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动美华海归,跟煽动黑人的种族情绪是一个套路# Returnee - 海归
w*g
1 楼
说白了就是煽动一种loser心理:我混的不好,我进不了管理层,是因为美国有种族歧
视,有玻璃天花板,故意限制和防范我;既然美国不肯重用我,我走正路不行,我就走
邪路,让美国人后悔难受去。
黑人的邪路就是打砸抢,游行示威,制造混乱。华人的邪路就是偷技术回国,做工业间
谍。
实际上,真正能够正视自我缺点,坚持改造自我的黑人,最后都能混的挺好,譬如鲍威
尔、麦克杰克逊、威廉史密斯。真正能够正视自我缺点,坚持改造自我的华人,最后都
能进入管理层,譬如赵小兰、朱棣文、骆家辉。
为什么会有针对华人的玻璃天花板?华人进不了管理层,老是被烙印管?
道理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如果你跑步跑不过对手,就是跑步的能力不如对手;打球打不
过对手,就是打球的能力不如对手;踢足球踢不过对手,就是足球能力不如对手......
扯那么多根本没直接关系的东西干嘛?做管理做不过印度人,原因就是中国人自己管理
能力差,用得着绕那么多弯子去找借口吗?
印度的管理能力是怎么来的?
我担任中兴印度公司CEO期间,招聘过大量印度本地员工。最初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印度本地员工的简历中,在教育经历方面,他们无论技术专业是什么,都同时还有一
个MBA学历。
刚开始我以为,是人力资源部门初选完了以后,把双学位的优秀人才留了下来,所以不
一样。但当我发现一个又一个简历全都有MBA学历时,感觉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于是我
让人力资源部门把所有只要收到的简历全都拿给我看一下。前后检查了有上千份简历之
后,我惊呆了:几乎找不到一份没有MBA学历的简历!
怎么会是这样?于是我问本地资深员工:为什么每个高校的印度学生全都学习MBA呢?
他们只告诉我,所有印度学生都是这样。大多数人根本说不清原因是什么——已经完全
习惯成自然了。如果哪个学生不学MBA,在印度才会让人感觉难以理解,如同在中国上
学居然不学中文一样不可思议。MBA已经是印度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只有一个比较
老的本地员工告诉了我印度独立后如何发展管理学院,尤其是印度管理学院的历史。
印度1947年独立后,马上就把发展管理能力作为印度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印度是一个
太多民族、宗教和语言混杂的国家,管理问题的难度也的确远远比其他国家大得多。
1959年,印度计划委员会聘请加州大学教授乔治·罗宾斯(George Robbins),协助成
立全印管理研究机构。根据罗宾斯教授的提议,1961年,印度政府先后建立了两所精英
教育学院,分别位于加尔各答和艾哈迈德巴德,统一名称为印度管理学院(IIM),以
不同地名的后缀来区别。此后在各个不同城市新设的印度管理学院分院越来越多,到现
在已经发展到20个分院。
印度不仅专业的管理学院长期持续发展,而且将MBA课程普及到了所有高校的所有专业
学生中去了。在印度所有高校毕业生中,学习MBA也成了一个默认的必须选项。
当听到萨蒂亚·纳德拉任微软CEO时,我马上认定他一定也是学过MBA的。到网上查他的
经历,果不其然,他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大学获得电子和通信专业的工程学士学位,随后
前往美国,在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UW-Milwaukee)攻读计算机硕士,再后来在
芝加哥大学MBA毕业。只要你发现任何印度人担任了美国知名公司的CEO或CTO(首席技
术官)等,你去查他的学历,基本上可以肯定100%是有MBA学历的。
几乎所有中国孩子在学校都打乒乓球,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世界乒乓球比赛最后的决
赛基本就没其他国家什么事儿了。在国际赛事上拿了世界乒乓球冠军的中国选手,如果
马上回国来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乒乓球大赛,被打到10名甚至20名以外,也不是什么奇怪
的事情。
中国也有MBA教育,但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成功人士”花几十万元才能参加的MBA或
EMBA班。在这种MBA班里,真能学到什么知识技能不知道,但能知道的是可以认识到什
么人,形成什么圈子,幸运的话还能泡个明星什么的。另一类是高考后直接进入工商管
理类专业学习的本科学生。由此就该清楚,为什么中国人在管理能力上被印度人打到这
么惨痛的地步了。
为什么印度人的管理能力独步全球?
