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 景深这么小?# PhotoGear - 摄影器材
h*6
1 楼
最近也和NSC的0002 IO打了交道。RFE 期间一直在这里潜水,学习很多经验和知识。同
时也看到一些同学说在NSC 0002这里EB1B 遭受了些挫折。这里就简单谈谈我的经验教
训吧。
我的背景,有令人不安的地方。主要有:
1。一般美国学校的工程Ph.D.目前做non-tenure research faculty
2。独立引用:10来篇 50-60。这个真没办法,我这个工程方向,引用低而且杂志IF也
低,发文章也慢。很好的IEEE 的相关期刊影响因子就1.7几。这个是最大的顾虑。
3。还没有任何research grants。投了proposals,没成。
学校出钱,指定美国律师,规定不能自己花钱外面找。学校找的律师就不会提供推荐信
模板之类的,而且强调一定得Reference自己写,不能代写。推荐信准备了近1年,陆续
从美国、法国、瑞典、还有泰国拿到10+推荐信。大部分都是Full professor。这个过
程,真是漫长,硬着头皮上,还要接受被拒绝的感受。还好,大部分比较合作,同意了
,有时候比较拖拉。
我和律师的策略是:引用比其他专业低,就不要highlight,甚至不提,有些弱点由推
荐人的赞美来弥补。比方说,由推荐人说我的工作怎么又影响力,由他们来提供一些
best paper的selection criteria (官方网站上也写的不清楚)。基本上主力是十几封
推荐信。
几个月前file了同时pp。10天左右得到RFE,而且是被这个NSC 2号卡住了。当时心情也
比较慌乱。理由和其他人差不多。符合review和媒体报道,但是不认best paper
awards, contributions,authorship, 和totality internationally outstanding。
同时指出,那个报道只是我的专业member magazine上的,虽然一整篇在报道我的工作
,作者有名有姓,但不是独立媒体报道。而且review也不能直接证明我outstanding。
又说authorship材料不全,没有citation records 提供,要求提供,真是哪壶不开提
哪壶。这个best paper award嘛,也没看到证据说它能证明你internationally
outstanding.
当时立刻就想是不是再多找些引用过我文章的推荐人,包括院士,大力强调我的
contributions. 我记得当时开过一个会,一个院士听完我的presentation,说you are
very smart。于是就动这个心思了。
等平静下来,仔细推敲这个RFE信,感觉出了点门道:
1。NSC的这个IO似乎不仔细看reference letters。我的推荐信里有NSF前director。他
的信里都提到了我的工作在美国主要汽车企业的应用,并且还提了具体实例。结果RFE
说,要证明我的工作是否在工业界有应用。有IEEE的欧洲associate editor,提到怎么
选的审稿人,而且因为我的工作才认可我为专家。结果RFE还是要reviewer selection
criteria。 一个推荐人提到了我的一个best paper award怎么international,怎么
competitive。结果RFE还是要selection criteria。这个和TSC的杀手1172(只注重读
RL)似乎风格迥异。
2。似乎也不怎么看petition letter。我的PL说,我有是Elsevier 出版的期刊的Guest
Editor。结果RFE还说,review outstanding,需要要证据包括editorial position。
我还把reference letter里头强调的东西又复述一遍,感觉他也不怎么看。
3。感觉最强烈的是,他把你提供的证据一条条往6条criteria 上match。对上了,就说
条件满足,但是不outstanding,于是RFE。你claim还是不claim,都一个样。和大蜜蜂
说的完全一致。
因此,我感到想翻身,唯一的方法是挖掘这个所谓的objective documentary evidence
。太同意前面有人关于这个名词解释了,一定要找很多人都认可的事实为证据,而不是
只提供推荐专家的个人意见。比如说,如果要让专家吹,得要一个事实证据,举例说,
