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KonicaMinolta有个M43 43mm f1.4专利
avatar
KonicaMinolta有个M43 43mm f1.4专利# PhotoGear - 摄影器材
m*7
1
教育培训行业现状分析(五)
上一篇文章发布后出现了意料之中的争议与质疑,特别是关于“需求创造论”的内容,
大部分网友都表示难以认可,所以请各位允许我再花一些笔墨作一段补充阐释作为本篇
的开头。有网友拿吃饭的需求和接受培训的需求作对比,其实并不合适,因为需求的性
质并不相同。人不吃饭则无法生存,而人不接受培训可以照样很好地生活下去。根据需
求的性质不同,我大致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作为生命活动保障的需求,是
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就是传统所说的衣食住行,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这几样需求
都是必须的。第二个层次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产生的使人感受到方便
和舒服的需求。举个例子,吃饱饭是第一个层次的需求,而吃美味的饭则是第二个层次
的需求。第二个层次需求的特点是不受文化、观念、信仰所影响,只要社会、经济、科
技发展到一定程度,这种需求就会产生。第三个层次是满足人群观念、意识、信仰的需
求,奢侈品和嗜好品就属于这类需求的产品。这一层次需求的特点是,不一定随着社会
的发展而出现,但会强烈受到社会文化、潮流、价值观的影响,且具有可替代性。再举
例子,使用手机属于第二层次的需求,而使用iphone则是属于第三层次的需求。从例子
中可以看出,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需求是无法受人为控制的,我们只能去生产顺应这
两种需求的产品,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获取胜利。而第三层次的需求则是可以被人为影
响的,甚至是可以被人为“创造”的。最为经典的案例是1951年智威汤逊芝加哥公司为
戴比尔斯公司营销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语,将钻石与坚贞不渝的爱情
联系到了一起,人为放大了钻石的需求,也使得戴比尔斯这家南非钻石商在往后的六十
年中独占鳌头。
对于教育培训业而言,如上一篇文章所分析的,其实包含了教育业和培训业。
教育业属于第二层次需求,但培训业细分领域却属于第三层次的需求。诚如前文所言,
第三层次需求受文化、观念等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属于发达国家且都存在入学测试
制度的日本和美国,前者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发达而后者对该行业的需求小很多。因此
对于属于第三层次需求的培训业,只要能敢于去“创造”别人尚未发掘的需求,就能成
为该细分领域的领航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教育行业老大们其实都是有意或无意地通过
改变社会人群想法观念“创造”或者扩大了培训业的需求,而他们所使用的影响观念“
工具”就是上篇文章所提到过的“逻辑”与“实证”。
我们常常认为教育培训机构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但真实情况却
恰恰相反。“创造”出了需求的公司机构实际上把握住了行业趋势的话语权,利用信息
不对称性,将培训需求导向自己擅长提供的产品。例如学而思成功地营销了“培优”概
念,彻底颠覆了人们以往所认为的优生不需要培训的观念,让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来上补
习班。而从奥数起家的学而思最擅长的便是讲解难度较高的课程,即使是中学课程的教
材也充斥着大量超越了中高考难度的竞赛题,这恰好又能满足成绩优秀学生的口味。再
如学大设计的个性化培训概念便是大家现在普遍接受的“N对1”方案,不断向学员和家
长强调定制服务的重要性,强化学管顾问的作用,弱化教师的影响。而一对一课程最大
的特点本身就是难以量产高素质教师。还如新东方的高考课程,会不断宣扬应试技巧方
法的重要性以及激情励志激发兴趣对于考生的积极作用,而这两方面正是新东方最擅长
的大班课程所能提供的。
看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产生疑问了,这些教育培训机构老大们所“创造”的
需求和开拓的市场都是“非特异性”的,换言之就是其他机构也可以踩着这些大佬们的
肩膀沿着被开发出来的道路分一杯羹。自己辛苦开创的基业却被人轻而易举窃取当然不
是这些培训业开拓者所愿意看到。摆在他们面前去避免上述状况的方法只有两个,要么
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布局和扩张,要么借助已经掌握的话语权强行将该细分领域与自己机
构“特异性”挂钩起来。学大#学大教育#在起始阶段选择了前者,但显然他低估了当今
社会信息流动的速度,大批的模仿者迅速崛起。于是学大不得不重视后一种方案,并成
功推出了“提分快,到学大”这样简单易记的营销口号。虽然这个口号很快也被模仿了
,但消费群体更容易接受先入为主的观念,谁先提出来了,谁就占有优势。相比之下,
学而思#学而思#考虑得更周到一些,从一开始就在学员和家长中建立“学奥数,到学而
思”的观念,当初中发展起来后,就开始迅速转化为“学理科,到学而思”。这些成功
推广的口号都有如下的特点:品牌挂钩、简单易记、合情合理。前两点不用我解释了,
最后一点往往是很多培训机构做不到的。学而思极具战略高度的品牌营销方式令人敬佩
。虽然他将业务领域已经推广到了中学除了史地政外的所有科目,但并不盲目地扩张为
“学全科,到学而思”,这反而增长了学而思营销口号的可信度。甚至在学而思的营销
中,会非常“大气”地向家长和学员推介学英语就去新东方。这种合情合理的营销口号
,会强化“学理科,到学而思”的观念,挤压其他机构的空间。同时众所周知的是,理
科包含了“数、理、化、生”四门课程,而英语只有一门课程,这样的营销绝对不会使
学而思在与新东方的竞争中吃亏,而且还有可能抓住时机在理科课程的掩护下悄悄拿下
英语课程的市场。
将营销口号彻底植入消费者大脑中,仅上述的方法还不够,还需要进行全方位
、重复化、统一性的宣导。这一点上学大等一对一培训机构和学而思等注重网络营销的
机构都做得不错。再以学而思为例,如果你去询问每一个学而思的学员和家长关于该机
构的情况,他们都会整齐划一地告诉你,学而思的教材不错、老师的学历很高。事实上
没有几个家长真正研究过学而思的教材,也没有几个家长能了解所有教师的学历,只是
学而思的论坛、教师、客服、教辅资料都会这样跟学员和家长宣导,听多了也就深信不
疑了。反观新东方的优能中学#新东方#,在这一方面远不如其他同行,既没有长期推广
的简单易记的口号,也没有统一口径的概念营销。如果你去询问优能中学的学员和家长
关于该机构的情况,要么五花八门各说各话,要么还停留在新东方留学培训的印象上。
(这也是我为什么在之前的文章中都没有去谈及优能中学的原因,因为它还没有形成完
善的模式,主要依靠新东方大品牌的影响力和相对靠谱的师资做大起来。此处先不细讲
,带到后系列分析。)
营销口号如果能实事求是,那么这样的商业策略行为倒也无可厚非。但在如今
教育培训业的激烈竞争压力下,能做到不虚假宣传的机构少之又少。看到这里,读者又
会有个疑问,上文提到有效的营销需要做到合情合理才能让人信服,那么培训机构的虚
假宣传又是如何让消费者相信的呢。请大家关注系列文章的下一篇。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