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的杨排长狠劲不够# TVChinese - 中文电视
o*y
1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ilguy (oilgu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人民币汇率的平衡点在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5 14:50:47 2012, 美东)
人民币汇率的平衡点在哪?
钮文新 发表于 2012年06月14日
我们多次重申:如果以贸易平衡计算汇率高低,那必须先剔除加工贸易在整体贸易中所
占份额。因为,加工贸易实际不是贸易,不过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特
殊的生产方式。我们同时指出,如果加工贸易所带来的贸易顺差也被用于人民币币值的
计算,那加工贸易的顺差刚性会导致人民币过度升值――即人民币高估。
这样的这个观点,两年前已经被中国商务部接受。现在看,它同样获得WTO的承认。日
内瓦当地时间 6月12日,WTO秘书处公布的其独立撰写的中国贸易政策报告指出:中国
货物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已经明显下降,中国双边货物贸易净顺差实际上非常小。而
得出这一结果的主要依据,即是重新计算加工贸易的实际顺差。
报告分析说,中国从周边的台湾地区、韩国和日本进口加工贸易所需零部件,与这些地
区或国家有很大的贸易逆差;然后向美国和欧盟出口最终产品,与这些地区之间因而又
存在巨额贸易顺差。“如果除去中国出口的进口零部件,那些双边顺差都非常小。”
2010年3月30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从五个方面论
述了中美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两条是在说“加工贸易的问题”。看到这
篇专访,我们很激动,它意味着商务部采纳了我们的观点,我们当即发表文章“为陈德
铭叫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dbd1d0100hzuz.html)。这篇访谈,陈部长从容自如,有理有据,这是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我看到的中国官员最好的一次解读。
陈德铭在指出:中美之间在贸易顺差的统计口径上,差距很大。一是这些差异中约有52
%来自转口贸易,转口贸易在中国的统计中当然不能表现为对美出口,而且转口过程中
,中间商赚的钱(增值部分)被美国计入了中国的出口额;二是另外48%左右的差异是
在中美直接贸易中产生的,这些产品在中国出口报关时是一个较低的价格,但到美国进
口报关时,美国企业把设计、研发、物流、利润全部加进去,价格提高了。因为这些产
品主要是加工贸易产品。
陈德铭明确分析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怎么来的”。他说,从贸易方式看,中美
之间一般贸易上基本平衡,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从企业主体看,2009年,中国对美
贸易有1400多亿美元的顺差,其中约有76%是外资企业、其中主要是美国在华投资的企
业造成的。从产品来讲,中美贸易顺差67%来自电子信息技术和机电设备类,而这些产
品是美国企业在中国加工装配的产品。
基于上述特征,陈德铭给出的结论是:造成中美贸易顺差的根本原因是在全球化过程中
,产业结构发生调整变化。很多对美出口的企业,看到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把最终
装配转移到中国,比如日本、韩国、台湾的企业,也包括一些美国企业。这种产业转移
导致中国对美顺差增加――这就是说,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对美国的出
口,被加在了中国人的头上。
陈德铭用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了我们此前一年多的时间所表达的观点:造成中美贸易逆差
的根本原因是全球性的产业分工,和发达经济体的产业转移。而我们认为,陈德铭用数
据揭示了真相,这个说法极具说服力。
显然,这个说服力说服了世界。WTO依据中国商务部代表中国政府所提出的报告,对中
国的经济和贸易实际情况进行了充分地调查,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报告。实际上,WTO的
独立报告的结论,支持了中国政府的观点。当然,这份报告在6月12日和14日两天将经
过各成员国代表的质询、中方回答的环节,最终会形成一个最终报告,但有关具体审议
过程的公布则还需要等待6周的时间。
不管最终报告如何,我们至少看到了初步的成果。而这份报告一旦通过,它将使人民币
升值压力大幅减低,而中国一般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已经封杀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
空间。下一步,人民币应当是贬值,最终达到一般贸易逆差归零的目标,那才是人民币
币值的平衡点。
发信人: oilguy (oilgu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人民币汇率的平衡点在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5 14:50:47 2012, 美东)
人民币汇率的平衡点在哪?
