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zz 来自人人网曹原# PhotoGear - 摄影器材
b*3
1
由于最近胶片市场低迷,决定写篇器材文,而且是以后慢慢更新补充的,写到哪是哪,
想起啥写啥
注,如果是别人写过的我就不重复了,尽量写一些不那么普及的。可以转载可以转发,
也可以不注明出处,就算有人非要盗用我的文章我也不在乎,因为这文只在校内更新,
真有心思看的人,最终会找到这里的。理论上(注意是理论上,我才没那么多闲工夫)
如果我一直写下去,以我过去五年阅读过的摄影器材文献,写一书架的长度都不难。
所以真正的学富五车,敢于直面盗文者。。。哼
从今天开始,我决定每次更新都变粗体方便阅读,请拉到最下边
。。。。
老镜头有老镜头的缺点,我在极热极冷极湿极干的地方都曾遇到过老头罢工的问题,那
些夏天就开胶冬天就恢复的三片胶合镜组都算好的,有些年代太久远或者稍微劣质一点
的镜头一旦出了问题将会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在选择新老头这件事上一定要结合自己
的需求。
哈苏的镜头群里CF80,FLE distagon50 sonnar150都很不错,但是你可以以将近哈苏三
分之二的价格去买玛米亚RZ67得到同样的效果,如果你买了玛米亚的测光顶,你还能实
现哈苏500系列不能实现的AE,虽说从镜头评分来看玛米亚略逊哈苏一丢丢,但是玛米
亚是6x7画幅,哈苏是6x6,这下就平衡了。
我曾挺很多人吹捧某些PS机或者旁轴机是多么适合扫街,在我看来,135相机里最方便
扫街的永远是yashica T4 super或称作yashica T5,而120里最适合扫街的永远是禄来
,两者共同特点是在各自的竞争对手里,同时拥有腰平取景和相对安静的快门,
yashica还应该是唯一一个可以自动对焦并且有腰平的小PS机,而禄来还有个优势,拿
着它拍照会让路人觉得你是个艺术家而不是偷拍陌生妹子裙底的猥琐男
奥巴XA4的画质其实不比GR1差,差的只是XA4是个估焦的货,不过便宜好多
Minox 35的画质其实不比老莱卡任何一个35 3.5或者35 2.8差,差的也是因为估焦,不
过便宜好多
富士是个很屌的公司,但有着相当不靠谱的质检部门,还记得第一批X100镜头里有脏东
西的问题吗?这事其实是富士老传统了,当年富士同一批fujinon W 150镜头里,曾经
出现一颗中心分辨率飙到85线的神镜,然后出现一颗还不到40线的残次品,也就是说富
士有着相当牛逼的光学设计和相当牛逼的理论光学水准,至于理论上的能不能成为现实
,就只能看人品了。当然富士不算最差的,同为日本的congo公司,压根儿就没有质检
部门。
Kowa是个相当牛逼的光学公司,当年自己的66系统与哈苏竞争的时候曾一度超越蔡司。
当然蔡司是不可能被超越的,一定是他们打开的方式不对。不过人家kowa现在接商单了
,不走民用路线,
禄来的6片3.5确实修正了边缘成像,而不是所谓的为了降低成本。而禄来上用的头像场
不大也是众所周知,它不像哈苏镜头那样告诉你6x6其实可以覆盖6x7甚至7x7,所以大
部分禄来四个角的成像也确实都掉得很厉害,所以这次修正的意义其实还是挺大的。注
:机身号2753002之后配有蔡司头的3.5f是六片设计,机身号在2299547之后配有施耐德
头的3.5f也是六片设计,而所有的3.5E3都是6片设计。这也是我认为最值得买的禄来,
实用价值大于2.8f
玛米亚的645系统里有80 1.9这样的大光圈标头,35 3.5这样的大光圈大广角,也有AE
顶,虽说画质一般,但价格也就是contax系统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
Pentax 645N的自动对焦速度其实不差,比contax还好,实际感受,用小广角定焦时的
对焦速度和F80用变焦镜时的对焦速度差不多。
富士GF670的线路板是外露的,有那钱足够买一个马7加65头,或者加80头然后省出两三
百刀去买胶卷。
Symmar convertible的画质很差,很差很差,但是symmar-S的画质却很牛,如果风光居
多的话,其实都没必要买apo symmar,值得注意的是apo symmar L用的是环保玻璃,所
以其实画质还不如apo symmar。
用两件事向你证明老头为什么比新头好。
第一是大概从70年代末一直到90年代初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有能力生产顶级光学玻璃的
国家陆陆续续通过了一系列限制镜头生产用料的环保法,所以大多数公司不得不在配料
和光学设计方面进行改变,有些时候甚至需要从头开始。而到目前为止,他们依然没有
找到既环保又能达到之前光学水准的配方。
第二是在小日本儿进军相机产业并且迅速发展之前,这个产业属于英法德,其实这很容
易解释,法先生发明了摄影,英先生改进了摄影,德先生更不用说,丫姓蔡。所以在小
日本搀乱之前,这哥仨一直在比拼技术的路上厮杀,从来就没考虑过制造成本这种脑残
