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金节:中国经济需要“刮骨疗毒” (转载)# Returnee - 海归
o*y
1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ilguy (oilgu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倪金节:中国经济需要“刮骨疗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30 14:06:19 2012, 美东)
倪金节:中国经济需要“刮骨疗毒”
2012年04月30日
倪金节 经济学者
货币超发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近日渣打银行的一篇研究报告,还是让稍显平静的宏观
经济资讯,掀起了一波不小的浪潮。
渣打银行的报告把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欧美日三大央行进行对比,得出“全球流
动性的主要提供者已变身为中国央行,周小川不仅是中国央行的行长,还是全球的央行
行长”的结论。数据显示,金融危机之后的三年,全球新增广义货币M2的规模中有48%
来自中国,2011年中国新增M2的规模全球占比高达52%。随后,国内主流媒体纷纷跟进
,声讨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舆论铺天盖地。
实际上,中国央行资产规模“赶欧超美”早已经完成。梳理历史数据,我们会发现,早
在2004年6月,中国央行资产规模就首度超过了美联储,一年后超过欧洲央行,到2006
年1月份,又把日本央行甩到后面,跃升世界第一大资产规模的央行。不过,这仅仅是
数字意义上的第一,就真实的影响力而言,中国央行的地位仍然不高。
虽然在2004年到2006年,学术界就已经在热论“流动性过剩”,有关M2/GDP方面的研究
论文也早已充斥于经济学期刊,大众媒体上的评论也汗牛充栋。但是,这丝毫阻挡不了
中国货币急速扩张的潮流。尤其是2008年之后的三年多时间,中国的货币扩张速度到了
令人咋舌的地步。2009年中国的广义货币M2增速高达29%,由此带来的当然是当年的房
价暴涨和投资井喷。
终于,在今天,中国货币极度超发的逻辑,彻底演化成了一场超级泡沫和恶性通胀的非
理性盛宴。覆水难收之际,政府滥发货币之手再也闲不住。随着今年经济增速不断放缓
,重启信贷刺激的迹象又已经显现。其中,3月份新增贷款再度超过1万亿元,为接下来
的货币再宽松给出了初步的注脚。若果真如此,在外汇占款增速趋缓之际,新增信贷的
激增只能继续恶化十分难看的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
这只会重复2003年的类似故事。当时,中国央行注资数万亿资本金到国有银行,以表面
靓丽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启动背水一战的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但背后却是以中国央行
资产负债表开始恶化为代价的。
从此开始,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越发难看。若面对这一次的经济下滑,避免硬着陆,再
度以扩张货币为代价,只怕依然只能是“掩盖经济矛盾,恶化央行报表”。这样的成本
收益是极其不划算的。历经十年宏观折腾,中国经济需要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刮骨疗毒
”,而不是继续以货币扩张来豪赌资产泡沫的不会破灭。
形势逼人,现在到了终结大扩张货币的时刻。过去短短五年间,央行的资产扩张2.4倍
,若未来五年再如此扩张,到时候只怕我们真是需要追问“谁来注资中国央行”的问题
了。这一议题目前或许还没到那么迫切的时候,但是一旦再度重演过去五年的故事,覆
水彻底泛滥,堰塞湖崩塌之际,央行还能拿什么再去豪赌中国经济的未来?
不妨说,未来十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货币供给的逻辑链条必须
改变。宏观经济在主动减速,也就必须要渐渐接受货币扩张终结的实际,至少,货币增
速要不断地向GDP的增速靠拢。不然,货币不断扩张,何谈什么房地产调控?
