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2 楼
除了以上几点,是不是还有空间感的差别。大幅面和小幅面在描述同一场景的时候,所
需要的镜头的焦段以及拍摄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导致画面的空间感有差距。这点在135
和67/69上面差别就体现出来了。很多时候120画面有端庄感,135则有难度,这一来
是横竖比例的缘故,二来是画面大小导致的空间感差别。至于4x5以上,因为可以
tilt/shift,那更是有135所没法实现的优势(移轴镜头另说)。
当然,如果只是比较APS-C和FF,更多的是你所说的那些差别和FF带来的幸福感。
需要的镜头的焦段以及拍摄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导致画面的空间感有差距。这点在135
和67/69上面差别就体现出来了。很多时候120画面有端庄感,135则有难度,这一来
是横竖比例的缘故,二来是画面大小导致的空间感差别。至于4x5以上,因为可以
tilt/shift,那更是有135所没法实现的优势(移轴镜头另说)。
当然,如果只是比较APS-C和FF,更多的是你所说的那些差别和FF带来的幸福感。
i*t
3 楼
从自身使用DX和FX的经验来看,确实没有很大的分别。高感的提升是最直接的优点。其
它的例如DOF DR在曰常使用中的优点不是很明显。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5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除了以上几点,是不是还有空间感的差别。大幅面和小幅面在描述同一场景的时候,所
: 需要的镜头的焦段以及拍摄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导致画面的空间感有差距。这点在135
: 和67/69上面差别就体现出来了。很多时候120画面有端庄感,135则有难度,这一来
: 是横竖比例的缘故,二来是画面大小导致的空间感差别。至于4x5以上,因为可以
: tilt/shift,那更是有135所没法实现的优势(移轴镜头另说)。
: 当然,如果只是比较APS-C和FF,更多的是你所说的那些差别和FF带来的幸福感。
它的例如DOF DR在曰常使用中的优点不是很明显。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5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除了以上几点,是不是还有空间感的差别。大幅面和小幅面在描述同一场景的时候,所
: 需要的镜头的焦段以及拍摄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导致画面的空间感有差距。这点在135
: 和67/69上面差别就体现出来了。很多时候120画面有端庄感,135则有难度,这一来
: 是横竖比例的缘故,二来是画面大小导致的空间感差别。至于4x5以上,因为可以
: tilt/shift,那更是有135所没法实现的优势(移轴镜头另说)。
: 当然,如果只是比较APS-C和FF,更多的是你所说的那些差别和FF带来的幸福感。
v*n
7 楼
嗯,确实是120的80mm拍的小品感觉更宁静祥和,135很难有那种感觉。你说的这个空间
感可以理解为透视吗
135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除了以上几点,是不是还有空间感的差别。大幅面和小幅面在描述同一场景的时候,所
: 需要的镜头的焦段以及拍摄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导致画面的空间感有差距。这点在135
: 和67/69上面差别就体现出来了。很多时候120画面有端庄感,135则有难度,这一来
: 是横竖比例的缘故,二来是画面大小导致的空间感差别。至于4x5以上,因为可以
: tilt/shift,那更是有135所没法实现的优势(移轴镜头另说)。
: 当然,如果只是比较APS-C和FF,更多的是你所说的那些差别和FF带来的幸福感。
感可以理解为透视吗
135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除了以上几点,是不是还有空间感的差别。大幅面和小幅面在描述同一场景的时候,所
: 需要的镜头的焦段以及拍摄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导致画面的空间感有差距。这点在135
: 和67/69上面差别就体现出来了。很多时候120画面有端庄感,135则有难度,这一来
: 是横竖比例的缘故,二来是画面大小导致的空间感差别。至于4x5以上,因为可以
: tilt/shift,那更是有135所没法实现的优势(移轴镜头另说)。
: 当然,如果只是比较APS-C和FF,更多的是你所说的那些差别和FF带来的幸福感。
b*t
11 楼
这样的比较也许不一定说明问题。
第一张和第二张比较,如果站在同一地点,用同样的等效焦段(我的理解是视角相同)
拍的话,应该是同样的透视效果。这两张照片的不同效果,是因为拍摄地点不同,视角
不同造成的。难道不是这样?
换句话说,站在同一地点,FX的24mm拍的,和DX(x1.5)的16mm拍的,是一样的。这种
比例关系适用于任何画幅。这样理解有误?
假如不存在ISO噪点的问题,sensor的解像度也接近无限高,那么FX和DX,或其他画幅
,如果等效焦段同样的话,应该没有任何区别。
【在 s******g 的大作中提到】
: 蓝老说的很对,大幅面最大的优势和特点是不同的视角。下面两张教堂的片子,一张是
: 135拍的,一张是4X5,你会有截然不同的空间感,虽然等效焦段差的不错
: 下面两张一张是120,一张是4X5
: 不是严格的比较,因为等效焦段不完全一样,但是,you got the point
第一张和第二张比较,如果站在同一地点,用同样的等效焦段(我的理解是视角相同)
拍的话,应该是同样的透视效果。这两张照片的不同效果,是因为拍摄地点不同,视角
不同造成的。难道不是这样?
换句话说,站在同一地点,FX的24mm拍的,和DX(x1.5)的16mm拍的,是一样的。这种
比例关系适用于任何画幅。这样理解有误?