问题。但小日本一搅合,哥仨发现卧槽要破产了。于是也跟着一起降成本。差距有多大
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代镜头里以高分辨率著称的super symmar HM的中心分辨率最
高可以达到90线,但你知道比HM早生产了60年的老dagor分辨率是多少么?如果找到成
色好的,你可以得到350线。而如果你有幸找到比dagor又老了30年的不开胶不起雾没有
任何拆修史的apo collinear, 你甚至可以拿到450线。所以说句很伤心的事实,基本上
1950年以前,人类已经把光学水平拉到了足够用的水平了,这之后,那些公司办过的正
事儿也就是降低一下成本。
好多人一听我玩大画幅,都会大喊哇塞好有钱,其实大幅才便宜呢,本屌绝对是因为穷
才玩大幅。
我随便给你们举几个例子。
一台后期禄来3.5f完美成色至少要1200刀,一颗xenotar 135 3.5要600刀,加上一个格
拉菲crown带旁轴取景机身150刀,加上找师傅给你清理矫正取景器可以配合135镜头使
用,大概需要50刀,加上两个grafmatic六连发和装片暗袋100刀,一共是900刀,省出
来300刀买胶片,假设是拍黑白,假设你在物价算是比较贵的某地以1.5刀一张的价格拍
,这钱能买200张胶片。
你获得比禄来更好的画质,更浅的景深,还可换其它头,还能稍微移点轴。
一台哈苏501cm加CFI FLE 50好成色是1400刀,因为FLE修正了近距离对焦,那我就找个
也修正了近距离对焦成像的绿圈grandagon N来对比。也就是400刀上下
就是沉了点。。。
Bronica是个不被国人认可的好机器,特别是EC-TL,带A档,尼康头也行,关键是便宜
啊,同样带自动曝光的哈苏203,各位自己查一下价格就知道了。
当然bronica里也有不值的破玩意儿,比如那个傻逼RF645,又贵又容易坏。
想玩617,不如玩45,然后买个dayi617后背
当年所谓那些顶级器材文都是扯淡,真正拿45干活的没人会买林哈夫,不管是操控还是
重量,toyo horseman wista都比它好,45木机我首推沙木尼,真的是比一台5d2机身还
轻,金属双轨首推wista sp,单轨首推sinar norma,反正真正干活拍片子,跟林哈夫
那金属疙瘩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装逼倒还可以。
apo lanthar被人们描述为,“永远带着下午四五点钟的暖调的顶级镜头”,其实就是
这头偏色,不可逆转的偏色,实际画质,我说句恶心的,细节保留也就是尼康水平,锐
度还不如尼康。
如果你真想试试apo lanthar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很简单,买个apo skopar就行了,同
样都是5片heliar设计,都用了镧系玻璃,同一时代生产,只不过AS是放大头,AL是摄
影头,而且当年AS的售价其实比AL还贵。现在却基本白菜,没人要。。。
那么有人肯定会问,AL如果不是最顶级的大幅标头,谁是呢?
apo sironar s可以算一个,比apo sironar s好的也有,叫apo germinar W,还必须是
带快门的版本,因为不带快门的是制版头,带快门的才是摄影头,不过你买不到,150
全中国就一颗,在我叔叔手里,240全中国也是就一颗,在我手里,比apo germinar W
还好的有没有呢?也有,叫Apo EL nikkor, 8片6组,其中两片萤石,好成色的210可
以卖到5000刀,我说的是二手。单纯求顶级画质的话,这颗apo el nikkor才是真正的
终点
当然啦,这些都太贵,便宜的有没有呢?有,fujinon A这个系列的镜头,和apo
sironar s放在一起作对比你肉眼根本看不出区别,前提是你人品得好,因为上面提到
了,富士有着世界上最好的光学设计部门和世界上最烂的质检部门,至于你花的钱能不
能买到“所谓和apoi sironar s对比看不出区别”的质量的fujinon镜头,完全看人品
,我再说一遍,买富士,就是完全看人品。
施耐德有颗很牛的头是xenotar 150 2.8,这头少见,奇贵。告诉大家个代替品是
komura 152 2.8,画质大概是xenotar的百分之七十,不过对得起xenotar四分之一的价
格。
潘太康是有德味的,比小日本的有德味,小日本也有有德味的,比如美能达和宾得
接下来的更新里会有一些其它器材介绍的链接出现,我选择这些是因为他们当中大部分
信息都是正确的,所谓大部分的意思就是大部分,而不是完全正确,所以如果和我说的
有任何出入,以我为准,因为你这辈子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再遇见一个比曹基还打破沙锅
问到底的强迫症器材党了,so。。。trust him。
关于爱展能28-70mm F2.6-2.8和tokina 28-70 F2.6这两颗头到底有没有血缘关系,设
