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要求增长率保下限 温和刺激可能出台 ZZ# Stock
g*2
1 楼
专家相信,经济增长的“下限”是保证年度GDP增长率不低于7.5%;有政府人士预期,
投资、消费政策方面会有一定的宽松
汪时锋 王子约
在持续强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大经济任务后,近日中国政府高层进一
步明确,稳增长与调结构要相辅相成,要做到“稳中有为”。
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
势座谈会。李克强强调,要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做到稳中有为,完成全年经济
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他同时表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
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
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兴业银行(10.00,0.55,5.82%)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政府的上述表态显示,在坚持“调结构”导向下,中国政策钟摆再度转向“稳增长”
,但也明确“稳增长”与“调结构”要相辅相成。
虽然李克强在讲话中没有明确具体的“下限”和“上限”,但鲁政委相信,经济增
长的“下限”是保证年度GDP增长率不低于7.5%,物价上涨的“上限”是保证全年CPI不
超过3.5%,这两者都是今年年初中国政府设定的年度经济目标。
有政府人士向本报透露,“稳中有为”的具体政策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政策、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特别是在投资消费政策方面,预期会有一定的宽松,包括促进消费(
信息消费)、促进铁路投资、促进棚户区改造、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节能环保
投资等方向将成为重点。
海外已担忧中国难达年度目标
李克强在讲话中提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主要指标仍处于
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但经济环境更加错
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
由于临近中国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外界猜测,国务院高层的这一表态可能暗示
中国政府对于上半年经济放缓的担忧。事实上,由于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放缓,外界对
于中国能否实现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似乎一直不看好。
今年年初时,研究机构还普遍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速有8%左右的预测,但就在近期,
几乎所有国际投行均下调了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摩根士丹利将中国GDP增速预测由原来的8.2%调整至7.6%;瑞士银行集团和苏格兰
皇家银行也已经将对中国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值调降到了7.5%;澳新银行则将预期
从7.8%降至7.6%;野村证券将预期调整至7.5%,同时认为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会进一步
放缓至7.2%;而巴克莱银行和高盛则将最新预期定位在7.4%,甚至低于中国官方的年度
目标。
由于需求较往年疲软,中国的宏观数据表现的确不好看。工业增速在前5月总体放
缓,从去年年末最高的10.3%降至5月9.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从去年全年的21.2%
下滑到1~5月的20.4%;消费增速在去年12月登顶15.2%后,今年以来就一直平稳保持在
12%上下。总之,所有数据都指向“放缓”二字。
昨日刚刚公布的外贸数据也显示,5月份中国外贸增速仅为0.3%,6月份则进一步下
滑至负增长2%。在除美国外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不佳、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
的出口引擎已然运转不灵。更重要的是,由于加工贸易对中国而言意味着约1.2亿人的
就业,就业背后就是稳定,政府压力可想而知。
国内研究支持经济能够稳住
但同海外一路唱衰不同,中国国内的经济学家似乎更愿意用“稳”字来描述当前形
势。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丁茂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从目前经济增长速度上
看,下行的趋势并不明显。包括就业在内的各项指标比较稳定,有关指数也没有大幅跌
落。包括投资、消费在内的许多积极因素使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
“下行的压力是有,但并没有渲染的那么大。”丁茂战称。
交通银行(3.92,0.07,1.82%)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可以
用一个“稳”字来概括。他表示,无论是经济增速和“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还是就业、物价等,都在合理区间,不必过分担心中国经济会出现急剧回落。
由于消费已经超过投资成为中国GDP增长的最大来源,当前消费稳健在经济稳定中
扮演了压舱石的作用。比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就显示,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为
1075.17万辆和1078.22万辆,同比增长12.83%和12.34%。记者日前在长春采访时了解到
,由于乘用车热销,一汽集团所担心的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不足。
政府将统筹“稳增长”和结构改革
目前看来,单纯经济求稳对于中国宏大的改革调整任务来说并不足够。记者注意到
,李克强在讲话中明确提出的“稳中有为”,可能进一步强调了政府不仅会在未来继续
扩大内需,还会扩大改革。
李克强表示,“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
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
“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