假如不存在ISO噪点的问题,sensor的解像度也接近无限高,那么FX和DX,或其他画幅
,如果等效焦段同样的话,应该没有任何区别。
【在 s******g 的大作中提到】
: 蓝老说的很对,大幅面最大的优势和特点是不同的视角。下面两张教堂的片子,一张是
: 135拍的,一张是4X5,你会有截然不同的空间感,虽然等效焦段差的不错
: 下面两张一张是120,一张是4X5
: 不是严格的比较,因为等效焦段不完全一样,但是,you got the point
s*g
12 楼
不是的,等效焦段相同,但是视角完全不一样。比如说,第一张和第二张,大概都是24
的135mm等效焦段,但是第一张就纯粹是24mm的视角,有夸张和严重的变形,而第二张
是90mm的视角,几乎没有任何变形,能够产生足够的空间感。当然了,你也可以在
135mm机器上用90mm的镜头,然后退到足够远,那么你实现的视角应该接近第二张,但
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样的比较也许不一定说明问题。
: 第一张和第二张比较,如果站在同一地点,用同样的等效焦段(我的理解是视角相同)
: 拍的话,应该是同样的透视效果。这两张照片的不同效果,是因为拍摄地点不同,视角
: 不同造成的。难道不是这样?
: 换句话说,站在同一地点,FX的24mm拍的,和DX(x1.5)的16mm拍的,是一样的。这种
: 比例关系适用于任何画幅。这样理解有误?
: 假如不存在ISO噪点的问题,sensor的解像度也接近无限高,那么FX和DX,或其他画幅
: ,如果等效焦段同样的话,应该没有任何区别。
的135mm等效焦段,但是第一张就纯粹是24mm的视角,有夸张和严重的变形,而第二张
是90mm的视角,几乎没有任何变形,能够产生足够的空间感。当然了,你也可以在
135mm机器上用90mm的镜头,然后退到足够远,那么你实现的视角应该接近第二张,但
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样的比较也许不一定说明问题。
: 第一张和第二张比较,如果站在同一地点,用同样的等效焦段(我的理解是视角相同)
: 拍的话,应该是同样的透视效果。这两张照片的不同效果,是因为拍摄地点不同,视角
: 不同造成的。难道不是这样?
: 换句话说,站在同一地点,FX的24mm拍的,和DX(x1.5)的16mm拍的,是一样的。这种
: 比例关系适用于任何画幅。这样理解有误?
: 假如不存在ISO噪点的问题,sensor的解像度也接近无限高,那么FX和DX,或其他画幅
: ,如果等效焦段同样的话,应该没有任何区别。
b*t
15 楼
可不可以说说什么是等效焦段?这个我不知道。
我的理解就是,FX的24mm,和DX的16mm,视角是相同的。如果在同一地点拍,画面的透
视是一样的。排除画质的问题。
如果在同一地点用120(记得是60mm长度),那么,同样的视角,应该是40mm的镜头(
FX的24mm)。
如果用90mm的镜头,那相当于FX的54mm的镜头,或DX的36mm的镜头。
24
【在 s******g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的,等效焦段相同,但是视角完全不一样。比如说,第一张和第二张,大概都是24
: 的135mm等效焦段,但是第一张就纯粹是24mm的视角,有夸张和严重的变形,而第二张
: 是90mm的视角,几乎没有任何变形,能够产生足够的空间感。当然了,你也可以在
: 135mm机器上用90mm的镜头,然后退到足够远,那么你实现的视角应该接近第二张,但
: 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我的理解就是,FX的24mm,和DX的16mm,视角是相同的。如果在同一地点拍,画面的透
视是一样的。排除画质的问题。
如果在同一地点用120(记得是60mm长度),那么,同样的视角,应该是40mm的镜头(
FX的24mm)。
如果用90mm的镜头,那相当于FX的54mm的镜头,或DX的36mm的镜头。
24
【在 s******g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的,等效焦段相同,但是视角完全不一样。比如说,第一张和第二张,大概都是24
: 的135mm等效焦段,但是第一张就纯粹是24mm的视角,有夸张和严重的变形,而第二张
: 是90mm的视角,几乎没有任何变形,能够产生足够的空间感。当然了,你也可以在
: 135mm机器上用90mm的镜头,然后退到足够远,那么你实现的视角应该接近第二张,但
: 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s*g
16 楼
比如说,在4X5幅面上,标称90mm的镜头可以收录和135mm系统上24mm镜头所能收录的场
景,这时候我们就说4X5的90mm镜头在135mm上的等效焦段是24mm。虽然收录的场景范围
相同,视角却是不一样的,4X5可以做到几乎没有透视畸变,而135却必然有明显的透视
畸变,这个差别拍越近的对象的时候越明显。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可不可以说说什么是等效焦段?这个我不知道。
: 我的理解就是,FX的24mm,和DX的16mm,视角是相同的。如果在同一地点拍,画面的透
: 视是一样的。排除画质的问题。
: 如果在同一地点用120(记得是60mm长度),那么,同样的视角,应该是40mm的镜头(
: FX的24mm)。
: 如果用90mm的镜头,那相当于FX的54mm的镜头,或DX的36mm的镜头。
:
: 24
景,这时候我们就说4X5的90mm镜头在135mm上的等效焦段是24mm。虽然收录的场景范围
相同,视角却是不一样的,4X5可以做到几乎没有透视畸变,而135却必然有明显的透视
畸变,这个差别拍越近的对象的时候越明显。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可不可以说说什么是等效焦段?这个我不知道。
: 我的理解就是,FX的24mm,和DX的16mm,视角是相同的。如果在同一地点拍,画面的透
: 视是一样的。排除画质的问题。
: 如果在同一地点用120(记得是60mm长度),那么,同样的视角,应该是40mm的镜头(
: FX的24mm)。
: 如果用90mm的镜头,那相当于FX的54mm的镜头,或DX的36mm的镜头。
:
: 24
b*t
17 楼
这个和我的理解差不多
90/125 * 36 = 26,接近FX的24视角。
不知道第二张的具体焦距是多少。看上去我觉得不像是4x5的90mm的视角。也许我看不
准。所以我才觉得如果站在第二张的拍摄位置(比第一张要靠后很多),用长焦在135
上,不能得到同样的透视效果?