计是否一样,下边链接的解释是正确的,http://nikonglass.blogspot.com.au/2009/11/tokina-at-x-pro-28-70mm-f26-28.html#!/2009/11/tokina-at-x-pro-28-70mm-f26-28.html

这个链接里关于禄来的版本描述基本正确,关于禄来以后我还会写,如果我写的跟这个
链接不一样,以我为准。
http://www.antiquecameras.net/home/rolleiflex.html

查价格可以到这个网站http://collectiblend.com/Cameras/

关于哈苏c和cm的区别解释http://www.flickr.com/groups/hasselblad/discuss/72157611563148010/

不同快门的镜头版口径http://www.largeformatphotography.info/lensboard_hole_sizes.html

这是一个网络上流传最广的中大画幅分辨率测试表格,可参考不可全信,因为测试方法
有不严谨的地方http://www.hevanet.com/cperez/MF_testing.html

还算比较多的大光圈镜头奇葩集合,看从网没见过世面的屌丝们一张蔡司f0.33的图传
了那么多遍真是好可怜,赏个链接给你们继续吹牛逼用http://www.dg77.net/photo/tech/fastex.htm

全美最好的黑白冲洗店http://www.mvlabs.com/

网上最完整的关于宝丽来各个机型版本的区别介绍http://www.rwhirled.com/landlist/landdcam.htm

他家订制的木头机很棒http://www.raymentkirbycameras.co.uk/hand-built-cameras/5x4-field-camera.html

网上你能找到的最完整的的lens database,如果你看到个镜头但这上边没有再来找我http://www.allenrumme.com/lensdb/DBIntro-1.html

aero ektar的镜头版购买http://lommen9.home.xs4all.nl/orderform/shopping%20site/paypal.html

大画幅制造公司和小作坊和个人http://home.online.no/~gjon/camerabuilders.htm

网络上比较完整的M42镜头介绍http://dcbbs.zol.com.cn/64/1061_630052.html
plaubel makina上那颗nikkor头的的画质很烂,而且维修费用很高,不值得买
plaubel veriwide上边配的那颗SA47 8也是其烂无比
简单来说,就是plaubel这个牌子我们大可以忽略掉了。
mpp micro techincal 是英国人仿造的林哈夫,各方面都和林哈夫很相似,以实用为目
的,建议不要买,以收藏为目的,建议搞全套,因为已经很难遇见了
另外mpp的micro press其实就是speed graphic的翻版,连后边的焦平面快门都是从
graflex直接买的。
其实除了speed graphic,也有其它焦平面快门的大幅机器,比如超大画幅的mentor,
还有林哈夫也曾经生产可选的焦平面快门配件,不过这个配件曹基也只见过一次,太
rare,不用想了。还有一些更早期的,到现在基本都已经坏差不多了,没坏你也舍不得
用。
Microflex上的taylor头画质不比禄来差,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和禄来画质抗衡的双反
尼康FM的用料比FM2好,而FM2又比FM3a好
早期ebc镀膜只是层数多,但质量不敢恭维,这点富士不如宾得厚道,当然后来ebc确实
比smc牛了,甚至比ghostless smc还牛
已经因为排线问题而坏掉的Minilux或cm是不值得购买的,因为再换一个排线加上你买
机器时这几十刀已经足够去买一个好的了。
Ricoh r1又称作rollei prego micron的镜头是非常不错的,值得推荐,另外一个值得
推荐的广角ps机是minolta p’s又称作minolta freedom vista又称作minolta riva
panorama,这机器的镜头是五片五组,在小相机里算是罕见的了。
大家都知道TC-1是好机器,不知道TC-1的前身其实是minolta AF-C,AFC有着6片6组(
好像是6片5组)的高级镜头,除了全自动算是缺点以外,其实画质不比其它小相机差。
美能达7Sii经过我本人的验证,镜头确实和莱卡的summicron-C 40 2有着一定的血缘关
系。但两者是在不同的质量检测标准下生产的,所以这个血缘关系问题全当是心理安慰
,别太当真,不过7s2本身画质是不错的
八妹的画质其实相当呵呵,一点买的必要都没有,六枚其实也很一般,有那价钱可以搞
一整套康泰时了,真正值得玩的是七妹,那传说中的随机扭曲散景真不是盖的,历史上
很难找出第二个这样散景不规则扭曲的镜头,注意是很难找不是完全没有,比如
