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古陶瓷的眼鉴与机测——与瓷友对话2013
原文地址:古陶瓷的眼鉴与机测——与瓷友对话2013
原文作者:瓷器青铜器买卖交易
古陶瓷的眼鉴与机测——与瓷友对话2013
若愚谋:学 习,谢谢:愚以为:国家在佛山已开会了,仅凭肉眼鉴定有一定的主观片
面性。对同一器物,不同专家看法不同,不利鉴定。要建立法律取证权威鉴定机构,善
哉! 几百,上千年的微观自然老化痕迹,与新仿者截然不同。借助高科技,文物微观
检测仪,提取dna密码图谱,进行对照,认真研究分析判断,以便做出科学务实之 鉴定
。微观自然痕迹,是器物与时间,大自然之杰作,是人力不可仿制的。dna密码图谱,
是客观中立的,就象x光照相一样,骨折就是折了,没折就是没折,不以人们的意志为
转移。
奉劝大家都学一点“微观眼学”(不包括热释光、碳14、微量元素含量机检)。利用100
倍光源显微镜、200倍文物微观检测仪、 500倍数码显微镜。细查微观,有益无害也。
这是在眼学基础上,对眼学的继承,发展与提高,而非否定与取代。愚主张鉴定:眼学
﹢科学。宏观﹢微观。相辅相 成,缺一不可。微观将是揭开迷雾之钥匙。此不赘述…
拙见仅供参考。若愚谋。
作者:善哉,吾友斯言。
期待着机测客观全面地对古陶瓷等各类文物做出令人信服的鉴定结果。
在我的观念里,利用放大镜、100倍光源显微镜、200倍文物微观检测仪、500倍数码显
微镜等,这都归纳在眼鉴的范畴。如同近视眼必须戴上眼镜才能看清 物品一样的。就
拿我自己来说,现在必须戴上老花眼镜才能观赏瓷器,要观赏细微的局部,又要借助放
大镜了,还想观赏更细微的气泡等,又要换上显微镜了,等 等。这类工具是眼鉴的延
伸和扩展。
夏安。
若愚谋:善 哉!“微观眼学”自然老化取证,与机检不同。它仍属眼学范畴。是对传
统眼学的继承,发展与提高。近视眼要带近视镜,老花眼要带老花镜。看微观要借助数
码显 微镜,看几亿光年以外的天体,要借助数码望远镜…这就是实践第一,实事求是
,区别情况,分别对待。是最基本,最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之精髄。眼学应包括“宏
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传统眼学只凭肉眼看宏观。釉面以下
的微观自然老化痕迹看不见。就需要一个“镜子”提高视野。两条腿走路比一条腿走路
强。有益无害,势在必行也。拙见仅供参考。祝君愉快!若愚谋。
作者:谢好友佳评。获益匪浅。
顺颂吉祥如意。
甜白:以上两位博友的讨论甚好!
机检和眼学鉴定都很重要,最终是不可或缺的、相辅相成的。路径不同,殊路同归,能
够得到相同的结论就是科学的。
“微观眼学”的重要在于,当年的工匠并不知道气泡的存在,不存在“刻意”,是客观
留下的痕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挖掘。配合原有的眼学研究的逐项因素的分析,能够
得到好的效果。
西山神泉:坚决支持草佳老师(作者)的论断。文物鉴定不能只靠专家用眼一扫;就断
真假。他们是对祖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不负责任,这是文明说法;难听的说法是渎职,不
作为。拿着国家的俸禄不干正事。体制的弊端把他们养的肥的流油……。
华夏人谢东凌:其实仿的无法再现原来的历史过程,拿瓷器来说,你可以照数据库的材
料配方,但烧瓷总有烧失量,那些烧失的成分永远不知道,它们在烧造过程中逸出所带
来的瓷釉的变化也没有办法仿。
若愚谋:学 习。谢谢!愚以为:谢君之言“其实仿得无法再现原来的历史过程”…甚
善!“历史过程”有两个方面:1,烧造时之烧失量及其逸出时所带来的瓷釉变化无法
仿;2,器物在久远流传过程中,与不同大自然之环境存在之各种物质,进行复杂的物
