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
2 楼
一个黄牛,两年半时间,线下渠道分销,最高月销量超过70000台,个人资产超过千万
元。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为1600万台。其中,约70%为线上出货,30%通过电
信运营商出货。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北京报道
近日,一篇名为《一个小米黄牛发家自述:三年赚千万》的文章在网上疯传,虽然小米
方面拿出了“本是商业机密”的快递发货数据自证清白,但这还是再次引起了业内外对
于小米“饥饿营销”的激烈讨论。
小米的“抢购”、“闪购”模式一直被外界认为是“饥饿营销”,这也是一直以来贴在
小米身上的最重要的标签之一,但外界对此的评价褒贬不一。褒者认为这是令小米品牌
闪闪发光的重要因素,除了苹果和小米,其他品牌想“饥饿”也未必饿得了;贬者则认
为这极大地影响了消费体验,使用不当会伤害小米成功最重要的基石——“米粉”,黄
牛的存在无疑是最大的副作用。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小米正在寻求供应链和渠道模式上的改变,毕竟如今已经估值超
过100亿美元的“大公司”小米,有些东西应该也必须要改变了。
小米被迫“晒底裤”
这篇引起轩然大波文章中的主角是一个化名为“老娄”的 “第一代”大黄牛。他说,
从2012年2月开始,自己从线下渠道分销小米手机,最高月销量超过7万台,经过两年半
时间,个人资产积累已超过千万元。
根据老娄透露的“内幕”,小米的黄牛数量保守估计也多达几十万人,一级渠道可以从
小米公司直接拿货,全国主要有四家线下隐秘的出货商,层层向下,老娄属于二级渠道
,终端销售门店一般是四级渠道。而线上组织抢货的都是小黄牛,赚的是辛苦钱。
老娄爆料说:“其实小米2013年上半年之前官网出货量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劲爆。按照我
们一级上线的说法,每次说几分钟线上销售10万台,基本上其中几万台都是通过我们线
下渠道放出去的。线上出货要查实际上很简单,从快递渠道一看就知道了。”
面对质疑,小米公司坚决否认了上述说法,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对外透露:以今
年第二季度为例,小米手机出货量为1600万台。其中,线上出货的台数为1119万台,占
比约70%,有接近30%的手机则是通过电信运营商出货。
为了证明这一数据的真实性,黎万强还出具了来自小米合作快递公司的“有力证据”:
小米手机主要配送公司顺丰、如风达和邮政EMS三家的发货单,这三张盖有公章的发货
单显示:三家在今年第二季度一共发出了1031万单的小米手机。除以1119万台的线上总
出货量,平均每笔订单购机1.09台,应该可以得出并无大量黄牛订货的结论。
黎万强将这一行为比喻为“晒底裤”,“这样的财务数据是不对外的,公司犹豫再三,
为了自证清白,将自己的家底晒给媒体看,让外界了解小米的真实情况,将一个真实的
小米,特别是电商这一面披露给外界。”他说。
黄牛是基本经济规律的产物,黄牛以官方价购入产品,然后以市场供需决定的价格进行
销售,获得其中的差价作为利润。只要有需求、有价差,黄牛就一定会存在。实际上,
小米的去黄牛化之路已经相当漫长了,从严控甚至杜绝了F码(即现货码)、开发黄牛的
鉴定识别技术、调整预售周期等等。但绝对杜绝串货,对于小米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
事件,最多只能做到降低串货率。
而对于“黄牛门”,记者也询问了小米公司公关部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这
个话题我们不想多谈。”
小米为何会“饥饿”?
