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奥巴12-40撕逼索尼16-70, 兼谈个人对M43系统的看法
avatar
奥巴12-40撕逼索尼16-70, 兼谈个人对M43系统的看法# PhotoGear - 摄影器材
b*s
1
奥巴12-40/2.8是M43系统的骄傲,各个网站评测杠杠的,用户一片好评
索尼16-70/4则是挂着蔡司名号的索尼(或者腾龙)设计的镜头,评价褒贬不一的镜头
,评测网站的结果很差,主要是边角分辨率糟糕,但是很多用户评价很高
本屌丝一路从残副到全副走来,长期在xitek参与D300+内牛还是D700+狗头这类话题,
坚信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定律。经研究imaging-resource的评测发现,拍摄测试标版上的
渣镜头16-70在实际拍摄中居然可以完爆12-40,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定律再次应验。
Sony E 16-70mm f/4,NEX-7
全部评测链接:
http://slrgear.com/reviews/showproduct.php/product/1638/cat/all
我使用的对比图片链接:
http://slrgear.com/reviews/zproducts/sony16-70f4ze/zz_sampleind
Olympus 12-40mm, GX1
全部评测链接:
http://slrgear.com/reviews/showproduct.php/product/1641/cat/all
我使用的对比图片:
http://slrgear.com/reviews/zproducts/olympus12-40f28m/zz_sample
关于比较
1.关于机身,都是同时代老机身了,不是测试高感,只看分辨率,影响不大,另外至今
M43还是16M的底,所以24m比16m虽然不公平,但是这也是目前的事实,我们是比系统成
像。
2.由于索尼没有提供等效80mm附近的成像,所以我只能比等效24mm和等效50mm左右的成
像。
3.鉴于M43的镜头一般最佳光圈是f5.6左右,而apsc一般在f8,所以比f8没有意义了,
也不公平,都是不便宜的镜头,就直接比全开了,都等效全副的5.6景深效果。
没错,VFA Target,奥巴12-40完胜,极限边角好太多了。奥巴镜头的像场平整度高,
一是得益于底小,二是变焦比不一样,奥巴等效24-80,索尼等效24-105mm,后者多了
25mm。
但是Still Life tests就不一样了,我不知道大家喜欢哪个图,但是100%对比明显能看
出16-70拍出来的细节好,立体感强.
选的中间部分瓶子以及布,中间偏右圆盘上的刻度,以及左上角的布上的花纹,这个算
准极限边角了,因为VFA的极限边角测试在这个图中并不存在可比较对象。当然M43极限
边角好也是很有用的,毕竟像素低一些,可裁剪画面有限,而apsc可剪裁的余地大一点
,极限没那么重要。另外关于暗角,还有畸变,现在都是机内校正,所以已经没有比较
的意义了(个人看法),想看的可以参考photozone(很多人认为photozone拿到了不好
的样品,这也很正常,我就卖了个300端特别软明显不正常的索尼730g给bhphotovideo
,人家也觉得很好),但是从ir网站这个测试已经可以看出所谓的16-70成像不如12-40
是站不住脚的。
具体比较看楼下的贴图:167在左,124在右,100%未缩图
广角端,等效24mm f5.6 167略输124
左上角 见167 vs 124 ul eq 24
167略弱于124,虽然167糊一点,但是由于124不糊也没有细节,所以在画面细节上没什
么差距
中间 见167 vs 124 center eq 24
167 完胜 124,见瓶子的黑色塑料包裹和布纹
中间偏右 见167 vs 124 cr eq 24
167 完败,这个类似测标版了,不出意外
标准端,等效50mm f5.6 167全胜
左上角 见167 vs 124 ul eq 50
167 完胜
中间 见167 vs 124 center eq 50
167 完胜
中间偏右 见167 vs 124 cr eq 50
167 完胜
后面就不比了,鉴于167比124还多出个25mm以及小光圈衍射效应更弱(欢迎大家去比较
f8,我就不干了),个人看法是167明显好于124。测标版有意义,但是要在同一个平台
上测才有价值,所以lenscore网站的单反镜头排名显得比较公平,目前来说虽然看上去
124各种指标都很好,但是是骡子是马,上机器溜溜,就看出来了,167接在e口机器上
大部分场合都好于124接m43机器。
