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看这个简历回国大约什么待遇# Returnee - 海归
d*n
1 楼
1995年7月毕业于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
1995年7月至1996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
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任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洪堡研究员;
1999年7月至2000年12月任日本原子能研究所STA研究员。
研究方向:原子核物理理论
主要从事原子核理论和核天体物理的研究。在微观输运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
工作,推导了相对论量子微观输运方程;和合作者一起在国际上首先研究了原子
核中的负能谱和反粒子能谱,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带电粒子在强磁场中
的性质、γ暴的源、以及强磁场对中子星和脉冲星性质的影响等课题上做了一些
开创性的工作。
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微观输运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高能重离子
碰撞中的应用"获1996年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吴有训物理学奖。
Prog.Part.Nucl.Phys.41(1998)225-370一文被他人引用200多次.
1995年7月至1996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
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任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洪堡研究员;
1999年7月至2000年12月任日本原子能研究所STA研究员。
研究方向:原子核物理理论
主要从事原子核理论和核天体物理的研究。在微观输运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
工作,推导了相对论量子微观输运方程;和合作者一起在国际上首先研究了原子
核中的负能谱和反粒子能谱,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带电粒子在强磁场中
的性质、γ暴的源、以及强磁场对中子星和脉冲星性质的影响等课题上做了一些
开创性的工作。
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微观输运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高能重离子
碰撞中的应用"获1996年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吴有训物理学奖。
Prog.Part.Nucl.Phys.41(1998)225-370一文被他人引用2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