黎万强的证据足以证明今天小米的清白,但是过去的3年中都是如此吗?其实,纠结于
此并无太大的意义,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讲,小米和黄牛之间的纠葛也算是“剪不断、理
还乱”的“家务事”,黄牛毕竟也是小米的“销售员”,只不过是以小米并不喜欢的方
式。但是,这次偶然的“黄牛门”事件,也确实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小米的“饥饿营销”
,以及隐藏其后的小米独特的商业模式、供应链和渠道真相的讨论,毕竟今天的小米已
经不是4年前的小米了。
2010年4月,小米公司成立。2011年8月,小米手机第一代发布,这款号称主要针对“手
机发烧友”的手机,不仅是世界上首款双核1.5GHz的智能手机,还拥有1G内存,800W像
素摄像头等强悍配置,但价格却只有1999元,而同等配置的智能手机,售价均在3000元
左右。凭借出色的性价比,品牌不low而且逼格很高,小米手机一下成为国内最火爆的
新锐智能手机品牌。之后历代的小米手机以及其他小米产品几乎都保持了非常诱人的价
格优势,不过,用户遭遇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买不到。
尽管雷军多次强调,小米从未刻意搞饥饿营销,用户买不到是因为小米的产能实在是跟
不上用户的需求。3年前,小米第一代手机上市销售时,第一个月卖出1万部,销售额不
过2000万元。而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机产能达到2600多万部,全年完成6000万部几乎无
任何悬念,而明年年销量过亿的目标似乎也十分乐观,增速惊人。
易观国际分析师徐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小米的饥饿营销在最初阶段产能不足应
该是主要问题。但是目前来看,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和公司话语权的加大,产能应该不
是瓶颈了,所以现在看来,饥饿营销应该已经成为小米的倾向性营销方式,摩尔定价定
律在这里面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小米一直饥饿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于小米独特的定价策略、供应链设计和渠道安排。
手机行业的特点是新品上市阶段成本最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销量的增大,成本会逐
渐下降。传统手机厂商都是浮动定价的,通常高于成本30%定价,然后逐渐降价直至推
出新品,即先盈利后亏损。
而小米却利用摩尔定律,采取了另外一个思路:先以一个较低的价格保证性价比,吸引
用户,快速形成规模效应,随着成本曲线的向下倾斜,产品便可以开始盈利,这是一种
先亏损后盈利的方式。
而实现低价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小米产品主要采用线上销售模式。这种方式让小米获得了
快速的资金周转率和接近于零的仓储成本。在小米的账面上几乎不会出现“应收账款”
,当周的生产量就是下周的销售量,这使得小米与其他传统手机也包括硬件厂商拥有了
巨大的优势,特别是在新品阶段,预估销量是非常难的。而小米可以按订单生产,以实
现更好地控制风险和成本。
“大公司”之后
尽管雷军一直说:I have a dream,做一家小餐馆,但门口总有人排队。但今天的小米
早已不是一家小餐馆,它已经长大了。2013年,小米的估值就已经超过了100亿美金,
成为第一大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在中国互联网领域仅次于三家互联网巨头公司BAT、阿
里巴巴和腾讯),而这个成绩的取得,小米仅仅用了4年时间。
饥饿一定是一把双刃剑。曾经,让消费者“饥饿”,这一着“险棋”在小米成了一着“
妙棋”。当小米只是一家创业小公司时,回报的诱惑显然大于风险的担忧,但是当小米
在品牌和规模上都已经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时候,对风险的考虑权重就要大很多了。
不难发现,自今年开始小米已经开始了有意识的销售渠道转型,运营商渠道等传统渠道
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小黄牛党自知无利可图,大多数都准备洗手不干了。
老娄也是如此,“从今年开始,小米手机销售渠道开始转型,爱施得、中国移动终端公
司等传统渠道成为小米手机最主要的出货渠道,小米更像一家传统手机公司。我们这种
大黄牛对小米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我们中的很多人一部分转向其他国产手机的电商品
牌,另一部分像我这种,准备洗手不干了。大环境差,弄不好这两年挣的钱再给吐出去
,不值。”老娄说。
徐昊说:“手机这类产品,重点的销量还是走线下渠道,而且单纯地做线上渠道很难往
三四线城市去渗透。所以小米未来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是肯定的。”
小米最初的市场定位为手机发烧友,是习惯于网络的年轻人。但随着小米进入低线城市
和农村市场,这也是各家手机厂商最大的潜在空间和盈利增长点,仅仅依靠线上方式显
然是不够的,因为那里的消费者更倚重传统渠道。
按照今天小米的实力和雄心,其实完全可以不再根据预约量进行生产和销售了,已经有