【在 s******g 的大作中提到】
: 比如说,在4X5幅面上,标称90mm的镜头可以收录和135mm系统上24mm镜头所能收录的场
: 景,这时候我们就说4X5的90mm镜头在135mm上的等效焦段是24mm。虽然收录的场景范围
: 相同,视角却是不一样的,4X5可以做到几乎没有透视畸变,而135却必然有明显的透视
: 畸变,这个差别拍越近的对象的时候越明显。
90/125 * 36 = 26,接近FX的24视角。
不知道第二张的具体焦距是多少。看上去我觉得不像是4x5的90mm的视角。也许我看不
准。所以我才觉得如果站在第二张的拍摄位置(比第一张要靠后很多),用长焦在135
上,不能得到同样的透视效果?
【在 s******g 的大作中提到】
: 比如说,在4X5幅面上,标称90mm的镜头可以收录和135mm系统上24mm镜头所能收录的场
: 景,这时候我们就说4X5的90mm镜头在135mm上的等效焦段是24mm。虽然收录的场景范围
: 相同,视角却是不一样的,4X5可以做到几乎没有透视畸变,而135却必然有明显的透视
: 畸变,这个差别拍越近的对象的时候越明显。
b*t
18 楼
Found out this article,
http://www.21stcenturyshoebox.com/essays/sensorsizes/
Scaling the focal length and f-number along with the sensor size conserves
the field of view, the depth of field and the luminous flux.
http://www.21stcenturyshoebox.com/essays/sensorsizes/
Scaling the focal length and f-number along with the sensor size conserves
the field of view, the depth of field and the luminous flux.
b*t
38 楼
转一段
35mm,中画幅还是大画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百度文库 点击数:385 更新时间:2011-11-19 15:30:27
对于同一尺寸的照片,用35mm底片制作的放大倍率要远大于用大画幅底片制作的放
大倍率。因此,大多数摄影者都认为后者的成像要比前者锐利的多。但是,我们的试验
结果却证明用35mm底片制作的大幅照片也可以获得同大画幅底片制作的同样锐利的照片
,只要你能选择合适的胶片并采用正确的摄影方法。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使用35mm,中画幅和大画幅底片摄影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影
象的透视与画幅大小无关相机内胶片成像的质量取决于镜头的质量和光学构造,以及光
衍射定律。 如果用同样的透视来拍摄一个物体,不同画幅(24×36mm,6×6cm,9×
12cm)的标准镜头焦距一般接近于底片的对角线长度。由此得到的透视效果与人眼看到
的最接近,画面中物体的远近关系也最真实。35mm底片的标头焦距一般为50mm,中画幅
为80mm,大画幅(9×12cm)大约为150mm。
在我们的对比试验中,被摄物都放在画面的中央,MTF值也是取自照片的中央部分
。同样,被摄物也被摄于底片的中心。 相同的景深我们首先要确定使用多大的景深并
由此确定相应的光圈。对于大画幅底片而言,我们宁肯接受一个锐度稍低的照片而不能
容忍一个很多部位模糊的影象。对于用同样的透视来拍摄一个景物,用大底片就需要一
个长焦距的镜头。在同样的光圈下,长焦距镜头的景深较浅。因此,为了保证同样的景
深,长焦距镜头就必须使用较小的光圈。如果计算一下,就会发现随着焦距的增加,为
保证一定的景深,就要成比例的减小光圈。大画幅底片所用的150mm焦距是35mm底片所
用50mm焦距的三倍。而使用50mm镜头在光圈8时所得到的景深就等于用150mm镜头在光圈
为22时的景深(150÷50=3,3×f8=f24"f22)。由于这一原因(可接受的模糊程度即弥
撒圆随着底片的尺寸而变化),当使用大底片时,聚焦平面和焦外弥撒圆的锐度差别将
增大。如果要求底片有更高的性能,我们就需要进一步减小光圈。在我们的试验中,我
们取6×6画幅的光圈比35mm画幅减少两级,9×12画幅的光圈比35mm画幅减少四级。例
如:35mm时光圈取f5.6,中画幅则取f11,大画幅就取f22。
评估方法
1、镜头在试验光圈下的MTF值,我们在瑞典的Gothenburg用哈苏的MTF设备来测定
。
2、不同胶片的MTF值,我们采用了胶片制造商提供的数据,并假定这些曲线是可靠
的,并认为其标准生产工艺可以保证同样的胶片质量。
3、利用镜头和胶片的MTF值,计算出缩小光圈后镜头和胶片共同作用下的MTF值。
4、最后采用三种画幅,两种胶片以及对于不同画幅镜头的适当的光圈(保持相同
景深),
拍摄并用显微镜来检验照片成像的锐度。
镜头的MTF值
在试验中,我们选用了卡尔. 蔡司. 普拉那T*50/1.4镜头用于35mm底片,卡尔. 蔡司.
