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禀-洛城王二的故事 (zt)# Stock
w*2
1 楼
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就在保全堂药店廊檐下摆一个熏烧摊子。“熏烧”就是卤味
。他下午来,上午在家里。
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四面不挨人家。房子很旧了,碎砖墙,草顶泥地,倒是
不仄逼,也很干净,夏天很凉快。一共三间。正中是堂屋,在“天地君亲师”的下面便
是一具石磨。一边是厨房,也就是作坊。一边是卧房,住着王二的一家。他上无父母,
嫡亲的只有四口人,一个媳妇,一儿一女。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到什么声音
。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男人揪着头发打老婆,女人拿火叉打孩子,老太婆用菜
刀剁着砧板诅咒偷了她的下蛋鸡的贼。王家从来没有这些声音。他们家起得很早。天不
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王二的熏烧摊每天
要卖出很多回卤豆腐干,这豆腐干是自家做的。磨得了豆腐,就帮王二烧火。火光照得
她的圆盘脸红红的。(附近的空气里弥漫着王二家飘出的五香味。)后来王二喂了一头
小毛驴,她就不用围着磨盘转了,只要把小驴牵上磨,不时往磨眼里倒半碗豆子,注一
点水就行了。省出时间,好做针线。一家四口,大裁小剪,很费功夫。两个孩子,大儿
子长得像妈,圆乎乎的脸,两个眼睛笑起来一道缝。小女儿像父亲,瘦长脸,眼睛挺大
。
儿子念了几年私塾,能记帐了,就不念了。他一天就是牵了小驴去饮,放它到草地
上去打滚。到大了一点,就帮父亲洗料备料做生意,放驴的差事就归了妹妹了。
每天下午,在上学的孩子放学,人家淘晚饭米的时候,他就来摆他的摊子。他为什
么选中保全堂来摆他的摊子呢?是因为这地点好,东街西街和附近几条巷子到这里都不
远;因为保全堂的廊檐宽,柜台到铺门有相当的余地;还是因为这是一家药店,药店到
晚上生意就比较清淡,——很少人晚上上药铺抓药的,他摆个摊子碍不着人家的买卖,
都说不清。当初还一定是请人向药店的东家说了好话,亲自登门叩谢过的。反正,有年
头了。他的的摊子的全副“生财”——这地方把做买卖的用具叫做“生财”,就寄放在
药店店堂的后面过道里,挨墙放着,上面就是悬在二梁上的赵公元帅的神龛,这些“生
财”包括两块长板,两条三条腿的高板凳(这种高凳一边两条腿,在两头;一边一条腿
在当中),以及好几个一面装了玻璃的匣子。他把板凳支好,长板放平,玻璃匣子排开
。这些玻璃匣子里装的是黑瓜子、白瓜子、盐炒豌豆、油炸豌豆、兰花豆、五香花生米
、长板的一头摆开“熏烧”。“熏烧”除回卤豆腐干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猪头
肉。这地方一般人家是不大吃牛肉的。吃,也极少红烧、清炖,只是到熏烧摊子去买。
这种牛肉是五香加盐煮好,外面染了通红的红曲,一大块一大块的堆在那里。买多少,
现切,放在送过来的盘子里,抓一把青蒜,浇一勺辣椒糊。蒲包肉似乎是这个县里特有
的。用一个三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里面衬上豆腐皮,塞满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
口,拦腰用一道麻绳系紧,成一个葫芦形。煮熟以后,倒出来,也是一个带有蒲包印迹
的葫芦。切成片,很香。猪头肉则分门别类的卖,拱嘴、耳朵、脸子,——脸子有个专
门名词,叫“大肥”。要什么,切什么。到了上灯以后,王二的生意就到了高潮。只见
他拿了刀不停地切,一面还忙着收钱,包油炸的、盐炒的豌豆、瓜子,很少有歇一歇的
时候。一直忙到九点多钟,在他的两盏高罩的煤油灯里煤油已经点去了一多半,装熏烧
的盘子和装豌豆的匣子都已经见了底的时候,他媳妇给他送饭来了,他才用热水擦一把
脸,吃晚饭。吃完晚饭,总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摊子,就端了一杯热茶
,奖H玫晏美锏囊巫由希肆奶欤幻婺醚劬︻┳潘奶樱腥俗呃矗推
鹕砬幸慌蹋桨K闹鞴硕际鞘烊耍裁词焙蚶矗蚴裁矗睦锒际怯惺摹
?
