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阿拉伯的交友网站,雷的我天雷滚滚!(转载)# Piebridge - 鹊桥
i*t
1 楼
河南平顶山学院:五年拓路 而今阔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 18:52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赵伟立 化海臣 通讯员 侯延民 王定翔
和着时代前进的鼓点,沐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平顶山学院升格转型已经5年。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5年来,平顶山学院自觉融入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
时代洪流,从中获取创造激情和发展动力,重塑大学精神,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
和特色。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5年来,平顶山学院坚持把理想、激情与现实揉合,以科
学发展观为引领,着力于内涵建设,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为学院“飞得更高”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拓宽视野,开阔胸怀。5年来,平顶山学院以争创一流地方大学的胆略和气派,
立足本地,放眼国内,面向世界和未来,开展校际合作,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大
学群里争得一席之地。
深深地扎根于鹰城这片沃土,平顶山学院正在成长为足以担当承载历史、传播文
化大任的参天大树。
多方论证 科学定位
占地2000多亩的平顶山学院新校区坐落在落凫山下、平西湖畔。这里原是不毛之
地,虽经之前数年建设,但在2005年迁来时,平顶山学院各方面办学条件还不是很完
备。升格为本科院校后,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学校面临着艰巨的转型任务。办一所
什么样的平顶山学院,成为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在2005年初春连续举行的数次关于平顶山学院办学方向的论证会,至今让人难忘
。参加论证会的有著名专家学者,有大学校长、地方官员,也有来自最基层的教师和
市民。
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来自平顶山市委、市政府的期待和支持,一次次激
发着学校领导班子的办学灵感,一次次坚定着大家的办学信念:立足本地,依托地方
经济、地理、人文资源优势,从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出发,确立自己的办学方向
和人才培养模式,布局学科,调整专业,优化课程,开展教学与科研,办一所服务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
突出特色 服务地方
平顶山学院为地方性院校,办学定位主要服务于平顶山的经济和发展。为此,学
院建立了一、二、三、四服务地方体系,即围绕一个目标——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实现二个需要——平顶山学院发展需要平顶山市,平顶山市发展需要平顶山学
院;服务三个层次——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制定战略规
划、为个人提供再学习机会;提供四个支撑——人才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思
想支撑。
学科建设秉持“文理渗透、博学专长”理念,凸现区域经济特征。学校紧密结合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4个A级重点建设学科:生态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文化
学、应用化学;3个B级重点建设学科:教育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教育训练
学;两个重点建设实验室: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实验室和应用化学实验室。其中,生
态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实验室被批准为省林业厅重点实验
室和与国家林科院合作共建(省部)重点实验室,并依托重点实验室设立了院士工作
站,获得了国家重点课题立项,实现了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等零的突破。
专业结构与课程建设针对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要,进行重组优化。学校围绕平顶
山市煤炭、化工、机械、化纤等支柱产业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急需
的、有潜力的应用型专业,专业总数由2005年的28个增加到现在的63个。同时,学校
注重培育优势专业,突出专业特色,已遴选、培育化学、戏剧影视文学等7个校级特
色专业。其中,小学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播音与
主持艺术4个专业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实现了学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从
无到有的突破。建设31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现当代文学史、小学教育心理学、普通
话语音和播音发声、软件工程等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
、引才与引智并举,狠抓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认真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师资队伍总量增加,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不断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目前,学校
教职工总数达到952人,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的451人,占专任教师的76.5%;具有
副高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197人,占专任教师的33.7%;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贴专家、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国家级优秀教师和教育工
作者、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
和河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 60余人,聘请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客座教授58人
。
教学围绕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目标,把课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突出
能力培养。学校大力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鼓励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目前,学校教研项目立项460项,结
项37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7项。毕业生考研率逐年提高,2010年考研录取率平均
达到24.2%,其中化学化工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和环境与地理科学系考研率分
别达到56%、46%和41.2%。法学专业学生在近两年全国司法考试中通过率达到55%。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由原来的25.1%提高到现在的34.4%。学校大力加
