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是这样突破英语口语的 zz
avatar
我是这样突破英语口语的 zz# Returnee - 海归
a*e
1
做为一名英语的爱好者和外贸的人员,常常和朋友们谈及英语的学习。
80年代,我们到了初中才学习英语的,遗憾的是学了3年,啥也不会,考试基本上
是猜谜,中考时得了8分。实话实说,那时我做梦也不敢相信自己今生可以学会英语。
第二年复读时,我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张老师,她利用下午放学的时间,从第一册开
始,天天给我们补课,我就慢慢的入了门是她把我带入了英语之门,再次中考时考了80
多分。顺利的上了高中和大学,大学时过了6级,英语学得还是不错的 。但是真正的听
说能力很差的,和大多数学生一样,是哑巴英语。
工作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收音机上,听到了教学节目大家说英语,大概可以听
懂一半,它那标准的、美妙的、类似北方儿化音的美式英语,一下子吸引了我,我一下
就着了迷。后来我又在网络上,又学了5年,并做了150万字的英语笔记。为外贸和翻译
工作打下了一些基础了。
回忆自己这么多年的磕磕绊绊的学习经历,算是对英语主要是口语有了一些理解。
1、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听说的环境是学语言最大的弊端。往大里说,我
们没有太多和老外接触的机会,很少听到原声的英语。(电视的节目和真人讲话是不同
的)。在学校里,外教也不是很多,何况好多的老外不会汉语,不是双语的,不能很好
的和学生交流。因为缺少语言的环境,所以是学英语的多如牛毛,而真正能听、能说、
能流利交流的人少如麟角。大多数人走了不少的弯路。
所以,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环境,非常重要。大的环境没有,那就自己创造一个小
的环境。现在网上在线的节目很多,图文并茂,语音纯正。我给大家推荐几个,大家说
英语,空中英语教室,空中美语,这些是美国专业的机构在台湾开办的面向华人的教学
节目,有40多年的历史了,比如大家说英语,她的最大的优点是用英语解释英语,用简
单的词解释复杂的词,一个意思用多种的句子来表达。这一点在真正会话时是非常实用
的。由于国家不同,环境不同,英语也分美式,英式,澳洲和印巴英语等等,当老外这
个词不懂时,可以用其他的次来代替。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1,)这些节目都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上学、旅游、购物、电影、美食、健身、体
育、娱乐等等都有,通过学习细心体会每个词适用的语言环境,即在什么环境下,用什
么样的词。哪个词老师用得频率越多,证明越普遍。
2,)注意老师的肢体语言,西方人的讲话时,肢体语言,包括表情,手势,甚至
头和脚的动作比我们丰富的,注意模仿。这样谈话时,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3,)因为是网上的节目,可以反复的播放。一开始听懂大概的意思就可以的。反
复几次后,争取把每个字都听懂,把重点的地方做笔记。
4,)边听边说,跟上老师的语速。听力和口语一起训练,真正的做到朱熹说的“
口到,眼到,心到”,这里还有耳到。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听英语不用译为汉语就可以
理解了,说英语不再拗口了,不自觉的有了说英语的欲望。这时就快要脱口而出了。
5.)通过学习,训练自己用几句话或是一段话,来表达一个意思。因为实际交流时
,一般都是是连贯的句子,几句话或是一段话表达一个主题。
2,听力是第一位的,试想在与老外谈话时,你都听不懂,如何作答呢?只要是能
听,就可以慢慢地作答,及时说的不是很好,也可以慢慢的交流。
3、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学外语时,忘了母语,特别是会话时。中学课本的上的这
句话,我到现在才刚刚悟出它的内涵。在会话时,头脑里一定要用英语想,用英语说。
而不是先用汉语想,再翻译为英语,那样速度太慢了,永远也不能达到会话自如的地步
。这是突破口语的关键所在。
4,要端正学习英语的目的。语言是鲜活的东西,学了就是为了会话交流实用,而
不是为了考级考证。试想,即使你过了8级,还听不懂,说不出,又有什么用呢?这是
我们中国学生学外语的最大误区,是我国外语教育的最大弊端,哑巴英语,华而不实。
(和国外的非英语的朋友谈起来,他们也用同感,听说最难过关)。
5.关于生词的学习,1建议用旧次来学习新词。例如ink ,link ,drink ,think ,
rink,all ,ball ,call, fall ,mall , hall;2同音字、近音字、写法相似的字在一
起学,这样记得清楚,mouth ,mouse;dessert, desert; message ,massage ,等等。3
试着把一段文章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因为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一般都是用一段话来表述一个意思的。
6,关于英语拗口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汉字是单音节字,而英语是多音
节字,说慢了就是一句话,把一句话压缩成一个字,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单音节汉字的
国人来说,自然拗口。必须得多多练习。
avatar
C*n
2
Well said. repost it.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