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三年琴童路,一朝试雏声。
avatar
三年琴童路,一朝试雏声。# Parenting - 为人父母
n*e
1
去年尼罗河文章《琴童两周岁》说到孩子的老师要去欧洲挖掘二战期间犹太音乐家留下
的作品,只好在音乐学校临时找个老师将琴娃寄学。第三年的钢琴之路就充满了变数。
先是过继到一个老先生门下。第一次课发现很多音符错误。第二次课有些错误还没有改
过来,老先生就不耐烦了,很严肃地说这是浪费家长的钱而且浪费他的时间。我心想浪
费钱可能是真的,他一节课的大多数时间都在纠正孩子的肢体动作。强调两臂要像波浪
一样运动。可怜琴娃注意了动作就弹错音符。弹得顺利一点,动作又忘了。老先生大概
是有意引导孩子学习触键弹奏。可是琴娃的手指还没能立起来,现在来谈触键敲键太早
了吧。于是第三次课就换断然了老师。这次是一个很年轻的韩国女老师。后来我发现老
先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小小孩,而这位韩国老师却有不少很大的孩子。
韩国老师很有童心又有耐心,对琴娃音符指法的错误反复纠正反复示范。特别善于从孩
子的视角启发对音乐的理解。也注意纠正琴娃手形手腕和身体的姿态。学校上课的一个
优势就是有其他老师定期对琴娃作评估。评估优秀者可以参加recital 表演。第一次评
估,琴娃对音乐细节的表现不够。老师就特别加强了各种表现力的练习,legato,
staccato,piano,forte,cresce,dimin必须弹出截然不同的效果。不知不觉中,音
符和节奏的问题悄然而去,琴娃开始学习体会音乐的内在逻辑,去理解音符和表情符号
的意义。
学期结束有三名老师同时对琴娃考核,第一个曲子是贝多芬的《G大调奏鸣曲》,弹完
第一部分主考老师很喜欢,说了一句“Very good,go to the next one.”琴娃一高兴
跳过这个曲子的第二部分,弹下一首巴赫的进行曲。弹到一半想起漏掉了一个部分,中
间居然停了下来。好不容易接下去弹又忘掉了需要重复的部分。好在最后一个海顿的《
德国舞》,经过老师的精雕细刻,对比强烈的三个部分都处理得很到位。最后还是给了
琴娃一个High Pass。
漫长的暑假,老师只留了一个作业,巴赫的创意曲第三号。课不上了,每天一个小时的
练琴不能断,即使回中国在雾霾和地沟油味的夹击中。琴娃爹挑选了琴娃弹过的曲子大
概有20多首要求琴娃重新练习,特别注重每一个表情符号。而且要熟背下来。所谓读书
百遍其意自现。学琴也当如是,在记忆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思考和想象把乐谱上的印刷符
号变成故事、图画,甚至仅仅是一种感觉深深印入脑海,然后流向手指变成声音在空间
里弥漫。
九月开学,琴娃又回到了原来的老师。老师惊讶地发现,原来她根本不屑一听琴娃弹的
巴赫Invention,现在居然弹得有板有眼,不再是十个手指在黑白键上赛跑。于是正式
舍弃了作为巴赫入门的三步舞曲进行曲,也就是一年前那篇文章提到的巴赫Anna
megdalena's notebook,开始攻Invention,而她还不知道的是,巴赫15首Invention,
琴娃已经基本上拿下5首。希望琴娃能够用一到两年时间完美演绎巴赫的15首创意曲。
年终本城组织节日庆祝才艺表演。这个视频就是为报名参选而录制的。第一个曲子是舒
曼的《野马》,第二是贝多芬的《回旋曲》第二是巴赫的《创意曲第三号》。第一次要
去面对公众,琴娃不免有点紧张。第一个曲子多少有点生涩,没有体现出骏马启跑奔驰
到驻足的动态效果,第二个曲子歌唱性与舞蹈性的旋律对比不够充分。Invention3中间
有两小段弱音的滚动发展成主题,需要手指对力度和触键时间的自如把握才能弹出来。
相信以后演奏机会增加,可以表现得更加从容大度。
https://youtu.be/Ck8w6srw6W4
我不相信我家琴娃有过人的音乐天赋。6岁可以弹野蜂飞舞,9岁可以弹肖邦圆舞曲的孩
子才是真正的钢琴天才。但是我相信音乐是天籁,是人类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音乐
可以塑造人的灵魂,启发人的智慧,为孩子树立起美与丑,真与假,正与邪的人生价值
的灯塔。
延伸阅读尼罗河相关文章:
《我家有琴童,今年两周岁》
《推钢琴的技术问题》
avatar
n*e
2
视频无法显示。请自行拷贝链接。
avatar
w*z
3
我家小朋友才学了一年琴,很一般,我本没有评价的资格,但是每次参加小孩老师的学
生大大小小孩子集中表演,谈的好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差的还是很多的。有时同样的曲
子,有的孩子是投入到里面谈的,能够听到孩子的情绪在里面,非常有感染力,有的孩
子就是浮在琴上按键,也许这个就是天分吧。
avatar
n*e
4
我觉得第一二两年是启蒙,孩子很难体会到情绪的层面。第三年就会有个转折。不同孩
子不一定一样。但规律是有的。

【在 w****z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家小朋友才学了一年琴,很一般,我本没有评价的资格,但是每次参加小孩老师的学
: 生大大小小孩子集中表演,谈的好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差的还是很多的。有时同样的曲
: 子,有的孩子是投入到里面谈的,能够听到孩子的情绪在里面,非常有感染力,有的孩
: 子就是浮在琴上按键,也许这个就是天分吧。

avatar
n*e
5
我觉得第一二两年是启蒙,孩子很难体会到情绪的层面。第三年就会有个转折。不同孩
子不一定一样。但规律是有的。

【在 w****z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家小朋友才学了一年琴,很一般,我本没有评价的资格,但是每次参加小孩老师的学
: 生大大小小孩子集中表演,谈的好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差的还是很多的。有时同样的曲
: 子,有的孩子是投入到里面谈的,能够听到孩子的情绪在里面,非常有感染力,有的孩
: 子就是浮在琴上按键,也许这个就是天分吧。

avatar
Z*1
6
对于初学者,感觉首先是熟练,其次是有节奏感。
avatar
d*h
7
nice!
我家的也快三年了
大半年前弹的wild horseman,娃很喜欢其中的欢快 :)
现在也在弹bach的invention
看来这个阶段的一般娃都一个水平啊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去年尼罗河文章《琴童两周岁》说到孩子的老师要去欧洲挖掘二战期间犹太音乐家留下
: 的作品,只好在音乐学校临时找个老师将琴娃寄学。第三年的钢琴之路就充满了变数。
: 先是过继到一个老先生门下。第一次课发现很多音符错误。第二次课有些错误还没有改
: 过来,老先生就不耐烦了,很严肃地说这是浪费家长的钱而且浪费他的时间。我心想浪
: 费钱可能是真的,他一节课的大多数时间都在纠正孩子的肢体动作。强调两臂要像波浪
: 一样运动。可怜琴娃注意了动作就弹错音符。弹得顺利一点,动作又忘了。老先生大概
: 是有意引导孩子学习触键弹奏。可是琴娃的手指还没能立起来,现在来谈触键敲键太早
: 了吧。于是第三次课就换断然了老师。这次是一个很年轻的韩国女老师。后来我发现老
: 先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小小孩,而这位韩国老师却有不少很大的孩子。
: 韩国老师很有童心又有耐心,对琴娃音符指法的错误反复纠正反复示范。特别善于从孩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