这一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生意如何,彼此都很清楚。近几年,景况都不大好。
有几家好一些,但也只是能维持。有的是逐渐地败落下来了。先是货架上的东西越来越
空,只出不进,最后就出让“生财”,关门歇业。只有王二的生意却越做越兴旺。他的
摊子越摆越大,装炒货的匣子,装熏烧的洋磁盘子,越来越多。每天晚上到了买卖高潮
的时候,摊子外面有时会拥着好些人。好天气还好,遇上下雨下雪(下雨下雪买他的东
西的比平常更多),叫主顾在当街打伞站着,实在很不过意。于是经人说合,出了租钱
,他就把他的摊子搬到隔壁源昌烟店的店堂里去了。
源昌烟店是个老名号,专卖旱烟,做门市,也做批发。一边是柜台,一边是刨烟的
作坊。这一带抽的旱烟是刨成丝的。刨烟师傅把烟叶子一张一张立着叠在一个特制的木
床子上,用皮绳木楔卡紧,两腿夹着床子,用一个刨刃有半尺宽的大刨子刨。烟是黄的
。他们都穿了白布套裤。这套裤也都变黄了。下了工,脱了套裤,他们身上也到处是黄
的。头发也是黄的。——手艺人都带着他那个行业特有的颜色。染坊师傅的指甲缝里都
是蓝的,碾米师傅的眉毛总是白蒙蒙的。原来,源昌号每天有四个师傅、四副床子刨烟
。每天总有一些大人孩子站在旁边看。后来减成三个,两个,一个。最后连这一个也辞
了。这家的东家就靠卖一点纸烟、火柴、零包的茶叶维持生活,也还卖一点趸来的旱烟
、皮丝烟。不知道为什么,原来挺敞亮的店堂变得黑暗了,牌匾上的金字也都无精打采
了。那座柜台显得特别的大。大,而空。
王二来了,就占了半边店堂,就是原来刨烟师傅刨烟的地方。他的摊子原来在保全
堂廊檐是东西向横放着的,迁到源昌,就改成南北向,直放了。所以,已经不能算是一
个摊子,而是半个店铺了。他在原有的板子之外增加了一块,摆成一个曲尺形,俨然也
就是一个柜台。他所卖的东西的品种也增加了。即以熏烧而论,除了原有的回卤豆腐干
、牛肉、猪头肉、蒲包肉之外,春天,卖一种叫做“鵽”的野味,——这是一种候鸟,
长嘴长脚,因为是桃花开时来的,不知是哪位文人雅士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桃花鵽”
;卖鹌鹑;入冬以后,他就挂起一个长条形的玻璃镜框,里面用大红腊笺写了泥金字:
“即日起新添美味羊糕五香兔肉”。这地方人没有自己家里做羊肉的,都是从熏烧摊上
买。只有一种吃法:带皮白煮,冻实,切片,加青蒜、辣椒糊,还有一把必不可少的胡
萝卜丝(据说这是最能解膻气的)。酱油、醋,买回来自己加。兔肉,也像牛肉似的加
盐和五香煮,染了通红的红曲。
这条街上过年时的春联是各式各样的。有的是特制嵌了字号的。比如保全堂,就是
由该店拔贡出身的东家拟制的“保我黎民,全登寿域”;有些大字号,比如布店,口气
很大,贴的是“生涯宗子贡,贸易效陶朱”,最常见的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
达三江”;小本经营的买卖的则很谦虚地写出:“生意三春草,财源雨后花”。这末一
副春联,用于王二的超摊子准铺子,真是再贴切不过了,虽然王二并没有想到贴这样一
副春联,——他也没处贴呀,这铺面的字号还是“源昌”。他的生意真是三春草、雨后
花一样的起来了。“起来”最显眼的标志是他把长罩煤油灯撤掉,挂起一盏呼呼作响的
汽灯。须知,汽灯这东西只有钱庄、绸缎庄才用,而王二,居然在一个熏烧摊子的上面
,挂起来了。这白亮白亮的汽灯,越显得源昌柜台里的一盏煤油灯十分的暗淡了。
王二的发达,是从他的生活也看得出来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王二最爱
听书。走到街上,在形形色色招贴告示中间,他最注意的是说书的报条。那是三寸宽,
四尺来长的一条黄颜色的纸,浓墨写道:“特聘维扬×××先生在×××(茶馆)开讲
××(三国、水浒、岳传……)是月×日起风雨无阻”。以前去听书都要经过考虑。一
是花钱,二是费时间,更主要的是考虑这于他的身份不大相称:一个卖熏烧的,常常听
书,怕人议论。近年来,他觉得可以了,想听就去。小蓬莱、五柳园(这都是说书的茶
馆),都去,三国、水浒、岳传,都听。尤其是夏天,天长,穿了竹布的或夏布的长衫
,拿了一吊钱,就去了。下午的书一点开书,不到四点钟就“明日请早”了(这里说书
的规矩是在说书先生说到预定的地方,留下一个扣子,跑堂的茶房高喝一声“明日请早
——!”听客们就纷纷起身散场),这耽误不了他的生意。他一天忙到晚,只有这一段
时间得空。第二,过年推牌九,他在下注时不犹豫。王二平常绝不赌钱,只有过年赌五
天。过年赌钱不犯禁,家家店铺里都可赌钱。初一起,不做生意,铺门关起来,里面黑
洞洞的。保全堂柜台里身,有一个小穿堂,是供神农祖师的地方,上面有个天窗,比较
亮堂。拉开神农画像前的一张方桌,哗啦一声,骨牌和骰子就倒出来了。打麻将多是社
会地位相近的,推牌九则不论。谁都可以来。保全堂的“同仁”(除了陶先生和陈相公
),替人家收房钱的抡元,卖活鱼的疤眼——他曾得外症,治愈后左眼留一大疤,小学
生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巴颜喀拉山”,这外号竟传开了,一街人都叫他巴颜喀拉山,虽
然有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王二。输赢说大不大,说小可也不少。十吊钱推一庄
。十吊钱相当于三块洋钱。下注稍大的是一吊钱三三四,一吊钱分三道:三百、三百、
四百。七点赢一道,八点赢两道,若是抓到一副九点或是天地杠,庄家赔一吊钱。王二
下“三三四”是常事。有时竟会下到五吊钱一注孤丁,把五吊钱稳稳地推出去,心不跳
,手不抖。(收房钱的抡元下到五百钱一注时手就抖个不住。)赢得多了,他也能上去
推两庄。推牌九这玩意,财越大,气越粗,王二输的时候竟不多。
王二把他的买卖乔迁到隔壁源昌去了,但是每天九点以后他一定还是端了一杯茶到
