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白领再次逃回北上广现象:无法适应小城市# Returnee - 海归
b*k
1 楼
http://www.popyard.com/cgi-mod/newspage.cgi?num=896417&r=0&v=0&
这两年,有关逃离“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的话题受到社会关注(去年本报7月29
日第17版《谁在“逃离北上广”》、9月16日第18版《“中产”的未来在哪里》曾对此作
过报道)。
近期,逃回“北上广”的话题引发了新一轮热议。“逃离”又“逃回”,其背后深层次
的原因是什么?相对于大城市,中小城市有哪些特点?年轻人该如何结合实际安排自己
的生活?
经济压力小了,但精神需求怎么满足?
原以为在小地方生活,压力会更小、过得会更舒服,但事实并非如此。回到二、三线城
市的“都市人”,感觉又跳进了一个“围城”。
年前,曾静离开了广州,前往广东东莞常平镇一家外企做企划投资。谈起这段经历,曾
静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当初“逃离”广州的原因虽然很多,但真正吸引她的却是东
莞这家企业“提供食宿”的福利。
“广州当时进行‘城中村’改造,我住了两年的农民房不能再续租了,而且要立即搬离
。”曾静说,“你不知道在广州租房子有多难!租金与楼价一样急剧飙升,在公司5公里
范围内根本找不到2000元以下一室一厅的房子,光房租就要占月收入一大部分。”加上
工作时间不固定,吃饭成了曾静面临的另一大问题:自己做太累,出去吃小店又不放心
,所以她经常靠方便面、饼干、面包填肚子。
在大城市,房子贵、交通难、生活烦,票子却不够花,成为很多身处“北上广”的人逃
离的理由。那么,节奏缓慢、房价相对低廉的二、三线城市,真的就是“世外桃源”吗
?
“当时我想,东莞虽然小,但企业提供食宿、工作时间固定,收入低点也无所谓。”曾
静说,但真正到了东莞,她却感到诸多不适应:企业提供4人一间的集体宿舍,跟大学宿
舍差不多。有些室友经常带小伙子来玩,深夜才走,这让她无法忍受;食堂还算令人满
意,厂里每月还把补贴打到饭卡上,但晚饭后走出厂区,根本没有休闲去处,连看个电
视也要呆在食堂……
这还不是最难以忍受的。对26岁的曾静来说,现在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厂里生
活圈子太窄,那些经常试着约她出去吃烧烤的小伙子,无论学识还是眼界都与曾静的要
求相去甚远。这不由让她怀念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听音乐会的日子,留恋珠江边与友人聚
会的时光。
几经考虑,今年10月曾静又回到了广州,继续她辛苦的打拼。但和一年前离开广州时的
心态完全不同,现在的曾静多了几分稳重与成熟:“工作虽然辛苦,但不会像以前一样
心烦意乱。相反,我更加珍惜今天的一切。”
人生处处是“围城”。原以为在小地方生存,压力会更小、过得会更舒服,但事实或许
并非如此。小地方物价低,但收入也低;小地方生活比较单调,远没有大城市丰富多彩
。有了大城市生活经历、重新回到二、三线城市的“都市人”,感觉又跳进了一个“围
城”。
一些专家表示,年轻人“逃回北上广”是一种人生围城的无奈。在一线城市,人们尽管
背负着经济压力,却能满足一种无法替代的精神需求。这不仅在于大城市拥有更多电影
院、文化馆、健身房等场所,也在于大城市更加开放、更加包容,人们在这里可以找到
更多价值观相近的群体,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免于沉陷精神荒漠。
讲人情拼关系,“都市人”是否还适应?