普拉那80/2.8(哈苏用)镜头用于6×6cm底片,罗敦斯托克. 斯罗纳150/5.6用于9×
12cm底片。
对于上述镜头,我们分别采用下列不同的光圈值测量其MTF值。T*50/1.4取f2.8和
f5.6,普拉那80/2.8取f5.6和f11,斯罗纳150/5.6取f11和f22。
在图表中,我们也考虑到三种画幅的底片放大率的不同。因此图表中的MTF值对35mm底
片取线频值为0,10,20,30,40和50线对/毫米,对6×6底片取0,6,12,18,24和30
线对/毫米,对9×12底片取0,3,5,8,11和14线对/毫米。
要想得到较大景深,就必须把光圈减到很小。此时镜头的成像主要受制于光的衍射。一
般说来,镜头的焦距越长,用的光圈越小,光线的衍射就越严重,成像的锐度也就越差
。然而,由于底片较大,制作同样尺寸的照片时放大倍数可以减少,这就补偿了锐度的
损失。
图1中的曲线几乎都互相重合了。这里三个镜头的光圈分别取f5.6,f11,f22。
图2中斯罗纳 150/5,6: 实线. 蔡司. 普拉那 80/2,8: 虚线. Contax 普拉那 50/1,4:
点线.
对于浅景深和较大的光圈,我们注意到大画幅底片的优势。因为镜头在大光圈时不
受光的衍射的限制(但仍受到光学构造的限制),35mm画幅此时就处于较大的劣势。
但是,当要求大景深时,不同画幅之间的差别就减小了。上面提到的35mm底片取f5.6(
6×6cm取f11,9×12cm取f22)时,他们之间的差别就不明显了。我们得出这些结论暂
时还没有涉及到胶片的影响。
胶片的MTF值
多数的胶片制造商都对他们的产品提供繁多的数据表单。里面有很多似乎是无法理
解的不必要的图表。但是对专家说来,这是很好的信息来源。这些数据表单中有胶片的
MTF图表。这些图表使人想起了镜头的MTF图表中,MTF值是线频(Line frequency)的
函数。他们的最大区别是胶片的MTF值在较低的线频下有时会超过100%,所以对比度有
时会大于被摄物的实际对比度。在线频为0(即单色表面)MTF值总是100%,之后随着线
频的增加,胶片的MTF值会超过100%,直至到达某一线频时又回到100%。此后,随着线
频的增加,MTF值又开始逐渐下降。
不同的胶片有着不同的MTF值。作为一个规律,黑白胶片比彩色胶片的MTF值高,这
是因为黑白胶片只有一层感光层。同样,也可以部分的说低速胶片比高速胶片的MTF值
高(拿现代颗粒技术设计的高速胶片通常比过去生产的低速胶片的MTF值高)。我们以
柯达的Tri-X和T-Max为例。T-Max400的MTF值在0~35线对/毫米时为100%,在100线对/
毫米时仍为50%,而Tri-X的对应值为0~18线对/毫米时为100%,在100线对/毫米时只有
30%。T-Max100甚至比 T-Max400更好。在0~50线对/毫米时为100%,在100线对/毫米时
MTF值达到了65%。拿彩色反转片与黑白片比较的结果更为有趣。在彩色反转片中锐度很
高的富士Velvia(ISO=50)在0~25线对/毫米时为100%,在100线对/毫米时其MTF值甚
至降到了15%。这说明彩色胶片在锐 度方面是无法同T-Max胶片抗衡的。
从这些规律来看,很容易理解在追求锐度时胶片的选择是多么重要的因素。一个低
档镜头使用锐利的胶片只能得到一个低质的照片,而最好的镜头使用低档的胶片也无法
显示镜头优良的性能。只有根据MTF图表并选择合适的胶片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镜头胶片的组合MTF值
我们试验的下一步是对三种画幅选择镜头和胶片的组合。我们测量了各种组合的MTF值
。用Tri-X胶片不同画幅的锐度差别是很明显的(见图3,4)。因为我们没必要把大画
幅底片放大很多倍,Tri-X胶片就可以体现出其在低线频时的优势。此时对于较小的底
片就处于高线频和低MTF值的区域,在大光圈时的差别就很明显了。35mm底片已无法再
现物体的细节。中画幅底片此时要好的多,而大画幅底片则效果最好。这就是通常我们
认为的不同画幅底片产生的效果差别。而当我们在相机中装上T-Max底片时,我们来看
看将会发生什么使人惊异的情况。解像率的差别并不大(见图5,6)。如果再要求较大
的景深(镜头的光圈减小),再加上35mm画幅因光圈大了四级使得快门速度提高四级的
影响,则几乎就不存在差别了。如果光圈再增大一些,解像率的差别会有所增大,但仍
然是很轻微的。 依尔福不提供他们胶片的MTF值,但估计Delta 100的解像率还要更好
一些。
实际试验
理论和数据是一回事,实际拍摄又是一回事。我们当然想看看真实情况将会怎样。