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36个教学实习见习基地和19个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在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学校获国家级二等奖两项、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
奖 12项。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书画大
赛、省大学生创意设计作品大赛、全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学
校共获得各类省级以上奖项110多项。舞龙队连续两年在全国舞龙舞狮邀请赛上夺得
金奖。
科学研究着力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参与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的介入度和贡献率。学校先后成立了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平顶山市自然资源
与环境保护学会,围绕地方产业成立了陶瓷研究所和三苏文化研究所,开设了陶瓷专
业,获准建立了国家职业技术鉴定所、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低山丘陵区生态修
复院士工作站、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平顶山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地
、教育部书画等级考试平顶山学院考试中心。召开了伏牛山文化圈全国学术研讨会和
《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究会,与兄弟院校共同举办了“陈伯文先生文字音韵训诂
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被确定为平顶山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
地。学校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为地方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技术咨询等
服务活动,帮助企业提升研发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利用电气、化
学化工、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优势,与中平能化氯碱化工(8.53,0.00,0.00%)公司、
河南方圆碳素集团、蓝峰实业公司、市财政局、市环保局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与此
同时,5名教师被聘为市第一批科技特派员,一批批优秀干部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
下乡支农,为广大农民提供科技咨询,指导生产,推广农业发展新成果。这些具有地
方经济文化特色的学术科研机构的成立和学术科研活动的开展,不仅促成一批具有地
方经济文化特色的学科、专业从中孕育成熟,而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
的智力支持。5年来,平顶山学院共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52项,实现了国家
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
短短5年间,平顶山学院发生了“裂变”,全日制在校生由2005年的8000人增加
到现在的17000余人,教学院(系)由原来的14个增加到现在的17个,本科专业由5个
增加到39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医
学等9个学科门类,为社会输送各类专门人才 15000余人,其中为平顶山市培养优秀
毕业生4000余人。
平顶山学院,在推动中原经济发展和鹰城崛起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支撑。
开放办学 提升内涵
平顶山学院深深地认识到,要办一流的大学必须走出去,必须以开放的胸襟,与
知名的大学互相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5年来,平顶山学院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广泛开展校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宽了办
学视野,丰富了办学内涵,壮大了办学实力,树立了开放办学的良好形象,也为平顶
山市对外交往架起了一座桥梁。
目前,平顶山学院与英国达德利工学院HND(英国国家高等学历文凭)国际合作
办学项目招生1000余人。从2008年起,学校开办“1+2+1 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先后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美国洪堡州立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曼斯
菲尔德大学、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美国塞勒姆州立学院、美国夏威夷大学希洛
分校、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弗雷斯诺分校、美国富特海斯州立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并
开展国际汉语推广项目,先后选派3名教师赴美国、泰国进行汉语教学。
随着两岸经济交流的逐步放开,两岸文化教育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从2009年起,
平顶山学院先后与台湾中原大学、元智大学、宜兰大学和南华大学4 所高校达成合作
意向。2010年5月,平顶山学院16名师生组成访问团,到台湾南华大学进行了为期一
个月的交流访问,并与南华大学结为姊妹学校。双方还共同签署了《平顶山学院与南
华大学校际学术交流协议书》、《平顶山学院与南华大学合作办学协议书细则》,就
学术交流、师生互访、研究生培养教育等项目达成合作协议。
践行使命 奔向未来
5年,转瞬而过,一所标准化的平顶山学院靓丽矗立,正成为这所城市的“精神
圣地”。平顶山学院新校区图书馆、艺术楼、科技楼、实验楼、标准塑胶运动场等一
批现代化教学设施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形成了功能完善的教学科研区、体育活动
区、学生和教师生活区。漫步在花园般的平顶山学院校园,浓厚的学术文化气息扑鼻
而来。这里的党组织坚强有力,朝气蓬勃;这里的教师安居乐业,心向学术,精于教
研;这里的学生向学精进,志在成才。平顶山学院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思
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
位。
平顶山学院没有为已经取得的办学业绩而满足、陶醉。在采访中,平顶山学院党
委书记许青云、院长文祯中均表示,新近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为未来10年高校发展绘就了新蓝图,赋予了新的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平顶山学院要坚定“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 的办学思路,肩
负新的历史使命,更加深入地把自己融合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努力成为推动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俗说天地开辟,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在其中,随天地而生长,一日而
九变。平顶山学院,正如这仰望星空、足踏大地的盘古,得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
春风,茁壮成长。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就是平顶山学院!
