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社交沙场三连败,Facebook后来居上# Stock
m*h
1 楼
2004年1月22日,比Facebook正式上线前早约半个月,谷歌的Orkut社交网站悄无声息地
推出。
仅仅几天,Orkut便吸引了数百万用户,这导致该网站的速度变得非常慢,从而导致很
多用户放弃了其服务。时任谷歌副总裁的玛丽莎·梅耶尔遗憾地说:“这完全是速度问
题。”
而一位前Orkut项目的员工不这样认为,他说在谷歌内部,从员工到老板都认为社交网
站只不过是一种娱乐形式,而非实用工具。Facebook员工一定是Facebook的狂热爱好者
,而Orkut的员工除了工作之外,基本上不会使用自己开发的产品。
“墙里开花墙外香”,Orkut一度在巴西、印度等国大受追捧,有半数的成员来自巴西
,另外20%来自印度。结果许多年轻的印度男性开始坐飞机漂洋过海,不远万里去巴西
与Orkut上认识的女网友见面。为了在印度与Orkut抗衡,Facebook不仅仅开发了使用者
最多的北印度语版,还开发了一堆当地不同语种的版本。
最后,谷歌把整个Orkut业务搬到了巴西,但在主战场——美国市场,Orkut被Facebook
彻底击溃。
“春潮带雨晚来急。”谷歌第一次社交化努力失败。
2005年5月,谷歌收购了社交网站Dodgeball,这家公司创始人丹尼斯·克劳利和阿列克
斯·雷纳特随即进入谷歌工作。两个人起初对谷歌充满了憧憬,克劳利曾在博客中称,
这一交易令他和雷纳特感到激动,因为他们将拥有更多时间和资源,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情。不知道他们是否听说过作家雨果的这句话:“寄托有时便是断送。”
随后,Dodgeball花了很长时间才将相对简单的代码库,整合到谷歌复杂的内部基础构
架上,但经此转变,系统部分代码变得过于复杂,甚至连Dodgeball两位创始人也理解
不了。
此外,Dodgeball还面临官僚主义障碍。Dodgeball员工已习惯了每周增加一些新的功能
,而被谷歌招至麾下后,克劳利和雷纳特无论干什么都必须获得各级主管的批准。
英国管理学者保罗•科里根说过:“赋予责任但不去控制,是管理的精髓。”
克劳利说:“很明显谷歌并未如我们预期中的那样支持Dodgeball的发展。这个过程是
极其令人沮丧的,特别是我们无法说服他们Dodgeball值得投入技术资源,结果,我们
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创业公司抢占移动社交领域”。克劳利和雷纳特克最后恨恨地离开
了谷歌公司,克劳利还在网上公开了一张他们离开谷歌时所拍的照片,当时他们满脸懊
恼,并做出了一个愤怒的手势。
谷歌整合Dodgeball失败,甚至成了Facebook拒绝大公司并购的前车之鉴。2006年,雅
虎图谋收购Facebook,后者的董事会成员大部分倾向于卖掉,而扎克伯格和另一位董事
达斯汀·莫斯科维茨则坚决反对。“我们看到Dodgeball的未来没有希望了,”莫斯科
维茨说,“而谷歌是所谓的创业胜地,如果连他们的并购Dodgeball都会失败,那我对
进入一家知名但有些落伍的公司就更加不抱希望了。”最后Facebook拒绝了雅虎的并购
企图。
“野渡无人舟自横。”谷歌第二次社交化努力失败。
2009年3月,谷歌发布了Google Wave社交产品。起初,人们对测试邀请非常兴奋,邀请
码在eBay上的拍卖价格一度达到5000美元。但是当人们开始使用Google Wave后发现,
该产品令人困惑不堪,且充斥着漏洞。
很多人抱怨Google Wave不够稳定,有个用户称:“我每一次打开Google Wave,它几乎
都会崩溃一次。”
2010年8月5日消息,谷歌表示放弃其已经运行了一年多的社交网络服务Google Wave。
谷歌高级副总裁乌尔斯·霍泽尔在其博客中声称:“我们没有得到我们所想要的Google
Wave用户反馈。由于用户对此兴趣不高,我们将不会将其作为一款独立产品来开发。”
“我们在尝试新东西,”施密特表示:“但是要记住,我们庆祝失败,因为一家公司去
尝试很难的事情是没错的,就算失败也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
Business Insider网站发表文章对谷歌放弃Wave的做法表示肯定,认为这是个明智之举
,“产品失败时就应该面对现实,最糟糕的做法是企业认为人们只是一时没有理解产品