撕逼完了,欢迎蛋疼的网友继续F8的对比。
上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1.摄影是一个系统工程,好照片“相机+镜头+人+摄影对象”四者缺一不可。如果只选
择“相机+镜头”,在总预算相当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相机。相机就两点,一是操控,
一是成像(基本由底决定)
2.关于选镜头,评测并不完全可靠,需要结合使用者的体验一起来看。a:有读者看评
测过于注重标版测试,但是实际拍摄对象并不是标版。b:评测镜头的时候有很多因素
评测者不一定能注意到,比如某些镜头有最佳成像距离范围,以及相机机震或者个体差
异(CN品控相对靠谱,其余建议购买有保障的可退换的货品)。如果选择第一台机器或
者打算灭门换门的网友,需要全面阅读一些评测,看看论坛的评价体会。c.M43画幅小
,像场平整度容易做高,边角画质有优势,但是由于底的像素密度高,镜头相应的分辨
率要求也高,越往后设计难度也不会小。所以M43虽然看上去测试标版边角不错了,但
是实际拍照来看,成像依然是不如大底系统的。
3.目前单反无反竞争激烈,就微单来说,越来越多地迹象表明,M43画幅可能并不是可
换镜头微单的最佳cmos尺寸。a.同样押宝微单的富士坚信apsc是最佳平衡点,甚至有
rumor说富士要搞APSH; b.不可换镜头相机的底的大小越来越接近M43威胁到了M43的生
存,这都归结于电子工艺和数据处理的进步。c.电子工艺的进步,比如三星发布apsc背
照式机器,性能直逼普通的全副cmos,马上索尼出了背照式全副A7RII,三星NX1立马灰
飞烟灭,奥巴机身防抖可以多张合并,然而宾得索尼一样可以大底多张合成更好的照片
。所以M43靠黑科技翻身不大可能,只需要把底用同样的黑科技做大就行了。d.当前高
像素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小底做高像素难度太大,除了本身cmos的问题,还有镜头
分辨率匹配的问题,难度相比apsc都是翻倍的。
4.然而以上1,2,3并没有什么卵用,100%好的机器是不存在的,你任意拿一个机器我
都能挑出毛病来。所以对于选什么样的机器,要看自己的用途。M43毫无疑问的优势是
轻便,单次对焦快(个人看法是景深占了便宜,加上对焦镜片容易驱动),赚焦距,此
外松下的机器视频功能一般不错。所以因为这几个因素,M43一定会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但是最终不会是主流,这些年数据也显示一直在降低,而CN还在观望微单市场,并没
有事实上地发力。注重画质的要选大底机器,喜欢折腾的网友也最好考虑热门品牌,用
户群大的品牌。
5.说这么多,对于投入不大的新手,建议首选CN两家的单反产品,一是成熟,品控相对
较高,用户群广大,二是性价比高,镜头选择余地大,完全秒杀微单市场,三是入门级
单反并不重,而高端一点的微单其实也不算轻。对于选择微单的朋友,如果不是非常注
重极端便携和外貌党,首选索尼是最明智的,E口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系统,也有最大的
无反市场份额。这三家属于入门以后就算不满意,出掉换门也相对容易的。其余富士奥
巴松下各有特色,但是很显然不会是主流市场了,考虑入者应该是比较知道自己要什么
的进阶用户,备机或者纯粹去抢deal的。
avatar
b*s
2
等效24和50 f5.6 中间对比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奥巴12-40/2.8是M43系统的骄傲,各个网站评测杠杠的,用户一片好评
: 索尼16-70/4则是挂着蔡司名号的索尼(或者腾龙)设计的镜头,评价褒贬不一的镜头
: ,评测网站的结果很差,主要是边角分辨率糟糕,但是很多用户评价很高
: 本屌丝一路从残副到全副走来,长期在xitek参与D300+内牛还是D700+狗头这类话题,
: 坚信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定律。经研究imaging-resource的评测发现,拍摄测试标版上的
: 渣镜头16-70在实际拍摄中居然可以完爆12-40,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定律再次应验。
: Sony E 16-70mm f/4,NEX-7
: 全部评测链接:
: http://slrgear.com/reviews/showproduct.php/product/1638/cat/all
: 我使用的对比图片链接:

avatar
b*s
3
等效24和50 f5.6 左上对比
avatar
b*s
4
等效24和50 f5.6 中间偏右对比
avatar
m*l
5
16-70差到我不得不把它出了。德国网站的评测确实准。
avatar
e*n
7
LZ, metalmetal是奥巴12-40和索尼16-70两个头都用过的
"E口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系统", S+自己都放弃E口APSC镜头线了, zeiss也放弃了, S+也
就每年出1,2个机身糊弄糊弄. 这个叫做"最有前途"? 只买套头的无所谓了, 稍微有
的追求的怎么办? 按你自己的话, 你能"负责任"嘛?
avatar
a*t
9
单反品控并不一定高, 比如掉渣
另外入门级单反性能远远低于同价位微单, 性价比差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等效24和50 f5.6 中间偏右对比
avatar
a*t
10
同时有全副和apsc产品线的厂商没有一家会给apsc大量出牛头
无论是C,N还是S

【在 e**n 的大作中提到】
: LZ, metalmetal是奥巴12-40和索尼16-70两个头都用过的
: "E口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系统", S+自己都放弃E口APSC镜头线了, zeiss也放弃了, S+也
: 就每年出1,2个机身糊弄糊弄. 这个叫做"最有前途"? 只买套头的无所谓了, 稍微有
: 的追求的怎么办? 按你自己的话, 你能"负责任"嘛?

avatar
b*s
11
请问apsc的e口和全副的e口有什么区别?FE的镜头不能用在APSC的E口机身吗?还是
APSC的E口镜头不能用在全副机身上了?
真tmd搞笑,apsc和ff就一个卡口,就是e-mount
你能不高级黑么?

【在 e**n 的大作中提到】
: LZ, metalmetal是奥巴12-40和索尼16-70两个头都用过的
: "E口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系统", S+自己都放弃E口APSC镜头线了, zeiss也放弃了, S+也
: 就每年出1,2个机身糊弄糊弄. 这个叫做"最有前途"? 只买套头的无所谓了, 稍微有
: 的追求的怎么办? 按你自己的话, 你能"负责任"嘛?

avatar
e*n
12
真tmb的搞笑, 原来把全副头用在apsc上就是你的方案. 你去看看全副头的体积,更不
说焦距都x1.5了.
花了全副的钱, 抗了全副的重量, 用了1/3成像面积. 适合嫌APSC保温杯镜头体积还不
够大的. 哈哈
APSC的E口镜头当然能用在全副机身上, 你就继续行为艺术吧.
下次你再忽悠E口最有前途的时候, 记得把话都说全了.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请问apsc的e口和全副的e口有什么区别?FE的镜头不能用在APSC的E口机身吗?还是
: APSC的E口镜头不能用在全副机身上了?
: 真tmd搞笑,apsc和ff就一个卡口,就是e-mount
: 你能不高级黑么?

avatar
e*n
13
这是当然了, 都是要想方设法赶着用户上ff呢. 怎么会让你在apsc上用爽了.

【在 a*****t 的大作中提到】
: 同时有全副和apsc产品线的厂商没有一家会给apsc大量出牛头
: 无论是C,N还是S

avatar
b*s
14
16-70是垃圾,12-40,12-35更是垃圾中的垃圾,不信
看photogear版进版推荐的评测网站imaging-resource.com的评测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奥巴12-40/2.8是M43系统的骄傲,各个网站评测杠杠的,用户一片好评
: 索尼16-70/4则是挂着蔡司名号的索尼(或者腾龙)设计的镜头,评价褒贬不一的镜头
: ,评测网站的结果很差,主要是边角分辨率糟糕,但是很多用户评价很高
: 本屌丝一路从残副到全副走来,长期在xitek参与D300+内牛还是D700+狗头这类话题,
: 坚信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定律。经研究imaging-resource的评测发现,拍摄测试标版上的
: 渣镜头16-70在实际拍摄中居然可以完爆12-40,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定律再次应验。
: Sony E 16-70mm f/4,NEX-7
: 全部评测链接:
: http://slrgear.com/reviews/showproduct.php/product/1638/cat/all
: 我使用的对比图片链接:

avatar
d*a
15
用GX1配12-40,属于行为艺术
我手头的G3和GX1是相同画质,是我买过的所有相机(包括小DC)里唯一感觉被抢了钱的
那块传感器太差了,动态范围太窄,随便一个室外场景直方图就两边都满了
难怪奥巴从来不用
用这么个相机说明不了12-40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奥巴12-40/2.8是M43系统的骄傲,各个网站评测杠杠的,用户一片好评
: 索尼16-70/4则是挂着蔡司名号的索尼(或者腾龙)设计的镜头,评价褒贬不一的镜头
: ,评测网站的结果很差,主要是边角分辨率糟糕,但是很多用户评价很高
: 本屌丝一路从残副到全副走来,长期在xitek参与D300+内牛还是D700+狗头这类话题,
: 坚信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定律。经研究imaging-resource的评测发现,拍摄测试标版上的
: 渣镜头16-70在实际拍摄中居然可以完爆12-40,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定律再次应验。
: Sony E 16-70mm f/4,NEX-7
: 全部评测链接:
: http://slrgear.com/reviews/showproduct.php/product/1638/cat/all
: 我使用的对比图片链接: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