美国、欧洲以及其他国家包括中国都有MBA教育,为什么印度的MBA会这么厉害?重大的
区别在于:在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管理或商科的专业学生从一进高校就学商科,更高学
历也是商科。这会导致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不太懂各个行业的专业技术。但是,印度的
MBA却是所有学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使印度的MBA具有其他所有国家难以比拟的巨大
优势:专业和管理全都懂。道理非常简单,当一个学生即懂专业又懂MBA时,即使做一
个普通研发者,也有巨大的优势,做管理者更是如此。仅以沟通能力为例来说明一下。
印度人管理上强于他人的肯定不只是英语的语言能力,更是强大的沟通能力。切不可简
单认为印度人只是“能说会道”,“沟通能力”与“语言能力”看似很接近,事实上却
有巨大的区别。中国企业在进行管理培训时也会讲沟通。他们是怎么讲的呢?
从技巧上说,沟通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善于倾听。那如何倾听呢?管理培训老师会
给你写一个繁体字的“聽”。看看,我们老祖宗是多么聪明,左边一个耳下面一个王字
。就是说要以听为王。右边十个目一个心,就是讲倾听时眼睛要看着对方,一心一意地
听讲。而现在简体字的“听”怎么写得呢?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就是先让你
开口说话,看看你有多少“斤两”,然后再想用什么办法收拾你。中国企业里的员工听
完后都觉得:啊,讲得真好。
可是,道理很简单:在现代社会,如果你不懂技术和专业,再会听,就算二十个目一个
心,你能听得懂吗?这类用繁体字去攻击简体字,是典型的来自台湾地区管理体系培训
的变种。很可惜,现在内地大量流行的企业管理培训,台湾是一个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
。这种算命式的拆字、附会式的解说,怎么能让我们理解现代管理真正的奥义?本来只
用一个人两只眼睛,一定要找来五个人十只眼才能沟通吗?这种沟通的成本和效率会最
优吗?知道人家犹太人一个人过来,为什么中国企业需要五个人才能应对?因为别人一
个人可以把所有问题全解决了,而中国企业五个不同专业的人过来,也未必能把所有相
关问题都覆盖。犹太人同样是专业和管理能力都超强的民族。因为缺乏真正科学专业的
管理培训,大量以佛、道、中华传统文化甚至易经、算命、成功学为装点门面的所谓企
业培训充斥于中国内地市场。
一年一度被誉为“资本圈奥斯卡”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颁奖典礼终于又要来了!37位新
财富第一名首席分析师首次集体亮相,错过可能就不只等一年了,扫码即可进入报名!
我第一次出国是去南美。在秘鲁首都利马与国际电信巨头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ó
nica)的人开会,讨论我当时负责的传输产品测试问题。我当时刚开始做国际业务不久
,英语能力基本全还给老师了。交流中只能偶而听懂几个单词,但有一个最关键的词我
听懂了:“not official”,非正式的。结合与当地销售人员的交流,我明白了国际电
信企业短名单招标制度与中国项目招标制度的巨大差异,由此写下十多万字的考察报告
,成为奠定中兴国际市场走向正规的历史性文献。
当时我们搞不清楚,短名单制度只在一个新技术出现时才会进行,一旦短名单确定,以
后就没有招标机会了,只是向进入短名单的企业发PO(订单确认文件),大门就算彻底
关上了。在这种招标制度下,不是你靠模仿改进降低成本就能打进这样的市场的。即使
你付出艰难努力,让对方把你的产品拿来测试一下,那也只是玩一下而已,是“非正式
”的,没有任何实际的商业价值。
做国际市场那么多年,为什么要等我亲自过去,才能理解相应问题,并得到清楚的解释
呢?原来那些国际市场开拓人员语言能力都很好,但因专业能力不足,而严重缺乏沟通
能力。
中兴在开拓国际市场初期,因为不懂英文,从外国语学院招聘了几千名纯粹学语言的学
生。但几年之后,这些人基本都离开中兴了,只有极少数努力学习技术知识的人留下。
最荒唐的案例之一是,中兴花费了很大代价联系到与一个国家通讯部长见面的机会,见
面后部长问: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我们可以有什么合作的机会?但中兴这些纯粹学语
言的人什么都答不上来。
我在中兴参加过一次国际市场人员的招聘。有一位国内著名外国语学院毕业的学生,专
业是英国文学,而且过了英文专业八级。他的英语能力流利到可以顺畅地讨论巴尔扎克