丰富的既有数据对市场进行预估,至少“产能所限”已经很难成为令人信服的理由了。
但是,渠道转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变化,甚至会影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黎万强说:
“链条很长会给决策者很多错觉,觉得卖得好就马上追加订单,但其实货都在渠道里,
按照不准确的销售量预测市场,会使生产计划面临很大风险,对供应链有很大压力 。”
徐昊说:“黄牛问题的根本在于这个市场有渠道空间。小米不会单纯地只做线上,所以
他们走线下渠道就必定会面对不同的经销商。如果真的想解决黄牛问题,有一点就是要
做到供过于求,但是这显然违背了小米的市场策略,所以未来仍然会有黄牛发展的空间
。”
他认为:“抢购这种形式对于小米来说造势是更主要的一点,营造出这种一机难求的现
象,同时利用这种方式来调动用户的需求量。可以说目前小米的这种策略还未见到失败
的迹象。但是预计小米未来还会对营销方式做出改变,不会一味地做这种市场策略。因
为一旦用户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不再增长,或市场已形成饱和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有可
能会影响到小米的品牌形象。”
“黄牛门”爆发之后,雷军曾在微博上发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目前小米绝大部分产
品已保证供应,小米网随时有货,比如小米移动电源、小米电视2、小米平板、红米等
。小米4、小米手环还在扩产,争取早日开放购买。”尽管使用了“争取早日”的保守
承诺,但其中的底气还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元。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为1600万台。其中,约70%为线上出货,30%通过电
信运营商出货。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北京报道
近日,一篇名为《一个小米黄牛发家自述:三年赚千万》的文章在网上疯传,虽然小米
方面拿出了“本是商业机密”的快递发货数据自证清白,但这还是再次引起了业内外对
于小米“饥饿营销”的激烈讨论。
小米的“抢购”、“闪购”模式一直被外界认为是“饥饿营销”,这也是一直以来贴在
小米身上的最重要的标签之一,但外界对此的评价褒贬不一。褒者认为这是令小米品牌
闪闪发光的重要因素,除了苹果和小米,其他品牌想“饥饿”也未必饿得了;贬者则认
为这极大地影响了消费体验,使用不当会伤害小米成功最重要的基石——“米粉”,黄
牛的存在无疑是最大的副作用。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小米正在寻求供应链和渠道模式上的改变,毕竟如今已经估值超
过100亿美元的“大公司”小米,有些东西应该也必须要改变了。
小米被迫“晒底裤”
这篇引起轩然大波文章中的主角是一个化名为“老娄”的 “第一代”大黄牛。他说,
从2012年2月开始,自己从线下渠道分销小米手机,最高月销量超过7万台,经过两年半
时间,个人资产积累已超过千万元。
根据老娄透露的“内幕”,小米的黄牛数量保守估计也多达几十万人,一级渠道可以从
小米公司直接拿货,全国主要有四家线下隐秘的出货商,层层向下,老娄属于二级渠道
,终端销售门店一般是四级渠道。而线上组织抢货的都是小黄牛,赚的是辛苦钱。
老娄爆料说:“其实小米2013年上半年之前官网出货量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劲爆。按照我
们一级上线的说法,每次说几分钟线上销售10万台,基本上其中几万台都是通过我们线
下渠道放出去的。线上出货要查实际上很简单,从快递渠道一看就知道了。”
面对质疑,小米公司坚决否认了上述说法,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对外透露:以今
年第二季度为例,小米手机出货量为1600万台。其中,线上出货的台数为1119万台,占
比约70%,有接近30%的手机则是通过电信运营商出货。
为了证明这一数据的真实性,黎万强还出具了来自小米合作快递公司的“有力证据”:
小米手机主要配送公司顺丰、如风达和邮政EMS三家的发货单,这三张盖有公章的发货
单显示:三家在今年第二季度一共发出了1031万单的小米手机。除以1119万台的线上总
出货量,平均每笔订单购机1.09台,应该可以得出并无大量黄牛订货的结论。
黎万强将这一行为比喻为“晒底裤”,“这样的财务数据是不对外的,公司犹豫再三,
为了自证清白,将自己的家底晒给媒体看,让外界了解小米的真实情况,将一个真实的
小米,特别是电商这一面披露给外界。”他说。
黄牛是基本经济规律的产物,黄牛以官方价购入产品,然后以市场供需决定的价格进行
销售,获得其中的差价作为利润。只要有需求、有价差,黄牛就一定会存在。实际上,
小米的去黄牛化之路已经相当漫长了,从严控甚至杜绝了F码(即现货码)、开发黄牛的
鉴定识别技术、调整预售周期等等。但绝对杜绝串货,对于小米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
事件,最多只能做到降低串货率。
而对于“黄牛门”,记者也询问了小米公司公关部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这
个话题我们不想多谈。”
小米为何会“饥饿”?
