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士(1942),硕士(1944)
1957年以中华民国公民身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93年
获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1995年获 爱因斯坦奖章,与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
守恒.与罗伯特·米尔斯一道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即非阿贝尔规范理论,对基础物理
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的基础
李政道 国立浙江大学物理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士 芝加哥大学博士
1957年以中华民国公民身份与杨振宁以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吴健雄 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物理学士,先后在国立浙江大学,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
作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沃尔夫奖获得者,曾任美国物理学
会会长
1957年验证杨振宁李政道的“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1963年实验证明“β 衰
变在矢量流守恒定律”
在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中解决了链式反应无法延续的重大难题
被美国物理学会宣布为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
Madam Wu is arguably the most admired female scientist in U.S. history and
one of the most talented experimental physicists of all time
陈省身 南开大学数学系学士 国立清华大学数学系硕士 德国汉堡大学博士
曾任国立清华大学教授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芝加哥大学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教授,
数学家,微分几何学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76年获美国福特总统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1984年,获以色列总统贺索颁发的沃尔夫数学奖
丁肇中 国立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密歇根大学数学物理学士 密歇根大学-物理博士
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凭发现新的基本粒子-J/ψ基本粒子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
林家翘 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学士 加州理工学院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
在流體力學、應用數學領域享譽國際學術界
吴大猷 南开大学学士 密歇根大学博士
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之父,曾任国立北京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西南联合
大学教授,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是他的学生
谈家桢
东吴大学学士,燕京大学硕士,加州理工大学遗传学博士,国立浙江大学教授
中国现代遗传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有“中国遗传学泰斗”之称。
沈元壤
国立台湾大学 哈佛大学博士
激光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首先发展出了非线性光学光谱的界面研究方法和理论,开创了界面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华罗庚 国立清华大学学习,数学系助教,讲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於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方面作出贡献
钱学森 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士 加州理工学院博士
空气动力学家,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贾兰坡 北京汇文中学毕业
考古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家,中国古人类学奠基人之一。
冯元桢 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学士,硕士,加州理工学院博士
生物工程学家、生物力学家,现代生物力学的创始人,生物医学工程的奠基人。被称为
“生物工程之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曾获美国“百年大奖”、美国国家工程院“奠基者奖”等多个奖项。2000年获美国科学
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张明觉 国立清华大学-心理系学士(1933) 剑桥大学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生物医学界最高奖Lasker Award获得者
生殖生物学家、育种学家,试管婴儿之父、口服避孕药发明者,波士顿大学教授
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50年代初,他和G.平卡斯合作,共同发明了以甾体激素为基础的女用口服避孕药,至今仍
为全世界妇女所采用。1950年,他成功地移植了兔的受精卵,提出卵龄和子宫内膜发育
必须“同步”的概念,不仅为家畜的胚胎移植和良种培育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为干扰
卵子与子宫内膜的同步发育、控制生育指明了一个新方向。1951年发现“精子获能”的
生理现象,为哺乳类卵子体外受精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1959年首先报道兔卵的体外受
精获得成功,从此结束了生殖生物学界几十年来对哺乳类卵子体外受精能否成功的争论
。到目前为止,多种动物卵子的体外受精及其技术上的改进都首次来自他的研究报道。
由于他在体外受精和卵子移植研究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并
获美、英、意等国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学术团体颁发的奖章。
李卓皓 金陵大学生物系学士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世界生物化学权威,第一个发现有镇痛作用的蛋白质,影响现代生物学发展最大的人物
之一。许多世界著名的荷尔蒙蛋白化学及内分泌领域的科学家都是他的学生。他曾经取
得多项重大成就,包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并合成了人体生长激素、首次发现β-内啡肽
(beta-endorphin),首次发现并提取类胰岛素生长因子,首次提取促肾上腺皮质素。
曾经被两度提名为诺贝尔医学奖候选人。曾经获得众多荣誉奖项,包括美国生物医学界
最高奖Lasker Award,被称为诺贝尔奖风向标,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
林可胜 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毕业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曾任北平協和醫學院生理學系教授和系主任 被誉为中国生理学之父
吴宪
中国生物化学之父,1931年于《中国生理学杂志》上最早提出了构形变化导致蛋白质变
性的机理。在临床化学、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营养学以及氨
基酸代谢等领域的研究居当时国际前沿地位,并为中国近代生物化学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做出了开拓和奠基的工作。was an early protein scientist who was the first to
propose that protein denaturation was a purely conformational change, i.e.,
corresponded to protein unfolding and not to some chemical alteration of the
protein.[1] This crucial idea was popularized later by Linus Pauling and
Alfred Mirsky.