文学作品的程度。但是,他不仅对通信专业一窍不通,而且没有任何工科知识背景,中
学学过的物理化学也全还给老师了。精通英国文学这绝对不是坏事,甚至在某些情况下
有可能成为市场突破的利器。但很难相信,这样的人进来后,主要靠与客户讨论巴尔扎
克作品,就能拿下卖出通信设备的合同吗?这名学生让人感觉非常鸡肋。
中国人在管理上输给印度人,是因为语言能力差吗?如果你听过中国外语学院毕业学生
的语言交流就知道,这种说法纯属瞎扯。只要中国学生清楚该学什么,他们会把任何知
识包括语言,都学到最极致的程度,但关键问题在于,他们不知道该学什么才能与印度
的管理能力相抗衡。对“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呼吁,在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早
就存在了,但问题在于如何复合?直到今天,包括呼吁的专家自己也没真正明白。
中国搞外交的人外语都很好,但似乎也欠缺专业知识背景,这同样造成一些问题。
印度人的管理能力并不是在长期历史中自然形成的,而就是印度独立后人为培养的结果。
对沟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倾听,而是倾听以后能“理解”。并且听和理解只是沟通能力
的一个方面,更难的方面是表达。这更不是只要具备语言能力就足够的。中国人都懂中
文,但有几个人善于用中文表达的?你都不理解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怎么能把产品的优
点表达出来呢?要想表达清楚这些,不仅要理解具体的专业技术,而且要善于比较技术
的概念原理,另外还要对市场、客户需求、行业发展等都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印度人管理能力的强大并没有在印度国内充分体现出来,因为太多需要管理的印度人仍
是没有经过现代科学和管理培训的底层劳工。但是,当具备超凡脱俗才干的印度管理人
才到了国外,这种能力有了其他国家高素质员工的支持,他们就会一飞冲天。美国人提
出的概念“中美国”(Chimerica)并未被中国所接受,可是,通过印度人的管理在未
来自然形成的“美印度”AI(America India),加上人工智能(AI),会使制造业彻
底摆脱对普通劳动力的依赖,却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格局。仅仅一个印度不会成为中国
的威胁,但如果中国未来面对的是AI+AI(美印度+人工智能),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从中兴到华为,中国人管理的致命缺点在哪里?
中国专业人才普遍缺乏管理能力方面的专业教育,不要认为有大量在领导岗位上工作的
中国人,他们就会自动学会如何管理。在缺乏现代管理教育的情况下,中国人会形成自
己的特殊管理文化。如果没有科学发展的现代管理体系的知识,就一定会有别的东西来
填充。
首先是官与权
一谈到管理,中国人心目中首先出现的就是权力与官位。官大一级压死人,有权有官位
,才好管人、修理人。
其次是政治
虽然前面我们谈到,中国的企业管理培训中也会传授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但一谈到管理
,却总是无形中变成政治。说到办公室政治,制衡就会充塞进中国人的脑袋里,形成互
相拆台的恶性局面。
第三厚黑
其实,现代管理也有制衡,但是中国人的制衡方法更多以一种权术来不受控制地体现。
问题还不在于政治,而在于用什么方式实现公司内的办公室政治。即使在公开的出版物
中,《厚黑学》之类著作也成为一类比正式的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更受欢迎的东西。无原
则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互相攻讦被人们津津乐道。当这些东西风行,有人靠这些东
西成功时,又会强化这些东西在中国人中间不受约束地以非正式方式流行并得到传授。
人们分析社会和现实,也都是以这一类厚黑知识权谋体系作框架,从而被锁定到这种认
知中而不能自拔。
视,有玻璃天花板,故意限制和防范我;既然美国不肯重用我,我走正路不行,我就走
邪路,让美国人后悔难受去。
黑人的邪路就是打砸抢,游行示威,制造混乱。华人的邪路就是偷技术回国,做工业间
谍。
实际上,真正能够正视自我缺点,坚持改造自我的黑人,最后都能混的挺好,譬如鲍威
尔、麦克杰克逊、威廉史密斯。真正能够正视自我缺点,坚持改造自我的华人,最后都
能进入管理层,譬如赵小兰、朱棣文、骆家辉。
为什么会有针对华人的玻璃天花板?华人进不了管理层,老是被烙印管?
