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海归”的职业规划成功案例# Returnee - 海归
h*n
1 楼
提到“海归”,更多人马上想到的是诸如“海归”成“海待”,“海归”就业难等字眼
。本文展开的是三个拿到国外硕士学位的学生成功就业的小例子,他们对自己精准定位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处处留心处处动脑。每一个成功都不是偶
然的,希望他们的经历可以给更多处在求职迷茫中的毕业生一点启示。
张静
海外就业进入管理层
人物:王艳
留学国家:日本
专业:自动化控制
王艳到日本去留学,是以上海大学与日本交换学生的身份去的,还是继续攻读自己的老
专业——自动化控制。一年的本科课程结束后,由于考虑在日本呆的时间较少,不论在
知识还是能力上都没有太大的提高,于是,王艳选择攻读硕士。
在攻读硕士期间,除了勤奋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外,王艳开始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工
作的机会,她的目标非常清楚,“一是与自己的专业相关,二是公司要在上海有分公司
。”这样的工作岗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跨文化交流的优势,而且若有可能,毕业后可能
被正式录用派到中国工作。
目标确定之后,王艳通过朋友、网络等方式,开始时刻注意这方面的消息,功夫不负有
心人,在临近硕士毕业的时候,正好有一家公司的跨国事业部招人,王艳非常轻松地通
过了面试。在日本,技术人员毕业后办理就业签证比较容易,所以毕业后王艳顺利留在
日本工作了两年。今年,公司正好准备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于是总部派她到上海负责统
筹工作。王艳每一步的成长,完全在她的计划之中。
专家点评:机会永远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是一句众人再熟悉不过的话,但是真正能做到的
却不是很多。精准的专业定位,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踏实的工作,使王艳成为海归成
功就业的典范,也使她借助海外的高学历更快地走向了职业生涯的另一个阶段。
100个问题与百万高薪
人物:李琳
留学国家:英国
专业:经济与法律
李琳16岁就去了英国。读完全封闭的女子中学后,她进入英国一重点大学读经济与法律
。这个专业是父母跟她一起精挑细选出来的。中国留学生出国,选学校胜过选专业,大
多数人都选择随大溜的商科或者管理、经济等,专业细分度差,就业针对性不强。经济
与法律专业的设置,正是针对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出现的与法律产生的交叉领域展开研究
,这类人才兼通经济与法律,目前比较稀缺。
在之后的学习和打工中,李琳还跟父母通过网络视频研究了一套非常细密的考试问答,
设置有100个问题,囊括学习和职业规划的主要方面,并且总结了相当完备的回答内容
。凭借这个,李琳顺利通过了大学和硕士生涯的所有考试。
在最近一次英国本土金融机构的招聘中,李琳从一千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年薪约百万
人民币的岗位。专家点评:不要因出国而出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发展目标。选择管理类
或文科类的专业时,一定要慎重,并不是读了这些专业就能当管理者。专业的选择一定
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增加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性。比如德国的制造业和化工业非常强,
而这也正是国外一些大城市今后重点发展的行业,但是很多留学生都挤着去读管理,实
在太盲目了。
曾经只有800月薪的“海归”
主人公:小蒋
留学国家:澳大利亚专业:国际贸易
小蒋大学毕业后去了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留学,获得硕士学位的他回到国内给自己开的月
薪只有800元,如今已坐上副总经理的他当然月薪已远远不止800元,而他也已从当初的
小职员成为现在公司老总面前的红人。
小蒋说他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自己那时虽说是个留学回来的海归,专业面宽泛,国内
国贸专业的毕业生也非常多,自己的优势就是英语口语,但工作经验一栏却是空白,从
大学到硕士生,他一直都在读书,尤其离开大学到国外留学的几年,更是对国内的一切
都非常陌生。因此,工作之初更多的是向公司学习经验。
如今,小蒋已是一家知名公司的副总经理,月薪也从当初的800元升到数万元。小蒋觉
得自己最初的低工资就业磨练了现今的坚强的意志,心态也逐渐成熟和平衡,他感到那
段经历是非常有意义的,将让自己终身受益。
专家观点:如今单位用人,不是根据你是不是海归来作判断,而是从岗位的要求来选择
。任何岗位都有相应的知识能力要求,谁符合这些要求,且符合企业的用人成本,那么
企业就录用谁。
所以,海归和非海归的标签是隐性的,只有能力和素质才是显性的。不管你的学历多高
,如果你没有真才实学,低工资就业的情况并不意外。如果没有能力,就算降低薪资要
求也没用,而如果确实有实力,那么用人单位也不会保持不合理的薪资待遇。
