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大领导认为 “青年千人没有能力归海”
avatar
大领导认为 “青年千人没有能力归海”# Returnee - 海归
g*t
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2/396164.shtm
‘青年千人’的‘归海’情况也不严重,可能他没有能力‘归海’,他们更在乎待遇和
上升的路径
----------------------------------------------------------------------------
---
评价机制有缺陷?海归人才为何再“归海”
人才环流对国际化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在各种著名的企业在海外都有很多研发中心,也
需要人才来回流动,他们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报见习记者 许悦
“海归”一词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在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那次热潮中。近年
来,虽然海归人数并未下降,但是却有一部分海归因各种原因再度回到国外就职,这种
现象被称为“归海”。
事实上,海归的“归海”现象早已有迹可循,而最近几个月内,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
与技术学院教授马毅就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就职普林斯顿
大学等新闻的接连出现,再度将人们的视野引到了“归海”问题上。
针对这一现象,在近期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以“海归归海说明了什么”为主题的中
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多所院校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这些优秀科研人才“归海”的背后揭示出的问
题。
适应环境是挑战
“我个人比较相信环境论,相信环境问题导致了很多事情的发生。”中国人民大学信息
学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文继荣如此说。
在文继荣看来,海归“归海”背后的环境是一大问题。他将环境划分为大环境与小环境
。所谓“大环境”,即自然环境、食物、税收等大家都须面对且不可简单改变的方面。
有数据显示,国内环境污染严重是海外归国人员“归海”的原因之一。“至少在我的朋
友中间,前几年就已经频繁提及这件事情。”文继荣说。
而文继荣所谓的小环境则是指整个学术界。“这里又有待遇、平台、学术机制等,直接
针对科学家本人,包括他们所在的高校、科研机构的环境问题。”文继荣解释道,对于
国内小环境的适应是海归们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
对于海归人才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内生活和工作环境,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祝烈煌在报告中给出了具体的数据。“根据调研显示,50%的海
归能够相对比较顺利地融入到国内的生活和工作中,但还有47.7%较难融入。尤其是有
很多留学生高中时期就已经出国,对国内的社会环境没有概念;或者在大学出去好多年
之后回国,可能跟国内社会已经脱节,融入得很困难。甚至还有4.8%的海归完全无法融
入国内。”祝烈煌说。
除此之外,祝烈煌还指出,如今的海归归国后找工作并不容易。有数据显示,在归国一
个月内,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海归比例仅占32%,而那些找到工作的海归中,又有68.9%
的人表示现有薪酬远低于其期望工资。
因此在大环境与小环境的压力和挑战下,那些小部分完全无法融入的人最终只能选择再
“归海”。
评价机制有缺陷
在上述对环境的讨论中不难看出,环境是大多数海归都要面临的问题,但是因难以适应
环境而“归海”的人毕竟是少数。那么,真正令海归特别是一些优秀科研人才再“归海
”的根源在何处?
为了引进海外人才,早在2008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就转发了《中央人才工作协
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
千人计划”,并成功从海外引进了如杨振宁、林家翘、姚期智、施一公等一批国际一流
人才。
“据我了解,‘创业千人’在国内发展得很好,并且‘创业千人’引进的人才再‘归海
’的非常少,因为国家为他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机制。此外,‘青年千人’的‘归海’情
况也不严重,可能他没有能力‘归海’,他们更在乎待遇和上升的路径。而在第三个层
面,就是如马毅、颜宁这样的一流人才,我们称之为‘大千人’层面,他们不再追求待
遇和职称的评估,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人才评价机制。”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崔鹏
直言,海归再“归海”的核心问题出在了人才评价体制上。他表示,目前我们的机制有
两个典型特征,第一个是人才帽子的独木桥;第二是非学术因素非常多。而这些往往会
导致一些高层次海归人才得不到国内学界的认可,最终不得不再“归海”。
那么,人才评价的重点应该是什么呢?
对此,崔鹏提到了同行评议的问题。在他看来,小同行评议往往不存在问题,主要的矛
盾可能在于大同行评议这一环节。“比如在美国,在评价人才尤其是学术人才的时候,
很少会用大同行来评。”崔鹏说。
对此,有嘉宾表达了其他看法,即大同行评价有弊端,但小同行评价也有一些小圈子的
问题,比如一旦形成一个小圈子,就会控制一个行业,这也是一个问题。“另外,我们
知道评奖或者评项目时,有时会出现一批普通水平的人去评价最顶尖的人,这种也是小
同行不可避免的问题。”该嘉宾解释道。
再“归海”须辩证看
在面对海归的“归海”现象时,我们除了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外,还需要讨论一个更加
根本的问题,那就是这一现象究竟会带来哪些影响?而这些影响是否都是“负面”的?
在祝烈煌看来,人才流动其实是可以分为不同阶段的,即人才外流、人才回流、人才环
流和人才对流。其中,人才外流很容易理解,就是留学,回流就是海归,而环流就是人
才又“归海”。“在我看来,海归‘归海’是人才流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据他介绍,福布斯发布的《2018全球人才流动和资产配置趋势》中提到,到2022年,中
国将成为国际人才环流中的一个交换性枢纽节点,成为国际人才环流必需的“交换器”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才“归海”的同时,也会有一批国
外的优秀人才流动到中国,以美国、中国等大国为点,人才得到了很好的交流与促进。
祝烈煌认为,海归在“归海”之后,并不意味着完全切断与国内的联系,很多人才往往
在回到国外后,依然会和国内学术环境或者工作环境形成一个比较密切的联系,甚至开
展比较密切的合作,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人才交流。
“人才环流对国际化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在各种著名的企业在海外都有很多研发中心,
也需要人才来回流动,他们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祝烈煌说。
除了人才交流促进国家发展外,文继荣认为,一些海归的“归海”也证明我国学术自信
的增强。然而,文继荣也对我国目前的学术环境和机制表示了担忧。“相较多年以前,
我们很多的科学家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学术自信。但问题是,我们整个学术的环境依然
相对滞后。整个学术环境,包括此前提到的人才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我们还没有做出
很有成效的工作。如何让我们的自信更有底气,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继荣说。
《中国科学报》 (2017-12-05 第7版 视角)
avatar
M*r
2
应该是事实吧,能留下的几个人愿意回去啊?回去的基本都是留不下来的