kinoptik的某300mm就也可以做到。在810上做到。。。
Hexar af上的352和八妹的设计蓝本都来源于nikkor W 35 1.8这事也是真的,而且三者
当中,尼康最好,巧思次之,八妹最烂。。。
Petzval这个结构有很多家生产,鄙人认为最好的是福伦达的petzval,然后是hermagis
,跟褐马鸡在一个水平上的是dallmeyer,darlot有好有坏,跟质量控制有关。
个人认为人像最好的两个并列是cooke 3.1柔焦和heliar 3.5版本,前者灰阶更美一些
,后者分辨率更高一点。其次是pinkham smith和nicola perscheid并列,再后边是
wollensak verito,但verito的柔焦能力确实比较牛,这一点和hermagis有一拼了
说到柔焦,imagon和富士sf这种屌丝头就不用考虑了,靠在光圈上打眼这种低劣手段柔
焦是经不起放大的,完全没有意义,典型的拍多大就只能多大,一放大就完蛋。
推荐几个小机器,fuji dl mini,pentax espio mini,奥巴u2,xa。
说一说45大光圈镜头的选择,大家都知道的xenotar 135和150,planar的135,
然后还有F2.5的aero ektar,蔡司出过F2.7 165mm的tessar,施耐德出过F3.5的135和
150xenar, heliar同样也有F3.5,cooke的X系列也是F2.5大光圈,但这个大光圈基于
triplet设计,边缘修正一般,aero ektar是双高斯变形,还有之前提到的komura 152
2.8和3.5,莱卡有个放大机上用的头,叫hektor,150和200两个焦段都可以覆盖45,150
是勉强覆盖,dallmeyer的pentac是F2.9,而且是heliar设计,8寸的可以覆盖5x7,少
量petzval也设计出F2.9的,如果这些都不够,可以去找flour ektar 111mm F1.5,如
果F1.5还满足不了,那最屌的大概是fujinon的145mm F1.2,是的你没看错,F1.2覆盖
4x5,真正的对焦对到眼睫毛上,瞳孔就被虚化了。
45广角里素质异常好的biogon 75卖得太贵,不过不要紧,有解决方案,pacific
optical的75 4.5其实就是biogon的翻版,pacific optical还有其它翻版,比如他家的
150 2.8其实就是xenotar结构。可惜这两头没快门,比较靠谱的办法是买个 speed
graphic。
买镜头时,画幅越大,就越要考虑有没有合适的快门,有些头确实很好,但口径太大的
根本没法用
说说mamiya 7,实在是个好机器,7和72区别不大,最主要的区别是2代有多重曝光,这
个其实还挺重要的,曹基本人手欠忘了摘镜头盖而浪费的胶片也着实不少。7系这几个
镜头应该是中福系统里的顶级了,阿尔帕那几个广角出来之前,马7稳坐分辨率一哥位
置好多年。如果说有什么确定的话,其实最主要还是遮光罩设计脑残,摘镜头盖特别不
方便。
关于木头机,是这样,首先迪尔多夫和wisner贵有它贵的道理,好木料是不会变形的,
但这要几十年之后才能看出来,所以号称不会变形的ebony卖得那么贵,注意只是号称
,真正会不会变,40年以后见分晓,可是你仔细想想,这是张空头支票啊,40年以后你
在哪?在做啥?还玩45么?所以我这里不是给于翔做广告,我也知道沙木尼不可能撑40
年,但问题在于,你玩个七八年以后玩坏了,再买个新的不就行了。
有这样一个传说,说太冷的地方,只能带木头机,因为金属机很多零件可能会冻住。这
个曹基本人验证之后的结论是。。。扯鸡巴淡,一个是丫从来就没冻住过,二是就算真
的到了南北极那种极寒的地方确实会冻住,请问你真的要去南极拍大幅么?
今天更新的第一句:其实玩器材
最烧钱的,是发烧和退烧这个过程
其实老镜头个体差异非常大,有人告诉你collinear的分辨率很高,那是他的那颗高,
你买的那个就不一定了,就算没拆修,就算你的那颗外观成色比他的还好也没用,有时
候镜头里一些很微小的误差都可以造成很严重的问题,所以买老器材,鉴定的唯一标准
是先拿过来试用一天,买个测试卡,拍一张样片看看,如果不是特别高的要求,比如超
大画幅的镜头分辨率本来也就不高,可以用单电检测。。。
dagor的历史大概分为早期柏林狗,美产普通狗,美产金圈狗,美产金点狗(极少见)
,瑞士产金点狗,和施耐德convertible dagor。
柏林产分为早期6.8,7.7和9三个版本,光圈越小像场越大,质量也越好
美产写着AM代表american,开始有单膜,早期没镀金,后期开始加金圈,高端大气上档
次,然后有极少数是金点
后来dagor的生产权被施耐德买走,施耐德发现卧槽这货质量太牛逼,自己作坊的水平
达不到,于是委托瑞士kern生产,注意为什么是kern,因为丫生产电影头,同时也供货
阿尔帕,更高端大气上档次。
再后来施耐德自己做过一小批双焦的,质量不尽人意。
这件事告诉我们,施耐德制造水平其实相当一般,永远活在蔡司的阴影里。
hugo meyer做过几个不同版本的plasmat多焦镜头,duppel 或者double plasmat是自己