有大段引述你工作的文章,你可以针对它来让reference 专家来包装。如果仅仅专家说
他引了你的工作,这是不够的。IO也不仔细看。
我分析了我的例子,虽然有院士(就是那个说我smart的院士)等大牛引了我的文章,
但是我一查,只是说某某某 et al has done... 就一两句话。如果再找这些人使劲说
我对他的工作怎么有指导意义,这个就是在建空中楼阁。没有IO能理解的浅显易懂的证
据,他是不能认可这些推荐信所包装的内容,或者ignore。因此我断然放弃了让院士之
类的给我出更多推荐信的想法。
只好继续挖掘了。首先是这个最弱的citation。我用scholar.google.com和scopus再次
仔细查了自己的引用。发现真的漏掉不少。把两个数据库的结果并在一起,去掉自引,
发现数目比以前有不少提高。然后学校前人经验,强调了好几十个国际单位,遍布10+
国家的研究者在引我的文章和每年citation都在迅速增长。有专门列了表强调有多少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and distinguished scholars,也搞了油灯图。
也和Thompson Reuters上的Engineering citation统计数据作比较,我的平均引用率高
于它列的数据,但是字面上看没有几倍/几十倍的差距。这里我强调了3点:1。同样的
年限的比较:比如我发文章的纪录就5年,那么我也只比较平均5年的 cites/paper。2
。一般数据库查的结果都带自引,所以Thompson Reuters上的统计数据应该包括自引,
我的是独立引用,因此我的结果就突出了。3。强调了我这个领域的特性,所以发文章
慢,文章接受率低,但是又很关键。
我找了我的领域的一个开山祖师爷级别的大牛作对比。当然,他的文章太多了,我不能
直接比。我强调我是几几年开始发文章的,所以也和他从那些年到现在的文章比,而且
只限于我自己的特定领域(那个大牛同时搞多个领域)。 用scopus来一篇篇检索他的
文章,结果意外发现:他的引用和我的非常comparable,而且在相关领域发的文章数量
相差不是非常大。我一篇文章独立引用近20次,如果放在他的publication list里头也
算top 3的。何况scopus是包括自引的,我的可是独立引用啊。于是,立马强调我的
citation在我这个领域里头,以大牛为benchmark,也是非常competitive的。这个真是
个隐含证据,我以前是根本想都不敢想的。
我把这些辛辛苦苦找出来的事实专门列了个文档和数据表格,放在Exhibit里头,并且
用黑体字加粗加上标题。我考虑到IO可能不仔细读PL,而且未必符合老美律师的风格,
我没有把这些东西完全放在PL里头。在PL里,我只是复述Exhibit里的要点和摘取的重
要的话,具体还是让IO看Exhibit好了。
其他证据:
过去4年间获得了4个best paper awards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2个在美国2
个在中国举行(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参与主办) 找来2个organizers,国内的是工程院院
士,提供award selection criteria和会议是多么的国际化。并且信的开头,用粗体加
了标题:关于。。。best paper的信息/ award selection criteria等等。 国内的会
议是连续2次得奖,所以让院士说,这个成绩是 “特别不寻常”。
另外强调这4个best papers 是在过去4年间取得的。表明了我一直在被acclaim。
中文搜寻又意外的找到了关于其中一个best paper所在的会议 在中国国家基金的报道
。文章大加称赞此会议的国际性和高水平性。这可是nsfc.gov.cn 政府网站啊。赶紧附
上。自行翻译。最后忘了公证和签字,看来也不要紧。
美国一个主要汽车制造商的 official media report (有一张我的照片和解释我正在干
什么,我的名字也配图出现了一次);相关消息又被AOL下的汽车消息网站转载(包括
我的照片)。这些都是通过google image 搜索我的照片找出来。以前根本没有想到,
也压根不知道。
分别找了2大美国automakers的经理给我写testimony。Title直接是 Dr....
