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写这个贴子是因为看到一些ID总为怎么写RL才能不重复犯愁,还因为看到有一些ID被象1172这样的IO紧紧揪住RL不放。这个算是混包子贴,也算攒RP贴,希望给LZ今天所参加活动的那些评分员能放我一马,让我顺利通过!LZ只是以自己的情况来说说自己当时是如何准备的, 赶上DEADLINE之前匆匆写出来。希望对版上准备申请和正在申请EB1的同修有点用处, 也不妄LZ今天累了一整天还来码字。
在写RL先,不防先挖一挖自己有什么值得吹的。然后再列一下自己曾经做过什么东西(A,B,C,D),用了哪些方法(1,2,3,4),出了什么结果(E,F,G,H),对这些结果有什么特别的引用和报导和应用(5,6,7,8)。
根据这个列表做个大概的排列组合,大概的想想怎么把1-8和A-H有某种重复程度的分配到5-6封推荐信中去。比如说RL1包括用方法1和2做了A和B,做出了E和F,引起了5和6的报导;RL2包括用方法2和3做了B和C和D,做出了F和G,引起了7和8的报导;etc. 这样分配好之后就开始给每一封RL想几个可能的推荐人,每一封都要想两个左右,然后按他们的背景及是否独立来排候选REFERENCE1,2,3。。。
这样就可以开写了。基本上就是第一段开宗点明此信的目的;第二段介绍一下推荐人的背景以及他(她)如何了解到你的研究的 (先按照第一候选人的背景写,如果人家后来不同意就只要改改这一段就行了);第三、四(五)段详细写你的研究(就是上边想好的),当然这当中少不了对被推荐人的夸奖,但都是在有那些1,2,3,A,B,C的基础上夸的,最好的还可以让教授人用你和PEERS比,把PEERS比下去;最后一段就是总结陈词,基于上述你有多优秀,US缺了你是多么大的损失。
值得说明一下的是,一般在第三段还会用非常浅显的说明来科普一下所做的东西。比如说LZ做的东西是A,A是B的一个小类,LZ就在RL1第三段里简单的介绍A,在RL2第三段科普一下B。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内容上的分配外,还要注意尽可能每一分RL的写作风格和语气要有所差别。比如说RL1比较口语化一点,行文比较轻松;RL2比较书面语一些,甚至是古书面语一些。LZ的有的RL引用了这里的好多非常出类拔萃的模板,有的RL基本就是我们单位领导每周一TALKS的汇总,有的则是某一专业协会每年颁奖报告的汇总。总而言之就是尽量让这些信看起来不是出自一个人的手。LZ的运气比较好,有几个US的推荐人还自己给改好了好多,看起来就跟原来的风格不一样。
最后,不管RL的内容怎么不同,风格怎么多样,有一点不变的是所有RL都要说明被推荐人是已经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已经是国际同行公认的TOP。相应的有一些词就不可以出现在RL中,这些词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young scientist, student, postdoctor,will, probably. 其实这些词在整个申请的package里都不应该有。这点相信谁都不会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