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够绝的,宁可不要百万房产,也不养老父
avatar
够绝的,宁可不要百万房产,也不养老父# Parenting - 为人父母
d*y
1
躺在病床上的70岁老人李刚不会想到,四名子女竟因谁照顾他的问题互相推诿,还起草
协议将他们母亲名下一处价值过百万的房屋由女儿一人继承,其他三个儿子自愿放弃继
承权,但前提条件是女儿必须独自承担李刚的赡养和医疗责任。
近日,当李氏四兄妹拿着这样一份财产分割协议去黑龙江哈尔滨公证处公证时,遭到当
场拒绝。
被公证处拒绝,并无任何悬念。其一,赡养老人是法定义务,为人子者怎可放弃?其二
,父亲仍健在,子女哪有权利私自处理父母的共同财产?其三,公证处再怎么不堪,也
得讲法,也得遵循公序良俗,怎会助纣为虐?
1
耐人寻味的是,大多数网友在谴责三名儿子的同时,也有人谨慎理解乃至支持他们。理
由是,现实中所谓的养儿防老,实是养女防老。
常见的情况是,父母年迈,往往需由女儿赡养,不肖子并不尽责,可老人过世后,不肖
子却抢着分财产。女儿尽了养老义务,却得不到应得的遗产。与其这样,还不如把丑话
说在前头,提前列好协议,像哈尔滨李家那样,儿子放弃财产,由女儿负责照料老人,
各取所需。
“养女不靓不如养猪,养儿不孝不如养狗”,这是一条俗话。是否合理,言人人殊。但
不少案例可说明,多子未必多福,养儿未必能防老。
子不可靠,谁来养老?庆幸的是,李刚还有一套价值百万的住房,如果处理掉,哪怕子
女个个不肖,恐怕还能度过较为体面的晚年。问题是,连有百万住房的人,养老都遇到
这么糟心的事,没钱的没子女的或子女不孝顺的,该怎么办?
2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是不争事实。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
经突破了2.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16.7%。,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老年人口总
量1/4。
人口老龄化让人忧心忡忡,不然,十九大报告不会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
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其实,不独中国,全世界似乎都在老龄化。从日本,到意大利,到葡萄牙、保加利亚、
芬兰,老龄化程度远超中国,比如日本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其总人口的33%,意大利29%
,葡萄牙、保加利亚和芬兰分别占到28%。与之相比,我国的16.7%仍不算最可怕。
尽管不如日本等国家更老龄,但值得关注的一个现实是:人口出生率低。一定程度上说
,老龄化并不可怕,怕的是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即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生育。
日前,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司长李希如表示,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是
2000年以来历史第二高值。特别是二孩出生人数比2016年明显增加,比重继续上升,“
全面两孩”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单看这一数据,无疑值得欣慰,愿意生二孩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另一组数据呢?全国人
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人和1723万人
。换言之,2017年的出生人口比2016年的出生人口下降了60多万。
尽管生二胎的人越来越多,但愿意生育的年轻人减少了,他们连一胎都不愿意生——相
对应的数字是,2017年一孩出生人数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249万人。故此可得出结论
,幸亏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否则人口出生率还会下降。
3
一边是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一边是出生率越来越降低,这自然不是好事。
说到养老,不少人的观点是自己有几套房,即便子女不孝,但手里有房心中不慌。且不
说以后房子还值不值钱,即便不贬值,但房子总得卖掉吧?再有钱总得有人养老吧?如
果人口出生率达不到一定标准,谁来养老?
据报道,深圳将在202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十年,深圳老年人口将呈井喷式、爆发
式增长。但按照规划,深圳将建立“9064”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人在家养老、6%的
老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人在机构养老中心养老。
无论在家还是在社区、养老机构,都离不了人伺候吧?发达如深圳也面临严峻的养老难
题。上海呢?
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上海老龄化一直备受关注,上海户籍人口老龄化
比例将超日本的42.7%,2050年或达44.5%,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可悲哀的是,上海的人口出生率又极低。上海的经济实力,谁敢小觑,但一个老迈的城
市,有何前景。连上海市社会学会副会长彭希哲也承认,如果没有那些外来人口,上海
人口老龄化极其严重,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这是危言耸听吗?