钮文新 发表于 2012年06月14日
我们多次重申:如果以贸易平衡计算汇率高低,那必须先剔除加工贸易在整体贸易中所
占份额。因为,加工贸易实际不是贸易,不过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特
殊的生产方式。我们同时指出,如果加工贸易所带来的贸易顺差也被用于人民币币值的
计算,那加工贸易的顺差刚性会导致人民币过度升值――即人民币高估。
这样的这个观点,两年前已经被中国商务部接受。现在看,它同样获得WTO的承认。日
内瓦当地时间 6月12日,WTO秘书处公布的其独立撰写的中国贸易政策报告指出:中国
货物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已经明显下降,中国双边货物贸易净顺差实际上非常小。而
得出这一结果的主要依据,即是重新计算加工贸易的实际顺差。
报告分析说,中国从周边的台湾地区、韩国和日本进口加工贸易所需零部件,与这些地
区或国家有很大的贸易逆差;然后向美国和欧盟出口最终产品,与这些地区之间因而又
存在巨额贸易顺差。“如果除去中国出口的进口零部件,那些双边顺差都非常小。”
2010年3月30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从五个方面论
述了中美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两条是在说“加工贸易的问题”。看到这
篇专访,我们很激动,它意味着商务部采纳了我们的观点,我们当即发表文章“为陈德
铭叫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dbd1d0100hzuz.html)。这篇访谈,陈部长从容自如,有理有据,这是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我看到的中国官员最好的一次解读。
陈德铭在指出:中美之间在贸易顺差的统计口径上,差距很大。一是这些差异中约有52
%来自转口贸易,转口贸易在中国的统计中当然不能表现为对美出口,而且转口过程中
,中间商赚的钱(增值部分)被美国计入了中国的出口额;二是另外48%左右的差异是
在中美直接贸易中产生的,这些产品在中国出口报关时是一个较低的价格,但到美国进
口报关时,美国企业把设计、研发、物流、利润全部加进去,价格提高了。因为这些产
品主要是加工贸易产品。
陈德铭明确分析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怎么来的”。他说,从贸易方式看,中美
之间一般贸易上基本平衡,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从企业主体看,2009年,中国对美
贸易有1400多亿美元的顺差,其中约有76%是外资企业、其中主要是美国在华投资的企
业造成的。从产品来讲,中美贸易顺差67%来自电子信息技术和机电设备类,而这些产
品是美国企业在中国加工装配的产品。
基于上述特征,陈德铭给出的结论是:造成中美贸易顺差的根本原因是在全球化过程中
,产业结构发生调整变化。很多对美出口的企业,看到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把最终
装配转移到中国,比如日本、韩国、台湾的企业,也包括一些美国企业。这种产业转移
导致中国对美顺差增加――这就是说,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对美国的出
口,被加在了中国人的头上。
陈德铭用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了我们此前一年多的时间所表达的观点:造成中美贸易逆差
的根本原因是全球性的产业分工,和发达经济体的产业转移。而我们认为,陈德铭用数
据揭示了真相,这个说法极具说服力。
显然,这个说服力说服了世界。WTO依据中国商务部代表中国政府所提出的报告,对中
国的经济和贸易实际情况进行了充分地调查,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报告。实际上,WTO的
独立报告的结论,支持了中国政府的观点。当然,这份报告在6月12日和14日两天将经
过各成员国代表的质询、中方回答的环节,最终会形成一个最终报告,但有关具体审议
过程的公布则还需要等待6周的时间。
不管最终报告如何,我们至少看到了初步的成果。而这份报告一旦通过,它将使人民币
升值压力大幅减低,而中国一般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已经封杀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
空间。下一步,人民币应当是贬值,最终达到一般贸易逆差归零的目标,那才是人民币
币值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