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过劳死——谁在抽动那永不停歇的陀螺
avatar
过劳死——谁在抽动那永不停歇的陀螺# Returnee - 海归
z*m
1
4月10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上海公司一名员工潘洁,因长期加班
,导致身体免疫力严重下降,在感冒久治不愈之时,诱发脑膜炎不治身亡,终年25岁。
虽然普华永道在随后面对媒体时坚称其并非是过劳死亡,但从潘洁生前的微博留言
可以看出,其半年内工作“过劳”却是事实。而由此引发的新一轮“过劳死”讨论在劳
动节前后,开始在媒体蔓延。
“过劳死”,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媒体以旁观者的姿态大量报道日本白领阶层
的这一现象时开始为众人所知晓的这一词汇,如今已经如瘟疫般蔓延到你我的身边,并
威胁到每一个人。
“白加黑”、“ 五加二”,每一个人都像永不停歇的陀螺,不断地运转,直到精
疲力竭的那一刻,颓然倒地,再也没有旋转的动力。
工作环境、法律制度、文化基因……是谁在抽动那永不停歇的陀螺?而回顾这一现
象,更深层次,考问的是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一最基本的人生命题。
过劳死:我们还需要多少个案和数据?
无论普华永道美丽女硕士的死是不是因为“过劳”,但回顾其身前的工作历程,“
过劳”确实让人胆战心惊。
从潘洁的微博上可以得知,2010年11月,她连续患了感冒、发烧,在微博中提了六
七次“困”、“累”;2010年12月,她先后到南宁、柳州、长春等地出差;2011年1月
,“肺都快咳出来了……”;2月,“两脚发飘……”她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睡上一觉,
甚至早就产生了“过不去这个年”的感觉。
“进入普华永道之后,她就一直在不停地加班。”潘洁母亲如此回忆道,今年1月
份开始,潘洁接手一个锦江集团的年报项目,她就经常因加班而很晚回家。到2月份,
加班的时间更长了,每天都要半夜才到家。进入3月,每天到家就是凌晨1、2点钟。
而在潘洁之后,上海又有一位27岁的男性白领周余,于4月13日下午猝死家中。
仔细梳理今年4月前后的事件,类似案例并不止这一两例。
4月28日,申银万国证券一研究员(33岁,上海财大硕士毕业)从公司大楼11楼坠
楼身亡。
4月22日,英国伦敦金融城前首席代表,现中国区负责人刘莹意外辞世。
3月初,浦发银行资金部一副总跳楼身亡,有消息称压力太大并患了抑郁症。
而与此同时,各相关机构做出的调出中明显显示,“过劳死”对于中国的“白领阶
层”来说,以上并非仅仅是个案。
智联招聘对5000名白领网上的调查显示,明确认为自己“过劳”或“有些过劳”的
职场人高达70。8%,他们认为工作负荷已经超过了能够承受的状态,处于一种高压力、
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中。职场人士中,48。6%表示自己压力很大,72。5%表示工作压力
已经影响到生活,其中近六成怀疑自己有轻微抑郁症状。
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
书》显示,有76%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白领“过劳”更
是接近六成。
值得反思的是,还有一些白领迫于压力,不得不“装忙”,导致“被过劳”。调查
显示,12000多名被调查者中,86。1%的人承认自己会“装忙”,其中15。9%的人“经
常装忙”。
“做项目往往都是团队作业,即便自己已经做完了手头的活,如果别人还没有做完
那就只能一起加班耗着。”身为审计员的巢威说。
由普华永道女职工潘洁引发的这一轮“过劳死”的讨论,已经不是媒体第一次关注
这一问题。而在每年依旧不断有新的个案和数据在这一标签下累计。
“过劳死”,还需要多少个案和数据的累计,社会才会真正重视这一问题并最终寻
找到解决之道?