黎万强的证据足以证明今天小米的清白,但是过去的3年中都是如此吗?其实,纠结于
此并无太大的意义,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讲,小米和黄牛之间的纠葛也算是“剪不断、理
还乱”的“家务事”,黄牛毕竟也是小米的“销售员”,只不过是以小米并不喜欢的方
式。但是,这次偶然的“黄牛门”事件,也确实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小米的“饥饿营销”
,以及隐藏其后的小米独特的商业模式、供应链和渠道真相的讨论,毕竟今天的小米已
经不是4年前的小米了。
2010年4月,小米公司成立。2011年8月,小米手机第一代发布,这款号称主要针对“手
机发烧友”的手机,不仅是世界上首款双核1.5GHz的智能手机,还拥有1G内存,800W像
素摄像头等强悍配置,但价格却只有1999元,而同等配置的智能手机,售价均在3000元
左右。凭借出色的性价比,品牌不low而且逼格很高,小米手机一下成为国内最火爆的
新锐智能手机品牌。之后历代的小米手机以及其他小米产品几乎都保持了非常诱人的价
格优势,不过,用户遭遇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买不到。
尽管雷军多次强调,小米从未刻意搞饥饿营销,用户买不到是因为小米的产能实在是跟
不上用户的需求。3年前,小米第一代手机上市销售时,第一个月卖出1万部,销售额不
过2000万元。而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机产能达到2600多万部,全年完成6000万部几乎无
任何悬念,而明年年销量过亿的目标似乎也十分乐观,增速惊人。
易观国际分析师徐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小米的饥饿营销在最初阶段产能不足应
该是主要问题。但是目前来看,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和公司话语权的加大,产能应该不
是瓶颈了,所以现在看来,饥饿营销应该已经成为小米的倾向性营销方式,摩尔定价定
律在这里面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小米一直饥饿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于小米独特的定价策略、供应链设计和渠道安排。
手机行业的特点是新品上市阶段成本最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销量的增大,成本会逐
渐下降。传统手机厂商都是浮动定价的,通常高于成本30%定价,然后逐渐降价直至推
出新品,即先盈利后亏损。
而小米却利用摩尔定律,采取了另外一个思路:先以一个较低的价格保证性价比,吸引
用户,快速形成规模效应,随着成本曲线的向下倾斜,产品便可以开始盈利,这是一种
先亏损后盈利的方式。
而实现低价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小米产品主要采用线上销售模式。这种方式让小米获得了
快速的资金周转率和接近于零的仓储成本。在小米的账面上几乎不会出现“应收账款”
,当周的生产量就是下周的销售量,这使得小米与其他传统手机也包括硬件厂商拥有了
巨大的优势,特别是在新品阶段,预估销量是非常难的。而小米可以按订单生产,以实
现更好地控制风险和成本。
“大公司”之后
尽管雷军一直说:I have a dream,做一家小餐馆,但门口总有人排队。但今天的小米
早已不是一家小餐馆,它已经长大了。2013年,小米的估值就已经超过了100亿美金,
成为第一大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在中国互联网领域仅次于三家互联网巨头公司BAT、阿
里巴巴和腾讯),而这个成绩的取得,小米仅仅用了4年时间。
饥饿一定是一把双刃剑。曾经,让消费者“饥饿”,这一着“险棋”在小米成了一着“
妙棋”。当小米只是一家创业小公司时,回报的诱惑显然大于风险的担忧,但是当小米
在品牌和规模上都已经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时候,对风险的考虑权重就要大很多了。