许靖华
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学士 洛杉矶加州大学博士
地质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4年获世界地学界最高荣誉Twenhofel乌拉斯坦勋
章。并曾获国际地质学界的另外两个荣誉:英国地质学会授予的最高荣誉Wollaston沃
拉斯顿奖章(1984)和美国地质学会授予的Penrose彭罗斯奖章(2001)
李诗颖 国立清华大学-土木系学士(1940)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李耀滋 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特别班(航空工程系)-学士(1937)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流体力学专家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田炳耕 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学士 斯坦福大学博士
著名电机工程专家,发明微波放大的新器件—空间电荷波放大器的发明者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田长霖 国立台湾大学-机械工程学士
热物理科學家,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第八任校長
杨祖佑 国立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士
航空工程学家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第五任校长, 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
李远哲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学士 国立清华大学-放射化学硕士
化学家,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首先以分子角度來研究化學反應的動力學
陈品山 国立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士
建立实体联系模型的计算机科学家,实体联系模型的文章成为计算机科学38篇被广泛引
用的论文中之一。且被誉为全世界最具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16位科学家之一。
姚期智 国立台湾大学-学士 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 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
2000年图灵奖得主Turing Award(Nobel Prize of computing),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学院院士
朱经武 国立成功大学-学士 圣迭哥加州大学博士
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
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大学超导研究中心主任、物理系教授。
是高温超导研究的先驱者和液氮温度超导电性发现者之一。这一成就对整个超导研究和
凝聚态物理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叶公杼 国立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 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物理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钾离子通道的结构的共同发现者,诺贝尔奖水平的工作
詹裕农 国立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 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物理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钾离子通道的结构的共同发现者,诺贝尔奖水平的工作
钱煦 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预科 国立台湾大学-学士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惠特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
在力学对基因表达和信号传导的影响、整体与系统生理学、分子、细胞与组织生物工程
学、细胞膜的生化特性与分子构建、穿过血管的大分子输运等学术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国际上有影响的Nature、Science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39篇,并完成9部经典论著。
四院院士:集全美四大院——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美國醫學院、美国文理科学院
之院士於一身的殊榮
卞学璜 国立清华大学-航空系学士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权威专家,国际著名计算力学权威,杂交有限元学派创始人。
創建雜交應力有限元法,是迄今有限元界引用最多的有開創性的論文之一,創發展雜交
/混合元學派等,在理論與應用雙方面都有先驅性的建樹而天下知名
戴振铎 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学士(1937) 哈佛大学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曾任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入选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协会研
究员、美国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无线和传播学会主席,获IEEE百年大庆奖、美国电子
工程学会百年杰出成就奖等大奖。
王浩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学士(1943年) 国立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哲学部毕业(1945
年) 哈佛大学哲学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哈佛大学教授,洛克斐勒大学教授,被誉为仅次于哥德尔的逻辑数
学大师
施铨元 国立清华大学化学系学士(1937)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石油化工咨询专家
葛守仁 国立交通大学(上海)-学士(1947) 斯坦福大学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曾在贝尔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曾任伯克利加州大学工学院院
长,近代电子电路和系统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所发表的两本著作至今仍是世界。是
微电子电路 CAD的先驱,创导并带领博士生完成了著称于世的SPICE程序。他提出的许
多关于集成电路布图、布线的算法为美国多家公司采用,开发的 SWEC软件是当时处理
复杂电路及其互联的最著名软件之一
沈申甫 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学士 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博士
