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E-M5这款sensor的工艺素质比D7000强
avatar
w*e
2
必须的。
avatar
e*n
3
"Notes:
D600 data is preliminary and incomplete."
avatar
x*c
4
d800的dr太bt了。。。
avatar
R*a
5
另外一个角度说,DXOMark曲线是正确的,和这个网站Match。
但是DXOMark的绝对数字比较离谱,动不动就14档还多了,
所以DXO的数字只能自己网站和自己网站比,不能横向比,不能和胶片比

【在 x****c 的大作中提到】
: d800的dr太bt了。。。
avatar
R*a
7
瞎猜,低感非base ISO的整数倍的ISO不是提高ADC放大率实现的,
而是用相对应的整数倍ISO数码放大实现的。

【在 q*z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些图有意思,为啥C家的sensor都是好多弯.S家sensor很平呢?
avatar
q*z
8
按他的图,C的相机一定要用整数倍,DR才好一些.
否则用ISO 125,DR比ISO200还要低.
这不是把auto ISO给费了.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瞎猜,低感非base ISO的整数倍的ISO不是提高ADC放大率实现的,
: 而是用相对应的整数倍ISO数码放大实现的。

avatar
R*a
9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D700(DX)和D700之间差0.8 stop
D800(DX)和D800之间差0.8-1.0 stop
假设这个规律能够扩展,
那么目前e-m5比D7000高0.5 stop
aps-c和m43之间面积差别能再提高0.5 stop
那么e-m5的aps-c版将比D7000高整整一个stop
FF版将比D800高0.5 stop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home.comcast.net/~NikonD70/Charts/PDR.htm#Ideal_CX,OMD%2
: 明显DR受到幅面限制了,在低感下溢出早,但是非最低ISO的时候强于D7000
: http://home.comcast.net/~NikonD70/Charts/PDR.htm#Ideal_CX,OMD%2
: D600 dr和D800e一样,但是为啥D600从ISO400起?

avatar
d*6
10
D800(DX)和D800差1.0stop
我不太理解
DR是一个强度量,
为什么把一幅图裁掉一部分,DR就下降了,这个不符合常识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 D700(DX)和D700之间差0.8 stop
: D800(DX)和D800之间差0.8-1.0 stop
: 假设这个规律能够扩展,
: 那么目前e-m5比D7000高0.5 stop
: aps-c和m43之间面积差别能再提高0.5 stop
: 那么e-m5的aps-c版将比D7000高整整一个stop
: FF版将比D800高0.5 stop

avatar
q*z
11
这个他的介绍里有解释.按他的计算方法,如果给出ptc曲线,可以推算各幅面的DR.可是好
像没有给出PTC的曲线,只有结论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 D700(DX)和D700之间差0.8 stop
: D800(DX)和D800之间差0.8-1.0 stop
: 假设这个规律能够扩展,
: 那么目前e-m5比D7000高0.5 stop
: aps-c和m43之间面积差别能再提高0.5 stop
: 那么e-m5的aps-c版将比D7000高整整一个stop
: FF版将比D800高0.5 stop

avatar
R*a
12
这个(DX)看起来是实测,不是推算。
后面那个是介绍推算的方法,Ideal DX和Ideal FX就是正好差1.5 stop,
符合面积比,但是他说实际上按照面积比推算的话差的太远,所以他又给
了一个推算算法,说按照这个算法和实际比的话,比实际略微差一点儿,可以接受了。
所以从这段话看来,他曲线里面的是实测

是好

【在 q*z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他的介绍里有解释.按他的计算方法,如果给出ptc曲线,可以推算各幅面的DR.可是好
: 像没有给出PTC的曲线,只有结论

avatar
q*z
13
他的测试方法,都是取中心图,已经决定了DX和FX可以从一套图里推出来.
他的说明是解释了怎样从fx的ptc里截出dx的dr值.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DX)看起来是实测,不是推算。
: 后面那个是介绍推算的方法,Ideal DX和Ideal FX就是正好差1.5 stop,
: 符合面积比,但是他说实际上按照面积比推算的话差的太远,所以他又给
: 了一个推算算法,说按照这个算法和实际比的话,比实际略微差一点儿,可以接受了。
: 所以从这段话看来,他曲线里面的是实测
:
: 是好

avatar
x*c
14
从这个网站看,基本除了D800/E,其他几台FF机的dr都在一个水平线上的。
avatar
b*n
15
D600被你无视了。

【在 x****c 的大作中提到】
: 从这个网站看,基本除了D800/E,其他几台FF机的dr都在一个水平线上的。
avatar
R*a
16
还可以看出来sony sensor的主要dr优势在低感。
高感上D800和D4, 1Dx, 5D3,甚至老D3s都是一个水平线