一些人回到小城市工作,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应,因为在一个熟人社会,做事更要讲关系
、论人情,发展或许更难,价值观的冲突或许更大
前几天,张超离开湖南老家,又回到了广州,多少带着一些失望。想当初,他离开广州
回家乡时充满激情,但这么快“逃回”广州,出乎所有人意料。
最初,张超在广州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主管房地产销售策划,他的梦想就是在广州买
房,将父母接到广州。但现实是残酷的,广州的房价一个劲往上蹿,就凭他每个月不到
5000元的工资,是没法买房的。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累了,想到了回家。
“当时考虑,如果能够回乡创业,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张超说,正巧有朋友介绍
在湖南的一个地产项目招聘销售团队,他想这是一个机会,可以将业务上有来往的好友
组织起来,组成销售团队与公司签下代理合同。此后,张超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都说房地产开发很“暴利”,但对于承销房地产项目的销售团队来说,却是另外一番光
景。张超说,销售团队原则上说是回家乡常德落脚,但实际上总在湖南全省以及外省“
流窜”,他们的销售团队力量不是很强,无法与大的开发商、大的楼盘及商业地产接洽
,实际就是在一些市县承销小的地产项目。
“在广州给客户服务的时候,主要是谈文案,很‘文气’。但回到内地拼的全是酒桌上
的功夫,文案写得怎么样不重要,销售创意也不重要,只要能签下业务就是‘英雄’。
”张超说。
更难的在于回款。完成销售业绩后,按照合同,对方应该将属于他们的款项及时付来--
--这在市场经济意识很浓的广州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但到了内地,“回款”就成
了千难万难的事情,对方会千方百计扣除各种费用,拖欠回款更是家常便饭,张超承销
的好几个项目回款至今没有着落。时间一长,这很影响团队的情绪。随着几个骨干成员
的离开,销售团队不得不散伙。
带着失败痛苦,张超权衡再三还是决定回到广州。按他的想法,在大城市继续打拼几年
,今后即使要创业,也会选广州及其周边等市场经济较成熟的地区。“回内地创业,太
辛苦。”张超说。
去年,赵文从北京回到了山东泰安,跟着自己的叔叔做体育用品生产销售,深刻体验到
在中小城市做事有多么不容易。
为上一个新项目,他去当地政府部门办手续,折腾了半个月也没动静。最后还是在叔叔
带领下,通过朋友找到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请客、吃饭、送礼、说好话,两天就搞定了
。
“我不是不知道在小城市做事要讲关系,但不经历一次,还真难以体会。”赵文说,“
以前叔叔总说我需要学的还多着呢,我不服气,现在算明白了。如果说大城市人们还有
时间、精力用在做事上,在中小城市则要耗费很大一部分心力在处理人际关系上。”
专家认为,大城市往往更加开放、相对公平,而二、三线城市往往更讲等级关系、人情
关系。一些人到了小县城工作,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应当地的人际交往模式,因为在一个
熟人社会,做事更要讲关系、论人情,发展或许更难。
大城市与小城市,到底选择哪儿?
人们应该慎重选择发展的地方。大城市和小城市各有优点、缺点,只有找到最适合自己
的,才能生活得更幸福
到底在大城市发展,还是到小城市谋生?
或许,这个问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人们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一线城市工
作过的人,虽然面临着买房压力、户口歧视等,但二、三线城市也绝非世外桃源,不少
人无法适应城市间的巨大落差。如何选择,人们应该考虑自己的能力、性格、家庭等多
方面的因素,慎重做出决定。毕竟,大城市和小城市各有各的优缺点,只有找到最适合
自己的,才能生活得更幸福。
夏玲从江西南昌一所大学毕业后,2006年托朋友在上海找了一会计工作。一年之后,夏
玲很不适应,房子太贵、交通太难。后来夏玲回到老家,生活虽然安逸了,却遇到很多
想象不到的苦恼。
在人们眼里,夏玲从上海回来,一定是能力不行,或者有啥情况,这让她找个对象都很
难。“我还是要回北上广。”夏玲说,后来她又南下广州,不仅找了一份工作,也找到
了自己的另一半。
实际上,无论“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目前都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难以
说明这些现象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一种趋势。但之所以能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主要反
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公众试图找到一个表达生存压力的话题。
当然,即便“逃回北上广”,现实问题依然存在,房价依然很高、生活成本依然很大。
为了不让年轻人再次因为这些现实问题而纠结,大城市应该积极解决他们的安居问题,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生活有了保障,人们的发展才能有奔头。
专家表示,大城市毕竟容纳能力有限,二、三线城市对人才的需求更多,政府应当更加
重视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多为中低层社会成员创造向上流动的机会,为年轻人
搭建更大的就业、创业舞台。这不仅是改善民生最直接的体现,更是为地方发展注入活
力的必要举措。
这两年,有关逃离“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的话题受到社会关注(去年本报7月29
日第17版《谁在“逃离北上广”》、9月16日第18版《“中产”的未来在哪里》曾对此作
过报道)。
近期,逃回“北上广”的话题引发了新一轮热议。“逃离”又“逃回”,其背后深层次
的原因是什么?相对于大城市,中小城市有哪些特点?年轻人该如何结合实际安排自己
的生活?
