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H1B 创业解决身份 的一个想法
avatar
H1B 创业解决身份 的一个想法# StartUp - 创业
z*m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lm (We will prevail),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证券报社论:坚定推动养老金入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30 08:05:12 2012, 美东)
□本报记者 王栋琳
养老金正面临资产价值缩水和缺口放大风险,其保值增值问题已上升为保障民生的
紧迫课题。目前有关部门应加快推进养老金多渠道投资运营,鼓励满足条件的试点省份
养老金入市并适时扩大范围。同时,应尽快做好制度安排和准备,未来可继续委托社保
基金或设立类似架构的专门机构来投资运营。
中国养老金资产缩水的状况令人担忧。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截至2010年底,近半省
份(14省)社会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当年财政补贴1954亿元才填补上缺口并实现结余。
1997年,国务院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只能存银行和买国债,这一15年前的规定目前仍在
沿用。社会保险基金(核心是养老金)目前90%左右资产为银行存款,其中不乏活期存款
,仅10%投资国债。十几年来,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获得的收益率平均每年不到2%,而
2001-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14%,社保基金资产实际处于不断缩水中。
不仅于此,未来中国养老金体系还将面临更大考验。中国养老保险框架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搭建,覆盖面尚未实现应保尽保,目前处于“窗口期”,期间收入大于支出是
常态,但“窗口期”结束后,养老金大规模集中支取的压力将陡增,缺口开始凸显。相
关机构和专家对这一缺口的预测从6万亿元-13万亿元不等。再加上近几年政府连续上调
养老金标准,未来财政补贴养老金的压力将十分巨大,必须防范重蹈部分国家养老金引
发财政危机的覆辙。
中国老龄化在2030年将进入最高峰,届时领取养老金的主体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工
作的人群。
当前中国已进入生活生产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的时期,中长期通货膨胀将面
临上升压力,养老金继续存银行可能长期承担“负利率”。此外,养老金2%左右的低收
益率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资、收入增长的速度。如果不尽快改变,20年后等待退休
者的将是大幅缩水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家当。
目前改变养老金资产缩水的最好办法是尽快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但推进养老金入
市面临异常复杂和艰难局面。首先是来自一些评论家和部分民众的质疑。有人担心养老
金作为保命钱进入变幻莫测、波涛汹涌的股市中会如“泥牛入海”,承受波动和损失,
也有人反对用养老金为股市托市救市。
其次,对于养老金由谁主导、以什么方式入市也存在很大争议。三四年前,有关地
方养老金入市问题就开始在有关部门讨论,核心议题是人社部、财政部、全国社保基金
理事会和地方基金经办管理机构究竟担当什么角色并发挥什么职能。经历数次改弦更张
,至少有三种方案曾在较高层级进行讨论:地方自行选择市场化主体投资运作、全部或
部分转交社保基金运作、由人社部和财政部设立专门机构运作等。
再次,市场化利益主体也有不同的诉求。目前各地养老金基本都存放银行,给当地
政府和银行带来不小的收益和便利。各地银行大多反对养老金入市运作,保险、基金、
券商则希望多分一杯羹,互相展开激烈竞争。
各种质疑和阻力使得改革养老金投资体制的动议一拖再拖。然而,在中国老龄化洪
峰来临之前,目前可谓养老金制度改革最后时机,应该当机立断、排除万难,坚定推动
养老金入市。
首先,应统一和明确养老金“入市”不是“入股市”的认识。与多数国家一样,中
国养老金投资的首要选择必然是固定收益产品。中国目前有大量短期和中长期票据、国
库券、金融债券等几乎零风险产品,还有企业债、公司债、地方债、资产证券化、理财
产品、信托产品等中低风险产品,这些投资品年收益率从5%-20%不等,大大丰富了养老
金的投资选择。私募股权投资、基础设施、绿色环保和低碳投资等一些新兴领域也可供
选择。此外,实业投资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国家给予优先权的实业投资。
其次,养老金进入股市不是全部,只是部分入市,而且应当逐步有序,比例可以适
度适时调整。有观点提出,基本养老金不应入市而应大规模发展企业年金入市。目前中
国的企业特点还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与国外不同,中国的基本养老金规模远高于企业年
金,目前阶段从其中分出一部分入市是可行的。
国外各类养老金投资股市比例最高在50%-60%,而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上限为40%
。未来养老金投资股市比例可降至35%以下,也可以规定不得投资一些高风险板块。
再次,养老金入市是出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考虑,并非救急式的托市救市。毕竟
,在低点入市总比在高点时再来讨论入市问题更加安全。
毫无疑问,养老金入市短期有利于提振股市,但中长期看更是熨平波动、有效止跌
的坚强市场后盾。养老金的特点是沉淀性和增量性,一经入市,在安排好1-2个月的养
老金兑付需要外,庞大主体在账面上无需频繁进出,不必担心“养老金赚了就是股民赔
了”。参考美国的经验,每次金融危机中资金退潮,一旦触及养老金铺就的最后一道“
资本地层”时,市场都会迅速止跌反弹。
老有所养,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理想。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关乎亿万民众福祉,值得
政府下决心、下大力气解决,值得全社会各部门群策群力,尽早建立起完善的养老金投
资体制。
avatar
z*8
2
H1B, 先利用配偶的H4 EAD, 让配偶注册公司。 再招聘H1B过来, 是不是就可以给俩
人一起申请绿卡了?
avatar
t*n
3
难题
avatar
d*3
4
公司要能挣钱才行啊,光注册个公司啥用也没有
avatar
p*1
5
养老金進了股市, 大家就誰也別養老了,等著喝西北風吧,
獨生子女就更慘了, 一對獨生子女夫婦要養12個老人,
中國最後會比日本還慘。
avatar
u*w
6
lz的意思是要解决身份吧,现在大多数人的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身份,这么办也许比投资
移民强?