保全堂店堂里来坐个点把钟。儿子大了,晚上再来的零星生意,他一个人就可以应付了
。且说保全堂。
这是一家门面不大的药店。不知为什么,这药店的东家用人,不用本地人,从上到
下,从管事的到挑水的,一律是淮城人。他们每年有一个月的假期,轮流回家,去干传
宗接代的事。其余十一个月,都住在店里。他们的老婆就守十一个月的寡。药店的“同
仁”,一律称为“先生”。先生里分为几等。一等的是“管事”,即经理。当了管事就
是终身职务,很少听说过有东家把管事辞了的。除非老管事病故,才会延聘一位新管事
。当了管事,就有“身股”,或称“人股”,到了年底可以按股分红。因此,他对生意
是兢兢业业,忠心耿耿的。东家从不到店,管事负责一切。他照例一个人单独睡在神农
像后面的一间屋子里,名叫“后柜”。总帐、银钱,贵重的药材如犀角、羚羊、麝香,
都锁在这间屋子里,钥匙在他身上,——人参、鹿茸不算什么贵重东西。吃饭的时候,
管事总是坐在横头末席,以示代表东家奉陪诸位先生。熬到“管事”能有几人?全城一
共才有那么几家药店。保全堂的管事姓卢。二等的叫“刀上”,管切药和“跌”丸药。
药店每天都有很多药要切“饮片”切得整齐不整齐,漂亮不漂亮,直接影响生意好坏。
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药是什么人切出来的。“刀上”是个技术人员,薪金最高,在店
中地位也最尊。吃饭时他照例坐在上首的二席,——除了有客,头席总是虚着的。逢年
过节,药王生日(药王不是神农氏,却是孙思邈),有酒,管事的举杯,必得“刀上”
先喝一口,大家才喝。保全堂的“刀上”是全县头一把刀,他要是闹脾气辞职,马上就
有别家抢着请他去。好在此人虽有点高傲,有点倔,却轻易不发脾气。他姓许。其余的
都叫“同事”。那读法却有点特别,重音在“同”字上。他们的职务就是抓药,写帐。
“同事”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辞退时“管事”并不说话,只
是在腊月有一桌辞年酒,算是东家向“同仁”道一年的辛苦,只要是把哪位“同事”请
到上席去,该“同事”就二话不说,客客气气地卷起铺盖另谋高就。当然,事前就从旁
漏出一点风声的,并不当真是打一闷棍。该辞退“同事”在八月节后就有预感。有的早
就和别家谈好,很潇洒地走了;有的则请人斡旋,留一年再看。后一种,总要作一点“
检讨”,下一点“保证”。“回炉的烧饼不香”,辞而不去,面上无光,身价就低了。
保全堂的陶先生,就已经有三次要被请到上席了。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终于没有
坐上席,一则是同行店伙纷纷来说情:辞了他,他上谁家去呢?谁家会要这样一个痰篓
子呢?这岂非绝了他的生计?二则,他还有一点好处,即不回家。他四十多岁了,却没
有传宗接代的任务,因为他没有娶过亲。这样,陶先生就只有更加勤勉,更加谨慎了。
每逢他的喘病发作时,有人问:“陶先生,你这两天又不大好吧?”他就一面喘嗽着一
面说:“啊,不,很好,很(呼噜呼噜)好!”
以上,是“先生”一级。“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药店管学生意的却有一个奇
怪称呼,叫做“相公”。
因此,这药店除煮饭挑水的之外,实有四等人:“管事”、“刀上”、“同事”、
“相公”。
保全堂的几位“相公”都已经过了三年零一节,满师走了。现有的“相公”姓陈。
陈相公脑袋大大的,眼睛圆圆的,嘴唇厚厚的,说话声气粗粗的——呜噜呜噜地说
不清楚。
他一天的生活如下:起得比谁都早。起来就把“先生”们的尿壶都倒了涮干净控在
厕所里。扫地。擦桌椅、擦柜台。到处掸土。开门。这地方的店铺大都是“铺闼子门”
,——一列宽可一尺的厚厚的门板嵌在门框和门槛的槽子里。陈相公就一块一块卸出来
,按“东一”、“东二”、“东三”、“东四”、“西一”、“西二”、“西三”、“
西四”次序,靠墙竖好。晒药,收药。太阳出来时,把许先生切好的“饮片”、“跌”
好的丸药,——都放在匾筛里,用头顶着,爬上梯子,到屋顶的晒台上放好;傍晚时再
收下来。这是他一天最快乐的时候。他可以登高四望。看得见许多店铺和人家的房顶,
都是黑黑的。看得见远外的绿树,绿树后面缓缓移动的帆。看得见鸽子,看得见飘动摇
摆的风筝。到了七月,傍晚,还可以看巧云。七月的云多变幻,当地叫做“巧云”。那
是真好看呀:灰的、白的、黄的、桔红的,镶着金边,一会一个样,像狮子的,像老虎
的,像马、像狗的。此时的陈相公,真是古人所说的“心旷神怡”。其余的时候,就很
刻板枯燥了。碾药。两脚踏着木板,在一个船形的铁碾槽子里碾。倘若碾的是胡椒,就
要不停地打喷嚏。裁纸。用一个大弯刀,把一沓一沓的白粉连纸裁成大小不等的方块,
包药用。刷印包装纸。他每天还有两项例行的公事。上午,要搓很多抽水烟用的纸枚子
。把装铜钱的钱板翻过来,用“表心纸”一根一根地搓。保全堂没有人抽水烟,但不知
什么道理每天都要搓许多纸枚子,谁来都可取几根,这已经成了一种“传统”。下午,
擦灯罩。药店里里外外,要用十来盏煤油灯。所有灯罩,每天都要擦一遍。晚上,摊膏
药。从上灯起,直到王二过店堂里来闲坐,他一直都在摊膏药。到十点多钟,把先生们
的尿壶都放到他们的床下,该吹灭的灯都吹灭了,上了门,他就可以准备睡觉了。先生
们都睡在后面的厢屋里,陈相公睡在店堂里。把铺板一放,铺盖摊开,这就是他一个人
的天地了。临睡前他总要背两篇《汤头歌诀》,——药店的先生总要懂一点医道。小户
人家有病不求医,到药店来说明病状,先生们随口就要说出:“吃一剂小柴胡汤吧”,
“服三付霍香正气丸”,“上一点七厘散”。有时,坐在被窝里想一会家,想想他的多
年守寡的母亲,想想他家房门背后的一张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想不一会,困了
,把脑袋放倒,立刻就响起了很大的鼾声。