道理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如果你跑步跑不过对手,就是跑步的能力不如对手;打球打不
过对手,就是打球的能力不如对手;踢足球踢不过对手,就是足球能力不如对手......
扯那么多根本没直接关系的东西干嘛?做管理做不过印度人,原因就是中国人自己管理
能力差,用得着绕那么多弯子去找借口吗?
印度的管理能力是怎么来的?
我担任中兴印度公司CEO期间,招聘过大量印度本地员工。最初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印度本地员工的简历中,在教育经历方面,他们无论技术专业是什么,都同时还有一
个MBA学历。
刚开始我以为,是人力资源部门初选完了以后,把双学位的优秀人才留了下来,所以不
一样。但当我发现一个又一个简历全都有MBA学历时,感觉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于是我
让人力资源部门把所有只要收到的简历全都拿给我看一下。前后检查了有上千份简历之
后,我惊呆了:几乎找不到一份没有MBA学历的简历!
怎么会是这样?于是我问本地资深员工:为什么每个高校的印度学生全都学习MBA呢?
他们只告诉我,所有印度学生都是这样。大多数人根本说不清原因是什么——已经完全
习惯成自然了。如果哪个学生不学MBA,在印度才会让人感觉难以理解,如同在中国上
学居然不学中文一样不可思议。MBA已经是印度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只有一个比较
老的本地员工告诉了我印度独立后如何发展管理学院,尤其是印度管理学院的历史。
印度1947年独立后,马上就把发展管理能力作为印度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印度是一个
太多民族、宗教和语言混杂的国家,管理问题的难度也的确远远比其他国家大得多。
1959年,印度计划委员会聘请加州大学教授乔治·罗宾斯(George Robbins),协助成
立全印管理研究机构。根据罗宾斯教授的提议,1961年,印度政府先后建立了两所精英
教育学院,分别位于加尔各答和艾哈迈德巴德,统一名称为印度管理学院(IIM),以
不同地名的后缀来区别。此后在各个不同城市新设的印度管理学院分院越来越多,到现
在已经发展到20个分院。
印度不仅专业的管理学院长期持续发展,而且将MBA课程普及到了所有高校的所有专业
学生中去了。在印度所有高校毕业生中,学习MBA也成了一个默认的必须选项。
当听到萨蒂亚·纳德拉任微软CEO时,我马上认定他一定也是学过MBA的。到网上查他的
经历,果不其然,他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大学获得电子和通信专业的工程学士学位,随后
前往美国,在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UW-Milwaukee)攻读计算机硕士,再后来在
芝加哥大学MBA毕业。只要你发现任何印度人担任了美国知名公司的CEO或CTO(首席技
术官)等,你去查他的学历,基本上可以肯定100%是有MBA学历的。
几乎所有中国孩子在学校都打乒乓球,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世界乒乓球比赛最后的决
赛基本就没其他国家什么事儿了。在国际赛事上拿了世界乒乓球冠军的中国选手,如果
马上回国来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乒乓球大赛,被打到10名甚至20名以外,也不是什么奇怪
的事情。
中国也有MBA教育,但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成功人士”花几十万元才能参加的MBA或
EMBA班。在这种MBA班里,真能学到什么知识技能不知道,但能知道的是可以认识到什
么人,形成什么圈子,幸运的话还能泡个明星什么的。另一类是高考后直接进入工商管
理类专业学习的本科学生。由此就该清楚,为什么中国人在管理能力上被印度人打到这
么惨痛的地步了。
为什么印度人的管理能力独步全球?