鲁政委分析称,此前政策研究领域和市场上一直存在一种相当有影响力的观点,隐
含认为“稳增长”和“调结构”不可兼得,要“调结构”就必须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
,否则,就不可能真正实现“调结构”的目标。但此次讲话,首次从官方层面廓清了两
者不是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则称,稳定性不是稳住不动,
而是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就是要根据经济发生的实时情况,采取合理的、适度的措施
。当前强调盘活货币存量,就是要往实体经济转,往调结构上转,往惠民生上转,往扩
内需上转。
货币和财政可能温和刺激
针对“稳中有为”的具体政策,有政府人士向本报透露,会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政
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铁路投资、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向将成为
重点。
比如,在棚户区改造方面,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1000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
既有助于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门槛的举措。
而在铁路投资方面,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5月,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路网建设大
中型项目完成投资1322.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8.38亿元,增长25.5%。1~5月,全
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6.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9.56亿元,增长21.6%。
继去年下放城际铁路主导权到地方后,近期各地在深化铁路投融资改革上又有新动
作。四川省近日印发的《四川省2013年重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指出,按照国家部署,
该省将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率先向社会资本开放支线铁路、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
路所有权及经营权。
不过,有铁路方面的官方人士对本报表示,虽然目前来看铁路投资形式较为稳定,
但后期任务量重,还需要多种途径解决资金缺口。
不仅是铁路,政府资金紧张可能是对当前财政政策执行的最大约束。财政政策方面
,面对极其紧张的财政形势,李克强已经提出了“激活货币存量”,把闲置、沉淀的财
政资金用好,把挤占挪用的钱归位,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
在货币政策方面,有专家认为,和财政上的“激活存量”是一种宽松不同,货币政
策领域的“盘活存量”实际上是偏紧缩的。这是目前“稳中有为”最大的政策问题。从
对当前的货币政策的理解来看,有关专家认为,6月份货币政策执行层面偏紧,未来不
会如6月份这么紧,定位还是中性。人民币汇率方向上很难继续升值,会保持或者微贬
,并可能出台不对称降息等政策。
投资、消费政策方面会有一定的宽松
汪时锋 王子约
在持续强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大经济任务后,近日中国政府高层进一
步明确,稳增长与调结构要相辅相成,要做到“稳中有为”。
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
势座谈会。李克强强调,要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做到稳中有为,完成全年经济
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他同时表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
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
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兴业银行(10.00,0.55,5.82%)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政府的上述表态显示,在坚持“调结构”导向下,中国政策钟摆再度转向“稳增长”
,但也明确“稳增长”与“调结构”要相辅相成。
虽然李克强在讲话中没有明确具体的“下限”和“上限”,但鲁政委相信,经济增
长的“下限”是保证年度GDP增长率不低于7.5%,物价上涨的“上限”是保证全年CPI不
超过3.5%,这两者都是今年年初中国政府设定的年度经济目标。
有政府人士向本报透露,“稳中有为”的具体政策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政策、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特别是在投资消费政策方面,预期会有一定的宽松,包括促进消费(
信息消费)、促进铁路投资、促进棚户区改造、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节能环保
投资等方向将成为重点。
海外已担忧中国难达年度目标
李克强在讲话中提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主要指标仍处于
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但经济环境更加错
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
由于临近中国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外界猜测,国务院高层的这一表态可能暗示
中国政府对于上半年经济放缓的担忧。事实上,由于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放缓,外界对
于中国能否实现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似乎一直不看好。
今年年初时,研究机构还普遍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速有8%左右的预测,但就在近期,
几乎所有国际投行均下调了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摩根士丹利将中国GDP增速预测由原来的8.2%调整至7.6%;瑞士银行集团和苏格兰
皇家银行也已经将对中国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值调降到了7.5%;澳新银行则将预期