独立为一个三焦,staz plasmat一般都是一买一盒,给一个快门和好几个镜组自己随意
组合,而doppel aristrostigmat是更复杂的8片2组结构,实际使用来看,跟6片没区别
,曹基那个全中国唯一一颗186版现在还气泡了,所以大家可以断了找这头的念想了。
蔡司的几个结构,protar,tessar等等其实很多公司都做过,最好的是e krauss,然后
是福伦达(注意这个很少有人知道,福伦达曾经做过蔡司的protar,而且是骚到爆的小
转轮,质量很高),再然后是CZJ自己做的,ROSS的也还行,最后最差的是博士伦的。
说到protar,国内很多人都在追捧的是CZJ或者E-Krauss的1818,但实际上,你以为最
好的protar真的是F18么?其实,还有一个版本,最大光圈F22,为了证明其身份比F18
更高端大气上档次,镜头边上刻有一个五角星,记住!五角星版F22 protar才是最神的
protar,曹基也只是把玩过一次而已
apo sironar W的210版本是用了萤石的,而且是现代头里唯一的80度广角却被用做标头
的系列,画质,要我说啊,也就那样,不如apo sironar s来得实在。
廉价45用天赛结构的套头里,最好的首推ysarex,然后是柯达鼎盛时期的ektar,然后
是xenar,然后是optar,然后是你从哪个不靠谱廉价机身上拆下来的tessar
tessar基本没有值钱的,除了两种,一个是最早蔡司做的pre tessar,那时还不叫
tessar,叫zeiss anasitgmat,然后就是e krauss的小光圈tessar
apo tessar和apo nikkor都没有太大意义,很硬但其实分辨率也就还行而已。一点都不
文艺
放大头最牛的是上边提到的apo el nikkor,八片带两片萤石,然后有人就要问了,那
第二是谁呢?
第二是apo rodagon n,七片。(今天早上自己看的时候,发现之前写成grandagon了,
抱歉,其实应该是rodagon)
那第三是谁呢?放大版的wa claron
不过如果你不玩放大,这都可以忽略。
————————————————————————————————
——————————————————
更新
国内对老器材的了解都是一窝蜂,基本上是某个稍微有点知名度的说xx好,于
是大家都去追。至于他是不是真懂,鉴别方法很简单,看这老头子会不会英语就行了,
因为很多文献都从来没被翻译成中文的。我认识一个英籍华人,玩老头10年有余,拿个
karl strauss pictorial给国内几个最顶级的收藏家看,没一个人认得,他接触到的所
有人中,只有我之前听说过,原因很简单,因为我读过几本关于pictorialism时期的书
,上边提到了诸如nicola perscheid和karl strauss之流当年为了达到某些特殊效果自
己造镜头的事,因此收集了一批同时期的柔焦,所以才有所了解,但这期间所有的资料
都是英文,那些无忌大神们再牛逼,不会英语也扯淡。相比之下,香港的一些收藏家才
算是有见识的。
富士镜头新款和旧款的区别从名字上看要么没差要么不明显,各位可以看看这个链接
http://www.subclub.org/fujinon/index.htm
说说撕拉
首先我觉得单纯拍撕拉最简单的选择是买个带有蔡司取景器的250 350 450之类的自动
机,买时带着电池去,一定要能用。然后可以考虑180 190 195,这里180光圈略小,所
以190,195更骚一些,本人不太喜欢fp1,塑料机没手感,总怕磕一下就碎了。konica
instant press看价格直接不考虑。另外一个好办法是买个mamiya press然后加宝丽来
背,这方面大家可以向“厦门四少”之一叉烧叉少爷咨询一下,少爷拍片不拔刀,是我
一生之恨。
除此之外,其实任何大画幅都可以玩撕拉,所
以我不是再三怂恿大家玩大幅,但大幅真的是个一本万利的好方案,可惜fuji的4x5撕
拉相纸停产了,不过无所谓啦,3x4的还在。
很多人把110b改成可以用现产相纸的机器,这个方案其实我不太认同,
110b太沉,但ysarex确实是颗好头,拍黑白还能有巧克力的赶脚,所以好的解决方案应
该是,把110b上的ysarex拆下来,然后找个250,把250前组的破镜头拿掉换成ysarex,
再调整一下黄斑,轻便又好用。
我身边很多人不理解为何胶片拍摄以保留细节为首要目的,为何那些玩老镜头的喜欢细
节丰富的镜头,其实如果你搞暗房玩放大就明白了。胶片拍完了只能说是半成品,真正
出片要到相纸上,你留了细节,就留了大量后期的空间,细节没了就真没了,找不回来
。所以下次再看见老爷子们讨论某某镜头高光不呲暗部不死灰阶绵长细节丰富,请不要
嘲笑他们,你越嘲笑他们越证明你傻逼不懂传统摄影的制作过程。
曹基自认为玩了几年老镜头也算是一手绝活,虽然曹基也承认自己极度自
恋而傲娇。不过先别恶心,下边有解释。
举个例子来讲,同样拍人像,同条件同机器同一个人,摄影师A也许抱着数码就拍然后
美图秀秀自嗨,摄影师B稍微牛一些用了imagon,然后曹基可能会告诉你应该用
hermagis eidoscope,高下立判了有木有?
