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别人家的孩子”不值得效仿
avatar
“别人家的孩子”不值得效仿# Parenting - 为人父母
c*e
1
谥泄募彝ソ逃校氨鹑思业暮⒆印笔谴蠖嗍⒆映沙だ讨械拿西剩质切矶br />
父母数落自己孩子常念的“紧箍咒”。所谓“别人家的孩子”,说起来大凡就是那些不
用父母操心、轻轻松松就能取得优异成绩考取名校的“学霸”们。
问题是,那些动不动就念“紧箍咒”的父母有没有想过,“别人家的孩子”真的就值得
自己的孩子效仿吗?起码前不久发万言文引起舆论小小热议的北大毕业生王猛(化名),
恐怕就不会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效仿。
王猛因为与父母的冲突,12年春节没有归家,6年前就在社交网络上拉黑父母,上个月
更是发表万言长文历历吐槽父母的百般不是。说起来,王猛应该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
子”,他的学习不仅没有让父母操过心,他的父母甚至不支持他选择更好的学校,不支
持他参加能够带给他成就感的奥数比赛。但是,“别人家的孩子”王猛轻轻松松就以四
川省某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取北京大学,毕业后又争取到去美国留学的机会。
其实,不仅王猛这样的“别人家的孩子”不值得效仿,父母念叨的所有“别人家的孩子
”都不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去效仿。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父母总是碎碎念“别人家的孩
子”,那么孩子是不是也可以碎碎念“别人家的父母”?每个孩子都有着与其他孩子不
同的特质、禀赋,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时候将一个孩子横向与其他孩子比较,并以其
他孩子为评价标准都是不恰当的。
不知道如果真的有孩子依葫芦画瓢用父母碎碎念“别人家的孩子”的方式来用“别人家
的父母”评价自己的父母,又有多少父母能够心平气和感到激励?从心理学角度,恐怕
大多数父母被自己的孩子用“别人家的父母”如王健林、马云来评价、要求,能够体会
和感受到的更可能是恼羞成怒吧。
将心比心,当自己的孩子被要求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以此作为评价和要求
时,孩子感受到的也不可能是激励,而只能是挫败感和无助感。“别人家的孩子”的成
绩好、听话、乖巧不过是看得到的优势,所比较的恰好是自己的孩子的劣势。从心理学
角度,任何社会比较处于劣势,都会带来自尊受挫,成人是这样,孩子更是如此。换言
之,总是碎碎念“别人家的孩子”的父母不啻于亲手挫败和消磨自己孩子的自尊感,而
一个低自尊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比高自尊的孩子会面临更多的风险,并会导致更多的行
为问题,加倍地让父母“操碎了心”。
喜欢碎碎念“别人家的孩子”的父母,如果真的想要激励自己的孩子,那么就有必要学
会用正确的方式,起码用不会挫败孩子自尊感的方式。
那么该怎么做?其实也不难,就是换一种心态和方式,将批评换成赏识。太多父母习惯
性地用批评的方式对待孩子,做对了理所应该,一旦做错就批评和指责。换一下,孩子
做错了多鼓励,做对了不吝惜给予孩子赞赏。同时,将与“别人家的孩子”横向比较的
不合理方式,改变为与自己孩子过去进行纵向的比较,发现和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
要知道,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平凡的孩子。既然平凡,那么做父母的就应该让自己的孩子
的成长历程交织更多快乐和自信,而完全不必在不断的挫败感中艰难跋涉。父母的使命
,概括起来就一句话: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别人家的孩子”?Who care!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