的价值,而在失败的产品和点子上投入很多时间,无休止的试图去修正。”
“云起风生归路长。”谷歌第三次社交化努力失败。
推出。
仅仅几天,Orkut便吸引了数百万用户,这导致该网站的速度变得非常慢,从而导致很
多用户放弃了其服务。时任谷歌副总裁的玛丽莎·梅耶尔遗憾地说:“这完全是速度问
题。”
而一位前Orkut项目的员工不这样认为,他说在谷歌内部,从员工到老板都认为社交网
站只不过是一种娱乐形式,而非实用工具。Facebook员工一定是Facebook的狂热爱好者
,而Orkut的员工除了工作之外,基本上不会使用自己开发的产品。
“墙里开花墙外香”,Orkut一度在巴西、印度等国大受追捧,有半数的成员来自巴西
,另外20%来自印度。结果许多年轻的印度男性开始坐飞机漂洋过海,不远万里去巴西
与Orkut上认识的女网友见面。为了在印度与Orkut抗衡,Facebook不仅仅开发了使用者
最多的北印度语版,还开发了一堆当地不同语种的版本。
最后,谷歌把整个Orkut业务搬到了巴西,但在主战场——美国市场,Orkut被Facebook
彻底击溃。
“春潮带雨晚来急。”谷歌第一次社交化努力失败。
2005年5月,谷歌收购了社交网站Dodgeball,这家公司创始人丹尼斯·克劳利和阿列克
斯·雷纳特随即进入谷歌工作。两个人起初对谷歌充满了憧憬,克劳利曾在博客中称,
这一交易令他和雷纳特感到激动,因为他们将拥有更多时间和资源,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情。不知道他们是否听说过作家雨果的这句话:“寄托有时便是断送。”
随后,Dodgeball花了很长时间才将相对简单的代码库,整合到谷歌复杂的内部基础构
架上,但经此转变,系统部分代码变得过于复杂,甚至连Dodgeball两位创始人也理解
不了。
此外,Dodgeball还面临官僚主义障碍。Dodgeball员工已习惯了每周增加一些新的功能
,而被谷歌招至麾下后,克劳利和雷纳特无论干什么都必须获得各级主管的批准。
英国管理学者保罗•科里根说过:“赋予责任但不去控制,是管理的精髓。”
克劳利说:“很明显谷歌并未如我们预期中的那样支持Dodgeball的发展。这个过程是
极其令人沮丧的,特别是我们无法说服他们Dodgeball值得投入技术资源,结果,我们
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创业公司抢占移动社交领域”。克劳利和雷纳特克最后恨恨地离开
了谷歌公司,克劳利还在网上公开了一张他们离开谷歌时所拍的照片,当时他们满脸懊
恼,并做出了一个愤怒的手势。
谷歌整合Dodgeball失败,甚至成了Facebook拒绝大公司并购的前车之鉴。2006年,雅
虎图谋收购Facebook,后者的董事会成员大部分倾向于卖掉,而扎克伯格和另一位董事
达斯汀·莫斯科维茨则坚决反对。“我们看到Dodgeball的未来没有希望了,”莫斯科
维茨说,“而谷歌是所谓的创业胜地,如果连他们的并购Dodgeball都会失败,那我对
进入一家知名但有些落伍的公司就更加不抱希望了。”最后Facebook拒绝了雅虎的并购
企图。
“野渡无人舟自横。”谷歌第二次社交化努力失败。
2009年3月,谷歌发布了Google Wave社交产品。起初,人们对测试邀请非常兴奋,邀请
码在eBay上的拍卖价格一度达到5000美元。但是当人们开始使用Google Wave后发现,
该产品令人困惑不堪,且充斥着漏洞。
很多人抱怨Google Wave不够稳定,有个用户称:“我每一次打开Google Wave,它几乎
都会崩溃一次。”
2010年8月5日消息,谷歌表示放弃其已经运行了一年多的社交网络服务Google Wave。
谷歌高级副总裁乌尔斯·霍泽尔在其博客中声称:“我们没有得到我们所想要的Google
Wave用户反馈。由于用户对此兴趣不高,我们将不会将其作为一款独立产品来开发。”
“我们在尝试新东西,”施密特表示:“但是要记住,我们庆祝失败,因为一家公司去
尝试很难的事情是没错的,就算失败也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
Business Insider网站发表文章对谷歌放弃Wave的做法表示肯定,认为这是个明智之举
,“产品失败时就应该面对现实,最糟糕的做法是企业认为人们只是一时没有理解产品
的价值,而在失败的产品和点子上投入很多时间,无休止的试图去修正。”
“云起风生归路长。”谷歌第三次社交化努力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