随缘受施的修
行生活。因为这是为了让僧伽免于只能依附在寺院及
固定护法的生活,并造成安逸、、依赖、软弱的身心退
化,同时避免随欲而求、贪执争逐的苦恼,但生活会
比较辛劳。那时我和Ven Ñānavati 、法悉初听到时,
不仅不害怕,反而从内心涌现出难以言喻的喜悦与感
动。因为当初学习佛法时,心里就觉得佛法应该就是
这样,内心清明、离欲、远离无谓的恋着及争夺,不
仅务实的实践,并用直接与简朴的方式接近大众;以
平实、无求及慈心的宣扬佛法、教化人心,所以当听
到亲教师提出这种修行生活时,内心确实的感到这就
是我们所要选择的道路了。那一天我们对自己的出世
修行生涯,充满着信心,内心也异于平常的安稳,至
今难忘。
自从出家以来,我们一直过着「无有钱财,不定
居一处」的生活,但我却不曾有过「冢间修行」的体
验,而且这种修行方式在我的心中,只是停留在久远
的印度及男性比丘的精进方法罢了!从来不曾想过身
为女众的我,会有机会到埋葬死人的冢间修行,直到
今年的夏安居,才改变了我的想法。今年在台北的
「菩提伽耶内觉禅林」安居时,亲教师只提到在今年
的安居期,要教导大家对身心当下十二因缘的认识与
觉知,而这也是今年夏安居期间的修学重点。安居期
的前一个月,我们着手修学的是深入于六触入处的觉
知与五蕴的体察,进而觉查当下的「直觉存在感」与
「自我想」的现起因缘及关涉次第,而亲教师也只是
约略的说起「可能会带大家到冢间修行」而已。
但在
农历五月十三日早上用斋的时候,亲教师却直接了当
的提出,当天傍晚要带领大家到坟场露宿修行。当时
的我,心中是既紧张又带点亢奋,另又夹杂着些许的
疑虑与想象,毕竟比起露宿于山林、公园及户外的既
有经验来说,夜宿在「活人不至」的坟场,是大大的
不同啊!可是紧张归紧张,在当天的傍晚,太阳即将
沉入地平线前的半小时,我们五僧一俗一行共六个
人,每个人只带着头陀伞、帐、卧垫、水壶、小手电
筒、哨子及一条护膝巾,就走入了阳明山麓的第一公
墓。
-------------- Ven.Tissara
緣起
历经一年半的全台游化生活后,今年的夏天又回
到了台北菩提伽耶内觉禅林,因为僧团决定今年在此
结夏安居。一如往年,安居期间是我们在一年当中,
主要的精进静修时间,也是我们唯一可以不用辛劳游
化各地的「定居期」。和往年比较不一样的地方,是
今年多了两位学习南传佛教数年,并且原在北传佛教
已出家多年的女众。一位是今年二月初才来此近学修
行的法能净士,另一位则是法能净士在斯里兰卡参学
时所认识的法友,在开始结夏后六月初来此短期净住
参访的一位尼师,她们两位参与了僧团在今年的夏安
居。
法能净士是在两年前,到台北来向我的亲教师─
乌帕沙玛尊者请法,近一年多来,当乌帕沙玛尊者每
月游化到花莲弘法时,她就从高雄县甲仙到花莲听法
学习。过去她曾到泰、缅、斯里兰卡等南传佛国参
学,并且也在英国阿姜查系统的禅修中心净住了一小
段时间,内心相当肯定与向往原始佛教的修行方式。
当历经最近一年多来的观察、学习与思考后,她终于
下定决心,重新规划了个人的学法生涯,来此和大家
共住修行,并作参与此处僧团的准备,而此处的僧团
和她之间,也需要透过平常生活上的相处,才能更深
入的相互了解与共学,所以今年起她就来此依止、修
行。法能净士是一个善良、和悦及勤劳的人,也是一
个相当懂得如何和人相处的人,她的到来,事实上是
受到大家真诚的接纳,可是却因为本身缺乏内在的信
心,以致于不自觉的自认不如人,并且也害怕别人了
解她,更担心不被接纳及肯定。我们和她的相处,多
数的时候,是大家心里有默契的、不着痕迹的鼓励
她,给她愉悦的生活气氛,并帮她相信自己,让她完
全的自由与自主的作自己。可是,内在的路……,终
得自己慢慢的走。
我对另一位尼师的印象是深刻的,她是位表面上
勇敢、聪明、直率、风趣又带点「酷」,并且有点天
真与自负,但在内心却是情感丰富、感受纤细敏锐、
正义及善良,主观强烈既容易期待又害怕受伤的人,
事实上她只是用一种既轻松而别人又可以接受的方法
来保护自己而已。这位尼师是经由法能净士的介绍于
高雄和我们相识,初次的见面,是在乌帕沙玛尊者每
月游化到高雄弘法的共修现场。她让我难忘的原因,
是初次见面时,她即向尊者提出近学共住的请求。当
尊者问及:「为何在双方初识时即如此放心的要求近