为简化实际拍摄的评估,我们选择了拍摄专用试验标板。照相机被架在三脚架上,并进
行仔细对焦。快门是由自拍装置或快门线释放。拍摄结果由显微镜检验。35mm底片被放
大到56倍,中画幅底片被放大到35倍,大画幅底片则被放大到17.5倍。任何尺寸上的差
别都在扫描过程中被纠正。
结果是令人吃惊的。也许人们会希望理论和实践应该吻合,但这一次我们却认为他们之
间应该有些差别,哪怕很微小。老实讲我们当时并不认为柯达公司提供的T-Max 100胶
片的MTF值是准确的。同一胶片不可能在不同画幅相机的锐度是相同的。但这一次我们
错了。T-Max 100的确证实,当我们看到分类并印在图表上的结果时,第一印象就是T
-Max胶片比Tri-X胶片更明锐,这是正常的。使人惊奇的倒是小画幅和大画幅的差别
竟是非常的明显。而35mm相机使用T-Max胶片要比35mm相机使用Tri-X胶片明锐得多。
对于都是大画幅的底片,一眼很难说出使用Tri-X和T-Max的差别。而对于都使用T-
Max 100胶片的不同画幅间的锐度差别却很小(有差别,却不明显)。相反,我们对大
画幅的结果却非常失望,确实比小底片好不了多少。
另一点使人吃惊的是,用于35mm相机的T-Max 100胶片的成像锐度竟然比大画幅
相机的Tri-X胶片还好。没人以前能想到这一点。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用小画幅底片
拍摄,要使用非常锐利的镜头,把相机牢固地架在三角架上并使用一根好的快门线。不
能只用一只手随便拍摄。可以想想,大画幅相机不都是这样拍摄的吗。所以,正确地使
用35mm相机拍摄,其结果是可以与大画幅媲美的。
我们的实验标板是用支于三脚架上的相机,用快门线或自拍装置拍摄的。底片在尼
康显微镜下被放大。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影象为120mm宽,此时35mm底片被放大75倍。
1) 35mm相机使用普拉那50/1.4镜头,光圈置于f5.6,用Tri-X胶片拍摄的影象毫
无可夸赞之处。
2) 哈苏相机使用普拉那80/2.8镜头,光圈置于f11,用Tri-X胶片拍摄的影象大大
好于35mm相机。
3) 大画幅相机使用斯罗那150/5.6镜头,光圈置于f22,用Tri-X胶片拍摄的影象
比哈苏还好。
4) 改用T-Max 100胶片。35mm康太时相机配普拉那50/1.4镜头,光圈置于f5.6,
成像似乎比9×12cm,f11时的成像还好。大画幅镜头在光圈减小到f22时并无明显的锐
度损失。只有在小于f22以后锐度才明显降低。35mm相机在f2.8时锐度比f5.6时略低。
当然,在颗粒度方面,两者就不可同日而语了。35mm相机的颗粒度要明显大于大画幅相
机,这就是人日常的感觉。
5) 6 x 6普拉那 80/2.8 光圈 f11 胶片 T-MAX 100.
6) 9 x 12斯罗那 150/5.6 光圈 f22 胶片 T-MAX 100. 这个成像是最清晰的.但不
同于35mm 的是 suprisingly small.
7) 斯罗那镜头用 T-MAX 100 拍摄,将最小的3个区域放大后的结果.
使用35mm相机要吸收使用大画幅相机的经验
许多钟情于大画幅相机的读者对本文的反响是"我还是认为大画幅相机好",这是因
为他们总是能用大画幅相机拍出好的作品。这可能是出于下列几方面原因:
1. 大画幅相机总是被牢固地支于稳定的三脚架上,因此避免了能够引起锐度损失
的相机震动。即使很稳定的手持拍摄也会降低MTF值。要想拍出最好的照片,办法只有
一个,就是使用三脚架,予抬反光镜,使用自拍装置或快门线释放快门。
2. 另一种可能是当使用大画幅相机时,人们并不总是要求获得象35mm相机那样大
的景深。由于大画幅相机在光圈减小到f45或f64时,快门速度会变的特别的慢,人们就
索性取较小的景深。这常见于近距离人像摄影,景深被局限在眼睛周围。但搞不好就会
出现鼻子耳朵失焦的现象。
3. 人们在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时,常用更多的时间来构图调焦,以最好地发挥胶
片的优点。放大时的慎重程度也与使用小底片时不同。
拍摄出更锐利的35mm胶片记住下面三条原则,就很容易提高35mm相机的成像水平。
使用稳固的三脚架,切勿把光圈调的太小,用足整个胶片面积。不要忘记35mm相机
给了我们比大画幅相机快3~4级的快门速度。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慢3~4级感光速
度的胶片。比如说较之于大画幅相机使用T-Max 400胶片,35mm相机就可使用阿克发
