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Z:评余太山关于塞种渊源的论文(13-end)
avatar
Z:评余太山关于塞种渊源的论文(13-end)# Thoughts - 思考者
o*e
1
古人类学资料也已经证明,在现今中国及邻近诸国,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几个种族与民
族的形成中心,如黄河流域的居民属于太平洋蒙古人种东亚族群;山东沿海(大汶口)居
民有南蒙古人种向澳大利亚人种过渡的种族特征;甘肃境内的居民则表现出与中央亚洲和
西伯利亚东南部相联系的大陆蒙古人种的特征,但也可能与欧罗巴人种群体有过接触,等
等。但总的说来,华北与中原的远古部落(很可能说一种属原始汉藏语系的语言)与长江
流域和南方的侗台语各族、南亚语系诸族、南岛语系诸族和苗瑶语各族的蒙古人种—澳大
利亚人种(Mogoloid Anstraloid hybrid forms)祖先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好像可
以肯定。现在余氏的研究又将印欧语系诸族考虑在内,这是很有意义的。此外,阿尔泰语
言的系属问题至今还是悬案,但从历史角度审视,操阿尔泰语的各族早期起源于中国北方
及其邻近地区,因此这也是古代中国民族史的一个重要课题。如果阿尔泰语系这一概念能
够成立,我们可以认为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阿尔泰语共同体已在蒙古高原分裂为原始
突厥人和原始蒙古人;满—通古斯语部族可能产生于外贝加尔东部地区,后又迁至黑龙江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