【在 g******t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2/396164.shtm
: ‘青年千人’的‘归海’情况也不严重,可能他没有能力‘归海’,他们更在乎待遇和
: 上升的路径
: ----------------------------------------------------------------------------
: ---
: 评价机制有缺陷?海归人才为何再“归海”
: 人才环流对国际化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在各种著名的企业在海外都有很多研发中心,也
: 需要人才来回流动,他们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本报见习记者 许悦
: “海归”一词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在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那次热潮中。近年

avatar
E*d
3
普通青千不好说,可能没能力归海,可能根本不想归海
创业千人大千人还有这个问题吗?为什么几乎都不归海呢?
avatar
Z*g
4
没人觉得文不对题么?
avatar
l*y
5
大千人有全职和非全职的。
非全职的以海外工作为主,无所谓归海。
全职的大都是家留海外,自己一个人在国内挣钱,挣够了钱再回到海外,也无所谓归海。

【在 E******d 的大作中提到】
: 普通青千不好说,可能没能力归海,可能根本不想归海
: 创业千人大千人还有这个问题吗?为什么几乎都不归海呢?

avatar
a*y
6
题目是楼主自己加的,呵呵
原来的题目是“评价机制有缺陷?海归人才为何再“归海”"

【在 Z**********g 的大作中提到】
: 没人觉得文不对题么?
avatar
s*y
7
基本上都是找不到工作(千老工作不算)才被迫回去爆笑祖国的,还回来个屁

【在 M********r 的大作中提到】
: 应该是事实吧,能留下的几个人愿意回去啊?回去的基本都是留不下来的
avatar
n*g
8
铲子的精神有些错乱了

【在 g******t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2/396164.shtm
: ‘青年千人’的‘归海’情况也不严重,可能他没有能力‘归海’,他们更在乎待遇和
: 上升的路径
: ----------------------------------------------------------------------------
: ---
: 评价机制有缺陷?海归人才为何再“归海”
: 人才环流对国际化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在各种著名的企业在海外都有很多研发中心,也
: 需要人才来回流动,他们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本报见习记者 许悦
: “海归”一词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在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那次热潮中。近年

avatar
Z*g
9
你也找不到FLAG的工作,看到个微软的都酸半天。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基本上都是找不到工作(千老工作不算)才被迫回去爆笑祖国的,还回来个屁
avatar
w*n
10
基本属实
学术界跟码农界还是不一样
国际流通性差远了

【在 g******t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2/396164.shtm
: ‘青年千人’的‘归海’情况也不严重,可能他没有能力‘归海’,他们更在乎待遇和
: 上升的路径
: ----------------------------------------------------------------------------
: ---
: 评价机制有缺陷?海归人才为何再“归海”
: 人才环流对国际化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在各种著名的企业在海外都有很多研发中心,也
: 需要人才来回流动,他们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本报见习记者 许悦
: “海归”一词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在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那次热潮中。近年

avatar
y*o
11
不知道你从哪得到的几乎都不归海的消息。我们系原来有俩大千人,都归海了

【在 E******d 的大作中提到】
: 普通青千不好说,可能没能力归海,可能根本不想归海
: 创业千人大千人还有这个问题吗?为什么几乎都不归海呢?

avatar
w*g
12

大千人有几个完全海归了的?都是家人孩子留国外,自己裸归淘金。挣足钱以后再出国
跟家人团聚。
这样的大千人,很少有顶尖的工业界人才,因为顶尖的工业界人才已经被 FBI关照了。
青千没有能力归海倒是真的。毕竟在国内的工作经验不受国外承认。最好的年华浪费在
了国内。事后要回国,人都奔四了,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在 E******d 的大作中提到】
: 普通青千不好说,可能没能力归海,可能根本不想归海
: 创业千人大千人还有这个问题吗?为什么几乎都不归海呢?

avatar
s*y
13
你继续装有工作吧,没人羡慕你,我现在上班也挺好的,不用羡慕别人

【在 Z**********g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也找不到FLAG的工作,看到个微软的都酸半天。
avatar
E*d
14
孩子小的或者上大学了就直接归了。读书读了一半的,当然就不愿意动了。就连美国东
西海岸换个工作孩子都不会愿意的。裸归不奇怪,挣钱最重要。
有本事的人,还是回国挣钱容易。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千人有几个完全海归了的?都是家人孩子留国外,自己裸归淘金。挣足钱以后再出国
: 跟家人团聚。
: 这样的大千人,很少有顶尖的工业界人才,因为顶尖的工业界人才已经被 FBI关照了。
: 青千没有能力归海倒是真的。毕竟在国内的工作经验不受国外承认。最好的年华浪费在
: 了国内。事后要回国,人都奔四了,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