经济压力小了,但精神需求怎么满足?
原以为在小地方生活,压力会更小、过得会更舒服,但事实并非如此。回到二、三线城
市的“都市人”,感觉又跳进了一个“围城”。
年前,曾静离开了广州,前往广东东莞常平镇一家外企做企划投资。谈起这段经历,曾
静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当初“逃离”广州的原因虽然很多,但真正吸引她的却是东
莞这家企业“提供食宿”的福利。
“广州当时进行‘城中村’改造,我住了两年的农民房不能再续租了,而且要立即搬离
。”曾静说,“你不知道在广州租房子有多难!租金与楼价一样急剧飙升,在公司5公里
范围内根本找不到2000元以下一室一厅的房子,光房租就要占月收入一大部分。”加上
工作时间不固定,吃饭成了曾静面临的另一大问题:自己做太累,出去吃小店又不放心
,所以她经常靠方便面、饼干、面包填肚子。
在大城市,房子贵、交通难、生活烦,票子却不够花,成为很多身处“北上广”的人逃
离的理由。那么,节奏缓慢、房价相对低廉的二、三线城市,真的就是“世外桃源”吗
?
“当时我想,东莞虽然小,但企业提供食宿、工作时间固定,收入低点也无所谓。”曾
静说,但真正到了东莞,她却感到诸多不适应:企业提供4人一间的集体宿舍,跟大学宿
舍差不多。有些室友经常带小伙子来玩,深夜才走,这让她无法忍受;食堂还算令人满
意,厂里每月还把补贴打到饭卡上,但晚饭后走出厂区,根本没有休闲去处,连看个电
视也要呆在食堂……
这还不是最难以忍受的。对26岁的曾静来说,现在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厂里生
活圈子太窄,那些经常试着约她出去吃烧烤的小伙子,无论学识还是眼界都与曾静的要
求相去甚远。这不由让她怀念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听音乐会的日子,留恋珠江边与友人聚
会的时光。
几经考虑,今年10月曾静又回到了广州,继续她辛苦的打拼。但和一年前离开广州时的
心态完全不同,现在的曾静多了几分稳重与成熟:“工作虽然辛苦,但不会像以前一样
心烦意乱。相反,我更加珍惜今天的一切。”
人生处处是“围城”。原以为在小地方生存,压力会更小、过得会更舒服,但事实或许
并非如此。小地方物价低,但收入也低;小地方生活比较单调,远没有大城市丰富多彩
。有了大城市生活经历、重新回到二、三线城市的“都市人”,感觉又跳进了一个“围
城”。
一些专家表示,年轻人“逃回北上广”是一种人生围城的无奈。在一线城市,人们尽管
背负着经济压力,却能满足一种无法替代的精神需求。这不仅在于大城市拥有更多电影
院、文化馆、健身房等场所,也在于大城市更加开放、更加包容,人们在这里可以找到
更多价值观相近的群体,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免于沉陷精神荒漠。
讲人情拼关系,“都市人”是否还适应?