航空航天学家,流体力学家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先后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康乃尔大学
林同骅 唐山交通大学毕业(1933年)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美国工程学院院士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荣获过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的最高荣誉奖“Theodore von Karman”奖章
林同炎 唐山交通大学学士毕业(1931年) 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土木工程硕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1986年获美国总统里根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1969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將該學會的「預應力混凝土獎」改名為「林同炎
獎」,這是美國科技史上第一次以一個華人名字命名的科學獎項
加州大学特别授予他“终身荣誉教授”和最高奖——“柏克莱奖”,并设立了“林同炎
纪念馆”。
王国金 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系(1947年) 威斯康辛大学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制造工程研究委员会主席。
在世界上第一次运用数控弯管机制造汽车排气管,并成为在大批生产弯管中用机器人代
替人工操作的先驱者。 1970年起任康乃尔大学教授。他所领导的塑料注塑模(Cornell
Injection Molding Program)被公认为该领域的世界领袖。美国国家工程院评价他“
杰出的交叉学科研究、教学和著作贡献于加工技术的广泛领域,使全世界的制造工业受
益”。
李天和 交通大学学士(1946年) 伦斯勒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
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 电工科学家,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任工程师、高级研究工程师
先后在伦斯勒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他提出高压电弧中电极现象理论,由此得到的高压电弧的能量密度可与最强的激光束相
比;发展高温气体中的电气断路理论;发明真空灭弧室,使真空开关进入电力系统作为
断路器,其分断能力达15千伏、25千安。1974~1978年任GE电力业务的总战略设计师,
1978~1980年任GE的电力系统总工程师。曾获普拉特奖、电力生命奖、百周年纪念奖和
戴维斯工程成就奖。
赵佩之 交通大学(上海)机械工程系-学士 英国曼彻斯特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
美国工程学院院士,曾任美国伊利诺依大学教授、机械系主任
在热传导专业领域涉猎极广,造诣颇深,取得不少开创性研究成果,蜚声美国机械工程
界。特别是在刀具温度方面的贡献,被世界权威人士评定是二十世纪金属切割发展史中
六项里程碑之一
王安 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上海)-学士(1940) 哈佛大学博士
王安实验室,王安电脑公司创立者
张立纲 国立台湾大学-学士 斯坦福大学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For pioneering achievements in superlattice heterostructures.
梅强中 国立台湾大学土木系学士 加州理工学院博士
世界著名的水动力学专家,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是理
论流体力学、海洋与海岸波浪现象、流固耦合、水弹性、海底结构、陆地下沉、泥石流
等方面的国际著名学者
荣获过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的最高荣誉奖“Theodore von Karman”奖章
王兆凯 国立台湾大学-学士 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
美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水产工程学家,著名分子生物学家 现任夏威夷大学分子生
物工程学系教授
黄锷 国立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士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流体力学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哥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工程师
发明“希耳伯特-黄变换法”(Hilbert-Huang Transformation,简称HHT-Method)讯号
处理法,完全改变以往对于非线性、非稳态讯号几乎束手无策的窘境。因其卓越的科学
成就,获得过太空总署颁赠的“杰出太空表现奖”,以表扬他“发明航太总署有史以来
最重要的应用数学方法之一”,和2006年度的“为美国服务奖章” (Service to
America Medals)等
易家训 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 依阿华大学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荣获过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的最高荣誉奖“Theodore von Karman”
奖章
在流体力学领域成就卓著,曾经独创了“层流和内部波”理论、“稳定性理论”,提出
了"重力波";并把层流理论扩展应用到大气流动、海洋流动以及科学、环境、工业等方
面的流动。从细小的烟缕、湍流、弥散等基本现象出发,通过深入研究,发展了应用极
其广泛的非均匀流体力学的总理论。
邱任 国立湖南大学-学士(1946年) 伊利诺伊大学博士
热化学家 美国科学院院士
任杜邦公司杜邦塑料部副总经理、杜邦研究中心的高级协理
吴耀祖 国立交通大学(上海)-航空学士 加州理工学院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从事流体力学的教学和研究。解决了有限翼展水翼的绕流问题,创建了含自由流线的空
泡流理论,从而推动了水翼的应用。发展了低雷诺数流体力学的理论,对于 Oseen流和
Stokes流建立了系统的奇点解,开创了解决微生物浮游问题的新方法。此外,在船舶水
动力学和海岸水动力学方面也有颇多建树
李文雄 中原理工学院-土木系学士 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学硕士 布朗大学-数学博士
演化生物学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何文寿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系学士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新分離技術之發明及商業化以及發展出膜分離技術新的理論模
型等傑出貢獻
李文华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生物学士 国立台湾大学-生化硕士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
子生物学博士
现任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技术研究所主任