【在 x****c 的大作中提到】
: 从这个网站看,基本除了D800/E,其他几台FF机的dr都在一个水平线上的。
avatar
x*c
17
这个会有误解
应该说高感下的dr,这些都是一水平线上的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还可以看出来sony sensor的主要dr优势在低感。
: 高感上D800和D4, 1Dx, 5D3,甚至老D3s都是一个水平线

avatar
q*z
18
这不是很好,其实低感好才是真的好.高感是为了应急.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还可以看出来sony sensor的主要dr优势在低感。
: 高感上D800和D4, 1Dx, 5D3,甚至老D3s都是一个水平线

avatar
b*n
19
具体说是iso800以上大家趋于一致。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还可以看出来sony sensor的主要dr优势在低感。
: 高感上D800和D4, 1Dx, 5D3,甚至老D3s都是一个水平线

avatar
R*a
20
另外,比较了一下D7000和D800,低感DR截断并没有发生,
说明e-m5的低感dr截断不是幅面造成的,那么我猜测是14 bit adc vs 12 bit adc?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home.comcast.net/~NikonD70/Charts/PDR.htm#Ideal_CX,OMD%2
: 明显DR受到幅面限制了,在低感下溢出早,但是非最低ISO的时候强于D7000
: http://home.comcast.net/~NikonD70/Charts/PDR.htm#Ideal_CX,OMD%2
: D600 dr和D800e一样,但是为啥D600从ISO400起?

avatar
b*n
21
佳能的全副机器曲线怎么这么诡异的?有专家出来解释下这种波浪式的DR变化成因是啥
吗?
avatar
R*a
22
往前翻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佳能的全副机器曲线怎么这么诡异的?有专家出来解释下这种波浪式的DR变化成因是啥
: 吗?

avatar
x*c
23
iso400以下没有,其他机器的差别就是在这个区间
不无视还能咋地?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D600被你无视了。
avatar
R*a
24
比较D7000和D800,倒是真接近理想值的1.5 stop差别。

【在 q*z 的大作中提到】
: 他的测试方法,都是取中心图,已经决定了DX和FX可以从一套图里推出来.
: 他的说明是解释了怎样从fx的ptc里截出dx的dr值.

avatar
R*a
25
他曲线肯定考虑了缩图效应。
缩图以后,多像素合并,SNR提高

【在 d*********6 的大作中提到】
: D800(DX)和D800差1.0stop
: 我不太理解
: DR是一个强度量,
: 为什么把一幅图裁掉一部分,DR就下降了,这个不符合常识

avatar
R*a
26
5R DR相对5N提高接近一档。说明5R和e-m5的感光器是同代的。
符合我的推测。
另外,5R也是低感截断了,也许是12 bit ADC的限制?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 D700(DX)和D700之间差0.8 stop
: D800(DX)和D800之间差0.8-1.0 stop
: 假设这个规律能够扩展,
: 那么目前e-m5比D7000高0.5 stop
: aps-c和m43之间面积差别能再提高0.5 stop
: 那么e-m5的aps-c版将比D7000高整整一个stop
: FF版将比D800高0.5 stop

avatar
b*n
27
和D800(e)的曲线吻合成这样,难道低于400的时候还能来个跳水啊。

【在 x****c 的大作中提到】
: iso400以下没有,其他机器的差别就是在这个区间
: 不无视还能咋地?