神于天,圣于地——美好的未来属于平顶山学院!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 18:52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赵伟立 化海臣 通讯员 侯延民 王定翔
和着时代前进的鼓点,沐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平顶山学院升格转型已经5年。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5年来,平顶山学院自觉融入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
时代洪流,从中获取创造激情和发展动力,重塑大学精神,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
和特色。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5年来,平顶山学院坚持把理想、激情与现实揉合,以科
学发展观为引领,着力于内涵建设,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为学院“飞得更高”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拓宽视野,开阔胸怀。5年来,平顶山学院以争创一流地方大学的胆略和气派,
立足本地,放眼国内,面向世界和未来,开展校际合作,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大
学群里争得一席之地。
深深地扎根于鹰城这片沃土,平顶山学院正在成长为足以担当承载历史、传播文
化大任的参天大树。
多方论证 科学定位
占地2000多亩的平顶山学院新校区坐落在落凫山下、平西湖畔。这里原是不毛之
地,虽经之前数年建设,但在2005年迁来时,平顶山学院各方面办学条件还不是很完
备。升格为本科院校后,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学校面临着艰巨的转型任务。办一所
什么样的平顶山学院,成为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在2005年初春连续举行的数次关于平顶山学院办学方向的论证会,至今让人难忘
。参加论证会的有著名专家学者,有大学校长、地方官员,也有来自最基层的教师和
市民。
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来自平顶山市委、市政府的期待和支持,一次次激
发着学校领导班子的办学灵感,一次次坚定着大家的办学信念:立足本地,依托地方
经济、地理、人文资源优势,从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出发,确立自己的办学方向
和人才培养模式,布局学科,调整专业,优化课程,开展教学与科研,办一所服务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
突出特色 服务地方
平顶山学院为地方性院校,办学定位主要服务于平顶山的经济和发展。为此,学
院建立了一、二、三、四服务地方体系,即围绕一个目标——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实现二个需要——平顶山学院发展需要平顶山市,平顶山市发展需要平顶山学
院;服务三个层次——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制定战略规
划、为个人提供再学习机会;提供四个支撑——人才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思
想支撑。
学科建设秉持“文理渗透、博学专长”理念,凸现区域经济特征。学校紧密结合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4个A级重点建设学科:生态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文化
学、应用化学;3个B级重点建设学科:教育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教育训练
学;两个重点建设实验室: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实验室和应用化学实验室。其中,生
态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实验室被批准为省林业厅重点实验
室和与国家林科院合作共建(省部)重点实验室,并依托重点实验室设立了院士工作
站,获得了国家重点课题立项,实现了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等零的突破。
专业结构与课程建设针对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要,进行重组优化。学校围绕平顶
山市煤炭、化工、机械、化纤等支柱产业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急需
的、有潜力的应用型专业,专业总数由2005年的28个增加到现在的63个。同时,学校
注重培育优势专业,突出专业特色,已遴选、培育化学、戏剧影视文学等7个校级特
色专业。其中,小学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播音与
主持艺术4个专业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实现了学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从
无到有的突破。建设31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现当代文学史、小学教育心理学、普通
话语音和播音发声、软件工程等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
、引才与引智并举,狠抓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认真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师资队伍总量增加,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不断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目前,学校
教职工总数达到952人,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的451人,占专任教师的76.5%;具有
副高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197人,占专任教师的33.7%;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贴专家、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国家级优秀教师和教育工
作者、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
和河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 60余人,聘请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客座教授58人
。
教学围绕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目标,把课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突出
能力培养。学校大力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鼓励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目前,学校教研项目立项460项,结
项37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7项。毕业生考研率逐年提高,2010年考研录取率平均
达到24.2%,其中化学化工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和环境与地理科学系考研率分
别达到56%、46%和41.2%。法学专业学生在近两年全国司法考试中通过率达到55%。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由原来的25.1%提高到现在的34.4%。学校大力加