的研究在。。。公司的应用。其中让一个经理又强调了相关工作在AOL的报道。另外一
个经理强调了结果不仅给该公司北美最大的工厂带来了〉20%的质量提高,而且得了
best paper。这些成绩都在第一次申请的推荐信和PL都有广泛提过。但是你IO不看,那
只好找公司/工厂/研发部门的老美经理直接写testimony了。(感觉真是包装问题)
加了个IEEE associate editor的信。用的语气更强烈些。加了个title: IEEE 审稿者
的选拔要求
专业Member magazine (不是学报)有个学报主编对我一个论文的论述,写了一篇文章
专门介绍我的工作的。第一次申请就提了,但是按照媒体报道处理,结果说不是独立媒
体,不算outstanding。这次把它重新处理了。强调了作者乃是UC Berkeley一个senior
professor,而且是一个重要学报的主编。因此,这不是简单的媒体报道,而是同行大
牛用大篇幅来赞扬我的工作(性质变了)。把报道重新附上并且加了关于报道者背景介
绍。
审稿。这个也真是无语。我的PL使劲说我是一个Elsevier出版杂志的Gue
st Editor,要审阅来自世界各地的稿件。感觉就他根本没看到。怎么办呢?
找来editor-in-chief,请他补写了个appointment letter,日期肯定是dated
before the filing date,说明了我的职责是从国际(尤其欧洲北美)的研究人员那里
征稿、邀请审稿和审稿。又专门加了个Exhibit,让 做了翻分析,我的审稿遍布世界多
少国家,多少研究机构(也做了油灯图),有多少大牛的文章让我审,加上柱状图,说
每年审稿都在增。这里,我把做Guest Editor的选定要审的文章也算了,要从近50篇文
章里,挑十几篇来编一期期刊。总地算起来,在过去4年多,有80+reviews。因此,在
Exhibit和response letter里又强调,the beneficiary 给国际专业期刊审了极其大量
的国际同行文章。
总结一下,感触最深的两点是:
1。要注重硬证据的挖掘和包装。要用显著的字体或者标题图标报你发现的隐藏证据
highlight 出来。不能只放在RL和PL里头。要做好心理准备,IO可能开始不看你那些推
荐信和petition letter,直接就拿你那些Exhibit一条条对criteria。如果真是这样,
那些Exhibit的包装就是我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2。推荐信的使用。我数数,包括RFE,总共有17-18 封信。但是我认为,起关键作用的
就是RFE后来补的那几封,这些都是针对某个/某几个客观事实而展开的论述的,这些事
实一定要旗帜鲜明地放在证据栏里Exhibit。并且用
标题highlight 此信是个证据点,而不是同行泛泛的评论。如果只是找来大牛吹,而没
有一个objective documentary evidence (有证据表明是多人认可的,像大段报道/引
述,best paper),就算推荐人再牛,这个推荐信的作用恐怕不大。
3。如何跟老美律师打交道。老美律师不如中国律师灵活,这是肯定的。我的建议是把
你想强调的证据放在 Exhibit里头,论述也在里头。所有证据做好后,转成pdf 给他/
她打包一股脑发过去。同时,写个文档,6条criteria,每条改用什么证据claim,把要
从证据里头highlighted 的话再搬上来。如果不想claim,明确写不打算claim。 同时
不建议要求律师用自己写的petition/ response letter。自己可以写一封draft,但是
供其参考。律师一般有自己的风格,不希望被破坏。我的老美律师就是这样。她放弃了
我的draft。主要根据我的那个文档(用什么证据和原话引用来claim 什么criteria)
,写了一个比较短的RFE letter,但是我看到我要的内容都在上面。虽然对她一些工作
的不透明度不满,但是关系还是基本融洽的。
最后,我看到我和pictureID同学都在8月下旬提交的EB1B RFE,可能她也是NSC 0002。
当时我还没有注册mitbbs的ID,只能默默地祝福她一切顺利。近一周后,网上状态显示
批准。 第二天律师也确认了。但是,随后我看到pictureID公布了她的结果,还有其他
