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N5 battery not that bad...
avatar
N5 battery not that bad...# PDA - 掌中宝
S*t
1
这个题目有点大啊。不知道能不能 hold 住。hold 不住的话,还请大家原谅。写这个
其实还是跟上篇文章《平权,爬藤,与反思》里提到的华裔学生在申请大学,特别是名
牌大学被拒的事情有关。由此引发的争论,一方认为华裔学生被拒涉及到针对亚裔的歧
视,另一方认为被拒有我们自身的原因。这两个原因我觉得应该都是存在的,针对歧视
问题,我在上一篇文章里也明确表达了观点,支持华人自发组织的平权运动,争取我们
应得的权益。今天我想写写第二点,找找自身的原因,因为这个或许才是改变华人现状
的根本。
跟歧视华裔学生类似的,在公司中最常听到的抱怨是中国人干活最多,最累,可是都集
中在底层,能升上去的还是以白人印度人为多。而这些人在许多人看来,根本没做什么
事情,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说会道。那么为什么这些人能升上去呢?因为越到上层,管理
能力和社交能力就越重要,而这两种能力正是许多在美华人的短板,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好在许多华人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这在教育下一代的方面就能看出来,除了依然很注
重学习以外,大多数家庭也都同时注意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艺术,体育,协作能
力,领导力,社交能力,演讲能力,等等。。。如果你看一些华裔学生的履历,样样拿
得出手,简直太让人骄傲了。也就是说,至少在子女教育方面,我们已经有意识的发展
个体的全面性。可是这样就能解决全部的问题了吗?
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就是nerdy 一些,爱学习,喜欢钻研数学或物理问
题。有些孩子就是性格内向,不喜欢在人多的地方表现。有些孩子就是宅,不喜欢运动
,也没有运动天赋。有些孩子就是不想当领导,不喜欢管人。有的孩子就喜欢做小生意
不喜欢学习。有意识的去培养这些缺乏的能力,当然可以有一定的提高,可是只能达到
一定的程度,真正能非常全面的人不是没有,可是非常少。我们最可能要面对的是,我
们做不到样样都好,怎么办?
其实换一个问法,我们一定要每个人都非常全面,才能取得想要的成功,同时改变华人
的整体形象吗?
如果我们看一些很杰出的人,似乎他们只在某些方面特别突出,而另外一些方面的缺陷
十分明显。比如乔布斯,自负刻薄,按照常人标准来看,社交能力十分缺乏。许多大公
司的ceo 有学习障碍,包括 Richard Branson the ceo of virgin, Paul Orfalea the
ceo of Kinkos, 等等。现在火起来的马云,高考要考三次。陈景润更是走路要撞电线
杆子。也就是说要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只需要某些相应的能力,并不一定需要一个人
全面到近乎完美。
另一方面,我们看美国人,虽然也有能力很全面的人,但是比例也并不算很高。具体到
每个人,他们的缺点也都挺明显的。但是作为整体,他们最大的特色是非常的多样。不
管在什么方面,似乎都有美国人在做,喜欢做,并且做的好。体育,艺术,政治,公益
,科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方面面。
反观我们华人呢?在美第一代华人不用说了,所从事的行业非常集中,这也有一些客观
原因,比如这些行业比较容易出国。可是即使是第二代华人,行业多数依然集中在工程
,医学,金融,等等。在体育,艺术,文学,社会科学等方面依旧十分缺乏,更不要说
政治和公益方面。即使是国内的华人,热门与冷门的专业/行业的差别也十分明显。
而造成华人在美国被歧视的尴尬局面,其实也不是因为个体存在的这样那样的缺陷,而
正是作为华人整体,我们太单一,不够多样,优点和缺点同样具有普遍性。
那么造成整体的单一性,缺乏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
对子女的教育也好,对自己行业的选择也好,都太功利了。比如我们让孩子去参加club
,不是因为孩子喜欢里面的活动,而是这样可以锻炼协作能力,领导力,将来对申请大
学有帮助,工作以后有好处。很多家长发展体育特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申请学校
很需要这方面能力。而国内的升学不需要这方面,所以国内家长对体育就不像美国这边
这么重视。我们希望孩子学习好,因为成绩很重要,文凭很重要。而不管什么特长爱好
,一旦跟学习冲突,往往就是被砍掉的对象。如果一个孩子将来想搞音乐或者美术,家
长最先想到的是你做这个能做成名太难,将来你怎么养活自己,还是学工程学医最保险
。或者一个孩子真有某方面的天赋,就使劲推,要得奖,要出名,这样才叫发掘了孩子
的潜力。所以好多东西我们在考虑要不要发展,要不要投入的时候,最直接的标准是到
底有没有用。把能否被名校录取作为目的是最常见的功利目的。
因为一切都有目的性,直接可见的好处是,我们在这些方面确实明显的提高了。比如华
裔学生的成绩普遍的高。可是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如此的一致,导致的最直接的问题是我
们过于单一了。即便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个人的全面性,但是我们无法提高整体的
多样性。
功利性教育的好处是谋生相对容易。以我们的聪明才智,还是非常可能获得一个稳定的
生活的。只是当一个孩子已经习惯用有用没用来衡量一件事值得不值得的时候,即使他
长大以后,能够自主做出选择的时候,往往也无法真的做出发自内心的选择。我们现在
许多人的行业选择是不是有着同样的问题呢?当我们的孩子成为父母以后,或许他们还
会把这种教育方式在他们的孩子身上继续下去。
功利性教育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种功利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极大的影响了孩子的眼界