由此说到经常被摄友们嗤之以鼻的德味问题,首先我要说,德味是真的存在的,它被很
多人黑的原因是太多人根本没见过真德味是啥却整天大喊毒德大学而被滥用造成的。
不同国家的设计师,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时代背景甚至由于不同人种
瞳孔颜色造成视觉上的差异都会影响镜头设计风格。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英国多雨多雾
,气氛略显阴冷,英国人喜欢深色并且认为深色代表高贵,所以诸如ross和cooke这些
英国公司制造的镜头拍阴雨天雾天会更细腻丰富,拍雨雨很秀,拍雾雾很透,但你要是
用ross拍大晴天,那完了,简直就是腾龙水准,或者还不如腾龙。所以这样解释就明白
了吧,德味是存在的,英味也是存在的,还有法味,日味,美味,等等。而且这些味道
展现了那些对光学史做出卓越贡献的工程师们情怀的一面。
到最后,摄影肯定不止是单纯技术,它包含了人们的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摄影也不单纯是一个人的艺术,这也是摄影艺术价值最高的一个层面。。。我认为一个
艺术家最先要避免的就是把成就据为己有,煞费苦心地向全世界证明一幅作品是他自己
完成的,没有什么是你自己完成的,你所使用的器材,带有它们的设计者和制造者对艺
术的认识和他们观看世界的方式,你选择了那颗的镜头,也就选择了与镜头创造者合作
,同样你也选择了与照片中的人物景合作,并且与这个社会合作。
生活就像《云图》里一样,我们都是一张张照片,照片具有
片段性但我们并不只是片段。生命的价值并不只是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在万代轮回里,
你永远意识不到自己有多伟大。
写完上一段我发现自己再不往回收就要跑题了。。。
——————————————————————————————————————
——————————
更新
这个页面可以查到胶片和药水的冲洗表
http://www.digitaltruth.com/devchart.php
中福数码后背的维修保养费用很高,即使你有钱买了,后期维护
也会很高昂,所以个人一般很少购买,有那钱还不如需要拍的时候去租。
宾得67一共三个版本,最早在左肩写着6x7,这个版本有的有MLU有的没有,第二版
左肩写着67,前两个都是电老虎,很吃电池,没有MLU的很难用,因为宾得早期根本就
没给任何减震措施,最好的是第三代,名字移到了右肩,写的是67II,这个版本带AE顶
时可以实现AE自动曝光,非常方便,整个机器经过重新设计,非常适合手持拍摄。
镜头群里有非常不错的广角45 4,但不能和哈苏玛米亚之流相比,特别是不能和带
浮动镜片的竞争对手相比。105 2.4可谓无对手,大光圈成像非常漂亮,收一点光圈画
质也有很大改善。165 2.8同样是非常不错的镜头,单纯认为几家长焦都差不多,当然
蔡司sonnar例外,sonnar永远比其他几家高出一个级别。
另一个没被大家重视的是norita 66系统,又称rittreck 66(rittreck就是后来大画
幅生产商wista的前身)或者warner 66,亮点是有一颗80 F2的大光圈镜头。此机生产权
多次易主,最早在日本被设计出来,镜头来历差别很大,80 2这颗头的设计来源于一个
未量产的蔡司大光圈结构,也有一说是简化版的aero topar。其余大部分广角和
bronica共享专利,而75那个带有镜间快门和宾得又有一定关系。norita国际市场价位
一机一颗802的价位在700到1200刀之间看成色,国内5k到7k,画质非常优美
英国的mpp micro technical只有567三代机身可以购买,之前的不是标准的格拉菲
规格,片夹需另找,micro press就是仿造speed graphic,mpp的双反microcord和
microflex对应当时的主要双反竞争对手rolleicord和rolleiflex,水平也相当。
kodak wide field ektar系列,也是亚当斯非常推崇的,但是是最典型的美国刀削
利斧风格,这一点曹基不喜欢,曹基喜欢岁月静好。。。。
wollensak曾经生产国extreme wide系列,包括F12.5版本和F9.5版本,两者画质都不
错但带有典型的美式硬朗庄严风格,这一点曹基很不喜欢,曹基喜欢岁月静好。。。。
亚当斯的镜头列表里曾有一颗ross产5寸F4军用广角头,也有少量带快门版本,这头
非常锐利,反差极高,适合亚当斯拍摄风光。但这一点曹基依然很不喜欢,曹基喜欢岁
月静好。。。。
kowa graphic和G-claron都是非常锐利的镜头,这一点不比apo-symmar或者symmar-
s或者apo sironar或者nikkor-W之类的差,甚至更好一些,kowa的质量控制极高,所以