美国、欧洲以及其他国家包括中国都有MBA教育,为什么印度的MBA会这么厉害?重大的
区别在于:在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管理或商科的专业学生从一进高校就学商科,更高学
历也是商科。这会导致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不太懂各个行业的专业技术。但是,印度的
MBA却是所有学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使印度的MBA具有其他所有国家难以比拟的巨大
优势:专业和管理全都懂。道理非常简单,当一个学生即懂专业又懂MBA时,即使做一
个普通研发者,也有巨大的优势,做管理者更是如此。仅以沟通能力为例来说明一下。
印度人管理上强于他人的肯定不只是英语的语言能力,更是强大的沟通能力。切不可简
单认为印度人只是“能说会道”,“沟通能力”与“语言能力”看似很接近,事实上却
有巨大的区别。中国企业在进行管理培训时也会讲沟通。他们是怎么讲的呢?
从技巧上说,沟通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善于倾听。那如何倾听呢?管理培训老师会
给你写一个繁体字的“聽”。看看,我们老祖宗是多么聪明,左边一个耳下面一个王字
。就是说要以听为王。右边十个目一个心,就是讲倾听时眼睛要看着对方,一心一意地
听讲。而现在简体字的“听”怎么写得呢?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就是先让你
开口说话,看看你有多少“斤两”,然后再想用什么办法收拾你。中国企业里的员工听
完后都觉得:啊,讲得真好。
可是,道理很简单:在现代社会,如果你不懂技术和专业,再会听,就算二十个目一个
心,你能听得懂吗?这类用繁体字去攻击简体字,是典型的来自台湾地区管理体系培训
的变种。很可惜,现在内地大量流行的企业管理培训,台湾是一个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
。这种算命式的拆字、附会式的解说,怎么能让我们理解现代管理真正的奥义?本来只
用一个人两只眼睛,一定要找来五个人十只眼才能沟通吗?这种沟通的成本和效率会最
优吗?知道人家犹太人一个人过来,为什么中国企业需要五个人才能应对?因为别人一
个人可以把所有问题全解决了,而中国企业五个不同专业的人过来,也未必能把所有相
关问题都覆盖。犹太人同样是专业和管理能力都超强的民族。因为缺乏真正科学专业的
管理培训,大量以佛、道、中华传统文化甚至易经、算命、成功学为装点门面的所谓企
业培训充斥于中国内地市场。
一年一度被誉为“资本圈奥斯卡”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颁奖典礼终于又要来了!37位新
财富第一名首席分析师首次集体亮相,错过可能就不只等一年了,扫码即可进入报名!
我第一次出国是去南美。在秘鲁首都利马与国际电信巨头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ó
nica)的人开会,讨论我当时负责的传输产品测试问题。我当时刚开始做国际业务不久
,英语能力基本全还给老师了。交流中只能偶而听懂几个单词,但有一个最关键的词我
听懂了:“not official”,非正式的。结合与当地销售人员的交流,我明白了国际电
信企业短名单招标制度与中国项目招标制度的巨大差异,由此写下十多万字的考察报告
,成为奠定中兴国际市场走向正规的历史性文献。
当时我们搞不清楚,短名单制度只在一个新技术出现时才会进行,一旦短名单确定,以
后就没有招标机会了,只是向进入短名单的企业发PO(订单确认文件),大门就算彻底
关上了。在这种招标制度下,不是你靠模仿改进降低成本就能打进这样的市场的。即使
你付出艰难努力,让对方把你的产品拿来测试一下,那也只是玩一下而已,是“非正式
”的,没有任何实际的商业价值。
做国际市场那么多年,为什么要等我亲自过去,才能理解相应问题,并得到清楚的解释
呢?原来那些国际市场开拓人员语言能力都很好,但因专业能力不足,而严重缺乏沟通
能力。
中兴在开拓国际市场初期,因为不懂英文,从外国语学院招聘了几千名纯粹学语言的学
生。但几年之后,这些人基本都离开中兴了,只有极少数努力学习技术知识的人留下。
最荒唐的案例之一是,中兴花费了很大代价联系到与一个国家通讯部长见面的机会,见
面后部长问: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我们可以有什么合作的机会?但中兴这些纯粹学语