一些人回到小城市工作,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应,因为在一个熟人社会,做事更要讲关系
、论人情,发展或许更难,价值观的冲突或许更大
前几天,张超离开湖南老家,又回到了广州,多少带着一些失望。想当初,他离开广州
回家乡时充满激情,但这么快“逃回”广州,出乎所有人意料。
最初,张超在广州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主管房地产销售策划,他的梦想就是在广州买
房,将父母接到广州。但现实是残酷的,广州的房价一个劲往上蹿,就凭他每个月不到
5000元的工资,是没法买房的。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累了,想到了回家。
“当时考虑,如果能够回乡创业,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张超说,正巧有朋友介绍
在湖南的一个地产项目招聘销售团队,他想这是一个机会,可以将业务上有来往的好友
组织起来,组成销售团队与公司签下代理合同。此后,张超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都说房地产开发很“暴利”,但对于承销房地产项目的销售团队来说,却是另外一番光
景。张超说,销售团队原则上说是回家乡常德落脚,但实际上总在湖南全省以及外省“
流窜”,他们的销售团队力量不是很强,无法与大的开发商、大的楼盘及商业地产接洽
,实际就是在一些市县承销小的地产项目。
“在广州给客户服务的时候,主要是谈文案,很‘文气’。但回到内地拼的全是酒桌上
的功夫,文案写得怎么样不重要,销售创意也不重要,只要能签下业务就是‘英雄’。
”张超说。
更难的在于回款。完成销售业绩后,按照合同,对方应该将属于他们的款项及时付来--
--这在市场经济意识很浓的广州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但到了内地,“回款”就成
了千难万难的事情,对方会千方百计扣除各种费用,拖欠回款更是家常便饭,张超承销
的好几个项目回款至今没有着落。时间一长,这很影响团队的情绪。随着几个骨干成员
的离开,销售团队不得不散伙。
带着失败痛苦,张超权衡再三还是决定回到广州。按他的想法,在大城市继续打拼几年
,今后即使要创业,也会选广州及其周边等市场经济较成熟的地区。“回内地创业,太
辛苦。”张超说。
去年,赵文从北京回到了山东泰安,跟着自己的叔叔做体育用品生产销售,深刻体验到
在中小城市做事有多么不容易。
为上一个新项目,他去当地政府部门办手续,折腾了半个月也没动静。最后还是在叔叔
带领下,通过朋友找到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请客、吃饭、送礼、说好话,两天就搞定了
。
“我不是不知道在小城市做事要讲关系,但不经历一次,还真难以体会。”赵文说,“
以前叔叔总说我需要学的还多着呢,我不服气,现在算明白了。如果说大城市人们还有
时间、精力用在做事上,在中小城市则要耗费很大一部分心力在处理人际关系上。”
专家认为,大城市往往更加开放、相对公平,而二、三线城市往往更讲等级关系、人情
关系。一些人到了小县城工作,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应当地的人际交往模式,因为在一个
熟人社会,做事更要讲关系、论人情,发展或许更难。
大城市与小城市,到底选择哪儿?
人们应该慎重选择发展的地方。大城市和小城市各有优点、缺点,只有找到最适合自己
的,才能生活得更幸福
到底在大城市发展,还是到小城市谋生?
或许,这个问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人们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一线城市工
作过的人,虽然面临着买房压力、户口歧视等,但二、三线城市也绝非世外桃源,不少
人无法适应城市间的巨大落差。如何选择,人们应该考虑自己的能力、性格、家庭等多
方面的因素,慎重做出决定。毕竟,大城市和小城市各有各的优缺点,只有找到最适合
自己的,才能生活得更幸福。
夏玲从江西南昌一所大学毕业后,2006年托朋友在上海找了一会计工作。一年之后,夏
玲很不适应,房子太贵、交通太难。后来夏玲回到老家,生活虽然安逸了,却遇到很多
想象不到的苦恼。
在人们眼里,夏玲从上海回来,一定是能力不行,或者有啥情况,这让她找个对象都很
难。“我还是要回北上广。”夏玲说,后来她又南下广州,不仅找了一份工作,也找到
了自己的另一半。
实际上,无论“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目前都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难以
说明这些现象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一种趋势。但之所以能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主要反
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公众试图找到一个表达生存压力的话题。
当然,即便“逃回北上广”,现实问题依然存在,房价依然很高、生活成本依然很大。
为了不让年轻人再次因为这些现实问题而纠结,大城市应该积极解决他们的安居问题,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生活有了保障,人们的发展才能有奔头。
专家表示,大城市毕竟容纳能力有限,二、三线城市对人才的需求更多,政府应当更加
重视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多为中低层社会成员创造向上流动的机会,为年轻人
搭建更大的就业、创业舞台。这不仅是改善民生最直接的体现,更是为地方发展注入活
力的必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