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布鲁金斯学会资助的13位中国名人注释 (转载)
avatar
布鲁金斯学会资助的13位中国名人注释 (转载)# Returnee - 海归
s*n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布鲁金斯学会资助的13位中国名人注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9 09:08:50 2012, 美东)
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教授庞中英
2,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吴非
3,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助的中国名人:人民大学教师王莉丽
4, 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美国研究室主任丁幸豪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长隆国强
6,上海大学全球学中心研究员张勇安副教授
7,北大国际学院教授:袁明
8,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
9,清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教授楚树龙
10,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吴心伯
11,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缉思
12,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教授杨燕绥
13,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陶然
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教授庞中英
baike.baidu.com/view/1063218.htm
庞中英-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
中华庞氏网 2012年1月3日 庞氏网义工
庞中英,中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之一。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2年12月31日(农历壬寅年腊月初五)生于山西省。北京大学
亚非研究所毕业,获法学(国际政治学专业)博士学位。 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
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从事研究工作。美国
布鲁金斯学会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目前的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为:全球问题与全
球治理、亚洲和非洲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分析。
2,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助的中国名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吴 非
http://www.chahar.org/researchInfo.aspx?name=%CE%E2%B7%C7
吴 非 研究员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专栏作家、电视评论员、国际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社会传播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美国东西方中心
(EWC)校友、访问学者,并且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国际关系与战略中心访问学者。
美国外交系统两百七十年年名校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访问学者。
3,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助的中国名人:人民大学教师王莉丽
王莉丽
中国人民大学教师(主要研究领域:思想库、政治传播、公共外交、环境传播)。
中国环境资源网媒介总监(2001-至今),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访问学者(2007-2008),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2009),曾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电视新闻》记
者、主持人(1998-2006)。《全球领导力》、《绿媒体-中国环保传播研究》、《舆
论学概论》作者。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传播学硕士,中国传媒大学文学学士、清华大
学高盛集团前总裁约翰•桑顿教授“全球领导力”项目成员。2001年,获得全球
福特环保奖。2009年,获得搜狐网及其网民授予的“年度智慧女性”奖,同年获得时尚
COSMO 评选的“年度时尚女性”奖
4, 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美国研究室主任丁幸豪
http://ias.cass.cn/show/show_placard_ls.asp?id=533
丁幸豪简历
丁幸豪生于上海,是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美国研究室主任,前上海市美国学会
会长和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曾兼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所长。他
长期从事国际关系与美国问题研究工作。1981年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进修美国外交与安
全政策及其决策机制。1984年、1985年任美国霍布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SAIS
)客座研究员。此后,丁幸豪与美国大学和思想库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1988年
5月至7月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国际问题研究所访问学者,1990年10月至1991年5
月又先后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和布鲁金斯学会访问学者。同时丁幸豪
还曾先后访问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史丹福大
学、威斯康星大学、迈阿密大学、芝加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塔夫兹大学弗莱彻外交
学院、蒙特里国际关系学院、迪更森学院、以及日内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等著名学府
讲学或做讲座。
丁幸豪在国内外就美国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和中美关系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包括美国
历届政府的中美关系、美国对华政策、美苏关系、中美日三角关系、美国霸权、世界格
局转型期中的美国对外政策,著有《冷战后的美国》和《中美关系新思维和新概念》。
5,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助中国名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长隆国强
http://baike.baidu.com/view/1536788.htm
隆国强
百科名片

隆国强,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北京大学理学士、管理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受教于中国
人民大学中美合作现代经济学培训中心(福特班)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规划研究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部部长。
国强
1987-1993年:北京大学分校城市与区域科学系,历任助教、讲师、系主任助理。
1993至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
部副部长、部长。
1998-1999年:应邀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任访问研究员。
6,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助上海大学全球学中心研究员张勇安副教授
张勇安副教授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2010年11月11日 ... 2010年8月-12月,上海大学全球学中心研究员张勇安副教授赴美
国布鲁金斯学会 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10月19-20日,先后访问哥伦比亚 .
..