和心胸。这个,我觉得是造成华人中真正出类拔萃的精英比例少的真正原因。因为在某
个方面,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真正能决定一个人的最终成就的往往就是一个人的眼
界和心胸。功利性的目的都是暂时的,也是短视的,当孩子习惯了只看眼前的目的,他
/她的目光就无法达到一定的高度来统揽全局,发现新的方向,他/她也无法发自内心的
热爱什么,所以做什么事情到一定程度就止步不前了。如果本来就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的话,更不会投入热情的去努力钻研了。
这点,我常常被一些美国人所感动,因为他们有时候真的是带着热情去做,不管别人怎
么想怎么看,自己想做的,就去努力。新的道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现有的道路也可以
越走越深,越走越宽。美式教育我最赞赏的也是这点,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passion,
follow your heart,给孩子更多的自由选择, 没有那么多的功利性。
多样性是上帝的赐福,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个体的差异本来就意味着不全面。除了极
少数天然就能力全面的人以外,我们都带着各样的缺陷,也带着各种不同的爱好和特长
。这种多样性本来应该是各个种族都应该具有的共同特点。但是当我们自以为聪明的替
孩子选择我们认为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道路的时候,我们压制了孩子天生的特长和爱好
。最后本应该是各种树木花草茂密生长的森林,变成了形状单一的柏树林。
我们许多华人缺乏管理能力或者社交能力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家长在当初只注重学习,
忽视其他方面。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走到另一面,那就是被我们要求全面发展而疲于奔
命。这两个极端都是出于家长功利性的考虑,都违反了人的天性。
当然,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功利性教育,想改变是很难的,也许需要几代人的时间,但
是只要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转变观念就是第一步。要转变观念,首先就要承认我们
自身的局限性。我们的个人经验以及各种考虑都是片面的,有局限的,甚至可能是错误
的。放手让孩子去走确实会很困难,因为功利性的考虑毕竟有它现实的物质基础。如果
孩子想做的太冷门,或者风险太大,父母也很难放手。但是中国有句古语,强扭的瓜不
甜。上天把什么样的种子放在一个人的心里,自然也有它的美意。一棵梅花就是要在苦
寒之地开花,你硬要把它移到果园,嫁接上苹果枝,结出来的也是苦涩的果实。
再打一个比喻,鸟本来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麻雀,有的是鹦鹉,有的是雄鹰,有的是
海燕。如果它们的翅膀早早的就被现实的丝线束缚住,终其一生只能在树下觅食,枝间
跳跃,对着天空长吁短叹,这样的人生何其悲哀,这样的种族则更是悲哀。未知的东西
我们害怕,其实未知同时也是一种力量。太过保险的人生是多么没意思呢。
现在许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要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孩子个性,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这
是非常好的趋势,我觉得作为家长一旦学会不把个人经验,个人观点强加给孩子,不在
教育孩子以及兴趣特长行业选择上附加那么多功利性目的性,允许孩子按照他们的天性
自由选择,自由发展,那么每个孩子或许依然会是片面的,有缺陷的,但是作为个体他
们不见得不能成功,而作为整体,我们就会很自然的具有多样性。真希望我们的孩子将
来能在各行各业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成为各种人才。到那时候,我想没有人可以歧视我
们了,我们也可以真的为自己的种族而骄傲。
avatar
q*n
2
It can make it through a day..
avatar
S*t
3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慢兔的窝 (id slowrabbit_home)
avatar
h*b
4
没有屏幕使用时间没有意义。
avatar
l*u
5
你提到的"我常常被一些美国人所感动,因为他们有时候真的是带着热情去做..." 让我
想起来有个ted talk,演讲人认为the key to success is grit。当然grit怎么来的就
不好说了。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题目有点大啊。不知道能不能 hold 住。hold 不住的话,还请大家原谅。写这个
: 其实还是跟上篇文章《平权,爬藤,与反思》里提到的华裔学生在申请大学,特别是名
: 牌大学被拒的事情有关。由此引发的争论,一方认为华裔学生被拒涉及到针对亚裔的歧
: 视,另一方认为被拒有我们自身的原因。这两个原因我觉得应该都是存在的,针对歧视
: 问题,我在上一篇文章里也明确表达了观点,支持华人自发组织的平权运动,争取我们
: 应得的权益。今天我想写写第二点,找找自身的原因,因为这个或许才是改变华人现状
: 的根本。
: 跟歧视华裔学生类似的,在公司中最常听到的抱怨是中国人干活最多,最累,可是都集
: 中在底层,能升上去的还是以白人印度人为多。而这些人在许多人看来,根本没做什么
: 事情,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说会道。那么为什么这些人能升上去呢?因为越到上层,管理