从7.8%降至7.6%;野村证券将预期调整至7.5%,同时认为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会进一步
放缓至7.2%;而巴克莱银行和高盛则将最新预期定位在7.4%,甚至低于中国官方的年度
目标。
由于需求较往年疲软,中国的宏观数据表现的确不好看。工业增速在前5月总体放
缓,从去年年末最高的10.3%降至5月9.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从去年全年的21.2%
下滑到1~5月的20.4%;消费增速在去年12月登顶15.2%后,今年以来就一直平稳保持在
12%上下。总之,所有数据都指向“放缓”二字。
昨日刚刚公布的外贸数据也显示,5月份中国外贸增速仅为0.3%,6月份则进一步下
滑至负增长2%。在除美国外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不佳、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
的出口引擎已然运转不灵。更重要的是,由于加工贸易对中国而言意味着约1.2亿人的
就业,就业背后就是稳定,政府压力可想而知。
国内研究支持经济能够稳住
但同海外一路唱衰不同,中国国内的经济学家似乎更愿意用“稳”字来描述当前形
势。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丁茂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从目前经济增长速度上
看,下行的趋势并不明显。包括就业在内的各项指标比较稳定,有关指数也没有大幅跌
落。包括投资、消费在内的许多积极因素使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
“下行的压力是有,但并没有渲染的那么大。”丁茂战称。
交通银行(3.92,0.07,1.82%)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可以
用一个“稳”字来概括。他表示,无论是经济增速和“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还是就业、物价等,都在合理区间,不必过分担心中国经济会出现急剧回落。
由于消费已经超过投资成为中国GDP增长的最大来源,当前消费稳健在经济稳定中
扮演了压舱石的作用。比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就显示,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为
1075.17万辆和1078.22万辆,同比增长12.83%和12.34%。记者日前在长春采访时了解到
,由于乘用车热销,一汽集团所担心的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不足。
政府将统筹“稳增长”和结构改革
目前看来,单纯经济求稳对于中国宏大的改革调整任务来说并不足够。记者注意到
,李克强在讲话中明确提出的“稳中有为”,可能进一步强调了政府不仅会在未来继续
扩大内需,还会扩大改革。
李克强表示,“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
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
“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
鲁政委分析称,此前政策研究领域和市场上一直存在一种相当有影响力的观点,隐
含认为“稳增长”和“调结构”不可兼得,要“调结构”就必须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
,否则,就不可能真正实现“调结构”的目标。但此次讲话,首次从官方层面廓清了两
者不是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则称,稳定性不是稳住不动,
而是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就是要根据经济发生的实时情况,采取合理的、适度的措施
。当前强调盘活货币存量,就是要往实体经济转,往调结构上转,往惠民生上转,往扩
内需上转。
货币和财政可能温和刺激
针对“稳中有为”的具体政策,有政府人士向本报透露,会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政
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铁路投资、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向将成为
重点。
比如,在棚户区改造方面,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1000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
既有助于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门槛的举措。
而在铁路投资方面,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5月,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路网建设大
中型项目完成投资1322.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8.38亿元,增长25.5%。1~5月,全
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6.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9.56亿元,增长21.6%。
继去年下放城际铁路主导权到地方后,近期各地在深化铁路投融资改革上又有新动
作。四川省近日印发的《四川省2013年重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指出,按照国家部署,
该省将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率先向社会资本开放支线铁路、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
路所有权及经营权。
不过,有铁路方面的官方人士对本报表示,虽然目前来看铁路投资形式较为稳定,
但后期任务量重,还需要多种途径解决资金缺口。
不仅是铁路,政府资金紧张可能是对当前财政政策执行的最大约束。财政政策方面
,面对极其紧张的财政形势,李克强已经提出了“激活货币存量”,把闲置、沉淀的财
政资金用好,把挤占挪用的钱归位,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
在货币政策方面,有专家认为,和财政上的“激活存量”是一种宽松不同,货币政
策领域的“盘活存量”实际上是偏紧缩的。这是目前“稳中有为”最大的政策问题。从
对当前的货币政策的理解来看,有关专家认为,6月份货币政策执行层面偏紧,未来不
会如6月份这么紧,定位还是中性。人民币汇率方向上很难继续升值,会保持或者微贬
,并可能出台不对称降息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