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aixiaoke (流浪者的乡愁),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二十一世纪的新黑帮经典:也看《华尔街之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28 20:11:15 2014, 美东)
《华尔街之狼》是老马丁的第23部影片,也是我认为2000年后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说老马丁七十年代最好的代表作是《出租司机》,八十年代
是《愤怒的公牛》,九十年代是《盗亦有道》,那么二十一世纪他最重要同时也是最优
秀的作品就是《华尔街之狼》。
这个改编自华尔街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的同名自传电影与传统的犯罪电影有
着本质的差异:它不在影片中提出明确的道德判断,更不给人物安排善恶有报的道德结
局。它把焦点放在犯罪细节和奢靡生活上,极少关注受害者们。在表面看来,这简直是
一场宣扬金钱至上的“海天盛宴”;但只要观众愿意去体会影像背后的片段剪辑、人物
的命运变迁,体会字里行间没有被明示的讽刺和抨击,这作品就是一壶老酒,辛辣凌厉
,层次丰富,意味都在回甘的留白里。
1. 金钱与信仰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的乔丹·贝尔福特是一只华尔街上嗜钱如命的恶狼,他
靠毒品提神,靠女人放松,一步步向金钱这个终极目标不懈靠近。影片一开始,贝尔福
特就自述金钱对他比毒品更有吸引力。他说这话时刚用一张一百美元的钞票卷成小筒来
吸白面,他面对镜头直接与观众对话,神情放松而兴奋,语调洋洋自得。从这里,一个
明显的推论是在华尔街上,金钱如毒品,一旦沾上便叫人欲仙欲死,欲罢不能。有了这
样的推论,便会有接下来的道德判断——既然毒瘾有害,那么过量的金钱与物欲也能致
人死地。
可真相是这样的吗?
贝尔福特的确锒铛入狱了,可他并未受到什么真正的惩罚。当不肯收受贿赂的FBI
探员在破烂的纽约地铁里读着贝尔福特入狱的新闻时,地铁里很可能就是贝尔福特兜售
垃圾股票受害者的普通劳苦大众们神情漠然,没人对这新闻有一丝一毫的反应。与此同
时,贝尔福特穿着雪白的狱服在监狱里打网球,要不说那是监狱,我还真看不出来那身
狱服和高级乡村俱乐部里的会服有什么差别。不仅如此,贝尔福特离开华尔街后混得一
直不错,要么教人脱贫致富,要么当成功的大众教育家,写致富的心灵鸡汤,全世界巡
回教授销售技巧。
要是上瘾能玩成这样,那上瘾似乎也挺好。
也许这本非“金钱如毒品”的劝诫?
那么换个思路。贝尔福特对金钱的追求已经不是简单的“上瘾”了。他在功成名就
后明明有机会金盆洗手,坐享其成,可他在离职演说上却真情毕露,越说越激动,他不
怕被罚钱,他就是要继续玩下去。金钱对他,早已超越了物质性甚至心理性的依赖,上
升成为信仰。
既然是信仰,那么金钱所代表的东西就必须是一种精神需求。那是成功、出人头地
的社会地位,那是一种美国梦式的价值观——英雄不问出身,相信只要你按照成功学的
教导付出全部,机会就会对人有所垂青,你就会获得尊敬、地位、名望和梦想的一切。
这说法是不是听起来耳熟得很?“只要好好学习,以后就能实现理想”,“只要信
奉上帝就能进入天堂”,“只要坚定信仰,就能实现共产主义”,“信春哥,得永生”
……贝尔福特成为了销售专家,那些人在礼堂里听他宣传成功学的理念,那种热切、投
入、渴念,跟听着赞美诗伸出双手泪流满面的教徒又有什么本质差异呢?
从逻辑上讲,任何说只要你怎样怎样努力,就能获得什么什么的宣传,归根结底都
是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至少也是不实的夸张)。为了保证谎言不被拆穿,就必须扼杀
那个看见皇帝不穿新衣的小孩。在这个基础上,一种信仰/生活方式得以扩大的最有效
方法就是征召更多的同道中人,同时把信仰体系外的人彻底边缘化。
那么怎么才能让不信邪的人加入组织呢——必须要把谎言做实。怎么做实?没人见
过天堂不是吗,我给你建一个,庄严的教堂,宁静的氛围。你说不怕地狱是吗?我给你
描述一下:骨肉分离,永恒的痛苦,可怕的魔鬼,万劫不覆。你不是想知道成功什么样
吗?我给你展示一下,香车美女为所欲为,物质绝对等于幸福。你说平平淡淡才是真,
那你看好了,平淡每一天都在被生活蹂躏,无情无耻毫无怜悯。
谁要跟你说真相,相信我,那都是losers,我们羞辱他们。
谁要跟你说没有上帝,相信我,那都是异教徒,我们烧死他们。
只要金钱所代表的人类成功和等级制度存在一天,贝尔福特式的成功学就终将拥有
市场,物质与灵魂之间的战争永不止息。
2. 视觉的狂欢
《华尔街之狼》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那些展示华尔街精英俱乐部内聚众声色
犬马的香艳镜头了。没错,老马丁在这些花花绿绿的片段之间节奏拿捏得妙极了,一个
小高潮推向另一个小高潮,各种裸露和丑恶都展示得赤裸裸的,毫不掩饰。这些美和丑
聚到一起,组成了庞大的荒谬大合唱,一个组曲进入下一个组曲,黑暗、幽默、群情振
奋,娱乐效果十足。不管这背后的讽刺在哪里,我猜老马丁和团队在拍摄这些场景的时
候自己也该嗨得够呛。要不怎么会有那么随心所欲的表现形式,贝尔福特可以随时打破
与观众之间的“第四面墙”,站到旁观者的上帝视角对自己的丰功伟绩夸夸其谈!