对于金融危机下的海归群体来说,保持平常心,准确定位,踏实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展开的是三个拿到国外硕士学位的学生成功就业的小例子,他们对自己精准定位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处处留心处处动脑。每一个成功都不是偶
然的,希望他们的经历可以给更多处在求职迷茫中的毕业生一点启示。
张静
海外就业进入管理层
人物:王艳
留学国家:日本
专业:自动化控制
王艳到日本去留学,是以上海大学与日本交换学生的身份去的,还是继续攻读自己的老
专业——自动化控制。一年的本科课程结束后,由于考虑在日本呆的时间较少,不论在
知识还是能力上都没有太大的提高,于是,王艳选择攻读硕士。
在攻读硕士期间,除了勤奋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外,王艳开始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工
作的机会,她的目标非常清楚,“一是与自己的专业相关,二是公司要在上海有分公司
。”这样的工作岗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跨文化交流的优势,而且若有可能,毕业后可能
被正式录用派到中国工作。
目标确定之后,王艳通过朋友、网络等方式,开始时刻注意这方面的消息,功夫不负有
心人,在临近硕士毕业的时候,正好有一家公司的跨国事业部招人,王艳非常轻松地通
过了面试。在日本,技术人员毕业后办理就业签证比较容易,所以毕业后王艳顺利留在
日本工作了两年。今年,公司正好准备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于是总部派她到上海负责统
筹工作。王艳每一步的成长,完全在她的计划之中。
专家点评:机会永远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是一句众人再熟悉不过的话,但是真正能做到的
却不是很多。精准的专业定位,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踏实的工作,使王艳成为海归成
功就业的典范,也使她借助海外的高学历更快地走向了职业生涯的另一个阶段。
100个问题与百万高薪
人物:李琳
留学国家:英国
专业:经济与法律
李琳16岁就去了英国。读完全封闭的女子中学后,她进入英国一重点大学读经济与法律
。这个专业是父母跟她一起精挑细选出来的。中国留学生出国,选学校胜过选专业,大
多数人都选择随大溜的商科或者管理、经济等,专业细分度差,就业针对性不强。经济
与法律专业的设置,正是针对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出现的与法律产生的交叉领域展开研究
,这类人才兼通经济与法律,目前比较稀缺。
在之后的学习和打工中,李琳还跟父母通过网络视频研究了一套非常细密的考试问答,
设置有100个问题,囊括学习和职业规划的主要方面,并且总结了相当完备的回答内容
。凭借这个,李琳顺利通过了大学和硕士生涯的所有考试。
在最近一次英国本土金融机构的招聘中,李琳从一千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年薪约百万
人民币的岗位。专家点评:不要因出国而出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发展目标。选择管理类
或文科类的专业时,一定要慎重,并不是读了这些专业就能当管理者。专业的选择一定
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增加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性。比如德国的制造业和化工业非常强,
而这也正是国外一些大城市今后重点发展的行业,但是很多留学生都挤着去读管理,实
在太盲目了。
曾经只有800月薪的“海归”
主人公:小蒋
留学国家:澳大利亚专业:国际贸易
小蒋大学毕业后去了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留学,获得硕士学位的他回到国内给自己开的月
薪只有800元,如今已坐上副总经理的他当然月薪已远远不止800元,而他也已从当初的
小职员成为现在公司老总面前的红人。
小蒋说他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自己那时虽说是个留学回来的海归,专业面宽泛,国内
国贸专业的毕业生也非常多,自己的优势就是英语口语,但工作经验一栏却是空白,从
大学到硕士生,他一直都在读书,尤其离开大学到国外留学的几年,更是对国内的一切
都非常陌生。因此,工作之初更多的是向公司学习经验。
如今,小蒋已是一家知名公司的副总经理,月薪也从当初的800元升到数万元。小蒋觉
得自己最初的低工资就业磨练了现今的坚强的意志,心态也逐渐成熟和平衡,他感到那
段经历是非常有意义的,将让自己终身受益。
专家观点:如今单位用人,不是根据你是不是海归来作判断,而是从岗位的要求来选择
。任何岗位都有相应的知识能力要求,谁符合这些要求,且符合企业的用人成本,那么
企业就录用谁。
所以,海归和非海归的标签是隐性的,只有能力和素质才是显性的。不管你的学历多高
,如果你没有真才实学,低工资就业的情况并不意外。如果没有能力,就算降低薪资要
求也没用,而如果确实有实力,那么用人单位也不会保持不合理的薪资待遇。
对于金融危机下的海归群体来说,保持平常心,准确定位,踏实工作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