陈相公已经学了一年多生意了。他已经给赵公元帅和神农爷烧了三十次香。初一、
十五,都要给这二位烧香,这照例是陈相公的事。赵公元帅手执金鞭,身骑黑虎,两旁
有一副八寸长的黑地金字的小对联:“手执金鞭驱宝至,身骑黑虎送财来。”神农爷虬
髯披发,赤身露体,腰里围着一圈很大的树叶,手指甲、脚指甲都很长,一只手捏着一
棵灵芝草,坐在一块石头上。陈相公对这二位看得很熟,烧香的时候很虔敬。
陈相公老是挨打。学生竟没有不挨打的,陈相公挨打的次数也似稍多了一点。挨打
的原因大都是因为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这孩子也好像不大聪明,记性不
好,做事迟钝。打他的多是卢先生。卢先生不是暴脾气,打他是为他好,要他成人。有
一次可挨了大打。他收药,下梯一脚踩空了,把一匾筛泽泻翻到了阴沟里。这回打他的
是许先生。他用一根闩门的木棍没头没脑的把他痛打了一顿,打得这孩子哇哇地乱叫:
“哎呀!哎呀!我下回不了!下回不了!哎呀!哎呀!我错了!哎呀!哎呀!”谁也不
能去劝,因为知道许先生的脾气,越劝越打得凶,何况他这回的错是不小(泽泻不是贵
药,但切起来很费工,要切成厚薄一样,状如铜钱的圆片)。后来还是煮饭的老朱来劝
住了。这老朱来得比谁都早,人又出名的忠诚梗直。他从来没有正经吃过一顿饭,都是
把大家吃剩的残汤剩水泡一点锅巴吃。因此,一店人都对他很敬畏。他一把夺过许先生
手里的门闩,说了一句话:“他也是人生父母养的!”陈相公挨了打,当时没敢哭。到
了晚上,上了门,一个人呜呜地哭了半天。他向他远在故乡的母亲说:“妈妈,我又挨
打了!妈妈,不要紧的,再挨两年打,我就能养活你老人家了!”
王二每年到保全堂店堂里来,是因为这里热闹。别的店铺到九点多钟,就没有什么
人,往往只有一个管事在算帐,一个学徒在打盹。保全堂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这些先
生都是无家可归的光棍,这时都聚集到店堂里来。还有几个常客,收房钱的抡元,卖活
鱼的巴颜喀拉山,给人家熬鸦片烟的老炳,还有一个张汉。这张汉是对门万顺酱园连家
的一个亲戚兼食客,全名是张汉轩,大家却都叫他张汉。大概是觉得已经沦为食客,就
不必“轩”了。此人有七十岁了,长得活脱像一个伏尔泰,一张尖脸,一个尖尖的鼻子
。他年轻时在外地做过幕,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什么都知道,是个百事通。比如
说抽烟,他就告诉你烟有五种:水、旱、鼻、雅、潮,“雅”是鸦片。“潮”是潮烟,
这地方谁也没见过。说喝酒,他就能说出山东黄、状元红、莲花白……说喝茶,他就告
诉你狮峰龙井、苏州的碧螺春,云南的“烤茶”是在怎样一个罐里烤的,福建的功夫茶
的茶杯比酒盅还小,就是吃了一只炖肘子,也只能喝三杯,这茶太酽了。他熟读《子不
语》、《夜雨秋灯录》,能讲许多鬼狐故事。他还知道云南怎样放蛊,湘西怎样赶尸。
他还亲眼见到过旱魃、僵尸、狐狸精,有时间,有地点,有子有眼。三教九流,医卜星
相,他全知道。他读过《麻衣神相》、《柳庄神相》,会算“奇门遁甲”、“六壬课”
、“灵棋经”。他总要到快九点钟时才出现(白天不知道他干什么),他一来,大家精
神为之一振,这一晚上就全听他一个人百刂话。他很会讲,起承转合,抑扬顿挫,有声
有色。他也像说书先生一样,说到筋节处就停住了,慢慢地抽烟,急得大家一劲地催他
:“后来呢?后来呢?”这也是陈相公一天比较快乐的时候。他一边摊着膏药,一边听
着。有时,听得太入神了,摊膏药的扦子停留在油纸上,会废掉一张膏药。他一发现,
赶紧偷偷塞进口袋里。这时也不会被发现,不会挨打。
有一天,张汉谈起人生有命。说朱洪武、沈万山、范丹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都是
丑时建生,鸡鸣头遍。但是一声鸡叫,可就命分三等了:抬头朱洪武,低头沈万山,勾
一勾就是穷范丹。朱洪武贵为天子,沈万山富甲天下,穷范丹冻饿而死。他又说凡是成
大事业,有大作为,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汉高祖刘邦,股有七十
二黑子——就是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谁有过?明太祖朱元璋,生就是五岳朝天,—
—两额、两颧、下巴,都突出,状如五岳,谁有过?樊哙能把一个整猪腿生吃下去,燕
人张翼德,睡着了也睁着眼睛。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
同之处。必有非常之人,乃成非常之事。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
张汉猛吸了几口旱烟,忽然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
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
王二不解何为“异秉”。
“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
“说说!说说!”
王二虽然发了一点财,却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从不僭越自大,在大家敦促之下,
只有很诚恳地欠一欠身说:“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解分清。”他怕大家不懂,又解
释道:“我解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
张汉一听,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说,不是屎尿一起来,难得!”
