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g*n
2
旧的不去, 新的不来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伟大的时代就这么结束了。。。
avatar
t*g
3
JO你去扯个PE把他们收了,这辈子就直接billionaire了。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伟大的时代就这么结束了。。。
avatar
s*e
4
ft .. 他们都lose money,不破产都不错了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JO你去扯个PE把他们收了,这辈子就直接billionaire了。
avatar
t*g
5
买下来直接chapter 8然后卖了。他们的patent还是能值不少钱,上次看过一个report
,大体算了一下,大概double 三个月前的市值吧。
关键问题就是把现在那些人开掉要花多少钱。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ft .. 他们都lose money,不破产都不错了
avatar
s*e
6
还有那么多pension,kodak的patent现在都没人买。。。

report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买下来直接chapter 8然后卖了。他们的patent还是能值不少钱,上次看过一个report
: ,大体算了一下,大概double 三个月前的市值吧。
: 关键问题就是把现在那些人开掉要花多少钱。

avatar
m*z
7
数字技术终结胶卷柯达
伊士曼柯达公司Kodak,简称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
曾经的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公司2002年的全球营业额达128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
柯达作为感光行业的王牌品牌,曾经创造出一系列的辉煌成绩,但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和飞速发展的科技使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挑战,柯达也不例外。
首先是来自市场领域的激烈的价格竞争。自加标签(或零售商品牌)将柯达产品的价格压低了40%。在东欧和发展中国家市场上,价格便宜的胶卷也给柯达造成极大的威胁,因为低收入水平的人更注意价格而非品牌和质量。柯达实施了一系列价格反击策略,曾经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但仍无法彻底清除价格战带来的恶劣影响。
柯达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来自数字成像技术对传统成像技术造成的冲击。高昂的成本、笨重的设备、严重的污染是底片与相纸生产和冲印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体积大、不能永久保存、查找困难是使用底片和相纸给人们带来的不便。
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出现,照相技术逐渐告别底片和相纸。一张巴掌大的光盘可存贮成千上万张照片;然后,通过电脑打印机可以直接打印出照片……总之,数字成像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底片和相纸除了部分专业人士外,基本已经无人问津。这场技术革命宣告胶卷行业进入濒死状态。
作为感光技术的龙头老大,柯达在数码照相这一新技术领域并不具备先天的优势,而数字成像技术的普及意味着柯达公司丧失胶卷、相纸所带来的丰厚利润。现在,柯达公司似乎要随着胶卷一起退出人们的生活了。
(综合)
“傻瓜相机”诞生
1877年,照相机已被发明出来,但当时的照相设备极为庞杂,包括一个黑色的大帐篷,一个水箱,一个装着厚厚的玻璃感光板的容器……更复杂的是操作,没有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谁也无法驾驭这个庞然大物。
柯达创始人乔治·伊斯曼第一次接触到照相机时,就忍不住想:照相机能不能做得小一些呢?伊斯曼坚持不懈的追求终于给感光业带来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1886年,小型、轻便“人人都会用”的照相机诞生了,伊斯曼为它起了一个字母不多,但读着响亮的名字:“柯达”。
而在中国,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傻瓜相机”。
温馨家庭回忆
柯达建立品牌忠诚的另一着眼点在于建立清晰而有力的品牌识别。
柯达早期广告多表现有孩子、狗和朋友的家庭场景,而且多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易于拍摄到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人们常可以从电台上收听到“这就是柯达一刻,别让它溜走”、“柯达串起每一刻”,在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中,这些广告语深深刻进了消费者的脑海,使消费者自然而然把享受快乐时光与“柯达”这一名字联系在一起。
世界胶卷之王
柯达公司在很早的时候就考虑到了随着照相机销量的增加,胶卷冲印服务肯定会有大量的需求。于是在大家争相生产“立即自动”相机之时,柯达已将生产能力重点放在了胶卷的生产和冲印上。
果然,柯达的胶卷销量猛增,同时几乎垄断了整个冲印市场。“迷你型”相机上市后,柯达又以同样的方法降低价格,使“人人都买得起”,结果柯达的胶卷、照相机及相关器材的销量扶摇直上,尽管爱克发拼力使出密集式供应的老方法,富士、樱花不惜血本降价,但总敌不过柯达胶卷的销售量。
感光界的霸主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1964年,立即自动相机上市,当年销售750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纪录。
1966年,柯达海外销售额达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当时位于感光界第2的爱克发销量仅及它的l/6。
1990年、1996年,在品牌顾问公司排名的10大品牌中,柯达位居第4,是感光界当之无愧的霸主。
avatar
t*g
8
唉,咱要是早生20年,赶上当年中国国企改制那会,那钱多好赚呀。直接几万人刀买断
,然后就卷铺盖走人了。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还有那么多pension,kodak的patent现在都没人买。。。
:
: report