同学反映的被NSC002 EB1B RFE 被拒的情况。我觉得我有义务把自己的经历和教训贴出
来,供大家参考。
时也看到一些同学说在NSC 0002这里EB1B 遭受了些挫折。这里就简单谈谈我的经验教
训吧。
我的背景,有令人不安的地方。主要有:
1。一般美国学校的工程Ph.D.目前做non-tenure research faculty
2。独立引用:10来篇 50-60。这个真没办法,我这个工程方向,引用低而且杂志IF也
低,发文章也慢。很好的IEEE 的相关期刊影响因子就1.7几。这个是最大的顾虑。
3。还没有任何research grants。投了proposals,没成。
学校出钱,指定美国律师,规定不能自己花钱外面找。学校找的律师就不会提供推荐信
模板之类的,而且强调一定得Reference自己写,不能代写。推荐信准备了近1年,陆续
从美国、法国、瑞典、还有泰国拿到10+推荐信。大部分都是Full professor。这个过
程,真是漫长,硬着头皮上,还要接受被拒绝的感受。还好,大部分比较合作,同意了
,有时候比较拖拉。
我和律师的策略是:引用比其他专业低,就不要highlight,甚至不提,有些弱点由推
荐人的赞美来弥补。比方说,由推荐人说我的工作怎么又影响力,由他们来提供一些
best paper的selection criteria (官方网站上也写的不清楚)。基本上主力是十几封
推荐信。
几个月前file了同时pp。10天左右得到RFE,而且是被这个NSC 2号卡住了。当时心情也
比较慌乱。理由和其他人差不多。符合review和媒体报道,但是不认best paper
awards, contributions,authorship, 和totality internationally outstanding。
同时指出,那个报道只是我的专业member magazine上的,虽然一整篇在报道我的工作
,作者有名有姓,但不是独立媒体报道。而且review也不能直接证明我outstanding。
又说authorship材料不全,没有citation records 提供,要求提供,真是哪壶不开提
哪壶。这个best paper award嘛,也没看到证据说它能证明你internationally
outstanding.
当时立刻就想是不是再多找些引用过我文章的推荐人,包括院士,大力强调我的
contributions. 我记得当时开过一个会,一个院士听完我的presentation,说you are
very smart。于是就动这个心思了。
等平静下来,仔细推敲这个RFE信,感觉出了点门道:
1。NSC的这个IO似乎不仔细看reference letters。我的推荐信里有NSF前director。他
的信里都提到了我的工作在美国主要汽车企业的应用,并且还提了具体实例。结果RFE
说,要证明我的工作是否在工业界有应用。有IEEE的欧洲associate editor,提到怎么
选的审稿人,而且因为我的工作才认可我为专家。结果RFE还是要reviewer selection
criteria。 一个推荐人提到了我的一个best paper award怎么international,怎么
competitive。结果RFE还是要selection criteria。这个和TSC的杀手1172(只注重读
RL)似乎风格迥异。
2。似乎也不怎么看petition letter。我的PL说,我有是Elsevier 出版的期刊的Guest
Editor。结果RFE还说,review outstanding,需要要证据包括editorial position。
我还把reference letter里头强调的东西又复述一遍,感觉他也不怎么看。
3。感觉最强烈的是,他把你提供的证据一条条往6条criteria 上match。对上了,就说
条件满足,但是不outstanding,于是RFE。你claim还是不claim,都一个样。和大蜜蜂
说的完全一致。
因此,我感到想翻身,唯一的方法是挖掘这个所谓的objective documentary evidence
。太同意前面有人关于这个名词解释了,一定要找很多人都认可的事实为证据,而不是
只提供推荐专家的个人意见。比如说,如果要让专家吹,得要一个事实证据,举例说,
有大段引述你工作的文章,你可以针对它来让reference 专家来包装。如果仅仅专家说