avatar
R*a
28
其他几个FF和D800的曲线也是这个吻合度啊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和D800(e)的曲线吻合成这样,难道低于400的时候还能来个跳水啊。
avatar
x*c
29
这个低感也差太远了,3,4个ev啊。
有这么bt么?
avatar
b*n
30
800以上也只能说接近啊,400-800之间差别明显啊,只有D600是一直吻合。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其他几个FF和D800的曲线也是这个吻合度啊
avatar
R*a
31
5D3 vs D800?
似乎有这么变态

【在 x****c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低感也差太远了,3,4个ev啊。
: 有这么bt么?

avatar
b*n
32
低感下RX100的DR都和5D3差不多了。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5D3 vs D800?
: 似乎有这么变态

avatar
R*a
33
这里有和DXO不一致的地方
http://home.comcast.net/~NikonD70/Charts/PDR.htm#EOS%2010D,EOS%
在这段曲线里面,50D效果最好,7D和40D是接近的。
但是DXOmark里面,7D高感DR是和50D接近。
从逻辑上这里我相信dxomark,如果50D是佳能最强残副感光器,这款感光器也不会
就生存了半年就被换成7D的。之前其他感光器都生存了1.5年,7D同志生存了长达3年
avatar
R*a
34
http://home.comcast.net/~NikonD70/Charts/PDR.htm#D300s,D7000,D9
这个和DXO一致,D90真神机也。
难道D90和D300s不是同一块IMX038?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这里有和DXO不一致的地方
: http://home.comcast.net/~NikonD70/Charts/PDR.htm#EOS%2010D,EOS%
: 在这段曲线里面,50D效果最好,7D和40D是接近的。
: 但是DXOmark里面,7D高感DR是和50D接近。
: 从逻辑上这里我相信dxomark,如果50D是佳能最强残副感光器,这款感光器也不会
: 就生存了半年就被换成7D的。之前其他感光器都生存了1.5年,7D同志生存了长达3年

avatar
R*a
35
confirmed
http://home.comcast.net/~nikond70/Charts/RN_e.htm#EOS%205D%20Ma
Flat spots on either side of a full ISO indicate digital gain that is
present for some Canon models.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瞎猜,低感非base ISO的整数倍的ISO不是提高ADC放大率实现的,
: 而是用相对应的整数倍ISO数码放大实现的。

avatar
R*a
36
http://home.comcast.net/~nikond70/Charts/RN_ADU.htm
D7000 ADC很强悍啊,基本没有引入noise
Jagged curves, like the D3S show evidence of a separate amplifier for
intermediate ISO.
Straight curves, like the D7000, show evidence of being dominated by
photosite read noise.
Curved curves, like the D90, show evidence of being dominated by ADC read
noise.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confirmed
: http://home.comcast.net/~nikond70/Charts/RN_e.htm#EOS%205D%20Ma
: Flat spots on either side of a full ISO indicate digital gain that is
: present for some Canon models.

avatar
a*e
37
不知道这帮家伙在暗部是怎么处理本底的
C+的暗部经常是带状的,似乎ADC的一致性不好?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home.comcast.net/~nikond70/Charts/RN_ADU.htm
: D7000 ADC很强悍啊,基本没有引入noise
: Jagged curves, like the D3S show evidence of a separate amplifier for
: intermediate ISO.
: Straight curves, like the D7000, show evidence of being dominated by
: photosite read noise.
: Curved curves, like the D90, show evidence of being dominated by ADC read
: noise.

avatar
R*a
38
这里面说感光器上有optical black像素,
完全黑掉的半透镜,这些黑像素的读取值作为附近像素的本底参考
这也是为啥有效像素和总像素不一样的原因之一吧。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不知道这帮家伙在暗部是怎么处理本底的
: C+的暗部经常是带状的,似乎ADC的一致性不好?

avatar
a*e
39
这种做法就是有些点得算法补了,不过关系不大
有效像素怎么记得适合封装安装方便有关?
可能记错了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这里面说感光器上有optical black像素,
: 完全黑掉的半透镜,这些黑像素的读取值作为附近像素的本底参考
: 这也是为啥有效像素和总像素不一样的原因之一吧。

avatar
R*a
40
optical black像素就是在外圈啊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种做法就是有些点得算法补了,不过关系不大
: 有效像素怎么记得适合封装安装方便有关?
: 可能记错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