avatar
t*g
9
Kodak搞CCD其实是最早的,搞大负面高像素曾经是独一家。
当年Canon出的最早的数码,就是给Kodak一个EOS-1n的壳子,装Kodak的芯。
Kodak这公司被数码影像吞没,纯属自作孽不可活。
我看好下一个被自己玩死的老牌是HP,快的话说不定就是这10年的事。

【在 m*z 的大作中提到】
: 数字技术终结胶卷柯达
: 伊士曼柯达公司Kodak,简称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
: 曾经的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公司2002年的全球营业额达128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
: 柯达作为感光行业的王牌品牌,曾经创造出一系列的辉煌成绩,但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和飞速发展的科技使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挑战,柯达也不例外。
: 首先是来自市场领域的激烈的价格竞争。自加标签(或零售商品牌)将柯达产品的价格压低了40%。在东欧和发展中国家市场上,价格便宜的胶卷也给柯达造成极大的威胁,因为低收入水平的人更注意价格而非品牌和质量。柯达实施了一系列价格反击策略,曾经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但仍无法彻底清除价格战带来的恶劣影响。
: 柯达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来自数字成像技术对传统成像技术造成的冲击。高昂的成本、笨重的设备、严重的污染是底片与相纸生产和冲印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体积大、不能永久保存、查找困难是使用底片和相纸给人们带来的不便。
: 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出现,照相技术逐渐告别底片和相纸。一张巴掌大的光盘可存贮成千上万张照片;然后,通过电脑打印机可以直接打印出照片……总之,数字成像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底片和相纸除了部分专业人士外,基本已经无人问津。这场技术革命宣告胶卷行业进入濒死状态。
: 作为感光技术的龙头老大,柯达在数码照相这一新技术领域并不具备先天的优势,而数字成像技术的普及意味着柯达公司丧失胶卷、相纸所带来的丰厚利润。现在,柯达公司似乎要随着胶卷一起退出人们的生活了。
: (综合)
: “傻瓜相机”诞生

avatar
s*e
10
HP主要是boardroom无间道太厉害了。。。 呵呵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Kodak搞CCD其实是最早的,搞大负面高像素曾经是独一家。
: 当年Canon出的最早的数码,就是给Kodak一个EOS-1n的壳子,装Kodak的芯。
: Kodak这公司被数码影像吞没,纯属自作孽不可活。
: 我看好下一个被自己玩死的老牌是HP,快的话说不定就是这10年的事。

avatar
m*o
11
柯达和中国景德镇的瓷器基本是一回事。
日本人都在流水线上产茶具餐具了(现有日本人,后有中国的淄博,佛山等地),景德
镇还在用松木在窑里烧高岭土制成的坯子,这样做生活用瓷成本高的吓人次品还多,最
后只能剩下点市场极其有限的艺术瓷,国有瓷器厂全部倒闭,绝大多数工人失业。
avatar
b*r
12
我家里还有个5年的kodak的傻瓜机,质量挺好,除了电池换了,其他一切正常,照片质
量也不错
没想到就这么没了。唏嘘
avatar
t*a
13
有个12年的2M像素的Kodak...

合作发展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家里还有个5年的kodak的傻瓜机,质量挺好,除了电池换了,其他一切正常,照片质
: 量也不错
: 没想到就这么没了。唏嘘

avatar
S*r
14
DC290?

【在 t*a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个12年的2M像素的Kodak...
:
: 合作发展

avatar
j*h
15
fuji呢?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Kodak搞CCD其实是最早的,搞大负面高像素曾经是独一家。
: 当年Canon出的最早的数码,就是给Kodak一个EOS-1n的壳子,装Kodak的芯。
: Kodak这公司被数码影像吞没,纯属自作孽不可活。
: 我看好下一个被自己玩死的老牌是HP,快的话说不定就是这10年的事。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