你买到实际成像好的镜头的几率比以上提到的几家甚至还能高一些。但是太锐没性格,
这一点曹基肯定又不喜欢,曹基喜欢柔烛绸水,岁月静好。。。。。
今天想起,唯独有一个不是岁月静好,但曹基依然喜欢,是尼康的那颗sw 90 8
,作为一个可以用于5x7的头,分辨率可以秒掉大部分中画幅,基本上是除了biogon 75
之外的大幅广角分辨率二哥,锐得一塌糊涂,但其实调子还好,没有想象中那么干涩,
另外一个理由是这颗头体积很小,应该是现代biogon和biogon变形结构的镜头里最小的
一颗(其实是最短的一颗,这里解释一下,congo的90是简单双高斯,虽然更小但不靠
谱,早期安古龙更短但不算现代头)
说到早期compur快门的安古龙们,其实画质也有不错的,是廉价优质大画幅90
广角首选,比wide field ektar还首选,但是此头生产跨度较长,版本较多,能不能买
到靠谱成色的看人品,或者需要本文之前提到的交易时用测试卡测试方法购买。
这里就不得不再强调一遍傻逼林哈夫的事情,如果你是真正经拍片的人,特别
是外出拍片,就会明白重量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再好的器材背不到山顶也扯淡。
所以我一直看不上林哈夫这种把双轨做到如此沉而移轴操控一塌糊涂的金属疙瘩。所谓
说“大幅的终点是林哈夫”和“这种精密仪器才适合把玩”这种话在我听起来,脑子里
立马浮现的画面是一个老头从来没出门拍过片,只能一天到晚在家做抚摸党。这和抠脚
大汉没区别,只不过抠的是个两千美元的臭脚而已。。。
说说多焦头。一个是我之前文章里犯过一个错误(不是这篇),我当初以为
cooke triple convertible只有XV系列和后来复刻的XVa系列,实际上cooke很早以前,
在最早最早的时候,曾经设计制造过3+3的多焦镜头。叫series I,此头极为罕见,于
是我卖了之前的XV,继续在追寻器材的路上颠簸。传说,3+3的series I,才是曹基大
幅镜头收藏的终点。
说到linse头,不得不说protarlinse,实际上有两种protar多焦,一个叫做
protarlinse,一个是protar VIIA,其实是一码事但后者更罕见更值钱,protar和其它
linse头一样,前后一点要连号,也就是说必须原配,同样的linse还包括hugo meyer的
plasmat结构的plasmatlinse和doppel-plasmat,还有更多组合的staz-plasmat,质量
不如蔡司但画质接近。施耐德早期的symmar也做过大量双焦头,质量很差不用考虑。
Turner-reich和一些wolllensak的三焦头画质也不错,但是美国人质量控制不行,这些
头现在大都开胶或者即将开胶。
但是!注意曹基说但是了!也就是说前边一堆全都是废话,这句才是重点!
鄙人实测多焦头一哥cooke XV与wollensak series Ia,结论是:没!区!别!
但后者价格连前者的零头都不到!
wollensak绝对的业界良心千古良心,不光series Ia能达到顶级多焦头的级别
,人像头也是,verito虽然不如那些柔焦大牛们,但,也就是凤尾水准,价格也就是个
零头,良心!
另有传说cloney anastigmat也不错,我很久以前在朋友那里看到过一颗,内头
长相实在太屌丝就没买
说个收藏的好东西,福伦达的bergheil系列,从最小的645到5x7都有,最小的
645折叠机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一下,也就是烟盒大小,做工精美非常适合把玩,这机
器配合的镜头里也有heliar或者collinear之流的好镜头,所以69以上的机型也是实用
收藏两相宜。
今天更新的最后我决定在收藏这件事上吹吹牛逼。
我的收藏量很小,而且一直在出的状态,只要价格合适,不论多稀罕的镜头我
都会卖,原因很简单,如果你像我,倒卖器材四年多,就会到达另一个境界(吹牛逼开
始),你会发现拥有多少器材都是浮云,所谓的稀世珍品也都是浮云。禄来成色好未拆
修的2.8f和3.5f罕见不?但是如果你像我,单3.5f就过手了几十台的话,会发现成色好
的多得是,只要有钱就能买到,我每出一个镜头,心里都会明白有朝一日我还会再遇见
它,甚至遇见个成色更好的,事实证明我心里想的是正确的。所以你不用收藏,世上总
有人会代你收藏这些东西的,那些绝世名镜会被小心翼翼地放在某个钱多人傻的收藏家
的防潮箱里,等着有一天丫退烧了你再给买回来。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玩大画幅,你肯定得有个拉杆箱,背包不用想,曹基因为之前试图背着
所有器材上山,右肩膀至今处于半塌状态,所以,你一定需要个拉杆箱。然后你需要个
腰包,斜挎包都是浮云,而且斜跨更伤脊椎。最靠谱的就是腰包,健身圈有句话,叫练
胸不练腿早晚得阳痿,所以老少爷们儿们们,买拉杆买腰包,把自己的三条腿练起来!