过去这十年,中国经济开启了快速的货币化进程,实体经济领域也在逐步实现资本化,
但这一进程或许显得过于迅速了,其中的一些矛盾也显得十分突出。现在是到了认真调
整货币金融结构,让货币化的成果能够尽可能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时候了。
设想一下,如果货币增速回落到10%以下,中国经济当能在真正意义上摆脱对货币滥发
的依赖。而只有货币环境走向了正常化,没有了货币泡沫和通胀的压力,才可能放手一
搏,去解决各种微观领域的棘手难题。
发信人: oilguy (oilgu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倪金节:中国经济需要“刮骨疗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30 14:06:19 2012, 美东)
倪金节:中国经济需要“刮骨疗毒”
2012年04月30日
倪金节 经济学者
货币超发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近日渣打银行的一篇研究报告,还是让稍显平静的宏观
经济资讯,掀起了一波不小的浪潮。
渣打银行的报告把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欧美日三大央行进行对比,得出“全球流
动性的主要提供者已变身为中国央行,周小川不仅是中国央行的行长,还是全球的央行
行长”的结论。数据显示,金融危机之后的三年,全球新增广义货币M2的规模中有48%
来自中国,2011年中国新增M2的规模全球占比高达52%。随后,国内主流媒体纷纷跟进
,声讨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舆论铺天盖地。
实际上,中国央行资产规模“赶欧超美”早已经完成。梳理历史数据,我们会发现,早
在2004年6月,中国央行资产规模就首度超过了美联储,一年后超过欧洲央行,到2006
年1月份,又把日本央行甩到后面,跃升世界第一大资产规模的央行。不过,这仅仅是
数字意义上的第一,就真实的影响力而言,中国央行的地位仍然不高。
虽然在2004年到2006年,学术界就已经在热论“流动性过剩”,有关M2/GDP方面的研究
论文也早已充斥于经济学期刊,大众媒体上的评论也汗牛充栋。但是,这丝毫阻挡不了
中国货币急速扩张的潮流。尤其是2008年之后的三年多时间,中国的货币扩张速度到了
令人咋舌的地步。2009年中国的广义货币M2增速高达29%,由此带来的当然是当年的房
价暴涨和投资井喷。
终于,在今天,中国货币极度超发的逻辑,彻底演化成了一场超级泡沫和恶性通胀的非
理性盛宴。覆水难收之际,政府滥发货币之手再也闲不住。随着今年经济增速不断放缓
,重启信贷刺激的迹象又已经显现。其中,3月份新增贷款再度超过1万亿元,为接下来
的货币再宽松给出了初步的注脚。若果真如此,在外汇占款增速趋缓之际,新增信贷的
激增只能继续恶化十分难看的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
这只会重复2003年的类似故事。当时,中国央行注资数万亿资本金到国有银行,以表面
靓丽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启动背水一战的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但背后却是以中国央行
资产负债表开始恶化为代价的。
从此开始,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越发难看。若面对这一次的经济下滑,避免硬着陆,再
度以扩张货币为代价,只怕依然只能是“掩盖经济矛盾,恶化央行报表”。这样的成本
收益是极其不划算的。历经十年宏观折腾,中国经济需要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刮骨疗毒
”,而不是继续以货币扩张来豪赌资产泡沫的不会破灭。
形势逼人,现在到了终结大扩张货币的时刻。过去短短五年间,央行的资产扩张2.4倍
,若未来五年再如此扩张,到时候只怕我们真是需要追问“谁来注资中国央行”的问题
了。这一议题目前或许还没到那么迫切的时候,但是一旦再度重演过去五年的故事,覆
水彻底泛滥,堰塞湖崩塌之际,央行还能拿什么再去豪赌中国经济的未来?
不妨说,未来十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货币供给的逻辑链条必须
改变。宏观经济在主动减速,也就必须要渐渐接受货币扩张终结的实际,至少,货币增
速要不断地向GDP的增速靠拢。不然,货币不断扩张,何谈什么房地产调控?
过去这十年,中国经济开启了快速的货币化进程,实体经济领域也在逐步实现资本化,
但这一进程或许显得过于迅速了,其中的一些矛盾也显得十分突出。现在是到了认真调
整货币金融结构,让货币化的成果能够尽可能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时候了。
设想一下,如果货币增速回落到10%以下,中国经济当能在真正意义上摆脱对货币滥发
的依赖。而只有货币环境走向了正常化,没有了货币泡沫和通胀的压力,才可能放手一
搏,去解决各种微观领域的棘手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