法律与文化,“过劳死”深层解读
新一轮“过劳死”的讨论中,专家更注重法律层面的解决。有专家认为,要保障劳
动者的权益,必须扩大职业病范围,从法律层面明确“过劳死”的标准。
“要有立法。”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全兴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因为没
有法律规定,劳动部门没办法监察。
邻国日本,从1994年就开始对“过劳死”进行法律干预。死者家属可以通过司法途
径向用人单位索赔。2001年底,日本又对“过劳死”相关法规提出修改建议。比如,判
断雇员是否因工作过度而死亡时,过去只考察雇员死前一周的工作情况,新规定则考察
在最后的2至6个月里雇员每月加班是否超过80小时,以此作为判断“过劳死”的依据。
而我国新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虽然对工伤界定作了调整,但只明确在工作时间
和工作地点,因为突发疾病死亡的,在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的职工可以视同工伤。
但是,这里仅指猝死等情形,如送往救治后昏迷多天死亡,就不能视为工伤。其中
显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不同的职业,职业风险是不同的,特别是事业单位等等都纳
入工伤保险后,由于他们多是脑力劳动者,“过劳死”的认定存在更多的隐蔽因素。
而在新近“过劳死”的个案中,脑力劳动者一直是占大多数。媒体新近评选出的容
易出现“过劳死”的十大行业,无论是传媒还是金融业等,都是脑力劳动的典型行业。
然而法制的健全仅仅能够保证的是“过劳死”发生以后,劳动者的权益可以收到补
偿,而在“过劳死”的发生机制层面,靠法律还不足以遏制。
中国积极入世的儒家文化也是其原因之一。儒家文化强调的是入世和进取,一种压
力很大的文化。不仅中国,凡是儒家文化圈,工作都很拼命,日韩也是如此。日本的“
过劳死”,几乎成为日本的一张另类名片了。
有一个很有名的笑话:一对收入颇高的夫妻,买了一栋环境极好的大别墅,但夫妻
俩工作太忙——所以在家里的时间很少,更多的时候,是他家的保姆,抱着夫妻俩的宠
物狗,坐在露台上,喝着咖啡看着风景。
早生华发,是多勤,不是多情
不管是法律还是文化,最终都要回归到个体以发生影响和改变。作为被社会很多人
所羡慕的“白领阶层“,他们自己为什么要选择如此劳累的工作方式呢?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认为:“放不下追求‘高收入’这根指挥棒,往往成为
大城市白领过劳的主因之一。”顾骏分析,许多人用自己的职业目标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目标,其实是本末倒置,忘记了自己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拼命工作是为了什么?
从成功学所引导的社会价值评判,确实驱赶着许多人不断地向上,向上,再向上。
因此很多白领在疯狂加班之后,会用购买名牌的方式来犒劳自己。但也许一个LV的包远
没有一次旅行对其身心更有裨益。
而个人对健康的忽视,是许多突发性死亡案例的又一原因之一。基于普遍性的判断
,其实现在很多职场人士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很难引起充分重视。
也许只有那些从小就病恹恹的人,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都说“上半生花健康挣钱
,下半生花钱挣健康”,尽管很多人对此很抵触,但是如果对于压力问题不加以纾解,
对于健康状况不予重视,几十年后,很多人都会走入这个事实逻辑里。
但除此之外,可能还有一个关乎社会压力的问题。没有谁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与生命
,但为什么很多人就摆脱不了那种“拿命加班换钱”的生活?
生活压力太大是主要原因。最严重的问题或许不是加班,而是压力管理。过大的压
力,有可能导致一个人在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巨大的压力往往来源于生存,
变态的房价,高昂的医疗费用,不完善的社会养老、失业保障体系等社会现实,才是大
多数普通人必须得面对的生活现状。
面对“过劳死”,我们在忧虑与感慨之外,更多时候发出的也只能是一声叹息。
于是在每一个现代化的都市中,人们为了应付各种压力拼命地工作,忘了自己生活
的本来目的,一如永不停歇的陀螺。而一旦倒下就再也站不起来。
即使很多人没有最终倒下,但三十多岁,四十岁的人,已然肚腩鼓鼓,甚至开始秃
顶,或者出现白头发。
只是,那早生的华发,不是因为多情,而是太多勤。
avatar
g*0
2
哈哈,都是一些被本版海龟奉为偶像的稳拿。
avatar
e*d
3
人生奋斗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过劳死太亏了

【在 z*m 的大作中提到】
: 4月10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上海公司一名员工潘洁,因长期加班
: ,导致身体免疫力严重下降,在感冒久治不愈之时,诱发脑膜炎不治身亡,终年25岁。
: 虽然普华永道在随后面对媒体时坚称其并非是过劳死亡,但从潘洁生前的微博留言
: 可以看出,其半年内工作“过劳”却是事实。而由此引发的新一轮“过劳死”讨论在劳
: 动节前后,开始在媒体蔓延。
: “过劳死”,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媒体以旁观者的姿态大量报道日本白领阶层
: 的这一现象时开始为众人所知晓的这一词汇,如今已经如瘟疫般蔓延到你我的身边,并
: 威胁到每一个人。
: “白加黑”、“ 五加二”,每一个人都像永不停歇的陀螺,不断地运转,直到精
: 疲力竭的那一刻,颓然倒地,再也没有旋转的动力。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