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关于张爱玲文学史定位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争(3)
avatar
关于张爱玲文学史定位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争(3)# Reader - 书香世家
w*h
1
夏志清对刘再复的回应,是他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就已经流露出来的批评观点的延
续。虽然夏志清一再说自己的小说史坚持自己的批评方式,以作家作品为依托,以西方
的文学审美观点为标准。并挖掘除了诸如钱钟书、沈从文、张爱玲、路翎、张天翼等人
,但是,在肯定这些作家的文学成就的同时,他也否定了鲁迅、矛盾、郭沫若、丁玲、
赵树理等人的成绩。他在政治上的反共立场,还是顽强的渗透进他的文学批评标准中去
。在挖掘出一批作家的同时又把另一批作家进行了“掩埋”。刘再复指出,作家有选择
政治立场的自由,因其政治立场而抹煞其作品,这不是文学批评,而是政治批评。他进
一步指出,他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赤地之恋》的批评,并不是批评他们的“拥
共”与“反共”的政治立场,而是批评他们与描述对象没有保持足够的距离进行关照,
却用政治眼光取代审美眼光,从而发生审美主体失落的悲剧。而是不是加入了共产党,
并非作家成败的宿命。他批评夏志清对丁玲和鲁迅的评价,都是一种“共产宿命论”,
谁与共产主义思潮靠近,谁一定是失败的作家。
对于张爱玲与鲁迅。刘再复提出文学批评的价值尺度的问题。他说,衡量一部作品的价
值,不仅要看其文字功夫,而且要看其精神内涵与灵魂深度。鲁迅从发表《狂人日记》
到去世为止,在大约二十年的写作期间,始终投入对民族灵魂的研究与治疗。他的作品
,从头一篇到最后一篇,其精神探索过程从未中断过,其反叛绝望的韧性精神从未失败
过。也就是说,他的天才从未夭折过。他的作品,是中华民族从传统到现代这一大型转
折时代苦闷的综合与苦闷的总象征。其精神的重量与精神内涵的深广,无人可比,也完
全不是张爱玲可以比拟的。他认为,张爱玲作品与鲁迅作品的精神广度相比,不是存在
着一般的距离,而是存在着巨大的距离,这不是契科夫与普宁的距离,而是托尔斯泰与
普宁的距离。普宁的作品有贵族气,有文采,典雅而带哲学感和沧桑感,但其精神内涵
和思想深度远不及托尔斯泰。
刘再复最后指出,夏志清先生《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整体框架是“共产作家”与“非共
产作家”的分野与对立。《小说史》对“非共产作家”大力推崇,多有溢美之词;而对
“共产作家”则用非文学评论语言进行嘲弄和贬抑,完全用政治批评取代文学批评。这
种偏见与简单化的批评,是上个世纪两极化对立的冷战思维方式在文学研究中的投影,
可以说是特定历史时代的风气。如果说,那个年代大陆的现代小说史教科书太政治意识
形态化,以至于活埋了非左翼阵营的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等作家,那么夏志清先生
则从另一个方向也同样太政治意识形态化,以至于从另一个方向活埋了那些在政治上同
情“共产”和属于“共产”的作家。这都是无法摆脱政治意识形态在文学史上写作的牵
强和主宰。“审美法庭”的背后都是“政治法庭”,或者说,文学批评的深层是政治批
评,这是当时两岸文坛共犯的时代病。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