avatar
u*d
6
关键是屏幕亮的时间有多少。

【在 q***n 的大作中提到】
: It can make it through a day..
avatar
G*e
7
应该是Angela Duckworth的talk 也是华裔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提到的"我常常被一些美国人所感动,因为他们有时候真的是带着热情去做..." 让我
: 想起来有个ted talk,演讲人认为the key to success is grit。当然grit怎么来的就
: 不好说了。

avatar
q*n
8
1h 30m 7s

【在 u****d 的大作中提到】
: 关键是屏幕亮的时间有多少。
avatar
z*a
9
是的,感觉最近的趋势是让孩子去学计算机,因为这个行业好找工作,挣钱多。
avatar
h*b
10
g2,s5,一加一这个级别的,50%电池一般都是两个半到三小时吧。 续航能力差不多
翻倍了。
avatar
a*r
11
楼主显然不和我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啊,美国人选专业不“功利”?我只好呵呵了。
在美华人你认识多少呢?说我们华人不能说会道,爬不上管理层,看看新一代从
国内过来的小孩。我周围的小年轻不上未名倒是真的。
avatar
u*d
12
一加至少三小时吧。而且还是耗电的上网,屏幕亮度自动。

【在 h******b 的大作中提到】
: g2,s5,一加一这个级别的,50%电池一般都是两个半到三小时吧。 续航能力差不多
: 翻倍了。

avatar
v*y
13
我会尽量不歧视老外的
avatar
u*d
14
比我的N5差半个小时至少。

【在 q***n 的大作中提到】
: 1h 30m 7s
avatar
g*e
15
没错。
再说了,功利的另外一个名字就是‘现实’ - 人,或者说大多数普通人,现实一点没
什么不好。功利是一个中性词。没有必要妖魔化它。

【在 a*****r 的大作中提到】
: 楼主显然不和我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啊,美国人选专业不“功利”?我只好呵呵了。
: 在美华人你认识多少呢?说我们华人不能说会道,爬不上管理层,看看新一代从
: 国内过来的小孩。我周围的小年轻不上未名倒是真的。

avatar
r*e
16


【在 u****d 的大作中提到】
: 一加至少三小时吧。而且还是耗电的上网,屏幕亮度自动。
avatar
s*e
17
这篇有争议的文章终于来了,还记着那天为这篇文章好几个学教育的一直在辩论。哈哈
~~~~~~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题目有点大啊。不知道能不能 hold 住。hold 不住的话,还请大家原谅。写这个
: 其实还是跟上篇文章《平权,爬藤,与反思》里提到的华裔学生在申请大学,特别是名
: 牌大学被拒的事情有关。由此引发的争论,一方认为华裔学生被拒涉及到针对亚裔的歧
: 视,另一方认为被拒有我们自身的原因。这两个原因我觉得应该都是存在的,针对歧视
: 问题,我在上一篇文章里也明确表达了观点,支持华人自发组织的平权运动,争取我们
: 应得的权益。今天我想写写第二点,找找自身的原因,因为这个或许才是改变华人现状
: 的根本。
: 跟歧视华裔学生类似的,在公司中最常听到的抱怨是中国人干活最多,最累,可是都集
: 中在底层,能升上去的还是以白人印度人为多。而这些人在许多人看来,根本没做什么
: 事情,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说会道。那么为什么这些人能升上去呢?因为越到上层,管理

avatar
r*e
18


【在 r*********e 的大作中提到】

avatar
s*e
19
当然功利了啊,那个足裔不功利?可是那不也是相对的吗?你看现在大学里商学院,cs
,工程师。。。等等这些专业有多少中国人?而文科呢?一看就一目了然了~ 多少家属
来了后都是去读护士和会计不管喜不喜欢,只因好找工作。楼主提出这一教育的现象,
我觉着给于支持的。找到正整喜欢做的事情,或许远远比做一些所谓有利的事情来的更
有价值。

【在 a*****r 的大作中提到】
: 楼主显然不和我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啊,美国人选专业不“功利”?我只好呵呵了。
: 在美华人你认识多少呢?说我们华人不能说会道,爬不上管理层,看看新一代从
: 国内过来的小孩。我周围的小年轻不上未名倒是真的。

avatar
m*4
20
小白兔你的信箱满了:-)收不了邮件,我就回到相关话题下吧。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