发现和克隆第一个人类肿瘤抑制基因,发现突变与不同癌症的关联,诺贝尔奖水平的工作
胡正明 国立台湾大学-电子工程学士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博士
微电子学家,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微电子微型化物理及可靠性物理研究的一位重要开拓者,对半导体器件的开发及未来的
微型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科技成就为:领导研究出BSIM,从实际 MOSFET晶体管的
复杂物理推演出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于1997年被国际上38家大公司参与的晶体管模型
理事会选为设计芯片的第一个且唯一的国际标准;发明了在国际上极受注目的FinFET等
多种新结构器件;对微电子器件可靠性物理研究贡献突出:首先提出热电子失效的物理
机制,开发出用碰撞电离电流快速预测器件寿命的方法,并且提出薄氧化层失效的物理
机制和用高电压快速预测薄氧化层寿命的方法。首创
了在器件可靠性物理的基础上的IC可靠性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工具。
IEEE, the world’s largest technical association, called him “
microelectronics visionary,… whose seminal work on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MOS reliability and device modeling has had enormous impact on
the continued scal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郝慰民 天主教辅仁大学-化学系学士 哈佛大学-大气化学博士
国际著名大气化学科学家,现服务于美国农业部,联合国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成员
以IPCC在1994年发表的首份关键的地球暖化报告主要撰稿人身份获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黄煦涛 国立台湾大学-电子系学士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信息学家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Beckman学院教授
从事信息和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发明了预测差分量化(PDQ)的两维传真(文档
)压缩方法,该方法已发展为国际G3/G4FAX压缩标准;在多维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中,提
出了关于递归滤波器的稳定性的理论;建立了从二维图象序列中估计三维运动的公式,
为图象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开启了新领域。此外,他的研究小组还实现了基于语音识别和
可视手语分析以控制显示的原形系统。
庄炳湟 国立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士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
黎念之 国立台湾大学-化学工程学士 密执安州立大学博士
化学工程学家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65年发明的液体膜技术已形成一项重要的高技术,在太空
技术、化工、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医药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已获广泛应
用。他提出的高压下气体渗透高分子膜的理论对研究高分子膜的渗透机理具有重大意义
。在表面化学、化工分离与催化剂研究方面也有卓越贡献。
马佐平 国立台湾大学-电子学士 耶鲁大学博士
微纳电子科学家,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耶鲁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微电子材料和结
构中心主任
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的科学认知及技术发展,尤其是在MOS栅介质 (包括高介电
常数的栅介质)的科技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毛河光 国立台湾大学地质学学士 罗切斯特大学博士
地球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现任美国卡耐基研究所地球物理实验室和高压研
究中心研究员
合作改进的金刚石压腔(DAC)可达100;GPa(1Mbar),1978年又提高到173;GPa,即相当于
地球外核的压力;合作创造了 550;GPa的世界最高静压力的新纪录(已超过地心的压力
)。除在高压技术(包括最高压力的获得和各种测量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外,在
超高压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确定了MgO-FeO-SiO2系统在下地幔的温度压
力条件下矿物的相关性;观察到二价铁在高温下的歧化反应,以及铁、镁的强烈分异现
象;开展氢的金属化研究并观察到新的重要现象等。
孟怀萦 国立台湾大学电机系学士 柏克萊加州大学电机系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斯坦福大学电机系教授 Atheros通訊公司創辦人,以領導分散
式無線網路技術發展而最為知名
注:虽非美女,张的很不错
施敏 国立台湾大学-学士 斯坦福大学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现任国立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教授
微电子科学家,非挥发MOS场效应记忆晶体管(MOSFET)的发明者,这项发明已成为世
界集成电路产业主导产品之一,90年代初其产值已达100亿美元。此外,他还有多项创
造性成果,如80年代初首先以电子束制造出线宽为0.15μm MOSFET器件,首先发现崩溃
电压与能隙的关系,建立了微电子元件最高电场的指标
刘锦川 国立台湾大学-机械系学士 布朗大学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资深院士
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先进金属材料的研究工作,是国际材料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杰出科
学家
张懋中 国立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 国立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现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系教授和高速电子设备实验
室主任
開發超高速HBT集成電路,並設計出速度最快的震盪器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GaAs power amplifier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范良士 国立台湾大学-化学工程工学士 西维吉尼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系主任,在液化态、多相流、粉体反应工
程和粉体技术等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2008当选年美国最有成就之100位化工学者之