Pelican的1510是我首推的箱子,1510是能手提带上飞机的最大型号,这样如果
你既不愿托运器材,又能够有个坚固的箱子保护昂贵的器材,pelican 1510是最佳选择
。Pelican防水防尘防摔,据说两个pelican并排放一起还能防弹。箱子前端有个气压调
节阀,到了海拔较高气压较低的地区,这个功能可以防止因箱内外压差过大造成的箱子
意外蹦开。
既然你有了拉杆箱,就不用在乎三脚架的重量了,所以三脚架的建议是,不用
买碳纤,金属的就行,沉一点还更稳当。然后把碳纤上剩下来的钱,用在买个好云台上
,云台一定要好,越贵越好。
Gitzo就不用想了,当然你要有钱gitzo确实是首选,但我不会花那么多钱买架
子,所以我搞了manfrotto,一样能用,沉一点不要紧,我有拉杆箱。
三脚架和箱子有了,接下来说测光表。
如果你真的很有钱很有钱,少废话上Gossen Starlite,如果你稍微穷了点,
758不可错过。如果你又穷了点,508 558 608都可以,然后你比这还穷,408三度点测
稍微差了点事但其实不太严格的话也够了。然后咱们退一万步讲,你比这还穷,又想玩
大幅,又想装逼,而且比前边几个都更装逼,去买个gossen pro SBC。
体贴的曹基还把你跟妹子吹牛逼时要说的台词都准备好了:这表,江湖人称月
光女神,知道为啥叫月光女神么?因为它能在极暗的情况下测光,即使是月光都能测,
经典中的经典。吧啦吧啦省略五百字。。。。妹子如果问这表多少钱,你当然不能如实
报价,上边讲了,这真是穷掉渣的选择,一说价就露馅了。。。无限体贴的曹基再一次
帮你想好了对付方式:你可以说是你爹传给你的,注意别说是你爷爷传给你的,这表没
你爷爷那么老。。。。
avatar
D*e
2
哎, 第一段就看不下去了, 这B没装好
avatar
J*o
3
完全不懂... 等我入门了再来看..
avatar
j*h
4
明白了,回字有四种写法
avatar
b*3
5
对于看不下去的人,我摘录几段我能看得懂的:
我的收藏量很小,而且一直在出的状态,只要价格合适,不论多稀罕的镜头我
都会卖,原因很简单,如果你像我,倒卖器材四年多,就会到达另一个境界(吹牛逼开
始),你会发现拥有多少器材都是浮云,所谓的稀世珍品也都是浮云。禄来成色好未拆
修的2.8f和3.5f罕见不?但是如果你像我,单3.5f就过手了几十台的话,会发现成色好
的多得是,只要有钱就能买到,我每出一个镜头,心里都会明白有朝一日我还会再遇见
它,甚至遇见个成色更好的,事实证明我心里想的是正确的。所以你不用收藏,世上总
有人会代你收藏这些东西的,那些绝世名镜会被小心翼翼地放在某个钱多人傻的收藏家
的防潮箱里,等着有一天丫退烧了你再给买回来。就这么简单。。
我身边很多人不理解为何胶片拍摄以保留细节为首要目的,为何那些玩老镜头的喜欢细
节丰富的镜头,其实如果你搞暗房玩放大就明白了。胶片拍完了只能说是半成品,真正
出片要到相纸上,你留了细节,就留了大量后期的空间,细节没了就真没了,找不回来
。所以下次再看见老爷子们讨论某某镜头高光不呲暗部不死灰阶绵长细节丰富,请不要
嘲笑他们,你越嘲笑他们越证明你傻逼不懂传统摄影的制作过程。
不同国家的设计师,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时代背景甚至由于不同人种
瞳孔颜色造成视觉上的差异都会影响镜头设计风格。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英国多雨多雾
,气氛略显阴冷,英国人喜欢深色并且认为深色代表高贵,所以诸如ross和cooke这些
英国公司制造的镜头拍阴雨天雾天会更细腻丰富,拍雨雨很秀,拍雾雾很透,但你要是
用ross拍大晴天,那完了,简直就是腾龙水准,或者还不如腾龙。所以这样解释就明白
了吧,德味是存在的,英味也是存在的,还有法味,日味,美味,等等。而且这些味道
展现了那些对光学史做出卓越贡献的工程师们情怀的一面。到最后,摄影肯定不止是单
纯技术,它包含了人们的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摄影也不单纯是一个人的艺术,这也是
摄影艺术价值最高的一个层面。。。我认为一个艺术家最先要避免的就是把成就据为己
有,煞费苦心地向全世界证明一幅作品是他自己完成的,没有什么是你自己完成的,你
所使用的器材,带有它们的设计者和制造者对艺术的认识和他们观看世界的方式,你选
择了那颗的镜头,也就选择了与镜头创造者合作,同样你也选择了与照片中的人物景合
作,并且与这个社会合作。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