那么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三点毕露的成人镜头,这些极尽其能的奢华和赤
裸裸的人格侮辱,有必要吗?
尤其在最后的道德判断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对受害者的刻画少之又少,这样奢华的
视觉狂欢和洋洋自得到底有必要吗?
对一个批判“瘾”的故事而言,视觉的狂欢只是噱头,不仅不能起到戒瘾的功效,
甚至说不定会适得其成为反勾人犯罪的宣传。
但对于一个隐藏更深的信仰批判的价值观而言,没有超凡脱俗的视觉狂欢,就不足
以让人深切意识到这种价值观的荒谬和悲哀。贝尔福特当然是被批判的,但他并不是规
则的制定者,他除了洗钱、向股民说谎外,在大部分情况下做的并不出格,起码他没有
造苏丹红,没有私挖小煤窑,没有走私文物。他离开了华尔街照样可以运用同一套技巧
教授他的成功学,照样有大批学生买票去听。为什么?因为他教的,都——是——真—
—的!
贝尔福特的成功法则是基于既定社会准则的,他不是无中生有地造假,他的方法更
是利用人们急于成功的心理,把本来需要十年的时间硬说成十个月,把黯淡的前景添油
加醋说成光芒万丈,把1%的盈利说成1000%。他做的一切不过是个虚拟的心理游戏,但
就有人相信他——难道你不相信吗?——因为我们都处在这个同样的游戏规则下,我们
从小就听惯了“只要……就能……”的造句,我们一看到成功的例子摆在眼前就迫不及
待要奋不顾身了。
没有这样的视觉狂欢,你能意识到生活这场更大更黑更残酷的狂欢吗?成功者们在
电话那头,我跟你在这头;成功者们在电视那头,我跟你在这头。
贝尔福特一个人的沉浮不是重点——他怎么可能沉下去!他不过是个游戏里的聪明
人,他可恶,但他不是真正的恶霸。莱昂纳多的脸,哪怕是嗑药过量四肢抽搐口吐白沫
,也还是有可爱在其中的。
真正的恶霸才不露头呢。
3. 永远的黑帮
回首看看老马丁最优秀的电影,它们都离不开黑帮的影子。这其中我特别喜欢1990
年的《盗亦有道》。这个关于一个黑帮成员如何成长成熟直至崩溃的故事有着史诗般的
气魄,绝对优秀的摄影,自始至终笼罩的,不强调价值判断的人性味道的灰色调。在某
种程度上,《华尔街之狼》是老马丁黑帮传统的延续,贝尔福特就是《盗亦有道》里的
亨利,麦康纳扮演的资深交易员类似罗伯特·德尼罗的吉米,而这个超级黑帮,就是华
尔街,就是弱肉强食持续不断推广金钱至上生活方式的美国金融界。
这新黑帮是个更为松散的全新形态的暗黑世界。它不以家庭为单位,抓住机会什么
人都可以迅速崛起大干一票,前提是你得够狠够彪悍。顾及朋友情谊的转天就能被卖,
可不尊敬规则的瞬间就被扫地出门。女人和毒品不仅是麻痹神经的必须,更是投名状般
的誓词。黑帮里没有一个超出了符号意义的有血肉的女性,因为有血肉的女人在这个以
阿尔法男性为主的环境里要么加入粗俗的杀戮,要么抽离灵魂成为玩物。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被架空了的金钱信仰的新世界,在酒精、毒品、女人和无边无
尽的物质尽头,淘洗出来的却是最传统的、千百年来都同样血腥丑陋的一部暴力史。这
部历史里没有哪个人物是真正的十恶不赦——只要足够靠近,谁的人性不透出星点光芒
;也根本没什么善恶有报,所谓道德判断根本无章可循——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中的罪
魁祸首们,那些炮制出有毒资产的投行精英们和年薪几千万美元的CEO们,有哪个遭受
到了法律的制裁?这不是一个故事一部电影,这就是我们今天切身生活的最现实不过的
荒谬世界。
这就是真相。这是一部关于时代真相的电影。
我坚信老马丁的这部电影将成为又一部深切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现实的经典作品。
他戏虐调侃百无禁忌,他让澳洲金发美女玛格特·罗比向莱昂纳多连泼了三杯水!他敢
于让唯一的正面人物,FBI探员帕特里克在被羞辱后在抑郁肮脏的地铁里继续忍受不公
正的孤独!《纽约客》的Rachel Syme把《华尔街之狼》和《伟大的盖茨比》相比,她更
向往《盖茨比》中穿透资产阶级声色犬马,仍然指向美好与人性的那束绿光。但我却更
欣赏《华尔街之狼》的粗俗、辛辣、讽刺和黑暗基调。这是一把彻底抛弃了温情和鸡汤
的血淋淋的刀,插破浮华,捅向时代的罪恶的心脏。
在真相面前我们每个人都难逃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