言的人什么都答不上来。
我在中兴参加过一次国际市场人员的招聘。有一位国内著名外国语学院毕业的学生,专
业是英国文学,而且过了英文专业八级。他的英语能力流利到可以顺畅地讨论巴尔扎克
文学作品的程度。但是,他不仅对通信专业一窍不通,而且没有任何工科知识背景,中
学学过的物理化学也全还给老师了。精通英国文学这绝对不是坏事,甚至在某些情况下
有可能成为市场突破的利器。但很难相信,这样的人进来后,主要靠与客户讨论巴尔扎
克作品,就能拿下卖出通信设备的合同吗?这名学生让人感觉非常鸡肋。
中国人在管理上输给印度人,是因为语言能力差吗?如果你听过中国外语学院毕业学生
的语言交流就知道,这种说法纯属瞎扯。只要中国学生清楚该学什么,他们会把任何知
识包括语言,都学到最极致的程度,但关键问题在于,他们不知道该学什么才能与印度
的管理能力相抗衡。对“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呼吁,在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早
就存在了,但问题在于如何复合?直到今天,包括呼吁的专家自己也没真正明白。
中国搞外交的人外语都很好,但似乎也欠缺专业知识背景,这同样造成一些问题。
印度人的管理能力并不是在长期历史中自然形成的,而就是印度独立后人为培养的结果。
对沟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倾听,而是倾听以后能“理解”。并且听和理解只是沟通能力
的一个方面,更难的方面是表达。这更不是只要具备语言能力就足够的。中国人都懂中
文,但有几个人善于用中文表达的?你都不理解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怎么能把产品的优
点表达出来呢?要想表达清楚这些,不仅要理解具体的专业技术,而且要善于比较技术
的概念原理,另外还要对市场、客户需求、行业发展等都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印度人管理能力的强大并没有在印度国内充分体现出来,因为太多需要管理的印度人仍
是没有经过现代科学和管理培训的底层劳工。但是,当具备超凡脱俗才干的印度管理人
才到了国外,这种能力有了其他国家高素质员工的支持,他们就会一飞冲天。美国人提
出的概念“中美国”(Chimerica)并未被中国所接受,可是,通过印度人的管理在未
来自然形成的“美印度”AI(America India),加上人工智能(AI),会使制造业彻
底摆脱对普通劳动力的依赖,却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格局。仅仅一个印度不会成为中国
的威胁,但如果中国未来面对的是AI+AI(美印度+人工智能),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从中兴到华为,中国人管理的致命缺点在哪里?
中国专业人才普遍缺乏管理能力方面的专业教育,不要认为有大量在领导岗位上工作的
中国人,他们就会自动学会如何管理。在缺乏现代管理教育的情况下,中国人会形成自
己的特殊管理文化。如果没有科学发展的现代管理体系的知识,就一定会有别的东西来
填充。
首先是官与权
一谈到管理,中国人心目中首先出现的就是权力与官位。官大一级压死人,有权有官位
,才好管人、修理人。
其次是政治
虽然前面我们谈到,中国的企业管理培训中也会传授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但一谈到管理
,却总是无形中变成政治。说到办公室政治,制衡就会充塞进中国人的脑袋里,形成互
相拆台的恶性局面。
第三厚黑
其实,现代管理也有制衡,但是中国人的制衡方法更多以一种权术来不受控制地体现。
问题还不在于政治,而在于用什么方式实现公司内的办公室政治。即使在公开的出版物
中,《厚黑学》之类著作也成为一类比正式的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更受欢迎的东西。无原
则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互相攻讦被人们津津乐道。当这些东西风行,有人靠这些东
西成功时,又会强化这些东西在中国人中间不受约束地以非正式方式流行并得到传授。
人们分析社会和现实,也都是以这一类厚黑知识权谋体系作框架,从而被锁定到这种认
知中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