APX 25的胶片。由于相机的震动,大画幅相机一般不把光圈降到本文所述的那样小。摇
转大画幅相机的前后端可以在大光圈时把一个平面物体拍摄的非常锐利,这确是大画幅
相机的优势。由于最大的锐度出现在光圈为8或11的时候,结合镜头的摇转就可以获得
非常锐利的风景图象。
35mm,中画幅还是大画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百度文库 点击数:385 更新时间:2011-11-19 15:30:27
对于同一尺寸的照片,用35mm底片制作的放大倍率要远大于用大画幅底片制作的放
大倍率。因此,大多数摄影者都认为后者的成像要比前者锐利的多。但是,我们的试验
结果却证明用35mm底片制作的大幅照片也可以获得同大画幅底片制作的同样锐利的照片
,只要你能选择合适的胶片并采用正确的摄影方法。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使用35mm,中画幅和大画幅底片摄影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影
象的透视与画幅大小无关相机内胶片成像的质量取决于镜头的质量和光学构造,以及光
衍射定律。 如果用同样的透视来拍摄一个物体,不同画幅(24×36mm,6×6cm,9×
12cm)的标准镜头焦距一般接近于底片的对角线长度。由此得到的透视效果与人眼看到
的最接近,画面中物体的远近关系也最真实。35mm底片的标头焦距一般为50mm,中画幅
为80mm,大画幅(9×12cm)大约为150mm。
在我们的对比试验中,被摄物都放在画面的中央,MTF值也是取自照片的中央部分
。同样,被摄物也被摄于底片的中心。 相同的景深我们首先要确定使用多大的景深并
由此确定相应的光圈。对于大画幅底片而言,我们宁肯接受一个锐度稍低的照片而不能
容忍一个很多部位模糊的影象。对于用同样的透视来拍摄一个景物,用大底片就需要一
个长焦距的镜头。在同样的光圈下,长焦距镜头的景深较浅。因此,为了保证同样的景
深,长焦距镜头就必须使用较小的光圈。如果计算一下,就会发现随着焦距的增加,为
保证一定的景深,就要成比例的减小光圈。大画幅底片所用的150mm焦距是35mm底片所
用50mm焦距的三倍。而使用50mm镜头在光圈8时所得到的景深就等于用150mm镜头在光圈
为22时的景深(150÷50=3,3×f8=f24"f22)。由于这一原因(可接受的模糊程度即弥
撒圆随着底片的尺寸而变化),当使用大底片时,聚焦平面和焦外弥撒圆的锐度差别将
增大。如果要求底片有更高的性能,我们就需要进一步减小光圈。在我们的试验中,我
们取6×6画幅的光圈比35mm画幅减少两级,9×12画幅的光圈比35mm画幅减少四级。例
如:35mm时光圈取f5.6,中画幅则取f11,大画幅就取f22。
评估方法
1、镜头在试验光圈下的MTF值,我们在瑞典的Gothenburg用哈苏的MTF设备来测定
。
2、不同胶片的MTF值,我们采用了胶片制造商提供的数据,并假定这些曲线是可靠
的,并认为其标准生产工艺可以保证同样的胶片质量。
3、利用镜头和胶片的MTF值,计算出缩小光圈后镜头和胶片共同作用下的MTF值。
4、最后采用三种画幅,两种胶片以及对于不同画幅镜头的适当的光圈(保持相同
景深),
拍摄并用显微镜来检验照片成像的锐度。
镜头的MTF值
在试验中,我们选用了卡尔. 蔡司. 普拉那T*50/1.4镜头用于35mm底片,卡尔. 蔡司.
普拉那80/2.8(哈苏用)镜头用于6×6cm底片,罗敦斯托克. 斯罗纳150/5.6用于9×
12cm底片。
对于上述镜头,我们分别采用下列不同的光圈值测量其MTF值。T*50/1.4取f2.8和
f5.6,普拉那80/2.8取f5.6和f11,斯罗纳150/5.6取f11和f22。
在图表中,我们也考虑到三种画幅的底片放大率的不同。因此图表中的MTF值对35mm底
片取线频值为0,10,20,30,40和50线对/毫米,对6×6底片取0,6,12,18,24和30
线对/毫米,对9×12底片取0,3,5,8,11和14线对/毫米。
要想得到较大景深,就必须把光圈减到很小。此时镜头的成像主要受制于光的衍射。一
般说来,镜头的焦距越长,用的光圈越小,光线的衍射就越严重,成像的锐度也就越差
。然而,由于底片较大,制作同样尺寸的照片时放大倍数可以减少,这就补偿了锐度的
损失。
图1中的曲线几乎都互相重合了。这里三个镜头的光圈分别取f5.6,f11,f22。
图2中斯罗纳 150/5,6: 实线. 蔡司. 普拉那 80/2,8: 虚线. Contax 普拉那 50/1,4:
点线.