学共住?」她表示因已无法适应北传佛教道场的修行
与生活模式了,并且在台湾真正的原始佛教僧团又不
多,而当中出世修行的女众学团则更少,由于相信法
能净士的判断与决定,所以才请我们让她「试试
看」。
记得当时尊者只有沉默以对。经过一个月以
后,当我们又游化到高雄时,她又再次的当面提出近
学的请求,并且特别声明「无法保证一生都会和我们
共住修行」,还有希望我们不要因为她的某些能力,
而像其他道场一样的要她特别担当与付出甚么。此
时,尊者对她说:「我们一无所求于你,你可以为我
们付出甚么?」又说:「我无法教导人,我只分享如
何了解自己的经验,并帮助人走自己的路。你不需要
和我们一生相守,只需要清醒的作自己。我没有答应
你和大家共住近学的立场,因为这需要由此处的女众
学团全体决定,但我可以承诺作一个真挚的朋友,而
真挚的朋友是不需要相互的要求与期待,只要真诚相
待」。这位尼师就这么来了,并且只作朋友,不相互
要求与期待的朋友。
除了她们两位以外,还有另一位在结夏期中,半
途加入的法友,她是参与高雄修学课程的学员,在高
雄辅英大学担任讲师的法平居士。她原本已在北传佛
教修学数年,并且也有一位出家于台湾知名佛教道场
的妹妹,但经过在此知名道场的近学与了解后,却让
她对自己的信仰产生很大的疑惑与障碍,而不知何去
何从。最后,她接受了一位去过东南亚参学的出家人
建议,亲身到缅甸参学了一小段时间,并在缅甸短期
出家, 如法的出家修行一个月,才又找回对佛法的信
心,同时明白了佛法在传承过程中的许多事情,从此
对原始佛教有了崭新的看法与态度。正当此处的僧团
在高雄游化时,她经由朋友的介绍,辗转听闻到僧团
的修行方式及活动讯息,内心欢喜的参与了高雄的修
学,并且决定到台北参加此处「内觉学园」的短期进
修。
平心而论,常年不定居一处的游化生活,每到一
个地方只能随机的住一、二天或三、五天,有时有居
士提供短期的住处,有时则需要自行搭挂伞帐宿于户
外,一面要内觉自修,一面又要随处的引化人心,这
种生活方式实在不轻松,但日子却过得很实在,内心
也很平稳、安乐。记得当初亲教师─乌帕沙玛尊者问
我们,是否愿意过着终生不定居一处,同时不受取、
不积蓄及不使用金钱,必须托钵化食、随缘受施的修
行生活。因为这是为了让僧伽免于只能依附在寺院及
固定护法的生活,并造成安逸、、依赖、软弱的身心退
化,同时避免随欲而求、贪执争逐的苦恼,但生活会
比较辛劳。那时我和Ven Ñānavati 、法悉初听到时,
不仅不害怕,反而从内心涌现出难以言喻的喜悦与感
动。因为当初学习佛法时,心里就觉得佛法应该就是
这样,内心清明、离欲、远离无谓的恋着及争夺,不
仅务实的实践,并用直接与简朴的方式接近大众;以
平实、无求及慈心的宣扬佛法、教化人心,所以当听
到亲教师提出这种修行生活时,内心确实的感到这就
是我们所要选择的道路了。那一天我们对自己的出世
修行生涯,充满着信心,内心也异于平常的安稳,至
今难忘。
自从出家以来,我们一直过着「无有钱财,不定
居一处」的生活,但我却不曾有过「冢间修行」的体
验,而且这种修行方式在我的心中,只是停留在久远
的印度及男性比丘的精进方法罢了!从来不曾想过身
为女众的我,会有机会到埋葬死人的冢间修行,直到
今年的夏安居,才改变了我的想法。今年在台北的
「菩提伽耶内觉禅林」安居时,亲教师只提到在今年
的安居期,要教导大家对身心当下十二因缘的认识与
觉知,而这也是今年夏安居期间的修学重点。安居期
的前一个月,我们着手修学的是深入于六触入处的觉
知与五蕴的体察,进而觉查当下的「直觉存在感」与
「自我想」的现起因缘及关涉次第,而亲教师也只是
约略的说起「可能会带大家到冢间修行」而已。
但在
农历五月十三日早上用斋的时候,亲教师却直接了当
的提出,当天傍晚要带领大家到坟场露宿修行。当时
的我,心中是既紧张又带点亢奋,另又夹杂着些许的
疑虑与想象,毕竟比起露宿于山林、公园及户外的既
有经验来说,夜宿在「活人不至」的坟场,是大大的
不同啊!可是紧张归紧张,在当天的傍晚,太阳即将
沉入地平线前的半小时,我们五僧一俗一行共六个
人,每个人只带着头陀伞、帐、卧垫、水壶、小手电
筒、哨子及一条护膝巾,就走入了阳明山麓的第一公
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