4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孩,国家政策在调整。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种调整都符合大
势,顺应时代潮流,也与民意共振。
但问题是,现实中不少人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养儿育女的成本过高,而随着竞争
力加大自身的生存压力都已不堪重负,哪还有心思生育?
故此,有人提出能不能鼓励生育,由国家拿出一定的补贴激励年轻人生育?
应该承认,即便有补贴,不想生的仍不会生;即便没有补贴,想生的依然会生。但是,
如果补贴足够饱满,能够解除年轻人的后顾之忧,比如孩子入托入园免费,等等,势必
能够调动年轻人生育的积极性。
鼓励生育已是不少发达国家的惯常做法,比如韩国。韩国饱受人口低出生率之困,为此
,从顶层设计——发布《第三次低出生高龄社会基本计划(2016~2020)》,到向年轻
人提供租赁房,再到发放奖金——有的农村地区,生二胎奖励300万韩元,三胎500万韩
元,四胎700万韩元,五胎1000万韩元,六胎2000万韩元……韩国为了鼓励国民生育,
可谓想尽办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借鉴一番。
正如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所称,光放开二孩还不够,应鼓励生育二胎,家庭养育
成本应部分外部化、社会化,政府应承担更多的生育成本。生育成本如何分担,可见仁
见智,即以当前万千家长忧心的入园难、入学难等问题,国家应尽快出台措施予以解决
。生育妇女应该提供健全保障,从休假到补贴等方面均有建设性的倾斜,以纾解其压力。
此外,全面放开二孩之后,当初的计生人员何去何从?他们是不是应该调整工作方向,
比如由管理升华为服务?
5
礼记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古人的畅想,在今天已不难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
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老有所养,基本上可实现。但是,如何保证品质,值得关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
长尹蔚民认为,从社会保障角度来看,老有所养有两个硬骨头。一个是怎样让所有的人
都能够参加养老保险,一个是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回到哈尔滨李刚养老这件事,如果他有足够的养老保障,子女不孝顺,天也塌不下来。
而现实中,不少老年人的恐慌在于,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在外上班,指望不上。还有的
失独家庭,更是进退维谷,不敢想未来怎么办?
在日本,与老龄化相关,新出现两类社会症状,一是“孤独死”,二是“老龄化犯罪”。
据报道,仅以东京都为例,“孤独死”老人的数量从十余年前的千余例增长到2016年的
4287例,上升态势明显。“孤独死”者从死亡到被发现的平均时间为20天左右,死亡数
月甚至数年才被发现的例子亦屡见不鲜,白骨化、蛆虫化等现场报道给人带来强烈的冲
击。
这类现象我们有没有呢?
而老龄化犯罪,更是不难理解。犯罪动机很简单,就是为了入狱,获得安居之所,解决
一日三餐。当老年人“失安、失尊、失享”,犯罪似乎在所难免。
6
尽管老龄化带来重重问题,但须厘清的是,生育是公民权利,无需涂抹上太多功利化色
彩。
生儿育女是公民天然的权利,这种权利当然可以放弃,有人当丁克一族,这是公民自由
,不可勉强,更不可嘲弄。同时,还应该摒弃一种过于功利化的观点,即国家老龄化了
,人口红利在消失,年轻人再不生育国将不国。
生不生育,本质上是个人自由,关乎权利,如果因为人口红利在消失,就鼓动公民生育
,有把生育工具化之嫌。
国家可以鼓励公民生育,但不能强制。
曾看到一份材料,称在特殊年代,为了让公民多生育,相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比如出
台《机关部队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禁止打胎;再比如出台《限制节育及人工流
产暂行办法》,限制节育,等等,这就陷入了另一个极端。
如果年轻人生育兴趣继续不浓厚,相关部门有朝一日会不会采取高压手段?像当年一些
基层推进计划生育一样那样粗暴,不生育就不怎么样怎么样?实在难说。这显然不让人
乐见。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