对于浅景深和较大的光圈,我们注意到大画幅底片的优势。因为镜头在大光圈时不
受光的衍射的限制(但仍受到光学构造的限制),35mm画幅此时就处于较大的劣势。
但是,当要求大景深时,不同画幅之间的差别就减小了。上面提到的35mm底片取f5.6(
6×6cm取f11,9×12cm取f22)时,他们之间的差别就不明显了。我们得出这些结论暂
时还没有涉及到胶片的影响。
胶片的MTF值
多数的胶片制造商都对他们的产品提供繁多的数据表单。里面有很多似乎是无法理
解的不必要的图表。但是对专家说来,这是很好的信息来源。这些数据表单中有胶片的
MTF图表。这些图表使人想起了镜头的MTF图表中,MTF值是线频(Line frequency)的
函数。他们的最大区别是胶片的MTF值在较低的线频下有时会超过100%,所以对比度有
时会大于被摄物的实际对比度。在线频为0(即单色表面)MTF值总是100%,之后随着线
频的增加,胶片的MTF值会超过100%,直至到达某一线频时又回到100%。此后,随着线
频的增加,MTF值又开始逐渐下降。
不同的胶片有着不同的MTF值。作为一个规律,黑白胶片比彩色胶片的MTF值高,这
是因为黑白胶片只有一层感光层。同样,也可以部分的说低速胶片比高速胶片的MTF值
高(拿现代颗粒技术设计的高速胶片通常比过去生产的低速胶片的MTF值高)。我们以
柯达的Tri-X和T-Max为例。T-Max400的MTF值在0~35线对/毫米时为100%,在100线对/
毫米时仍为50%,而Tri-X的对应值为0~18线对/毫米时为100%,在100线对/毫米时只有
30%。T-Max100甚至比 T-Max400更好。在0~50线对/毫米时为100%,在100线对/毫米时
MTF值达到了65%。拿彩色反转片与黑白片比较的结果更为有趣。在彩色反转片中锐度很
高的富士Velvia(ISO=50)在0~25线对/毫米时为100%,在100线对/毫米时其MTF值甚
至降到了15%。这说明彩色胶片在锐 度方面是无法同T-Max胶片抗衡的。
从这些规律来看,很容易理解在追求锐度时胶片的选择是多么重要的因素。一个低
档镜头使用锐利的胶片只能得到一个低质的照片,而最好的镜头使用低档的胶片也无法
显示镜头优良的性能。只有根据MTF图表并选择合适的胶片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镜头胶片的组合MTF值
我们试验的下一步是对三种画幅选择镜头和胶片的组合。我们测量了各种组合的MTF值
。用Tri-X胶片不同画幅的锐度差别是很明显的(见图3,4)。因为我们没必要把大画
幅底片放大很多倍,Tri-X胶片就可以体现出其在低线频时的优势。此时对于较小的底
片就处于高线频和低MTF值的区域,在大光圈时的差别就很明显了。35mm底片已无法再
现物体的细节。中画幅底片此时要好的多,而大画幅底片则效果最好。这就是通常我们
认为的不同画幅底片产生的效果差别。而当我们在相机中装上T-Max底片时,我们来看
看将会发生什么使人惊异的情况。解像率的差别并不大(见图5,6)。如果再要求较大
的景深(镜头的光圈减小),再加上35mm画幅因光圈大了四级使得快门速度提高四级的
影响,则几乎就不存在差别了。如果光圈再增大一些,解像率的差别会有所增大,但仍
然是很轻微的。 依尔福不提供他们胶片的MTF值,但估计Delta 100的解像率还要更好
一些。
实际试验
理论和数据是一回事,实际拍摄又是一回事。我们当然想看看真实情况将会怎样。
为简化实际拍摄的评估,我们选择了拍摄专用试验标板。照相机被架在三脚架上,并进
行仔细对焦。快门是由自拍装置或快门线释放。拍摄结果由显微镜检验。35mm底片被放
大到56倍,中画幅底片被放大到35倍,大画幅底片则被放大到17.5倍。任何尺寸上的差
别都在扫描过程中被纠正。
结果是令人吃惊的。也许人们会希望理论和实践应该吻合,但这一次我们却认为他们之
间应该有些差别,哪怕很微小。老实讲我们当时并不认为柯达公司提供的T-Max 100胶
片的MTF值是准确的。同一胶片不可能在不同画幅相机的锐度是相同的。但这一次我们
错了。T-Max 100的确证实,当我们看到分类并印在图表上的结果时,第一印象就是T
-Max胶片比Tri-X胶片更明锐,这是正常的。使人惊奇的倒是小画幅和大画幅的差别
竟是非常的明显。而35mm相机使用T-Max胶片要比35mm相机使用Tri-X胶片明锐得多。
对于都是大画幅的底片,一眼很难说出使用Tri-X和T-Max的差别。而对于都使用T-
Max 100胶片的不同画幅间的锐度差别却很小(有差别,却不明显)。相反,我们对大
画幅的结果却非常失望,确实比小底片好不了多少。
另一点使人吃惊的是,用于35mm相机的T-Max 100胶片的成像锐度竟然比大画幅
相机的Tri-X胶片还好。没人以前能想到这一点。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用小画幅底片
拍摄,要使用非常锐利的镜头,把相机牢固地架在三角架上并使用一根好的快门线。不
能只用一只手随便拍摄。可以想想,大画幅相机不都是这样拍摄的吗。所以,正确地使
用35mm相机拍摄,其结果是可以与大画幅媲美的。
我们的实验标板是用支于三脚架上的相机,用快门线或自拍装置拍摄的。底片在尼
康显微镜下被放大。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影象为120mm宽,此时35mm底片被放大75倍。
1) 35mm相机使用普拉那50/1.4镜头,光圈置于f5.6,用Tri-X胶片拍摄的影象毫
无可夸赞之处。
2) 哈苏相机使用普拉那80/2.8镜头,光圈置于f11,用Tri-X胶片拍摄的影象大大
好于35mm相机。
3) 大画幅相机使用斯罗那150/5.6镜头,光圈置于f22,用Tri-X胶片拍摄的影象
比哈苏还好。
4) 改用T-Max 100胶片。35mm康太时相机配普拉那50/1.4镜头,光圈置于f5.6,
成像似乎比9×12cm,f11时的成像还好。大画幅镜头在光圈减小到f22时并无明显的锐
度损失。只有在小于f22以后锐度才明显降低。35mm相机在f2.8时锐度比f5.6时略低。
当然,在颗粒度方面,两者就不可同日而语了。35mm相机的颗粒度要明显大于大画幅相
机,这就是人日常的感觉。
5) 6 x 6普拉那 80/2.8 光圈 f11 胶片 T-MAX 100.
6) 9 x 12斯罗那 150/5.6 光圈 f22 胶片 T-MAX 100. 这个成像是最清晰的.但不
同于35mm 的是 suprisingly small.