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36个教学实习见习基地和19个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在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学校获国家级二等奖两项、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
奖 12项。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书画大
赛、省大学生创意设计作品大赛、全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学
校共获得各类省级以上奖项110多项。舞龙队连续两年在全国舞龙舞狮邀请赛上夺得
金奖。
科学研究着力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参与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的介入度和贡献率。学校先后成立了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平顶山市自然资源
与环境保护学会,围绕地方产业成立了陶瓷研究所和三苏文化研究所,开设了陶瓷专
业,获准建立了国家职业技术鉴定所、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低山丘陵区生态修
复院士工作站、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平顶山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地
、教育部书画等级考试平顶山学院考试中心。召开了伏牛山文化圈全国学术研讨会和
《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究会,与兄弟院校共同举办了“陈伯文先生文字音韵训诂
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被确定为平顶山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
地。学校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为地方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技术咨询等
服务活动,帮助企业提升研发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利用电气、化
学化工、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优势,与中平能化氯碱化工(8.53,0.00,0.00%)公司、
河南方圆碳素集团、蓝峰实业公司、市财政局、市环保局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与此
同时,5名教师被聘为市第一批科技特派员,一批批优秀干部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
下乡支农,为广大农民提供科技咨询,指导生产,推广农业发展新成果。这些具有地
方经济文化特色的学术科研机构的成立和学术科研活动的开展,不仅促成一批具有地
方经济文化特色的学科、专业从中孕育成熟,而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
的智力支持。5年来,平顶山学院共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52项,实现了国家
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
短短5年间,平顶山学院发生了“裂变”,全日制在校生由2005年的8000人增加
到现在的17000余人,教学院(系)由原来的14个增加到现在的17个,本科专业由5个
增加到39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医
学等9个学科门类,为社会输送各类专门人才 15000余人,其中为平顶山市培养优秀
毕业生4000余人。
平顶山学院,在推动中原经济发展和鹰城崛起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支撑。
开放办学 提升内涵
平顶山学院深深地认识到,要办一流的大学必须走出去,必须以开放的胸襟,与
知名的大学互相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5年来,平顶山学院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广泛开展校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宽了办
学视野,丰富了办学内涵,壮大了办学实力,树立了开放办学的良好形象,也为平顶
山市对外交往架起了一座桥梁。
目前,平顶山学院与英国达德利工学院HND(英国国家高等学历文凭)国际合作
办学项目招生1000余人。从2008年起,学校开办“1+2+1 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先后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美国洪堡州立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曼斯
菲尔德大学、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美国塞勒姆州立学院、美国夏威夷大学希洛
分校、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弗雷斯诺分校、美国富特海斯州立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并
开展国际汉语推广项目,先后选派3名教师赴美国、泰国进行汉语教学。
随着两岸经济交流的逐步放开,两岸文化教育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从2009年起,
平顶山学院先后与台湾中原大学、元智大学、宜兰大学和南华大学4 所高校达成合作
意向。2010年5月,平顶山学院16名师生组成访问团,到台湾南华大学进行了为期一
个月的交流访问,并与南华大学结为姊妹学校。双方还共同签署了《平顶山学院与南
华大学校际学术交流协议书》、《平顶山学院与南华大学合作办学协议书细则》,就
学术交流、师生互访、研究生培养教育等项目达成合作协议。
践行使命 奔向未来
5年,转瞬而过,一所标准化的平顶山学院靓丽矗立,正成为这所城市的“精神
圣地”。平顶山学院新校区图书馆、艺术楼、科技楼、实验楼、标准塑胶运动场等一
批现代化教学设施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形成了功能完善的教学科研区、体育活动
区、学生和教师生活区。漫步在花园般的平顶山学院校园,浓厚的学术文化气息扑鼻
而来。这里的党组织坚强有力,朝气蓬勃;这里的教师安居乐业,心向学术,精于教
研;这里的学生向学精进,志在成才。平顶山学院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思
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
位。
平顶山学院没有为已经取得的办学业绩而满足、陶醉。在采访中,平顶山学院党
委书记许青云、院长文祯中均表示,新近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为未来10年高校发展绘就了新蓝图,赋予了新的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平顶山学院要坚定“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 的办学思路,肩
负新的历史使命,更加深入地把自己融合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努力成为推动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俗说天地开辟,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在其中,随天地而生长,一日而
九变。平顶山学院,正如这仰望星空、足踏大地的盘古,得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
春风,茁壮成长。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就是平顶山学院!
神于天,圣于地——美好的未来属于平顶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