cgs.shu.edu.cn/Chs/ShowNews.asp?ID=10
7,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助中国名人北大国际学院教授:袁明
http://www.umiwi.com/person/%E8%A2%81%E6%98%8E/
袁明,1945年8月生于中国上海。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关系研
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袁明-教授、博士生导师
袁明教授1945年8月生于中国上海。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关系
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主要经历
袁明教授1962年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学习,1968年毕业后到河北、陕西等
地工作。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攻读国际法专业研究 生,1982年获法学硕士学
位,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5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访问学者。回国后担任北
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 1989年至1990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1995年起,袁明教授受邀赴乔治亚亚特兰大的卡特中心、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以及华
盛顿布鲁金斯 研究所作研究,她经常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三边委员会、罗马俱乐
部等很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
袁明袁明教授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兼任亚太安全合作理
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外经贸部中美顾问小组成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 国际上
兼任美国纽约“亚洲协会”董事会董事,美国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研究中心顾问
,英国牛津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会顾问,日本立命馆亚太大学客座教授, 新加坡东南亚
研究所顾问等。
袁明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多部、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包括作为21世纪国际关系学
系列教材的《国际关系史》,《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1945-1955年的中美关系》,
与人合编有《中美日三角关系的黄金时代》等。
8,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
现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北京
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美国人民友好协会理事;美国China Security杂
志编委会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外交、中美关系、亚太安全等。出版《美国思想库
及其对华倾向》、《中美战略关系新论》等著作。曾于2003年-2004年在美国布鲁金斯
学会、1999年-2000年在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做访问学者
9,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教授楚树龙
2006-2007 布鲁金斯东北亚研究中心CNAPS访问学者 ,作为研究东北亚国际关系的专家
,楚博士1993年于George Washington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1994-1996年楚
博士担任中国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1996-1998年期间任院长,同时兼任北美研
究室主任、高级研究员(至2001年)。他于2006-2007年任CNAPS访问学者。
10,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助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吴心伯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
美关系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美国学会副会长。   1966年出生于安徽,1986年
于复旦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2年于复旦大学获国际关系法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工作至今。先后数十次应邀赴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德国
、法国等国家访问、参加学术会议及讲学,曾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和斯坦福
大学访问学者,布鲁金斯学会客座研究员,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访问教授。担任美国东西
方研究中心“亚洲安全丛书”编委。   主要从事中美关系及亚太地区政治与安全问
题的研究。出版专著《金元外交与列强在中国》、译著《蒋介石的美国顾问——欧文
8226;拉铁摩尔回忆录》。在国内及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发表学术论
文40佘篇,另在国内外发表国际时事评论文章数十篇。
http://www.mpa.fudan.edu.cn/index.jsp?url=/commonlist/display_p
11,布鲁金斯学会顾问: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缉思
http://iahs.pku.edu.cn/Personnel_View.aspx?id=77

1948年生于广州。2005年3月起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2007年5
月起任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兼职有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华美
国学会荣誉会长、中国外交部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政治研究》主编等。曾任英
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1982-83)、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
1984-85⒚拦苄笱д蜗担0-91)访问学者。2002年曾任新加坡国
防与战
略研究所拉贾拉南客座教授。现在美国亚洲协会、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安全项目等单位
担任顾问。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国际政治理论。发表的著述有
:《高处不胜寒: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与世界地位》(主编)、《文明与国际政治》
(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丛书总主编)、《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研究》(
论文)、《美国霸权的逻辑》(论文)、《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和中国的崛起道路》(
论文)、《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视角转换》(论文)、《从中日美力量对比看三边关系
的发展趋势》(论文)等。
12,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教授杨燕绥 Yansui Yang
合作专家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非常驻研究员
杨燕绥是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及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的非常驻研究
员。她的研究专注于中国的劳动力关系、老龄化和养老金、卫生与医疗保险,以及公共
服务。她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教授、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作为社会保
障体制方面的专家,她已出版了六本专著并在《中国经济评论》、《中国行政管理》和
《中国社会保障》等上发表了多篇文章。
背景
现任职务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教授,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
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1998),内蒙古师范学院法学硕士(1981)
13,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郑新业 Xinye Zheng
合作专家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非常驻研究员
郑新业是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及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的非常驻研究
员。他还是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实证公共经济学和微观发展
经济学 。他近年来在《中国与世界经济》、《社会科学杂志》、《经济理论与经济管
理》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
背景
现任职务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教育
乔治亚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2006),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99),安徽财经大
学经济学学士(1993)
研究和评论
以人为本,还是“以人口为本”?
王丰, 2011年12月14日, 《财经年刊2012:预测与战略》
上海离国际金融中心有多远
2011年11月1日, 财新《中国改革》
中国当前增长方式下的城市化模式与土地制度改革——典型事实、主要挑战与政策突破
陶然, 2011年9月21日,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人民币的货币政治经济学
葛艺豪, 2011年9月7日, 布鲁金斯学会
寻找学术与政策影响之间的平衡
李侃如, 2011年6月21日, 《美国研究》季刊2011年第二期
人是生命,不是数
王丰, 2011年5月17日, 财新网
警钟在北京敲响
王丰, 2011年5月4日, 布鲁金斯学会
“一胎政策”再也不能继续了
王丰, 2011年4月29日, 财新网
如何改造城中村
陶然, 2011年3月14日, 《财经》
仅“单独”家庭生二胎远远不够
王丰, 2011年3月10日, 财新网
13,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陶然 Ran Tao
合作专家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非常驻资深研究员
陶然是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及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的非常驻资深研
究员。他的研究专注于与中国正在进行中的经济转型相关的多个领域。他是中国人民大
学经济学院教授,同时还是中国公共经济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他近年来的研究集中在
中国经济转型中高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农村
发展,地方治理及公共财政等领域。他近年来在《比较经济学杂志》、《发展研究杂志
》、《土地经济学》、《城市发展研究》、《政治研究》、《中国季刊》、《土地利用
政策》等英文杂志发表了20多篇英文论文,同时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等中文社科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