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410s 可以上win 10吗?# PDA - 掌中宝
u*r
1 楼
发信人: Abbott123(奈斯兔米特油), 信区: Parenting
标题: “王者荣耀”真的如此可怕吗?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ue Jul 4 08:12:21 2017,GMT)
6月22日,杭州一名13岁的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被父亲教训后从四楼跳下。此前4月底
,有媒体报道称,广州一17岁少年狂打手游“王者荣耀”40小时,诱发脑梗,险些丧命
。
在杭州少年跳楼后不久,杭州夏衍中学老师蒋潇潇发文《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
文章称,“我比很多家长都要痛恨看到孩子们沉迷手机的样子。”蒋潇潇发布的文章在
网络上迅速引发反应,不少网友评论认为,太多的年轻人包括小学生都沉迷王者荣耀。
人红是非多,游戏红也一样。王者荣耀已经不仅是一款手游,而是一种社交方式。
年轻人因此分为两种:玩王者荣耀的,和不玩王者荣耀的。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说,这是国内手游巨大的成功,而不像掌上主机、街机、个人电
脑时代,游戏中清一色的日文与英文。
放在任何一个行业,国内厂商取得这么大成功,媒体上充斥的都应该是胡萝卜,但
游戏不一样,它被一帮忧国忧民者视为精神毒品,一个季度60亿的收入就是“罪证”,
好像这个钱,腾讯如果不赚,任天堂们也不会赚。
从电视瘾,到网瘾,再到游戏瘾,只要童年流行什么,就会有一帮人来忧虑什么,
电疗网瘾的杨永信式专家,永远都有饭吃。
可是,现在写这些文章的记者们,你们就是电视瘾一代,就是网瘾一代,电视和电
脑让你后悔了吗?让你中毒了吗?难道你们都是被杨永信电疗好的吗?
年轻的父母们,正面临一个问题:暑假来了,该不该让孩子玩王者荣耀?
我的答案很简单,如果你的孩子不想玩,那就算了;如果你的孩子非常想玩,请让
他玩。
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游戏的时间,为了保护眼睛还可以约定场所,但千万别信那些
套路式的报道,你作为父母,应该和你的父母那一代,有不一样的见识。
套路式的报道,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偏概全,拿不知从哪里搜来的貌似可怕的个案说
话。比如杭州一名13岁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被父亲教训后从四楼跳下。比如广州一17岁少
年狂打手游“王者荣耀”40小时,诱发脑梗,险些丧命。
王者荣耀注册用户超2亿,2亿人中出现小概率的任何事件,都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有考生高考后自杀,而且不是一例两例,高考是否应该取缔?有老师倒在讲台上的,有
消防员倒在火场的,有读书太用功脑梗的,这些都是正能量,一个不知节制的少年,玩
游戏进了医院,就可用来代指游戏的十恶不赦?
如果网瘾真是病,那么全国人民十之八九都有病,而是已经病入膏肓了;如果游戏
真是病,大学就不应该开什么电竞专业,全国青少年十之八九,都应该被毁了。这些显
然是扯淡。
为什么应该让孩子玩游戏?因为游戏里有探索的乐趣,有大量的社交,有清晰的即
时反馈,这些都符合我们祖先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
游戏是一种精神过程,游戏是一种平等与自由的媒介,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自
主性,通过即时反馈和社群认同,使人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有意义。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去玩自虐式的疯狂游戏,甚至玩自杀?这些少年的成长过程中,
有没有被严禁玩游戏?于是,以玩疯狂游戏“代偿”满足?
我不知道。但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之下,适度让孩子玩玩游戏,的确是心灵疗伤的良
药,是寻找意义的媒介。
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进入城市读书后,和同龄人相比,自己什么都不会,
那种痛苦至今记忆犹新。
当王者荣耀成为一种社交方式,不让孩子玩,其实就是剥夺了孩子正常社交的权利
。和同龄人在一起,他就是一个局外人,融入不了同学的团体,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共同
的话题。
你们禁止孩子这样,你们禁止孩子那样,你们让童年索然无味,你们说“这就是爱
”,完全不在乎孩子的心声——“这就是哎”。
你们今天防早恋,明天又去逼婚;你们今天禁孩子玩游戏,明天又骂孩子没朋友。
最关键的是,你们禁这禁那,无非为了孩子将来有个好收入;可玩游戏月入数万,
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死读书不可能兴趣广泛,读死书不可能阳光健康,感受不到自由,体验不到快乐,
没有成功的喜悦,没有释压的通道,心理难免扭曲,青春难免迷失。
玩游戏玩多久算网瘾?说知道的,都是鬼扯。按照腾讯在舆论压力之下刚推的防沉
迷措施,12岁以下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我猜,很多孩子肯定有办法,突破这一规
定。
一个游戏能火到这个程度,必然有其理由,至少不会那么差。如果家长不懂游戏,
也应该懂这一点。
那些痛恨孩子沉迷王者荣耀的家长,肯定早忘了自己的童年经历。在尊重孩子的前
提下好好说话,远胜于暴君式的老子说了算。