【在 d*******3 的大作中提到】
: 公司要能挣钱才行啊,光注册个公司啥用也没有
avatar
K*y
7
看看哪些公司专门做老年人纸尿片轮椅拐杖的,赶紧买点。

【在 p*****1 的大作中提到】
: 养老金進了股市, 大家就誰也別養老了,等著喝西北風吧,
: 獨生子女就更慘了, 一對獨生子女夫婦要養12個老人,
: 中國最後會比日本還慘。

avatar
d*3
8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要公司能挣钱才能成功申请h1b,不然的话被拒的。另外H4能拿到
EAD的前提是H1的140已经批准了,这样h1还有什么身份问题?楼主不是以为所有h4都能
拿ead吧?

【在 u******w 的大作中提到】
: lz的意思是要解决身份吧,现在大多数人的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身份,这么办也许比投资
: 移民强?

avatar
z*m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lm (We will prevail),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证券报社论:坚定推动养老金入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30 08:05:12 2012, 美东)
□本报记者 王栋琳
养老金正面临资产价值缩水和缺口放大风险,其保值增值问题已上升为保障民生的
紧迫课题。目前有关部门应加快推进养老金多渠道投资运营,鼓励满足条件的试点省份
养老金入市并适时扩大范围。同时,应尽快做好制度安排和准备,未来可继续委托社保
基金或设立类似架构的专门机构来投资运营。
中国养老金资产缩水的状况令人担忧。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截至2010年底,近半省
份(14省)社会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当年财政补贴1954亿元才填补上缺口并实现结余。
1997年,国务院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只能存银行和买国债,这一15年前的规定目前仍在
沿用。社会保险基金(核心是养老金)目前90%左右资产为银行存款,其中不乏活期存款
,仅10%投资国债。十几年来,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获得的收益率平均每年不到2%,而
2001-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14%,社保基金资产实际处于不断缩水中。
不仅于此,未来中国养老金体系还将面临更大考验。中国养老保险框架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搭建,覆盖面尚未实现应保尽保,目前处于“窗口期”,期间收入大于支出是
常态,但“窗口期”结束后,养老金大规模集中支取的压力将陡增,缺口开始凸显。相
关机构和专家对这一缺口的预测从6万亿元-13万亿元不等。再加上近几年政府连续上调
养老金标准,未来财政补贴养老金的压力将十分巨大,必须防范重蹈部分国家养老金引
发财政危机的覆辙。
中国老龄化在2030年将进入最高峰,届时领取养老金的主体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工
作的人群。
当前中国已进入生活生产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的时期,中长期通货膨胀将面
临上升压力,养老金继续存银行可能长期承担“负利率”。此外,养老金2%左右的低收
益率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资、收入增长的速度。如果不尽快改变,20年后等待退休
者的将是大幅缩水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家当。
目前改变养老金资产缩水的最好办法是尽快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但推进养老金入
市面临异常复杂和艰难局面。首先是来自一些评论家和部分民众的质疑。有人担心养老
金作为保命钱进入变幻莫测、波涛汹涌的股市中会如“泥牛入海”,承受波动和损失,
也有人反对用养老金为股市托市救市。
其次,对于养老金由谁主导、以什么方式入市也存在很大争议。三四年前,有关地
方养老金入市问题就开始在有关部门讨论,核心议题是人社部、财政部、全国社保基金
理事会和地方基金经办管理机构究竟担当什么角色并发挥什么职能。经历数次改弦更张
,至少有三种方案曾在较高层级进行讨论:地方自行选择市场化主体投资运作、全部或
部分转交社保基金运作、由人社部和财政部设立专门机构运作等。
再次,市场化利益主体也有不同的诉求。目前各地养老金基本都存放银行,给当地
政府和银行带来不小的收益和便利。各地银行大多反对养老金入市运作,保险、基金、
券商则希望多分一杯羹,互相展开激烈竞争。
各种质疑和阻力使得改革养老金投资体制的动议一拖再拖。然而,在中国老龄化洪
峰来临之前,目前可谓养老金制度改革最后时机,应该当机立断、排除万难,坚定推动
养老金入市。
首先,应统一和明确养老金“入市”不是“入股市”的认识。与多数国家一样,中
国养老金投资的首要选择必然是固定收益产品。中国目前有大量短期和中长期票据、国
库券、金融债券等几乎零风险产品,还有企业债、公司债、地方债、资产证券化、理财
产品、信托产品等中低风险产品,这些投资品年收益率从5%-20%不等,大大丰富了养老
金的投资选择。私募股权投资、基础设施、绿色环保和低碳投资等一些新兴领域也可供
选择。此外,实业投资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国家给予优先权的实业投资。
其次,养老金进入股市不是全部,只是部分入市,而且应当逐步有序,比例可以适
度适时调整。有观点提出,基本养老金不应入市而应大规模发展企业年金入市。目前中
国的企业特点还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与国外不同,中国的基本养老金规模远高于企业年
金,目前阶段从其中分出一部分入市是可行的。
国外各类养老金投资股市比例最高在50%-60%,而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上限为40%
。未来养老金投资股市比例可降至35%以下,也可以规定不得投资一些高风险板块。
再次,养老金入市是出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考虑,并非救急式的托市救市。毕竟
,在低点入市总比在高点时再来讨论入市问题更加安全。
毫无疑问,养老金入市短期有利于提振股市,但中长期看更是熨平波动、有效止跌
的坚强市场后盾。养老金的特点是沉淀性和增量性,一经入市,在安排好1-2个月的养
老金兑付需要外,庞大主体在账面上无需频繁进出,不必担心“养老金赚了就是股民赔
了”。参考美国的经验,每次金融危机中资金退潮,一旦触及养老金铺就的最后一道“
资本地层”时,市场都会迅速止跌反弹。
老有所养,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理想。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关乎亿万民众福祉,值得
政府下决心、下大力气解决,值得全社会各部门群策群力,尽早建立起完善的养老金投
资体制。
avatar
z*8
10
我想解决的是 H1B 开公司的问题。
公司肯定要盈利, 并达到tranfer H1b的要求。
avatar
t*n
11
难题
avatar
z*8
12
H1B, 先利用配偶的H4 EAD, 让配偶注册公司。 再招聘H1B过来, 是不是就可以给俩
人一起申请绿卡了?
avatar
p*1
13
养老金進了股市, 大家就誰也別養老了,等著喝西北風吧,
獨生子女就更慘了, 一對獨生子女夫婦要養12個老人,
中國最後會比日本還慘。
avatar
d*3
14
公司要能挣钱才行啊,光注册个公司啥用也没有
avatar
K*y
15
看看哪些公司专门做老年人纸尿片轮椅拐杖的,赶紧买点。