说着,已经过了十点半了,大家起身道别。该上门了。卢先生向柜台里一看,陈相
公不见了,就大声喊:“陈相公!”喊了几声,没人应声。
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
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
一九四八年旧稿
一九八○年五月二十日重写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就在保全堂药店廊檐下摆一个熏烧摊子。“熏烧”就是卤味
。他下午来,上午在家里。
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四面不挨人家。房子很旧了,碎砖墙,草顶泥地,倒是
不仄逼,也很干净,夏天很凉快。一共三间。正中是堂屋,在“天地君亲师”的下面便
是一具石磨。一边是厨房,也就是作坊。一边是卧房,住着王二的一家。他上无父母,
嫡亲的只有四口人,一个媳妇,一儿一女。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到什么声音
。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男人揪着头发打老婆,女人拿火叉打孩子,老太婆用菜
刀剁着砧板诅咒偷了她的下蛋鸡的贼。王家从来没有这些声音。他们家起得很早。天不
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王二的熏烧摊每天
要卖出很多回卤豆腐干,这豆腐干是自家做的。磨得了豆腐,就帮王二烧火。火光照得
她的圆盘脸红红的。(附近的空气里弥漫着王二家飘出的五香味。)后来王二喂了一头
小毛驴,她就不用围着磨盘转了,只要把小驴牵上磨,不时往磨眼里倒半碗豆子,注一
点水就行了。省出时间,好做针线。一家四口,大裁小剪,很费功夫。两个孩子,大儿
子长得像妈,圆乎乎的脸,两个眼睛笑起来一道缝。小女儿像父亲,瘦长脸,眼睛挺大
。
儿子念了几年私塾,能记帐了,就不念了。他一天就是牵了小驴去饮,放它到草地
上去打滚。到大了一点,就帮父亲洗料备料做生意,放驴的差事就归了妹妹了。
每天下午,在上学的孩子放学,人家淘晚饭米的时候,他就来摆他的摊子。他为什
么选中保全堂来摆他的摊子呢?是因为这地点好,东街西街和附近几条巷子到这里都不
远;因为保全堂的廊檐宽,柜台到铺门有相当的余地;还是因为这是一家药店,药店到
晚上生意就比较清淡,——很少人晚上上药铺抓药的,他摆个摊子碍不着人家的买卖,
都说不清。当初还一定是请人向药店的东家说了好话,亲自登门叩谢过的。反正,有年
头了。他的的摊子的全副“生财”——这地方把做买卖的用具叫做“生财”,就寄放在
药店店堂的后面过道里,挨墙放着,上面就是悬在二梁上的赵公元帅的神龛,这些“生
财”包括两块长板,两条三条腿的高板凳(这种高凳一边两条腿,在两头;一边一条腿
在当中),以及好几个一面装了玻璃的匣子。他把板凳支好,长板放平,玻璃匣子排开
。这些玻璃匣子里装的是黑瓜子、白瓜子、盐炒豌豆、油炸豌豆、兰花豆、五香花生米
、长板的一头摆开“熏烧”。“熏烧”除回卤豆腐干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猪头
肉。这地方一般人家是不大吃牛肉的。吃,也极少红烧、清炖,只是到熏烧摊子去买。
这种牛肉是五香加盐煮好,外面染了通红的红曲,一大块一大块的堆在那里。买多少,
现切,放在送过来的盘子里,抓一把青蒜,浇一勺辣椒糊。蒲包肉似乎是这个县里特有
的。用一个三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里面衬上豆腐皮,塞满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
口,拦腰用一道麻绳系紧,成一个葫芦形。煮熟以后,倒出来,也是一个带有蒲包印迹
的葫芦。切成片,很香。猪头肉则分门别类的卖,拱嘴、耳朵、脸子,——脸子有个专
门名词,叫“大肥”。要什么,切什么。到了上灯以后,王二的生意就到了高潮。只见
他拿了刀不停地切,一面还忙着收钱,包油炸的、盐炒的豌豆、瓜子,很少有歇一歇的
时候。一直忙到九点多钟,在他的两盏高罩的煤油灯里煤油已经点去了一多半,装熏烧
的盘子和装豌豆的匣子都已经见了底的时候,他媳妇给他送饭来了,他才用热水擦一把
脸,吃晚饭。吃完晚饭,总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摊子,就端了一杯热茶
,奖H玫晏美锏囊巫由希肆奶欤幻婺醚劬︻┳潘奶樱腥俗呃矗推
鹕砬幸慌蹋桨K闹鞴硕际鞘烊耍裁词焙蚶矗蚴裁矗睦锒际怯惺摹
?