做家长的,不相信孩子,不尊重孩子,没有与孩子协商的能力,那是家长的问题,
而不是孩子的问题。
标题: “王者荣耀”真的如此可怕吗?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ue Jul 4 08:12:21 2017,GMT)
6月22日,杭州一名13岁的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被父亲教训后从四楼跳下。此前4月底
,有媒体报道称,广州一17岁少年狂打手游“王者荣耀”40小时,诱发脑梗,险些丧命
。
在杭州少年跳楼后不久,杭州夏衍中学老师蒋潇潇发文《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
文章称,“我比很多家长都要痛恨看到孩子们沉迷手机的样子。”蒋潇潇发布的文章在
网络上迅速引发反应,不少网友评论认为,太多的年轻人包括小学生都沉迷王者荣耀。
人红是非多,游戏红也一样。王者荣耀已经不仅是一款手游,而是一种社交方式。
年轻人因此分为两种:玩王者荣耀的,和不玩王者荣耀的。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说,这是国内手游巨大的成功,而不像掌上主机、街机、个人电
脑时代,游戏中清一色的日文与英文。
放在任何一个行业,国内厂商取得这么大成功,媒体上充斥的都应该是胡萝卜,但
游戏不一样,它被一帮忧国忧民者视为精神毒品,一个季度60亿的收入就是“罪证”,
好像这个钱,腾讯如果不赚,任天堂们也不会赚。
从电视瘾,到网瘾,再到游戏瘾,只要童年流行什么,就会有一帮人来忧虑什么,
电疗网瘾的杨永信式专家,永远都有饭吃。
可是,现在写这些文章的记者们,你们就是电视瘾一代,就是网瘾一代,电视和电
脑让你后悔了吗?让你中毒了吗?难道你们都是被杨永信电疗好的吗?
年轻的父母们,正面临一个问题:暑假来了,该不该让孩子玩王者荣耀?
我的答案很简单,如果你的孩子不想玩,那就算了;如果你的孩子非常想玩,请让
他玩。
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游戏的时间,为了保护眼睛还可以约定场所,但千万别信那些
套路式的报道,你作为父母,应该和你的父母那一代,有不一样的见识。
套路式的报道,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偏概全,拿不知从哪里搜来的貌似可怕的个案说
话。比如杭州一名13岁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被父亲教训后从四楼跳下。比如广州一17岁少
年狂打手游“王者荣耀”40小时,诱发脑梗,险些丧命。
王者荣耀注册用户超2亿,2亿人中出现小概率的任何事件,都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有考生高考后自杀,而且不是一例两例,高考是否应该取缔?有老师倒在讲台上的,有
消防员倒在火场的,有读书太用功脑梗的,这些都是正能量,一个不知节制的少年,玩
游戏进了医院,就可用来代指游戏的十恶不赦?
如果网瘾真是病,那么全国人民十之八九都有病,而是已经病入膏肓了;如果游戏
真是病,大学就不应该开什么电竞专业,全国青少年十之八九,都应该被毁了。这些显
然是扯淡。
为什么应该让孩子玩游戏?因为游戏里有探索的乐趣,有大量的社交,有清晰的即
时反馈,这些都符合我们祖先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
游戏是一种精神过程,游戏是一种平等与自由的媒介,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自
主性,通过即时反馈和社群认同,使人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有意义。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去玩自虐式的疯狂游戏,甚至玩自杀?这些少年的成长过程中,
有没有被严禁玩游戏?于是,以玩疯狂游戏“代偿”满足?
我不知道。但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之下,适度让孩子玩玩游戏,的确是心灵疗伤的良
药,是寻找意义的媒介。
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进入城市读书后,和同龄人相比,自己什么都不会,
那种痛苦至今记忆犹新。
当王者荣耀成为一种社交方式,不让孩子玩,其实就是剥夺了孩子正常社交的权利
。和同龄人在一起,他就是一个局外人,融入不了同学的团体,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共同
的话题。
你们禁止孩子这样,你们禁止孩子那样,你们让童年索然无味,你们说“这就是爱
”,完全不在乎孩子的心声——“这就是哎”。
你们今天防早恋,明天又去逼婚;你们今天禁孩子玩游戏,明天又骂孩子没朋友。
最关键的是,你们禁这禁那,无非为了孩子将来有个好收入;可玩游戏月入数万,
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死读书不可能兴趣广泛,读死书不可能阳光健康,感受不到自由,体验不到快乐,
没有成功的喜悦,没有释压的通道,心理难免扭曲,青春难免迷失。
玩游戏玩多久算网瘾?说知道的,都是鬼扯。按照腾讯在舆论压力之下刚推的防沉
迷措施,12岁以下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我猜,很多孩子肯定有办法,突破这一规
定。
一个游戏能火到这个程度,必然有其理由,至少不会那么差。如果家长不懂游戏,
也应该懂这一点。
那些痛恨孩子沉迷王者荣耀的家长,肯定早忘了自己的童年经历。在尊重孩子的前
提下好好说话,远胜于暴君式的老子说了算。
做家长的,不相信孩子,不尊重孩子,没有与孩子协商的能力,那是家长的问题,
而不是孩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