【在 p*****1 的大作中提到】
: 养老金進了股市, 大家就誰也別養老了,等著喝西北風吧,
: 獨生子女就更慘了, 一對獨生子女夫婦要養12個老人,
: 中國最後會比日本還慘。

avatar
u*w
16
lz的意思是要解决身份吧,现在大多数人的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身份,这么办也许比投资
移民强?

【在 d*******3 的大作中提到】
: 公司要能挣钱才行啊,光注册个公司啥用也没有
avatar
e*s
17
还有老年公寓啥啥的,不知道有没有上市的。

【在 K*****y 的大作中提到】
: 看看哪些公司专门做老年人纸尿片轮椅拐杖的,赶紧买点。
avatar
d*3
18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要公司能挣钱才能成功申请h1b,不然的话被拒的。另外H4能拿到
EAD的前提是H1的140已经批准了,这样h1还有什么身份问题?楼主不是以为所有h4都能
拿ead吧?

【在 u******w 的大作中提到】
: lz的意思是要解决身份吧,现在大多数人的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身份,这么办也许比投资
: 移民强?

avatar
z*8
19
我想解决的是 H1B 开公司的问题。
公司肯定要盈利, 并达到tranfer H1b的要求。
avatar
F*0
20
自己完全可以注册公司,只是不能劳动

【在 z*********8 的大作中提到】
: H1B, 先利用配偶的H4 EAD, 让配偶注册公司。 再招聘H1B过来, 是不是就可以给俩
: 人一起申请绿卡了?

avatar
N*2
21
互相帮忙呗。比如你开了个公司,雇佣朋友做IT consultant,朋友的朋友开了个公司
,雇佣你做accountant,就避免了自己不能为自己的公司工作的问题了。

【在 z*********8 的大作中提到】
: H1B, 先利用配偶的H4 EAD, 让配偶注册公司。 再招聘H1B过来, 是不是就可以给俩
: 人一起申请绿卡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