一,并选为美国化工学会近世纪最杰出一百名工程师之一
廖国男 国立台湾大学-学士 纽约大学-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国际著名的气象学家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气科学系主任
张德慈 金陵大学农艺系学士(1949) 明尼苏达大学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遗传资源中心的先驱者之一、国际水稻种质中心的创始人,曾获国际环境科学的最高奖
-泰勒环境成就奖(Tyler Prize for Environmental Achievement)
杨祥发 国立台湾大学-农业化学学士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乙烯生合成途径
发现者、成功地以乙烯延缓水果、蔬菜、鲜花的老化过程,大幅增加农产品运销效用,
对全世界农业贡献甚多,全球农业最高荣誉沃尔夫奖得奖者
汤仲良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康乃尔大学教授,量子电子学先驱及参变雷射振荡器发明者
张茂松 国立清华大学-学士 国立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系教授和高速电子设备实验室的
主任
,对微波功放大装置(GaAs HBT)的贡献尤为突出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摘录学术贡献: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GaAs power amplifier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赵以甦 国立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学士 依阿华大学-应用工程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梅约医学中心教授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生
物力学专家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摘录学术贡献:For development of rigorous biomechanical
models for functional analysis of human limbs and limb-salvage procedures in
cancer patients.
李雄武 国立成功大学-电子工程学士 伊利诺伊香槟分校-电子工程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IEEE Fellow 伊利诺伊香槟分校教授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radar scattering from complex
objects and stealth aircraft technology.
傅京孙 国立台湾大学-电机系学士 伊利诺伊大学电机/计算机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模式识别领域的开山鼻祖,图形识别科学创始人。普渡大学电
机工程系教授。他是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第一任主席,美国 IEEE计算机学会机器
智能与模式识别委员会的第一任主席。
朱兆凡 国立成功大学-机械工程学士 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硕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IBM院士,拥有美国专利23项
美国工程学院摘录学术贡献:For pathfinding contributions and creative
technical leadership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oling technology and thermal
system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注:连个博士学位都没有,还不如我学历高呢)
吴建福 国立台湾大学-数学系学士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学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现任乔治亚理工学院工业系统工程系教授,2008年舒华奖章得
主,是“统计品管之父”华特舒华博士所设置的奖项,是此学会颁致的最高学术荣誉,
推崇吴建福对制造工程业“参数设计与质量改善方面原创性的贡献
徐皆苏 中正理工学院-造兵系学士 斯坦福大学-工程力学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曾任加州伯克利分校应用力学系教授,主任
创立一项整体性能分析的新方法,此方法取名为“胞映射方法”
NAE摘录学术贡献: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echniques, especially
cell-to-cell mapping, an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s of nonlinear
systems.
林作砥:上海圣约翰大学-土木系学士 明尼苏达大学-卫生工程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美国环保署咨询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环保署顾问
“污染防治先生”、明尼苏达矿业公司副总裁。
被工程界尊称为“污染防治先生”,他首创的“3P”(Pollvtion,Prevent ion,Psys)
“防治污染的报酬”计划,鼓励工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观念,使科技和工业产品以追
求零污染为目标,不但成为美国的国家环保政策,也广泛的被欧美各国引用。
鲍亦和 国立台湾大学-学士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液体机械工程学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浮海风力发电的创始人,他在研究、发展及商业化超高压水箭技术方面的贡献,成为多
种工业上的新工具,用在水刀加工,安装地下管线及表面处理等领域。他的风电公司,
发展并商业化造价低,发电成本低的立轴式风力发电机,获得1984年度,美国能源部,
全国能源创新最高奖。他曾在美国创立了六家技术性的公司,并担任首席执行官。为社
会发展新的工具和清洁能源,发展了六种新的技术,其中三种已经成功地商业化。
其中三家公司在美国 NASDAQ 全国市场上市:Flow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NASDAQ ∶ FLOW)、ADMAC,Inc.(ADMC) 和 FlowMole Corporation (MOLE)。按美国杂志
统计,福禄工业公司 (FLOW)是1983年第三高成绩的首次上市股票。
鲍亦兴 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46) 国立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1952) 哥伦
比亚大学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康奈尔大学机械系教授
NAE摘录的学术贡献:For contributions of basic significance and for
stimulating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wave propagation in
elastic solids.
