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26年,虚构已然成现实(zz)
avatar
26年,虚构已然成现实(zz)# PhotoGear - 摄影器材
z*n
1
不知道SNL里模仿丑化什么名人
需要征得本人同意么?
得签合同么?
如果什么都不要
搓4,5个人
编个段子
JK怎么跟摄制组计划
怎么当场利用小孩子
abc后期怎么讨论剪裁播放
都给他演出来,搞笑夸张丑化这些个小丑
前提是得做的精,不比SNL差
搁的youtube上得红起来
什么色儿的人都觉得好笑
不用打歧视牌
主旨是abc为博眼球
无知无耻还没balls自己说出来,利用小孩儿
我一不学文的家庭妇女
水平不高
牵不了头
有人牵头一定跟着弄!!
avatar
k*g
2
本文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04月10日10 版 作者:水运宪
26年,虚构已然成现实

26年前,老领导嘱咐我写一部《湘西剿匪记》。他是部队转业的高级干部,湘西匪
患就是被他的部队彻底剿除的。他特别感慨那段悲壮辉煌的岁月,一直梦想为自己
的部队树碑立传。我很敬重这样的领导,便义无反顾地去了湘西大山。

7个多月后,我结束体验和采访,专程到老领导家报告心得。

“怎么样?”他关切地望着我,“湘西剿匪已经是30年前的事情了,采访很困难吧
?”

我告诉他,困难有,决心也有。我会写好这部作品,但最好改个书名,别叫《湘西
剿匪记》。

老领导愣了一下,“为什么?”

“虽然过去了30多年,当年的剿匪部队20多岁的人现在才50多。当地土匪现在还活
着的人也遍地都是。”

“这有关系吗?你是担心他们说不像?”

“连您都会说不像。”我认真地望着他的白眉,“而且我不可能写得很像,所以我
心里很不踏实。写出来也不会好看的。”

沉吟了一段时间,老人家问:“那,改个什么名字呢?”我看得出来,他很不情愿
。书桌上放着一个茶叶罐,是台湾出产的“冻顶乌龙”。

“乌龙山,怎么样?”我忽然受到启发,顺口说了一个无中生有的地名,“就叫《
乌龙山剿匪记》,您老的意见呢?”

他回答得很快,“好。这个名字上口,那就这么定了。”

没过几年,老领导病逝。好在他生前读过我的小说,而且多次看过改编的电视连续
剧。

我在那以后调离了原单位,再也没有机会去看望他。听朋友说,老领导早就把《乌
龙山剿匪记》当成自己的杰作,“这不是我写的,可这就是我的作品呢。”既然心
愿已了,至于到底是湘西还是乌龙山,老人家很早就不去较真儿了,“知道乌龙山
是哪儿吗?那就是湘西啊。”

不仅是老领导,后来,湘西的父老乡亲都豪气地自称是乌龙山的人。我听说,湘西
某县县委书记带队赴沿海招商,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你们那个县在哪儿啊
?”县委书记想都没想便反问:“各位看过《乌龙山剿匪记吗》?”下面纷纷回答
看过,“那就好回答了。我们那儿就是乌龙山。”于是满座哗然。

世上很多事情是始料未及的。当年我要改作品名字的初衷,只是为争取一个相对广
阔的创作空间。偶然得到乌龙山三个字之后,我还认真查阅了很多地理资料,没有
发现重复的地名,于是彻底释然。作品也写得极其恣肆无羁。殊不知没过多久,随
着电视连续剧反复热播,“乌龙山”这个莫须有的地名居然名扬天下。据我所知,
湘西的龙山县因为有两个字与此相同,那边的朋友便自诩是道中正脉。县里有个很
长的峡谷,原名“皮渡河”,早些年索性挂牌改成了“乌龙山大峡谷”。20多年来
,湘西老乡十分看好这个虚假地名,当地烟厂出品过乌龙山牌香烟,酒厂也生产过
乌龙山牌苞谷酒。有一家颇有特色的餐饮企业,取名“乌龙山寨”,若干连锁店开
到了省城。门厅正中堂而皇之地刻着一方“乌龙山剿匪记”屏风,把电视剧里的故
事当做文化品牌,生意居然还做得红红火火。

文艺作品中的种种虚构,本是艺术创造,久而久之,一个个落入凡尘,并且衍生出
有鼻有眼、有根有基的若干佐证。虽然觉得啼笑皆非,但我内心深处时不时也颇感
得意。有一次,我陪远方来的亲戚去张家界天子山游览,20出头的女导游指着路边
并不奇诡的小山洞说:“你们一定看过乌龙山剿匪记吧?那我就告诉你们,榜爷就
是在这个洞子里被抓获的。”

《乌龙山剿匪记》剧组的一个成员,20多年后到湘西古城旅游。发现当年剧组所住
的县武装部招待所依然还在,只是已改名为“乌龙山宾馆”。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
演员申军谊当年住过的房间,门口赫然挂着一块招牌——钻山豹旧居。

我还亲历了一件颇为荒诞的事情。那年到湘西某县参加会议,县委书记、宣传部长
陪我们参观旅游景点。旅游局长点了一名熟悉情况的女导游沿途讲解,果然十分生
动。穿过一个山洞时,导游指着对面的悬崖,认真地告诉我们:“上头有几间木屋
子,那就是榜爷的故居。湘西剿匪之前,钻山豹、四丫头他们经常聚集在那里开会
。那里面摆放的全是实物,珍贵得很呢,一般是不对外开放的。”县领导都知道我
,一听她这么说,不免有些尴尬,赶紧打断她说:“莫乱讲,那些人物都是作家编
出来的。哪里有什么榜爷嘛。”没想到导游非常执著,反驳领导说:“这您就不知
道了。那个作家小时候也是从我们这里读书出去的。他们家的祖屋紧挨着榜爷,三
代以前跟榜爷家还有血缘关系呢。”

同行的朋友居然没笑,一双双怀疑的眼睛紧紧盯着我。那阵子我还真有点头皮发麻
的感觉。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