这一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生意如何,彼此都很清楚。近几年,景况都不大好。
有几家好一些,但也只是能维持。有的是逐渐地败落下来了。先是货架上的东西越来越
空,只出不进,最后就出让“生财”,关门歇业。只有王二的生意却越做越兴旺。他的
摊子越摆越大,装炒货的匣子,装熏烧的洋磁盘子,越来越多。每天晚上到了买卖高潮
的时候,摊子外面有时会拥着好些人。好天气还好,遇上下雨下雪(下雨下雪买他的东
西的比平常更多),叫主顾在当街打伞站着,实在很不过意。于是经人说合,出了租钱
,他就把他的摊子搬到隔壁源昌烟店的店堂里去了。
源昌烟店是个老名号,专卖旱烟,做门市,也做批发。一边是柜台,一边是刨烟的
作坊。这一带抽的旱烟是刨成丝的。刨烟师傅把烟叶子一张一张立着叠在一个特制的木
床子上,用皮绳木楔卡紧,两腿夹着床子,用一个刨刃有半尺宽的大刨子刨。烟是黄的
。他们都穿了白布套裤。这套裤也都变黄了。下了工,脱了套裤,他们身上也到处是黄
的。头发也是黄的。——手艺人都带着他那个行业特有的颜色。染坊师傅的指甲缝里都
是蓝的,碾米师傅的眉毛总是白蒙蒙的。原来,源昌号每天有四个师傅、四副床子刨烟
。每天总有一些大人孩子站在旁边看。后来减成三个,两个,一个。最后连这一个也辞
了。这家的东家就靠卖一点纸烟、火柴、零包的茶叶维持生活,也还卖一点趸来的旱烟
、皮丝烟。不知道为什么,原来挺敞亮的店堂变得黑暗了,牌匾上的金字也都无精打采
了。那座柜台显得特别的大。大,而空。
王二来了,就占了半边店堂,就是原来刨烟师傅刨烟的地方。他的摊子原来在保全
堂廊檐是东西向横放着的,迁到源昌,就改成南北向,直放了。所以,已经不能算是一
个摊子,而是半个店铺了。他在原有的板子之外增加了一块,摆成一个曲尺形,俨然也
就是一个柜台。他所卖的东西的品种也增加了。即以熏烧而论,除了原有的回卤豆腐干
、牛肉、猪头肉、蒲包肉之外,春天,卖一种叫做“鵽”的野味,——这是一种候鸟,
长嘴长脚,因为是桃花开时来的,不知是哪位文人雅士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桃花鵽”
;卖鹌鹑;入冬以后,他就挂起一个长条形的玻璃镜框,里面用大红腊笺写了泥金字:
“即日起新添美味羊糕五香兔肉”。这地方人没有自己家里做羊肉的,都是从熏烧摊上
买。只有一种吃法:带皮白煮,冻实,切片,加青蒜、辣椒糊,还有一把必不可少的胡
萝卜丝(据说这是最能解膻气的)。酱油、醋,买回来自己加。兔肉,也像牛肉似的加
盐和五香煮,染了通红的红曲。
这条街上过年时的春联是各式各样的。有的是特制嵌了字号的。比如保全堂,就是
由该店拔贡出身的东家拟制的“保我黎民,全登寿域”;有些大字号,比如布店,口气
很大,贴的是“生涯宗子贡,贸易效陶朱”,最常见的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
达三江”;小本经营的买卖的则很谦虚地写出:“生意三春草,财源雨后花”。这末一
副春联,用于王二的超摊子准铺子,真是再贴切不过了,虽然王二并没有想到贴这样一
副春联,——他也没处贴呀,这铺面的字号还是“源昌”。他的生意真是三春草、雨后
花一样的起来了。“起来”最显眼的标志是他把长罩煤油灯撤掉,挂起一盏呼呼作响的
汽灯。须知,汽灯这东西只有钱庄、绸缎庄才用,而王二,居然在一个熏烧摊子的上面
,挂起来了。这白亮白亮的汽灯,越显得源昌柜台里的一盏煤油灯十分的暗淡了。
王二的发达,是从他的生活也看得出来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王二最爱
听书。走到街上,在形形色色招贴告示中间,他最注意的是说书的报条。那是三寸宽,
四尺来长的一条黄颜色的纸,浓墨写道:“特聘维扬×××先生在×××(茶馆)开讲
××(三国、水浒、岳传……)是月×日起风雨无阻”。以前去听书都要经过考虑。一
是花钱,二是费时间,更主要的是考虑这于他的身份不大相称:一个卖熏烧的,常常听
书,怕人议论。近年来,他觉得可以了,想听就去。小蓬莱、五柳园(这都是说书的茶
馆),都去,三国、水浒、岳传,都听。尤其是夏天,天长,穿了竹布的或夏布的长衫
,拿了一吊钱,就去了。下午的书一点开书,不到四点钟就“明日请早”了(这里说书
的规矩是在说书先生说到预定的地方,留下一个扣子,跑堂的茶房高喝一声“明日请早
——!”听客们就纷纷起身散场),这耽误不了他的生意。他一天忙到晚,只有这一段
时间得空。第二,过年推牌九,他在下注时不犹豫。王二平常绝不赌钱,只有过年赌五
天。过年赌钱不犯禁,家家店铺里都可赌钱。初一起,不做生意,铺门关起来,里面黑
洞洞的。保全堂柜台里身,有一个小穿堂,是供神农祖师的地方,上面有个天窗,比较
亮堂。拉开神农画像前的一张方桌,哗啦一声,骨牌和骰子就倒出来了。打麻将多是社
会地位相近的,推牌九则不论。谁都可以来。保全堂的“同仁”(除了陶先生和陈相公
),替人家收房钱的抡元,卖活鱼的疤眼——他曾得外症,治愈后左眼留一大疤,小学
生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巴颜喀拉山”,这外号竟传开了,一街人都叫他巴颜喀拉山,虽
然有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王二。输赢说大不大,说小可也不少。十吊钱推一庄
。十吊钱相当于三块洋钱。下注稍大的是一吊钱三三四,一吊钱分三道:三百、三百、
四百。七点赢一道,八点赢两道,若是抓到一副九点或是天地杠,庄家赔一吊钱。王二
下“三三四”是常事。有时竟会下到五吊钱一注孤丁,把五吊钱稳稳地推出去,心不跳
,手不抖。(收房钱的抡元下到五百钱一注时手就抖个不住。)赢得多了,他也能上去
推两庄。推牌九这玩意,财越大,气越粗,王二输的时候竟不多。
王二把他的买卖乔迁到隔壁源昌去了,但是每天九点以后他一定还是端了一杯茶到
保全堂店堂里来坐个点把钟。儿子大了,晚上再来的零星生意,他一个人就可以应付了
。且说保全堂。
这是一家门面不大的药店。不知为什么,这药店的东家用人,不用本地人,从上到
