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史诗片:《赛德克-巴莱》zz
并不是任何一部史诗片都需要靠时长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但《赛德克·巴莱》就是这样
的一部。我可以理解魏德胜对于雾社事件题材的热爱,因为在台湾历史上,这是一个“
视频:金狮奖入围影片《赛德克-巴莱》预告片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 大题材”,是一
部土著居民和殖民者之间事关尊严的生死抗争。在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原住民们为
了不再继续没有尊严的苟延残存,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自杀式无力抗争。这也是
一个好题材,因为在这场事关尊严和生存的斗争中,导演可以借此放弃探讨人性的善与
恶,他可以借题发挥,用一种存在即合理的方式去解释雾社事件之谜。300死士以及数以
百计家眷妇孺前赴后继一心赴死的背后,是一种怎么样的力量在驱使着。
可令人失望的是,电影《赛德克·巴莱》并没有完成这个题材应有的历史厚重感。
它确实在时长上已经得到了满足,魏德圣用150分钟讲述了跨度30年的赛德克族部落之间
的斗争以及日本占领过程中的部落生活,以及最后高潮的事件再现部分。在整个陈述的
过程中,有着典型的史诗般的开头,有着少数民族风情的淋漓展示,有着雾社所在山区
的秀美山景,当然还有血腥厮杀的战争场面;可是在导演的镜头中,在表现支撑部落居
民们的精神力量上却最为轻描淡写。能够促使卧薪尝胆30年之久最终得以殊死一搏求得
灵魂平静归去的精神力量并不仅仅是两条彩虹就能解决的,何况电影里这两条彩虹的出
现还是如此的粗糙不堪。
森林中的部落有着怎样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和他们殊死相搏之间的
关系如何?电影《赛德克·巴莱》在这两者上都不具有该有的史诗性,因为纵观电影,
一切皆在于Seedik Bale,意即“一个真正的男人”。如果仅仅将这个作为雾社事件的主
因是不是和导演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何况这个主题可以存在于任何相似的小题材中,
而不需要用这样一个独特历史时期的民族题材来表现。主题的背离和精神力量的残缺成
为电影150分钟最大的败笔,仇恨和嗜杀并不能成就一部史诗片,只能成就一部徒有史诗
外表的暴力Cult片。
失去了前者,150分钟的时间太长了。作为曾经执导台湾电影现当代史上最卖座影片
《海角七号》的导演,魏德圣确实可以借助过去的成功得以让自己酝酿准备了将近15年
的《赛德克·巴莱》搬上银幕。但很显然,如果说那个温情感人的小故事还能让观众们
感动一番的话,《赛德克·巴莱》则明显暴露出了导演对于庞大史诗题材操控的不足。
他很努力得想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冷静的旁观者,尽量复原事件真相,尽力铺陈渲染部
落之间难以化解的陈年旧怨以及日军对于原住民的欺压和事件发生时的血腥残酷。可是
这种铺垫着意痕迹过于明显,有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勉强,最为明显的就是设置Mouna
Rudo和Temu Walis所代表不同部落之间的宿怨以及由此引发最后被日军采取“以夷制夷
”的战争策略。两个部落之间的宿怨没有任何过渡就成了两个人的私人恩怨,而最后两
个部落在小溪上的搏杀成了观众笑料所在,尽管残酷激烈,效果却完全适得其反。
拖沓和赘述成了导演无法控制叙述主线最大的毛病。作为一个和制片人发行商协商
后剪辑的“国际版本”,和即将在台湾上映的上下集版本有多大的区别尚不得而知。但
是据导演自己的说法,这个国际剪辑版本似乎显得有限牵强,也就是说它确实在表现土
著民情这一块上得到了削弱。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剥离后剩下的暴动前的酝酿期
以及厮杀时的场景似乎像是没有精心剪辑的产物。特别是在被日本人占领后的生活场景
,以及最后高潮的殊死搏斗。个人认为100分钟的版本应该更为贴切现在的国际版。
非常希望最终得以在台湾公映的《赛德克·巴莱》上下集版本中导演会呈现一些令
人惊喜的新内容,而不是目前公映的这部大而空又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伪史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