何志明 国立台湾大学-学士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曾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校长,现任工学院控制细胞中心主任
,是湍流学, 微/纳米流体
科学和生物纳米科技研究领域中世界级的科学家,被ISI列入全世界工程领域250位最常
引用研究者之一
陈超群 国立台湾大学-化学学士 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AspenTech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在开发AspenTech所带给石油、
石化和化工等过程工业企业的创新性的第一原理建模方法方面有着重要贡献
彭赐灯 台北工专矿冶科采矿组毕业 斯坦福大学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西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是开发现代长壁开采方法,采矿地层控制
,地表下沉技术的领导人
陈阳闿 国立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士 康奈尔大学-电机工程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新泽西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研究员,为发展高速合成半导体光纤
通讯技术作出杰出贡献
吴茂昆 淡江大学-物理学士 淡江大学-物理硕士 休斯顿大学-物理博士
物理学家、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USA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Comstock Prize, NASA杰出贡献奖
著名的超導科學家,於1987年與朱經武博士發現世界第一個高於液態氮溫度的超導體:
釔鋇銅氧超導體(YBa2Cu3O7-δ Tc~92K),進而被提名諾貝爾物理獎,使他從此聲名
大噪。1989年吳茂昆應邀回國,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從事高溫超導的研究
傅立伦 国立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现任加州理工大学,美国宇航局著名的喷气动力实验室(JPL)的
资深研究科学家。是JPL海洋科学研究部门的领导人
development of satellitealtimetry and applications in oceanography,geodesy
,and climatology.
张忠谋 斯坦福大学电机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创始人,现任台积电董事长,有“芯片大王
”、台湾“半导体教父”之称
林本坚 国立台湾大学-电机系学士 俄亥俄州立大学电机系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曾任IBM研发部经理 台积电微制像处资深处长
提出的193「浸润式微影技术」(Im-mersion Lithography),是半导体产业的创举,这
项技术对半导体在65纳米以下先进制程,有非常大的贡献。
叶文工 国立成功大学-土木系学士 斯坦福大学-土木工程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现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土木工程系教授
蒲慕明 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学士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从事轴突导向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是一位国际
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
吴以仲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分子细胞生物研究室主任
学术贡献(摘自国家科学院网站)
Wu is a leader in analyzing how the structure of chromatin, the DNA-protein
complex found in cellular nuclei, is related to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He
was the first to show that the promoter regions of eukaryotic genes are
hypersensitive to nucleases, and he discovered the Drosophila NURF complex,
an ATP-burning molecular machine that moves nucleosomes to specific gene
targets.
王倬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系学士 密苏里大学-物理化学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卫生协会分子生物学学术分部主席,曾先后任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及哈佛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 首先发现DNA拓扑异构酶(DNA topoisomerases)
,并对DNA构象给出解释
翁启惠 国立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学士 国立台湾大学-生物化学硕士 麻省理工学院-
有机化学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加州圣地亚哥Scripps研究中心教授
国际糖蛋白研究的重要人物,世界首位成功以酵素技术大量合成复杂多醣物〈多醣及醣
胜肽〉的科学家,被工业界用来开发治疗心脏病、中风及各种发炎疾病的新药
蒲慕明 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学士 Johns Hopkins大学生物物理系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教授
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所长
国际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
张圣容 国立台湾大学-数学系学士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文理学院院士 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主任
李安 国立台湾艺专科学校/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影剧科毕业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戏
剧系学士
中华民国公民,世界著名导演,2006年凭贏得奧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是第
一个获得世界电影最高奖的中国人。代表作有饮食男女, 理智与情感(金球奖最佳影片
奖,柏林影展金熊奖,7项奥斯卡入围,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最佳影片奖等).卧虎藏
龙(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金球奖最
佳导演奖)
UID9592 帖子115 精华0 积分672 基本积分152 1 阅读权限20 在线时间57 小时 注册
时间2010-3-12 最后登录2011-8-16 查看详细资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