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假设旁轴时代就有了这些CCD,CMOS感光元件
avatar
假设旁轴时代就有了这些CCD,CMOS感光元件# PhotoGear - 摄影器材
p*t
1
单反是一个精巧的,凝结人类影像智慧的系统,只是以后慢慢会变得土得掉渣。 这是
发展的趋势。
假设旁轴时代就有了这些CCD,CMOS感光元件,可以做微单,那么单反这个系统估计完全
没机会发展起来。 对吧
avatar
d*h
2
不对。
旁轴时代有CCD,叫做数码后背。单反是当时情况下成本最低的可见即可得的成像方式
,目前仍然还是。将来数字快门是不是比机械快门有优势:是。
avatar
p*t
3
再发展十年,还需要“反”么?
微单现在就只输一个对焦速度了,过十年发展无数小黑科技,估计就会赢了。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对。
: 旁轴时代有CCD,叫做数码后背。单反是当时情况下成本最低的可见即可得的成像方式
: ,目前仍然还是。将来数字快门是不是比机械快门有优势:是。

avatar
d*h
4
微单真的已经是“所看即所得”了么?没有的话,还是没法替代单反啊。

【在 p**********t 的大作中提到】
: 再发展十年,还需要“反”么?
: 微单现在就只输一个对焦速度了,过十年发展无数小黑科技,估计就会赢了。

avatar
p*t
5
单反和微单比,当然是微单更“所见即所得”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微单真的已经是“所看即所得”了么?没有的话,还是没法替代单反啊。
avatar
d*6
6
E-M1无论是对焦速度还是追焦都已经不输单反了。
说实话我当年从Canon换到E-M5的时候 觉得对焦速度简直快了一个数量级。

【在 p**********t 的大作中提到】
: 再发展十年,还需要“反”么?
: 微单现在就只输一个对焦速度了,过十年发展无数小黑科技,估计就会赢了。

avatar
p*t
7
估计除了他家天顶星对焦技术本身好以外,小底也让对焦更容易了

【在 d*********6 的大作中提到】
: E-M1无论是对焦速度还是追焦都已经不输单反了。
: 说实话我当年从Canon换到E-M5的时候 觉得对焦速度简直快了一个数量级。

avatar
y*e
8
单反成功在于
一,即时成像,一举跨过双反,旁轴
二,Phase AF,一举成为霸主。
但是数码化后,单反的缺点也很明显
即时成像并非最后成果,所见非所得。
体积太大,机身内大量闲置空间。
法兰距长,广角到中焦常用镜头设计局限多,大光圈镜头庞大。
反光板震动影响画质。
机身内光学元件造成成本高。
现在唯一的优势只有对焦。但是优势不断被削弱。
所以革命趋势是很明显的。单反的结果就跟双反一样,进入历史故纸堆。
你所说的旁轴其实不是旁轴。旁轴的准确名字是Range Finder Camera,是其联动测距
方式决定的,而并不仅仅是取景轴和光学轴分开就能叫旁轴,否则双反也是旁轴了。所
以从这个角度说,旁轴本身并不能直接换芯片进入微单时代。

【在 p**********t 的大作中提到】
: 单反是一个精巧的,凝结人类影像智慧的系统,只是以后慢慢会变得土得掉渣。 这是
: 发展的趋势。
: 假设旁轴时代就有了这些CCD,CMOS感光元件,可以做微单,那么单反这个系统估计完全
: 没机会发展起来。 对吧

avatar
J*o
9
well said..

【在 y*********e 的大作中提到】
: 单反成功在于
: 一,即时成像,一举跨过双反,旁轴
: 二,Phase AF,一举成为霸主。
: 但是数码化后,单反的缺点也很明显
: 即时成像并非最后成果,所见非所得。
: 体积太大,机身内大量闲置空间。
: 法兰距长,广角到中焦常用镜头设计局限多,大光圈镜头庞大。
: 反光板震动影响画质。
: 机身内光学元件造成成本高。
: 现在唯一的优势只有对焦。但是优势不断被削弱。

avatar
p*t
10
高人!
这么说微单有可能用上更优化设计的镜头,太期待了!

【在 y*********e 的大作中提到】
: 单反成功在于
: 一,即时成像,一举跨过双反,旁轴
: 二,Phase AF,一举成为霸主。
: 但是数码化后,单反的缺点也很明显
: 即时成像并非最后成果,所见非所得。
: 体积太大,机身内大量闲置空间。
: 法兰距长,广角到中焦常用镜头设计局限多,大光圈镜头庞大。
: 反光板震动影响画质。
: 机身内光学元件造成成本高。
: 现在唯一的优势只有对焦。但是优势不断被削弱。

avatar
d*r
11
sony 的a7和a7r不就是这个趋势么 对蔡司镜头还是很期待的
无反还有更强的连拍数,更紧凑的机体,更短的法兰距用来转接,优点太多了
sony用在无反上的相位对焦系统可能已经不比单反慢了吧

【在 p**********t 的大作中提到】
: 高人!
: 这么说微单有可能用上更优化设计的镜头,太期待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