不难发现,自今年开始小米已经开始了有意识的销售渠道转型,运营商渠道等传统渠道
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小黄牛党自知无利可图,大多数都准备洗手不干了。
老娄也是如此,“从今年开始,小米手机销售渠道开始转型,爱施得、中国移动终端公
司等传统渠道成为小米手机最主要的出货渠道,小米更像一家传统手机公司。我们这种
大黄牛对小米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我们中的很多人一部分转向其他国产手机的电商品
牌,另一部分像我这种,准备洗手不干了。大环境差,弄不好这两年挣的钱再给吐出去
,不值。”老娄说。
徐昊说:“手机这类产品,重点的销量还是走线下渠道,而且单纯地做线上渠道很难往
三四线城市去渗透。所以小米未来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是肯定的。”
小米最初的市场定位为手机发烧友,是习惯于网络的年轻人。但随着小米进入低线城市
和农村市场,这也是各家手机厂商最大的潜在空间和盈利增长点,仅仅依靠线上方式显
然是不够的,因为那里的消费者更倚重传统渠道。
按照今天小米的实力和雄心,其实完全可以不再根据预约量进行生产和销售了,已经有
丰富的既有数据对市场进行预估,至少“产能所限”已经很难成为令人信服的理由了。
但是,渠道转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变化,甚至会影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黎万强说:
“链条很长会给决策者很多错觉,觉得卖得好就马上追加订单,但其实货都在渠道里,
按照不准确的销售量预测市场,会使生产计划面临很大风险,对供应链有很大压力 。”
徐昊说:“黄牛问题的根本在于这个市场有渠道空间。小米不会单纯地只做线上,所以
他们走线下渠道就必定会面对不同的经销商。如果真的想解决黄牛问题,有一点就是要
做到供过于求,但是这显然违背了小米的市场策略,所以未来仍然会有黄牛发展的空间
。”
他认为:“抢购这种形式对于小米来说造势是更主要的一点,营造出这种一机难求的现
象,同时利用这种方式来调动用户的需求量。可以说目前小米的这种策略还未见到失败
的迹象。但是预计小米未来还会对营销方式做出改变,不会一味地做这种市场策略。因
为一旦用户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不再增长,或市场已形成饱和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有可
能会影响到小米的品牌形象。”
“黄牛门”爆发之后,雷军曾在微博上发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目前小米绝大部分产
品已保证供应,小米网随时有货,比如小米移动电源、小米电视2、小米平板、红米等
。小米4、小米手环还在扩产,争取早日开放购买。”尽管使用了“争取早日”的保守
承诺,但其中的底气还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s*m
4 楼
除了人傻钱多我还能说什么
相关阅读
android手机增长继续高过iphone降价了吗刷 iPad3 和 $350 的 iPad2 (转载)win8 + vistart 真好,哈哈苹果再次领先了这回的ipad还比较厚道那些说ipad2分辨率足够用了的人还在吗?为什么IPAD3没有SIRI?要不要装个Windows 8试一试呢请推荐一个android tablet 给宝宝看flash说说其他板子的机会,尤其是未来的windows8很失望新ipad可以用ipad2的套套吗?中文GPS?问个MOTO atrix 2中文输入法的问题A5X 好像还是双核CPUI am selling the new ipad手机如果turn on了wireless就不用3G了,对吧?iPad3网上预订和实体店买价格有区别么?Start8,he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