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一下30年前的工厂和高校,东北和四川#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s*r
1 楼
吃肉长贴里面有不少关于工厂高校,东北四川生活水平之间的争论,俺跟这些地方都沾
点边,随便说说。
主席时代的知识分子,虽然政治地位不高,但待遇绝不算很差。大学毕业就是干部身份
,工资相当于三级工,好像是36元8,过两年定级,相当于四级工,工资涨一级,到44
块。不要小看8块钱,基本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那时候工厂里面从学徒干到三级工估
计要十年,5,6级工就是工作好多年的老师傅,就是技术骨干,能到7,8级的很少,相
当于大腕级别。大学生和工厂的师傅比,收入优势明显,甚至比现在还大些。
如果父母两个都是大学毕业,家庭负担不重,日子过得还不错。俺父母的负担很重,但
吃的应该比工人家庭好。记得从来没有吃过粗粮,每天一个鸡蛋,每周可以吃次肉。这
是文革时期的生活水平。但那会牛奶喝的少,小时候很缺钙,后来狂吃鱼甘油补钙。
俺老娘那会儿在工厂,每天都忙的很,早上6:30起床,7:30到工厂报到学习,8:00
开始工作,中午休息1小时,下午工作到5点,然后还要学习,等回到家天都黑了,还要
做饭洗衣服,忙完了就休息了。最搞的是,时不时大半夜的还有紧急指示,工厂的大喇
叭一响,大家都得爬起来,把孩子往托儿所一放,然后进厂里听指示,然后上街游行,
搞到天亮才回家,然后接着上班。那会儿人都傻,工厂里的人更傻,热情还特高,没一
个抱怨的。
跟老娘比,老爸在高校里面舒服多了。首先是不坐班,时间上面很自由,而且那会儿学
校不招生,只招少量工农兵学员,教学任务很轻。当时还流行现场授课,就是到工厂里
给一线工人直接上课,需要去全国各地乱跑,免费旅游了不少地方。老爸吹嘘他还跟工
人师傅学会开电力机车,这个无法验证,倒是听他说,当时坐火车头如同现在坐公汽,
想去哪就去哪。
四川人还是很勤劳的,政策一松动,就开始大搞农业,如果靠着海,可能和浙江广东差
不多。但是在内陆,所以好多农产品都运不出去,在当地卖很便宜。俺记得80年代初,
老爸每次回东北老家,只背大米和猪油。当时东北的物资供应极差,尤其是副食品,真
是要啥没啥,不然怎么叫“陈三两”,好像一个成人每月才给三两油。大米猪油可以算
是奢侈品,那是东北大米还不行,东北主要吃高梁米。
说起这个高梁米,印象深刻,毕竟是粗粮,怎么做都没有大米口感好。入口就是渣子,
不好嚼,吃多了胃疼,因为不好消化。当时有句玩笑话,说东北姑娘腰粗,就是高梁米
吃得。东北现在都吃大米了,姑娘们的腰应该也细了不少。
老爸是东北人,在四川工作到退休,貌似喜欢四川更多些,估计是因为吃喝的缘故,老
家除了海鲜,没啥特别吸引他的地方。老爸喜欢没事喝两杯,四川这地方产酒,稍微有
点名的都喝遍了。80年代初,就隔三差五过个有酒有菜的日子,老家的高梁米大餐确实
难以媲美。
要说东北这地方也不错,大平原,工农业的基础非常好,基础设施的发达程度至今都比
四川强。可惜几十年来,就没过上几天舒心日子,除了几个娱乐全国人民的人物,毫无
亮点,看着真让人难受。
点边,随便说说。
主席时代的知识分子,虽然政治地位不高,但待遇绝不算很差。大学毕业就是干部身份
,工资相当于三级工,好像是36元8,过两年定级,相当于四级工,工资涨一级,到44
块。不要小看8块钱,基本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那时候工厂里面从学徒干到三级工估
计要十年,5,6级工就是工作好多年的老师傅,就是技术骨干,能到7,8级的很少,相
当于大腕级别。大学生和工厂的师傅比,收入优势明显,甚至比现在还大些。
如果父母两个都是大学毕业,家庭负担不重,日子过得还不错。俺父母的负担很重,但
吃的应该比工人家庭好。记得从来没有吃过粗粮,每天一个鸡蛋,每周可以吃次肉。这
是文革时期的生活水平。但那会牛奶喝的少,小时候很缺钙,后来狂吃鱼甘油补钙。
俺老娘那会儿在工厂,每天都忙的很,早上6:30起床,7:30到工厂报到学习,8:00
开始工作,中午休息1小时,下午工作到5点,然后还要学习,等回到家天都黑了,还要
做饭洗衣服,忙完了就休息了。最搞的是,时不时大半夜的还有紧急指示,工厂的大喇
叭一响,大家都得爬起来,把孩子往托儿所一放,然后进厂里听指示,然后上街游行,
搞到天亮才回家,然后接着上班。那会儿人都傻,工厂里的人更傻,热情还特高,没一
个抱怨的。
跟老娘比,老爸在高校里面舒服多了。首先是不坐班,时间上面很自由,而且那会儿学
校不招生,只招少量工农兵学员,教学任务很轻。当时还流行现场授课,就是到工厂里
给一线工人直接上课,需要去全国各地乱跑,免费旅游了不少地方。老爸吹嘘他还跟工
人师傅学会开电力机车,这个无法验证,倒是听他说,当时坐火车头如同现在坐公汽,
想去哪就去哪。
四川人还是很勤劳的,政策一松动,就开始大搞农业,如果靠着海,可能和浙江广东差
不多。但是在内陆,所以好多农产品都运不出去,在当地卖很便宜。俺记得80年代初,
老爸每次回东北老家,只背大米和猪油。当时东北的物资供应极差,尤其是副食品,真
是要啥没啥,不然怎么叫“陈三两”,好像一个成人每月才给三两油。大米猪油可以算
是奢侈品,那是东北大米还不行,东北主要吃高梁米。
说起这个高梁米,印象深刻,毕竟是粗粮,怎么做都没有大米口感好。入口就是渣子,
不好嚼,吃多了胃疼,因为不好消化。当时有句玩笑话,说东北姑娘腰粗,就是高梁米
吃得。东北现在都吃大米了,姑娘们的腰应该也细了不少。
老爸是东北人,在四川工作到退休,貌似喜欢四川更多些,估计是因为吃喝的缘故,老
家除了海鲜,没啥特别吸引他的地方。老爸喜欢没事喝两杯,四川这地方产酒,稍微有
点名的都喝遍了。80年代初,就隔三差五过个有酒有菜的日子,老家的高梁米大餐确实
难以媲美。
要说东北这地方也不错,大平原,工农业的基础非常好,基础设施的发达程度至今都比
四川强。可惜几十年来,就没过上几天舒心日子,除了几个娱乐全国人民的人物,毫无
亮点,看着真让人难受。