下,从管事的到挑水的,一律是淮城人。他们每年有一个月的假期,轮流回家,去干传
宗接代的事。其余十一个月,都住在店里。他们的老婆就守十一个月的寡。药店的“同
仁”,一律称为“先生”。先生里分为几等。一等的是“管事”,即经理。当了管事就
是终身职务,很少听说过有东家把管事辞了的。除非老管事病故,才会延聘一位新管事
。当了管事,就有“身股”,或称“人股”,到了年底可以按股分红。因此,他对生意
是兢兢业业,忠心耿耿的。东家从不到店,管事负责一切。他照例一个人单独睡在神农
像后面的一间屋子里,名叫“后柜”。总帐、银钱,贵重的药材如犀角、羚羊、麝香,
都锁在这间屋子里,钥匙在他身上,——人参、鹿茸不算什么贵重东西。吃饭的时候,
管事总是坐在横头末席,以示代表东家奉陪诸位先生。熬到“管事”能有几人?全城一
共才有那么几家药店。保全堂的管事姓卢。二等的叫“刀上”,管切药和“跌”丸药。
药店每天都有很多药要切“饮片”切得整齐不整齐,漂亮不漂亮,直接影响生意好坏。
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药是什么人切出来的。“刀上”是个技术人员,薪金最高,在店
中地位也最尊。吃饭时他照例坐在上首的二席,——除了有客,头席总是虚着的。逢年
过节,药王生日(药王不是神农氏,却是孙思邈),有酒,管事的举杯,必得“刀上”
先喝一口,大家才喝。保全堂的“刀上”是全县头一把刀,他要是闹脾气辞职,马上就
有别家抢着请他去。好在此人虽有点高傲,有点倔,却轻易不发脾气。他姓许。其余的
都叫“同事”。那读法却有点特别,重音在“同”字上。他们的职务就是抓药,写帐。
“同事”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辞退时“管事”并不说话,只
是在腊月有一桌辞年酒,算是东家向“同仁”道一年的辛苦,只要是把哪位“同事”请
到上席去,该“同事”就二话不说,客客气气地卷起铺盖另谋高就。当然,事前就从旁
漏出一点风声的,并不当真是打一闷棍。该辞退“同事”在八月节后就有预感。有的早
就和别家谈好,很潇洒地走了;有的则请人斡旋,留一年再看。后一种,总要作一点“
检讨”,下一点“保证”。“回炉的烧饼不香”,辞而不去,面上无光,身价就低了。
保全堂的陶先生,就已经有三次要被请到上席了。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终于没有
坐上席,一则是同行店伙纷纷来说情:辞了他,他上谁家去呢?谁家会要这样一个痰篓
子呢?这岂非绝了他的生计?二则,他还有一点好处,即不回家。他四十多岁了,却没
有传宗接代的任务,因为他没有娶过亲。这样,陶先生就只有更加勤勉,更加谨慎了。
每逢他的喘病发作时,有人问:“陶先生,你这两天又不大好吧?”他就一面喘嗽着一
面说:“啊,不,很好,很(呼噜呼噜)好!”
以上,是“先生”一级。“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药店管学生意的却有一个奇
怪称呼,叫做“相公”。
因此,这药店除煮饭挑水的之外,实有四等人:“管事”、“刀上”、“同事”、
“相公”。
保全堂的几位“相公”都已经过了三年零一节,满师走了。现有的“相公”姓陈。
陈相公脑袋大大的,眼睛圆圆的,嘴唇厚厚的,说话声气粗粗的——呜噜呜噜地说
不清楚。
他一天的生活如下:起得比谁都早。起来就把“先生”们的尿壶都倒了涮干净控在
厕所里。扫地。擦桌椅、擦柜台。到处掸土。开门。这地方的店铺大都是“铺闼子门”
,——一列宽可一尺的厚厚的门板嵌在门框和门槛的槽子里。陈相公就一块一块卸出来
,按“东一”、“东二”、“东三”、“东四”、“西一”、“西二”、“西三”、“
西四”次序,靠墙竖好。晒药,收药。太阳出来时,把许先生切好的“饮片”、“跌”
好的丸药,——都放在匾筛里,用头顶着,爬上梯子,到屋顶的晒台上放好;傍晚时再
收下来。这是他一天最快乐的时候。他可以登高四望。看得见许多店铺和人家的房顶,
都是黑黑的。看得见远外的绿树,绿树后面缓缓移动的帆。看得见鸽子,看得见飘动摇
摆的风筝。到了七月,傍晚,还可以看巧云。七月的云多变幻,当地叫做“巧云”。那
是真好看呀:灰的、白的、黄的、桔红的,镶着金边,一会一个样,像狮子的,像老虎
的,像马、像狗的。此时的陈相公,真是古人所说的“心旷神怡”。其余的时候,就很
刻板枯燥了。碾药。两脚踏着木板,在一个船形的铁碾槽子里碾。倘若碾的是胡椒,就
要不停地打喷嚏。裁纸。用一个大弯刀,把一沓一沓的白粉连纸裁成大小不等的方块,
包药用。刷印包装纸。他每天还有两项例行的公事。上午,要搓很多抽水烟用的纸枚子
。把装铜钱的钱板翻过来,用“表心纸”一根一根地搓。保全堂没有人抽水烟,但不知
什么道理每天都要搓许多纸枚子,谁来都可取几根,这已经成了一种“传统”。下午,
擦灯罩。药店里里外外,要用十来盏煤油灯。所有灯罩,每天都要擦一遍。晚上,摊膏
药。从上灯起,直到王二过店堂里来闲坐,他一直都在摊膏药。到十点多钟,把先生们
的尿壶都放到他们的床下,该吹灭的灯都吹灭了,上了门,他就可以准备睡觉了。先生
们都睡在后面的厢屋里,陈相公睡在店堂里。把铺板一放,铺盖摊开,这就是他一个人
的天地了。临睡前他总要背两篇《汤头歌诀》,——药店的先生总要懂一点医道。小户
人家有病不求医,到药店来说明病状,先生们随口就要说出:“吃一剂小柴胡汤吧”,
“服三付霍香正气丸”,“上一点七厘散”。有时,坐在被窝里想一会家,想想他的多
年守寡的母亲,想想他家房门背后的一张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想不一会,困了
,把脑袋放倒,立刻就响起了很大的鼾声。
陈相公已经学了一年多生意了。他已经给赵公元帅和神农爷烧了三十次香。初一、
十五,都要给这二位烧香,这照例是陈相公的事。赵公元帅手执金鞭,身骑黑虎,两旁
有一副八寸长的黑地金字的小对联:“手执金鞭驱宝至,身骑黑虎送财来。”神农爷虬
髯披发,赤身露体,腰里围着一圈很大的树叶,手指甲、脚指甲都很长,一只手捏着一
棵灵芝草,坐在一块石头上。陈相公对这二位看得很熟,烧香的时候很虔敬。