他引了你的工作,这是不够的。IO也不仔细看。
我分析了我的例子,虽然有院士(就是那个说我smart的院士)等大牛引了我的文章,
但是我一查,只是说某某某 et al has done... 就一两句话。如果再找这些人使劲说
我对他的工作怎么有指导意义,这个就是在建空中楼阁。没有IO能理解的浅显易懂的证
据,他是不能认可这些推荐信所包装的内容,或者ignore。因此我断然放弃了让院士之
类的给我出更多推荐信的想法。
只好继续挖掘了。首先是这个最弱的citation。我用scholar.google.com和scopus再次
仔细查了自己的引用。发现真的漏掉不少。把两个数据库的结果并在一起,去掉自引,
发现数目比以前有不少提高。然后学校前人经验,强调了好几十个国际单位,遍布10+
国家的研究者在引我的文章和每年citation都在迅速增长。有专门列了表强调有多少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and distinguished scholars,也搞了油灯图。
也和Thompson Reuters上的Engineering citation统计数据作比较,我的平均引用率高
于它列的数据,但是字面上看没有几倍/几十倍的差距。这里我强调了3点:1。同样的
年限的比较:比如我发文章的纪录就5年,那么我也只比较平均5年的 cites/paper。2
。一般数据库查的结果都带自引,所以Thompson Reuters上的统计数据应该包括自引,
我的是独立引用,因此我的结果就突出了。3。强调了我这个领域的特性,所以发文章
慢,文章接受率低,但是又很关键。
我找了我的领域的一个开山祖师爷级别的大牛作对比。当然,他的文章太多了,我不能
直接比。我强调我是几几年开始发文章的,所以也和他从那些年到现在的文章比,而且
只限于我自己的特定领域(那个大牛同时搞多个领域)。 用scopus来一篇篇检索他的
文章,结果意外发现:他的引用和我的非常comparable,而且在相关领域发的文章数量
相差不是非常大。我一篇文章独立引用近20次,如果放在他的publication list里头也
算top 3的。何况scopus是包括自引的,我的可是独立引用啊。于是,立马强调我的
citation在我这个领域里头,以大牛为benchmark,也是非常competitive的。这个真是
个隐含证据,我以前是根本想都不敢想的。
我把这些辛辛苦苦找出来的事实专门列了个文档和数据表格,放在Exhibit里头,并且
用黑体字加粗加上标题。我考虑到IO可能不仔细读PL,而且未必符合老美律师的风格,
我没有把这些东西完全放在PL里头。在PL里,我只是复述Exhibit里的要点和摘取的重
要的话,具体还是让IO看Exhibit好了。
其他证据:
过去4年间获得了4个best paper awards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2个在美国2
个在中国举行(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参与主办) 找来2个organizers,国内的是工程院院
士,提供award selection criteria和会议是多么的国际化。并且信的开头,用粗体加
了标题:关于。。。best paper的信息/ award selection criteria等等。 国内的会
议是连续2次得奖,所以让院士说,这个成绩是 “特别不寻常”。
另外强调这4个best papers 是在过去4年间取得的。表明了我一直在被acclaim。
中文搜寻又意外的找到了关于其中一个best paper所在的会议 在中国国家基金的报道
。文章大加称赞此会议的国际性和高水平性。这可是nsfc.gov.cn 政府网站啊。赶紧附
上。自行翻译。最后忘了公证和签字,看来也不要紧。
美国一个主要汽车制造商的 official media report (有一张我的照片和解释我正在干
什么,我的名字也配图出现了一次);相关消息又被AOL下的汽车消息网站转载(包括
我的照片)。这些都是通过google image 搜索我的照片找出来。以前根本没有想到,
也压根不知道。
分别找了2大美国automakers的经理给我写testimony。Title直接是 Dr....