7) 斯罗那镜头用 T-MAX 100 拍摄,将最小的3个区域放大后的结果.
使用35mm相机要吸收使用大画幅相机的经验
许多钟情于大画幅相机的读者对本文的反响是"我还是认为大画幅相机好",这是因
为他们总是能用大画幅相机拍出好的作品。这可能是出于下列几方面原因:
1. 大画幅相机总是被牢固地支于稳定的三脚架上,因此避免了能够引起锐度损失
的相机震动。即使很稳定的手持拍摄也会降低MTF值。要想拍出最好的照片,办法只有
一个,就是使用三脚架,予抬反光镜,使用自拍装置或快门线释放快门。
2. 另一种可能是当使用大画幅相机时,人们并不总是要求获得象35mm相机那样大
的景深。由于大画幅相机在光圈减小到f45或f64时,快门速度会变的特别的慢,人们就
索性取较小的景深。这常见于近距离人像摄影,景深被局限在眼睛周围。但搞不好就会
出现鼻子耳朵失焦的现象。
3. 人们在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时,常用更多的时间来构图调焦,以最好地发挥胶
片的优点。放大时的慎重程度也与使用小底片时不同。
拍摄出更锐利的35mm胶片记住下面三条原则,就很容易提高35mm相机的成像水平。
使用稳固的三脚架,切勿把光圈调的太小,用足整个胶片面积。不要忘记35mm相机
给了我们比大画幅相机快3~4级的快门速度。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慢3~4级感光速
度的胶片。比如说较之于大画幅相机使用T-Max 400胶片,35mm相机就可使用阿克发
APX 25的胶片。由于相机的震动,大画幅相机一般不把光圈降到本文所述的那样小。摇
转大画幅相机的前后端可以在大光圈时把一个平面物体拍摄的非常锐利,这确是大画幅
相机的优势。由于最大的锐度出现在光圈为8或11的时候,结合镜头的摇转就可以获得
非常锐利的风景图象。
z*6
39 楼
好长,有没有个摘要?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转一段
: 35mm,中画幅还是大画幅?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百度文库 点击数:385 更新时间:2011-11-19 15:30:27
: 对于同一尺寸的照片,用35mm底片制作的放大倍率要远大于用大画幅底片制作的放
: 大倍率。因此,大多数摄影者都认为后者的成像要比前者锐利的多。但是,我们的试验
: 结果却证明用35mm底片制作的大幅照片也可以获得同大画幅底片制作的同样锐利的照片
: ,只要你能选择合适的胶片并采用正确的摄影方法。
: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使用35mm,中画幅和大画幅底片摄影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影
: 象的透视与画幅大小无关相机内胶片成像的质量取决于镜头的质量和光学构造,以及光
: 衍射定律。 如果用同样的透视来拍摄一个物体,不同画幅(24×36mm,6×6cm,9×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转一段
: 35mm,中画幅还是大画幅?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百度文库 点击数:385 更新时间:2011-11-19 15:30:27
: 对于同一尺寸的照片,用35mm底片制作的放大倍率要远大于用大画幅底片制作的放
: 大倍率。因此,大多数摄影者都认为后者的成像要比前者锐利的多。但是,我们的试验
: 结果却证明用35mm底片制作的大幅照片也可以获得同大画幅底片制作的同样锐利的照片
: ,只要你能选择合适的胶片并采用正确的摄影方法。
: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使用35mm,中画幅和大画幅底片摄影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影
: 象的透视与画幅大小无关相机内胶片成像的质量取决于镜头的质量和光学构造,以及光
: 衍射定律。 如果用同样的透视来拍摄一个物体,不同画幅(24×36mm,6×6cm,9×
w*r
44 楼
通俗的说副面的影响就是普通银幕和Imax的区别
l*a
57 楼
太 有学问了,谢谢分享。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转一段
: 35mm,中画幅还是大画幅?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百度文库 点击数:385 更新时间:2011-11-19 15:30:27
: 对于同一尺寸的照片,用35mm底片制作的放大倍率要远大于用大画幅底片制作的放
: 大倍率。因此,大多数摄影者都认为后者的成像要比前者锐利的多。但是,我们的试验
: 结果却证明用35mm底片制作的大幅照片也可以获得同大画幅底片制作的同样锐利的照片
: ,只要你能选择合适的胶片并采用正确的摄影方法。
: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使用35mm,中画幅和大画幅底片摄影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影
: 象的透视与画幅大小无关相机内胶片成像的质量取决于镜头的质量和光学构造,以及光
: 衍射定律。 如果用同样的透视来拍摄一个物体,不同画幅(24×36mm,6×6cm,9×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转一段
: 35mm,中画幅还是大画幅?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百度文库 点击数:385 更新时间:2011-11-19 15:30:27
: 对于同一尺寸的照片,用35mm底片制作的放大倍率要远大于用大画幅底片制作的放
: 大倍率。因此,大多数摄影者都认为后者的成像要比前者锐利的多。但是,我们的试验
: 结果却证明用35mm底片制作的大幅照片也可以获得同大画幅底片制作的同样锐利的照片
: ,只要你能选择合适的胶片并采用正确的摄影方法。
: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使用35mm,中画幅和大画幅底片摄影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影
: 象的透视与画幅大小无关相机内胶片成像的质量取决于镜头的质量和光学构造,以及光
: 衍射定律。 如果用同样的透视来拍摄一个物体,不同画幅(24×36mm,6×6cm,9×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