陈相公老是挨打。学生竟没有不挨打的,陈相公挨打的次数也似稍多了一点。挨打
的原因大都是因为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这孩子也好像不大聪明,记性不
好,做事迟钝。打他的多是卢先生。卢先生不是暴脾气,打他是为他好,要他成人。有
一次可挨了大打。他收药,下梯一脚踩空了,把一匾筛泽泻翻到了阴沟里。这回打他的
是许先生。他用一根闩门的木棍没头没脑的把他痛打了一顿,打得这孩子哇哇地乱叫:
“哎呀!哎呀!我下回不了!下回不了!哎呀!哎呀!我错了!哎呀!哎呀!”谁也不
能去劝,因为知道许先生的脾气,越劝越打得凶,何况他这回的错是不小(泽泻不是贵
药,但切起来很费工,要切成厚薄一样,状如铜钱的圆片)。后来还是煮饭的老朱来劝
住了。这老朱来得比谁都早,人又出名的忠诚梗直。他从来没有正经吃过一顿饭,都是
把大家吃剩的残汤剩水泡一点锅巴吃。因此,一店人都对他很敬畏。他一把夺过许先生
手里的门闩,说了一句话:“他也是人生父母养的!”陈相公挨了打,当时没敢哭。到
了晚上,上了门,一个人呜呜地哭了半天。他向他远在故乡的母亲说:“妈妈,我又挨
打了!妈妈,不要紧的,再挨两年打,我就能养活你老人家了!”
王二每年到保全堂店堂里来,是因为这里热闹。别的店铺到九点多钟,就没有什么
人,往往只有一个管事在算帐,一个学徒在打盹。保全堂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这些先
生都是无家可归的光棍,这时都聚集到店堂里来。还有几个常客,收房钱的抡元,卖活
鱼的巴颜喀拉山,给人家熬鸦片烟的老炳,还有一个张汉。这张汉是对门万顺酱园连家
的一个亲戚兼食客,全名是张汉轩,大家却都叫他张汉。大概是觉得已经沦为食客,就
不必“轩”了。此人有七十岁了,长得活脱像一个伏尔泰,一张尖脸,一个尖尖的鼻子
。他年轻时在外地做过幕,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什么都知道,是个百事通。比如
说抽烟,他就告诉你烟有五种:水、旱、鼻、雅、潮,“雅”是鸦片。“潮”是潮烟,
这地方谁也没见过。说喝酒,他就能说出山东黄、状元红、莲花白……说喝茶,他就告
诉你狮峰龙井、苏州的碧螺春,云南的“烤茶”是在怎样一个罐里烤的,福建的功夫茶
的茶杯比酒盅还小,就是吃了一只炖肘子,也只能喝三杯,这茶太酽了。他熟读《子不
语》、《夜雨秋灯录》,能讲许多鬼狐故事。他还知道云南怎样放蛊,湘西怎样赶尸。
他还亲眼见到过旱魃、僵尸、狐狸精,有时间,有地点,有子有眼。三教九流,医卜星
相,他全知道。他读过《麻衣神相》、《柳庄神相》,会算“奇门遁甲”、“六壬课”
、“灵棋经”。他总要到快九点钟时才出现(白天不知道他干什么),他一来,大家精
神为之一振,这一晚上就全听他一个人百刂话。他很会讲,起承转合,抑扬顿挫,有声
有色。他也像说书先生一样,说到筋节处就停住了,慢慢地抽烟,急得大家一劲地催他
:“后来呢?后来呢?”这也是陈相公一天比较快乐的时候。他一边摊着膏药,一边听
着。有时,听得太入神了,摊膏药的扦子停留在油纸上,会废掉一张膏药。他一发现,
赶紧偷偷塞进口袋里。这时也不会被发现,不会挨打。
有一天,张汉谈起人生有命。说朱洪武、沈万山、范丹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都是
丑时建生,鸡鸣头遍。但是一声鸡叫,可就命分三等了:抬头朱洪武,低头沈万山,勾
一勾就是穷范丹。朱洪武贵为天子,沈万山富甲天下,穷范丹冻饿而死。他又说凡是成
大事业,有大作为,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汉高祖刘邦,股有七十
二黑子——就是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谁有过?明太祖朱元璋,生就是五岳朝天,—
—两额、两颧、下巴,都突出,状如五岳,谁有过?樊哙能把一个整猪腿生吃下去,燕
人张翼德,睡着了也睁着眼睛。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
同之处。必有非常之人,乃成非常之事。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
张汉猛吸了几口旱烟,忽然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
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
王二不解何为“异秉”。
“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
“说说!说说!”
王二虽然发了一点财,却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从不僭越自大,在大家敦促之下,
只有很诚恳地欠一欠身说:“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解分清。”他怕大家不懂,又解
释道:“我解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
张汉一听,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说,不是屎尿一起来,难得!”
说着,已经过了十点半了,大家起身道别。该上门了。卢先生向柜台里一看,陈相
公不见了,就大声喊:“陈相公!”喊了几声,没人应声。
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
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
一九四八年旧稿
一九八○年五月二十日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