的研究在。。。公司的应用。其中让一个经理又强调了相关工作在AOL的报道。另外一
个经理强调了结果不仅给该公司北美最大的工厂带来了〉20%的质量提高,而且得了
best paper。这些成绩都在第一次申请的推荐信和PL都有广泛提过。但是你IO不看,那
只好找公司/工厂/研发部门的老美经理直接写testimony了。(感觉真是包装问题)
加了个IEEE associate editor的信。用的语气更强烈些。加了个title: IEEE 审稿者
的选拔要求
专业Member magazine (不是学报)有个学报主编对我一个论文的论述,写了一篇文章
专门介绍我的工作的。第一次申请就提了,但是按照媒体报道处理,结果说不是独立媒
体,不算outstanding。这次把它重新处理了。强调了作者乃是UC Berkeley一个senior
professor,而且是一个重要学报的主编。因此,这不是简单的媒体报道,而是同行大
牛用大篇幅来赞扬我的工作(性质变了)。把报道重新附上并且加了关于报道者背景介
绍。
审稿。这个也真是无语。我的PL使劲说我是一个Elsevier出版杂志的Gue
st Editor,要审阅来自世界各地的稿件。感觉就他根本没看到。怎么办呢?
找来editor-in-chief,请他补写了个appointment letter,日期肯定是dated
before the filing date,说明了我的职责是从国际(尤其欧洲北美)的研究人员那里
征稿、邀请审稿和审稿。又专门加了个Exhibit,让 做了翻分析,我的审稿遍布世界多
少国家,多少研究机构(也做了油灯图),有多少大牛的文章让我审,加上柱状图,说
每年审稿都在增。这里,我把做Guest Editor的选定要审的文章也算了,要从近50篇文
章里,挑十几篇来编一期期刊。总地算起来,在过去4年多,有80+reviews。因此,在
Exhibit和response letter里又强调,the beneficiary 给国际专业期刊审了极其大量
的国际同行文章。
总结一下,感触最深的两点是:
1。要注重硬证据的挖掘和包装。要用显著的字体或者标题图标报你发现的隐藏证据
highlight 出来。不能只放在RL和PL里头。要做好心理准备,IO可能开始不看你那些推
荐信和petition letter,直接就拿你那些Exhibit一条条对criteria。如果真是这样,
那些Exhibit的包装就是我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2。推荐信的使用。我数数,包括RFE,总共有17-18 封信。但是我认为,起关键作用的
就是RFE后来补的那几封,这些都是针对某个/某几个客观事实而展开的论述的,这些事
实一定要旗帜鲜明地放在证据栏里Exhibit。并且用
标题highlight 此信是个证据点,而不是同行泛泛的评论。如果只是找来大牛吹,而没
有一个objective documentary evidence (有证据表明是多人认可的,像大段报道/引
述,best paper),就算推荐人再牛,这个推荐信的作用恐怕不大。
3。如何跟老美律师打交道。老美律师不如中国律师灵活,这是肯定的。我的建议是把
你想强调的证据放在 Exhibit里头,论述也在里头。所有证据做好后,转成pdf 给他/
她打包一股脑发过去。同时,写个文档,6条criteria,每条改用什么证据claim,把要
从证据里头highlighted 的话再搬上来。如果不想claim,明确写不打算claim。 同时
不建议要求律师用自己写的petition/ response letter。自己可以写一封draft,但是
供其参考。律师一般有自己的风格,不希望被破坏。我的老美律师就是这样。她放弃了
我的draft。主要根据我的那个文档(用什么证据和原话引用来claim 什么criteria)
,写了一个比较短的RFE letter,但是我看到我要的内容都在上面。虽然对她一些工作
的不透明度不满,但是关系还是基本融洽的。
最后,我看到我和pictureID同学都在8月下旬提交的EB1B RFE,可能她也是NSC 0002。
当时我还没有注册mitbbs的ID,只能默默地祝福她一切顺利。近一周后,网上状态显示
批准。 第二天律师也确认了。但是,随后我看到pictureID公布了她的结果,还有其他
同学反映的被NSC002 EB1B RFE 被拒的情况。我觉得我有义务把自己的经历和教训贴出
来,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