理,化学反应而产生之不同的岁月留痕,亦无法仿制。比如:1,瓷器烧造 时,在1280
—1300摄氏度中(即使800度依然),所有吸附水、结晶水全部蒸发。氢氧根(羟基)亦不
复存在;宋钧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则是例证……。 2,包浆之形成:瓷质中氧化硅、三
氧化二铝等元素,与大自然中的水分子,进行缓慢久远之水解反应,又使釉面重新获得
氢氧根(羟基);并吸附各种分子、原 子、粒子、电子、光子、中子、质子、微量元素
,进行复杂之物理,化学反应…以形成包浆。包浆的多寡,厚薄与时间成正比。此不赘
述……。这是器物、时间、大 自然之杰作,亦是人力不可仿得。拙见仅供参考。
哈哈:愚谋君所言包浆的形成很是科学的,是硬道理,定是不久的将来古瓷鉴定的主要
依据。
作者:说的对。包浆也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不过,同一器物地上六百年与地下六百年差
异性是极大的。
夏安。
夫子:瓷的鉴定,与中医的诊断都面对同一问题,弱点在找出病因的「系统」。西医在
验血,验身之后,基本可断定90%的病症。
中医的气功治病,有人痊愈,有人不。但气为何物,如何验证?中医无所谓淋巴线,如
何治淋巴病?西医以化疗治癌,好坏参半。但在治癌方面,成果依然较中医好。故科学
有其定位,价值!
回说鉴定,一定要以「目测加科学」为方向,才可完美。可从出土物做起,建立数据,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此举当然会令「目测」派不快,定必反对,利益冲突也。想岳飞死的人,不是秦桧,实
宋高宗也。否则,徽钦二宗回朝,自已的皇位便不保矣!
作者:没错,我是“目测”派。——在机测还未长成参天大树,不堪大用的今天。
请上面留言支持机测的朋友们一定告诉我,到底是那种仪器担得鉴别历代古瓷之大任?
请教:是光谱分析仪器?还是热释光测定?亦或是所谓的碳14衰变测定法?或者,还有
其它更先进的仪器?
建立数据库?我在前面回复若愚谋先生留言中说“称之为伟业也不为过。”但是,在今
天“却无法面对千万藏家手中来自千万窑口的万亿藏品。”
共产主义太遥远,我们还是先面对现实吧。
好像任何事物只要冠以“科学”的名头,就似乎站在了真理的制高点了。比如,在“科
学发展观”的掩盖下一切肮脏的现象都在发生着。
目测和机测都只不过是一种为目的服务的手段而已。目的是什么?是玩瓷,是为了更好
的玩瓷!如果谁能告诉我,并说服我:XX机器能断历代瓷器的真伪。朋友,我真要称呼
您是我的活菩萨了,作揖感谢都来不及,何来不快?我获大利,何来冲突?这对所有藏
友都是一个特大喜讯呵。
期待着朋友们指点迷津。
顺告:老朽一介草民,瓷友拿来瓷器共同观赏鉴评倒是常有的事。但有个规矩,从来不
评圈外人藏品的真伪。在博客中也只指出圈内人(“好友”)的疑点。
我认为,敢在这里亮瓷的博友,在其本地玩瓷者中都算得上是个“人物”了,故真品、
精品多,赝品难得一见。
夫子:我亦同意博主之说,当今,的确没那种仪器担得鉴别历代古瓷之大任。但数据库
是「活」的,即是可以增长,扩大。时间一久,便能成气候。检测的仪器亦会发展。十
年前的计算器与今天的相比,已不能同日而语。
谁有能力做数据库?相信,只有拥有大量藏品的故宫,博物馆才有能力。问题是,那些
专家愿意改革吗?
我以「目测」收藏,但我不抗拒科学。或者可以说是「改革派」吧。
作者:赞。哈,只是拥有大量藏品、精品、孤品的不是故宫,是全国各地的大藏家。所
谓的一级、二级、三级文物的概念都应该重新制定了。
朋友,你所说的专家未必有你见到、接触到、购买到的真品多。实践出真知,谁会相信
坐在家里不接触市场能判断历代瓷器的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